行人和骑自行车者的交通心理及行为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5
一、填空题1.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有:随机性、突发性、频发性、社会性和不可逆性五个。
2、交通事故按责任分类: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按事故后果分类:轻微、一般、重大、特大。
2、交通事故的形式(现象)分为: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
2.骑乘者的心理特征包括:胆怯心理、侥幸心理、排他心里、超越心理和单干心理五种。
3.我国规定大型车道宽度为 3.75 米,小型车道宽度为 3.5 米。
4.交通六大主标志包括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净空标志。
5.交通事故现场的构成要素包括:人、车、物、时间、地点。
6.事故处理的程序包括:立案、事故调查、事故认定、处罚执行、损害赔偿调节、简易程序六个步骤。
7、交通护栏的形式按着设置的位置可以分为:中央分隔带护栏、路侧护栏、路基护栏、和桥梁护栏四种。
8、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六个:车辆、在道路上、在运动中、发生事态、违章、造成意外的原因是非不可抗拒力(过失)和有后果。
9、事故多发地点的判定方法:事故次数法、事故率法、事故次数与事故率综合法、质量控制法和速度比判断法。
9、道路交通系统的三要素是:人、车、路。
10、视力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夜间视力、三种。
11、沥青路面的病害包括:泛油、油垄油包、麻面、裂缝、和滑溜五种。
12、道路及和现行可分为:平面线型和纵面线型,其中平面线型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3、汽车冲突属于塑性冲突。
14、现场摄影分为现场方位、现场概览、现场中心、现场细目、事故痕迹和、尸体伤痕六种。
15、交通事故通常是由人、车、路和环境失调导致的。
16、调解的期限为30天,必要时可以延长15天。
17、事故档案保管期限,一般事故为5年,重大事故为10年均以结案之日算起。
二、判断题1.直线段越长越有利于行车安全。
( X )2.目前我国常采用的交通安全四项指标是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
交通安全心理学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心理学应运而生。
交通安全心理学研究个体参与道路交通活动时的心理因素,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为制定有效的交通安全策略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交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因素的作用、心理干预和促进交通安全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1. 交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交通心理学是心理学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旨在研究驾驶员、行人和其他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人员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
它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分析他们在驾驶、交通决策和应对交通压力等方面的表现。
交通心理学的目标是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 心理因素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人的心理状态在交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焦虑和压力可能导致驾驶员的反应速度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另外,驾驶员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也会对交通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行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对交通信号的理解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和决策。
因此,理解心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和教育培训计划。
3.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在面对交通安全问题时,仅依靠法律和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个体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干预可以包括教育宣传、心理咨询和驾驶员培训等手段。
这些干预措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交通压力、提高驾驶技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促进交通安全的建议为了更好地促进交通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的认知,增强其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不同交通情境。
(2)强化驾驶员培训:加强驾驶员在安全驾驶技能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遇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行车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行车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行车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重点。
一、行人的安全行车行人是道路交通中最脆弱的一方,他们通常无法像机动车一样快速移动,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是行人保证安全行车的首要条件。
行人在过马路时应该使用人行横道,遵守红绿灯的指示,不闯红灯。
此外,行人应该注意观察来车情况,在过马路时应该先左右看,确认没有车辆行驶再过。
夜间行走时,行人应该穿着明亮的衣物以增加自己的可见性,同时应该尽量走在人行道上,不在道路上行走。
二、非机动车的安全行车非机动车主要指自行车,在很多地方都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为了保证非机动车的安全行车,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骑车习惯。
首先,骑车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车道,尽量在自行车道上骑行。
如果没有自行车道,应该在道路右侧骑行,并尽量靠边行驶。
其次,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比如遵守红绿灯,不闯红灯。
同时,非机动车在夜间行驶时应该配备前后灯,增加自身的可见性。
三、互相尊重与合理安排交通为了实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行车,我们不仅需要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也需要机动车司机的支持与配合。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应该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
司机在左转弯或右转弯时,更应该特别注意观察路口是否有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过,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四、合理划分道路资源为了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行车,还需要合理划分道路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建设与维护力度,确保足够的道路空间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
此外,也需要对道路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车行道、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有明确的分隔,避免交通混乱。
总之,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行车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行人、非机动车还是机动车,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互相尊重,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心理学的概念交通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交通中的心理过程、行为特点和安全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交通参与者的认知、情绪、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交通安全相关联。
通过深入研究交通安全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驾驶行为,并提出更有效的交通安全措施。
交通安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等不同交通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
其中,驾驶员的心理特征是交通安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驾驶员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分配、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等,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
在交通安全心理学中,认知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驾驶员对于交通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会影响其对于交通情况的判断和决策。
