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2.90 KB
- 文档页数:2
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实验组采取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高于对照组,桡骨轴向短缩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康复,治疗并发症较少,手术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较高,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有极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是腕部骨折的常见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很容易出现骨折移位、功能恢复不良、愈合畸形的情况,因此临床主张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实施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是该类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相比手法复位外固定相比可以提高复位的精准度和固定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尽早的开展功能训练,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避免患者出现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骨折延迟愈合的情况。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64例。
实验组中有男性30例,女性3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25±4.14)岁,疾病分型为:A3型患者16例、C1型患者20例、C2型患者18例、C3型患者10例。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类型,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本文将介绍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前臂的正常位置,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手指和手腕的运动,最终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
该方法通过固定前臂,以使骨折处得到充分的愈合。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应用石膏或者肘上外固定器来固定骨折部位,同时合理使用抗炎和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保守治疗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小。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骨折移位轻微的患者,保守治疗也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然而,保守治疗也存有一些缺点。
如果骨折移位严重,或者患者年龄较大,骨折愈合时间则会相对较长,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变长,同时,有些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需要长期接受康复治疗,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将骨折部位重新对准,进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手术。
内固定手术是指使用钢板、螺钉等金属器械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进行愈合。
外固定则是将金属钢针穿过骨,在皮下衔接金属环组成固定架,在四周设置夹板支撑。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通过外科手术将骨折处重新定位,尽早让骨折得到修复,加速患者的恢复时间。
此外,手术治疗后对于骨折处的恢复期限也较短,大约为6-8周。
但是手术治疗的价格较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如感染、切口开放等等,治疗风险较大。
从手术本身的角度而言,手术治疗还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手术风险较强的患者或者手术费用较高的患者,保守治疗更为适宜。
总体而言,治疗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和骨折移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轻微的骨折移位,以及年轻体强的患者,应首先考虑保守治疗。
对于骨折移位明显,或者年龄较大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手术治疗则是恢复功能最好的选择。
任何治疗方法使用前都需要充分的评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治疗风险,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风险,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实际上就是腕关节部分发生骨折,人的前臂靠近拇指部分就是桡骨,桡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地方,因为当一个人跌倒时,第一反应就是把手放在地上,保护整个身体,这样就容易发生腕部骨折,也就是桡骨远端骨折。
Corey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这种骨折是由于手掌着地造成的。
1.分类桡骨远端骨折根据远端骨折移位的方向及受力的方向等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克雷氏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是由于手腕部掌侧着地受力所致,腕部呈背伸位,常常表现为餐叉样或者枪刺样畸形,X线片显示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第二、史密斯骨折,是受伤时腕部背侧着地受力所致,X线片显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第三、巴尔通骨折,是指涉及到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的骨折,同时伴有桡腕关节的半脱位等,为不稳定性骨折。
第四、反巴尔通骨折,指桡骨远端涉及到关节面的背侧骨折。
1.病因2.1有外力的损伤。
单纯从这个外力损伤情况来说,一般都是走路没走好摔一跤,然后手掌着地了,或者手背着地。
2.2常说的是讲究的一个姿势。
跌倒的时候腕关节处于极度的背伸以及前臂的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主要集中在这个桡骨远端松质骨的地方,所以容易引起骨折。
是一种克雷斯的骨折,也叫伸直性的骨折。
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手掌是处在伸直的过程当中,另外相比较这个而言,有屈曲性的骨折,就是手背着地。
1.麻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大部分为急发病症,由于患者受到外伤的冲击以后会发生骨折,并且出现疼痛以及肿胀的情况。
在复位过程当中,患者对于治疗方式具有恐惧心理,传统的中医治疗基本上不采用麻醉的形式,都是采用牵引进行复位。
患者十分痛苦。
随着当前无痛化病房的推广和使用,缓解患者的疼痛成为当前临床当中比较重视的课题。
目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基本都会采用麻醉的形式。
像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牵引复位石膏夹板进行固定,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提高患者的肢体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手术治疗组(50例)和手法复位组(50例)。
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90%(45/50)明显比手法复位组48%(24/50)高(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2%(1/50)明显比手法复位组14%(7/50)低(P<0.05)。
结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极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较手法复位效果好。
标签: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本研究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手术治疗组(50例)和手法复位组(50例)。
手术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8~72岁,平均年龄为(56.8±10.4)岁。
在AO分型方面,3例患者为B2型,2例患者为B3型,20例患者为C1型,22例患者为C2型,3例患者为C3型;手法复位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10~75岁,平均年龄为(58.2±10.6)岁。
在AO分型方面,5例患者为B2型,3例患者为B3型,17例患者为C1型,20例患者为C2型,5例患者为C3型。
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手术治疗组运用掌侧S形或背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术,将饶腕关节面显露出来,直视下复位骨折,将桡骨茎突长度、尺偏角等恢复过来,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依据骨折移位情况用交叉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
效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由高能量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手部引起。