例如,当驾驶员遇到交通信号灯时,他们需要迅速判断信号灯的颜色,并根据这一判断决定是否停车。
同时,驾驶员的注意力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的认知性能。
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注意多个交通要素,如前方的车辆、道路标志和行人等,他们的注意力如何分配和集中,会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驾驶员的情绪状态。
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可能会经历不同的情绪,如愉快、焦虑或生气等。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对驾驶员的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焦虑情绪可能使得驾驶员过度警觉,导致过度慎重或紧张,从而影响驾驶技能和判断力。
而生气情绪可能导致驾驶员冲动和激动,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此外,驾驶员的动机和态度对交通安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态度可以直接影响他们的驾驶行为和决策。
例如,有些驾驶员可能对于超速不以为意,而有些驾驶员可能对于安全驾驶非常重视。
不同的驾驶动机和态度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为,进而影响交通安全。
综上所述,交通安全心理学关注交通参与者的心理过程、行为特点和安全行为。
以驾驶员为例,他们的认知、情绪、动机和态度等心理特征与驾驶行为和交通安全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交通安全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并提出更科学、有效的交通安全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组织内容及方法一、交通需求、交通组织、交通组织类型及组织原则1、交通需求:功能需求、安全需求、效率需求、享受需求、特殊需求2、交通组织: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路网条件、控制条件、环境条件下,通过设施科学合理地对交通的流量、流速、流向、车种等进行组织,从而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
3、交通组织类型:微观交通组织:主要任务是冲突点分离或冲突点控制,信号配时上要分秒必争,在车道渠化上要寸土必争,体现出在冲突分离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
区域交通组织:主要任务是路网交通压力均分,在时间上要削峰填谷,在空间上要控密补稀,体现出矛盾分散时空均分的原则.宏观交通组织:主要任务是通过政策、法规来引导交通发展,以扩大交通供给和控制交通需求为手段,平衡交通供需关系,避免发生交通供需倒置。
静态交通组织:主要解决交通资源配置问题,主要的任务是路网各节点不同流向通行能力分配和路权分配;动态交通组织:主要任务是交通流分配(或者说是路网各节点的交通负荷分配).注:在交通工程理论中,把“行”称为动态交通,把“停"称为静态交通,这种划分不够科学,和今后交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有些脱节。
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随时间快变化的事物或过程称之为动态;随时间慢变化的事物或过程称之为静态或稳态。
快和慢只是相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表现在交通上,地名路名,道路里程,路口间距,路网结构,道路渠化,单行禁左,路边建筑,管理警力,道路设施,停车泊位数,通行能力等等是静态的,不会一天一变;而交通流量、车速、事故黑点、乱点、堵点、停车场泊位占有率等等是动态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
静态多为管理资源,动态多为管理对象。
照此划分,静态交通组织包括车道渠化、信号相位、单行禁左、警告禁令、指路指示信息提示等,主要解决交通资源配置问题,主要的任务是路网各节点不同流向通行能力分配和路权分配.而动态交通组织包括信号配时、路口间信号协调、诱导信息、监控检测、指挥调度等,主要任务是交通流分配(或者说是路网各节点的交通负荷分配),以及指挥疏导,确保路网发挥最大效能。
The Impact of Traffic Accidents on Our Lives Traffic accidents are a common occurrence in our daily lives, often resulting in serious injuries and even fatalities. As students in Grade 8, it is crucia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gravity of this issue and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accidents from happening.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raffic accidents is carelessness. Many drivers fail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oad conditions or the safety of other road users, leading to collisions and accidents. For instance, speeding, drunk driving, and distracted driving are common causes of accidents. In addition,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 often fail to adhere to traffic rules, crossing the road without looking or riding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road, which also contributes to accidents.The impact of traffic accidents is far-reaching. Apart from the physical injuries suffered by the victims, there are also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scars that aredifficult to heal.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the victims often have to cope with the emotional trauma of losing a loved one or seeing them go through pain and suffering.Furthermore, traffic accidents can also lead to financial losses, as victims may require exp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To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we need to take active measures. Firstly, drivers should always drive safely, following traffic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y should avoid speeding, drunk driving, and distracted driving, and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 road conditions and the safety of other road users. Secondly,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 should also adhere to traffic rules, crossing the road at designated crossings and riding on the correct side of the road. Finally, we should also raise awareness about traffic safety among ourselves and our peers, encouraging everyone to play their part in creating a safe and harmonioustraffic environment.In conclusion, traffic accidents are a serious issue that affects us all. As students in Grade 8, we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impact oftraffic accidents and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m from happening. By driving and walking safely, adhering totraffic rules, and raising awareness among our peers, wecan create a safer and more harmonious traffic environment for everyone.**交通事故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交通事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常常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交通科技与管理237理论研究0 引言 行人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参与者,行人的交通行为同样会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在全球范围内,因交通事故死亡的行人占所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7%[1]。
在中国的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行人约占25%左右[2]。
由行人违反交通规则造成的事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有不少交通事故是由于行人无视交通标志,甚至闯红灯等危险行为造成的[3]。
在影响行人行为的诸多因素中,人格特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研究者对人格特质与行人行为关系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1 人格特质与行人交通行为的关系研究 首先,现有研究多采用行人行为量表考察行人的行为。
该量表是由Granie 等人基于驾驶员行为问卷、驾驶员攻击行为量表和驾驶员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积极行为量表的概念框架编制而成。
该量表具有四因素结构,四个因素分别为故意违规行为(包括违反交通规则和错误操作)、无意失误(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攻击行为(表现为消极情绪表达和攻击性互动),积极行为(表现为和解性社会互动)[4]。
行人交通行为通常受到认知、人格、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格特质是影响行人交通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用较为广泛的特质系统是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5]。
研究表明,行人的某些人格特质对不安全行为和交通事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通常用来测评行人人格特质的量表有大五人格量表和行人行为问卷等[6]。
Jiang 等人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行人过街行为量表(自行编制)考察人格特质对行人过街行为的影响。
该行人过街行为量表包含三个维度:违章、有条件遵守交规和无条件遵守交规。
回归分析表明,宜人性对违章、有条件遵守交规和无条件遵守交规有显著影响。
宜人性反向预测违章行为,正向预测有条件遵守交规和无条件遵守交规的行为;尽责性反向预测违章行为,正向预测有条件遵守交规的行为;外倾性正向预测无条件遵守交规;神经质对违章行为有显著影响,即神经质正向预测违章行为[6]。
交通安全复习要点交通是指人们或人们借助某种运载手段,通过某种运动转移的方式,实现人或物的空间位置移动的社会活动过程,即系各种运输活动的总称。
如果从广义上讲,交通还包括了邮电和通信。
5E是指:法规,工程,教育,环境及能源交通事故的分类:1.后果分类:(1) 轻微事故(2) 一般事故(3) 重大事故(4) 特大事故2.原因分类1)主观原因(1) 违反规定(2) 疏忽大意(3) 操作不当,2)客观原因3.交通工具分类(1)机动车事故(2)非机动车事故(3)行人事故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
(1)有损失(2)可接受一,我国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有哪些?1、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2、交通基础设施供应不足3、车辆性能欠缺4、我国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缺陷二,交通事故的定义是什么,其构成要素有哪些?我国对交通事故的定义: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构成交通事故的基本要素(1)车辆(2)道路: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厂矿、企业、机关、学校、住宅区内不具有公共使用性质的道路不再此列。
3)在运动中:即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
4)发生事态:即发生碰撞、碾压、挂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象。
(5)损害后果: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有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损害后果发生,这种后果不包括间接的损害后果,且为物质损失。
(6)心里状态是过错或者意外,心里状态是过错或者意外即指事故是出于人的意料之外而偶然发生的时间,当事人的心里状态是过失。
三:交通事故的特点。
(1)随机性(2)突发性(3)频发性(4)社会性(5)不可逆性四,交通安全三要素。
1)驾驶员2)道路环境3)车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一事故死亡人数多,二事故数及伤亡人数呈高速增长趋势,三高速公路事故率大大高于普通公路第二章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一,简述影响驾驶员反应的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影响驾驶员反应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1)客观刺激物(光、声,颜色,大小,速度,对比度等)2)驾驶员自身的特性(视力,听力,小脑的运动能力等)···1)刺激与反应2)年龄和性别与反应3)情绪和注意与反应4)车速与反应5)驾驶疲劳与反应·6)饮酒与反应·····二,驾驶员的心理特性有哪些?驾驶员的心理特征1.感觉与知觉1)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头脑中引起的反应。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2、交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道路交通系统中有关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①性质: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道路交通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学科分支。
②研究对象: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以及人与车、人与路、人与道路环境和人与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③研究的内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的心理、行人的心理、交通工程心理(道路工程心理、汽车工程心理)、交通事故心理3、交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优点:自然性、丰富性)、实验法(现场、实验室)、调查法(问卷)、个体研究法(调查个人资料)、心理实验法(心理测验表或仪器)。
4、道路交通心理:a研究道路几何设计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心理作用b交通设施c交通环境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6、知觉:对客观事物和机体自身状态的综合感激和解释的过程。
特性:选择性(对外来信息有选择的加工)、理解性(根据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的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标出来)、整体性(把各个属性结合起来,并知觉为一个整体)、恒常性(条件改变、知觉映像不变)。
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7、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
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8、情绪(低级)、情感(高级)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构成:内在体检、外部表情、生理激活。
9、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自身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特性:有明确的预定目的、体现在客服困难的行动中(核心)、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驾驶人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有明确的目的)、果断性、自制性(控制情绪)、坚忍性(坚持不懈)。
10、能力: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交通调查报告交通调查报告篇1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明天的太阳,同时也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
调研报告由于不少中小学校都在公路沿线,加上交通安全设施不全,在他们上学、放学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惨剧常常就在他们身上不时地上演,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既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家长与教师的心,也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更牵动着我们从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公安交警部门的心。
笔者现就如何使中小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事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小学生易发交通事故的原因1、中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行为无常。
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大撒把或比试骑车技术,不注意避让车辆和行人,不顾前后左右,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由于现在总是把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升学率的高低挂钩,因此学校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交警部门由于警力有限,所以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3、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与中小学生的技能不相适宜。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的普遍使用,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的爱溺和上下学的方便,往往毫不犹豫的就购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就上路。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思想幼稚,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
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驾驭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