临床上,该疾病常常造成指、手腕和前臂的运动障碍以及功能失常。
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选择1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选取: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2.2.2 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内固定术和关节镜手术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监测患者手部的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2.2.3 数据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三、预期结果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预期可以发现不同手术方法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有所差异,并可以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四、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因此研究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未来的大规模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设计。
此外,由于每个患者的生理特征、医疗史和恢复速度各异,在对比治疗效果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桡骨远端骨折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与体会引言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多发生在跌倒时手腕伸展着地的情况下。
根据骨折的类型、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旨在比较和分析保守治疗、外固定器治疗和内固定手术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分享治疗体会。
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概述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不稳定性不高、骨折未明显错位的桡骨远端骨折。
主要包括石膏固定、功能位制动等。
2. 外固定器治疗外固定器治疗适用于骨折错位明显,需要稳定固定以促进愈合的情况。
通过外固定器可以减少软组织损伤,便于观察和调整。
3. 内固定手术对于复杂骨折、关节内骨折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情况,内固定手术是首选。
手术通常包括钢板、螺钉等植入物的使用,以实现骨折的稳定和解剖复位。
治疗方法比较1. 治疗效果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骨折效果良好,但对于复杂或不稳定骨折效果有限。
外固定器治疗:提供了较好的稳定性,便于调整,但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内固定手术:能够实现解剖复位,治疗效果最为确切,但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较长。
2. 恢复时间保守治疗:恢复时间较短,通常需要4-6周。
外固定器治疗:恢复时间适中,大约6-8周,拆除外固定器后还需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内固定手术:恢复时间最长,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
3. 并发症风险保守治疗:并发症风险较低,但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外固定器治疗:存在针道感染的风险,以及固定不稳定导致的骨折再移位。
内固定手术:手术风险包括感染、植入物失败等,但随着技术进步,这些风险已大大降低。
治疗体会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功能恢复: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功能恢复都是治疗的最终目标,需要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
患者教育:向患者充分解释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治疗预期。
多学科合作:在复杂骨折的治疗中,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分析
为了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我们对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首先,我们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机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
手术难度、手术时间和复位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
骨折类型有背侧截骨型、侧向远端骨折型和桡骨头骨折型。
受伤机制以跌倒为主,占55%。
手术方式以近端桡骨钉内固定为主,占70%。
手术时间在1-3小时之间,手术难度较高,其中5例患者需要行间歇放血术。
接着,我们对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和评估。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
良好,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恢复率分别为90%、95%和98%。
患者的手部功能逐渐恢复,疼痛减轻、手部活动能力提高、手指活动正常。
同时,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如切
断动脉、肌肉肌腱损伤等。
最后,我们对本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及手法复位治
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手部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需要严格掌
握手术的时机、方法和技巧,避免出现手术失败和并发症的情况。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操作技巧,以提高治
疗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左桡骨远端骨折左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它一般发生在桡骨与尺骨之间的连接处。
这种骨折类型通常由外力暴力作用导致,例如跌倒或受到冲击。
左桡骨远端骨折会导致严重的疼痛和肿胀,需要及时治疗才能缓解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左桡骨远端骨折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
一、症状左桡骨远端骨折的症状包括:1.疼痛:左桡骨远端骨折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疼痛,特别是在活动受伤部位时更加明显。
2.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和瘀伤。
这是由于软组织受损所致。
3.功能障碍:左桡骨远端骨折可能导致活动受影响,例如难以弯曲或伸展手臂。
4.失去力量: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失去手臂的力量。
5.异常变形:骨折可能会导致手臂的异常变形,例如向外翻转或向内翻转。
6.触摸疼痛:在受伤部位处摸触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特别是在破碎的骨头处。
二、诊断左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临床检查:医生会询问受伤情况和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以确定手臂和受伤部位的状况。
2.X光检查:X光检查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确定是否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3.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检查软组织损伤的程度,例如韧带和肌肉的受损情况。
三、治疗左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程度和患者的年龄。
与许多其他类型的骨折类型一样,治疗策略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在一些较轻的骨折情况下,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达到治疗效果。
具体治疗措施包括:1)松动钉、外固定器、石膏固定器:这些方法可以稳定骨头,促进愈合。
2)药物治疗:患者可以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还可以服用药物辅助骨头愈合。
2.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可能是治疗左桡骨远端骨折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在骨折情况比较严重时。
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内固定术:医生会使用螺钉、板材或金属棒等器械将破碎的骨头重新固定在一起,以促进其愈合。
2)外固定器: 医生将一个或多个杠杆穿过骨头,然后用支架将其固定在体外,以适当拉伸和调整骨折部位。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手腕扭伤引起。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其效果。
保守治疗是指不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通过休息、病人的配合、物理治疗、外固定等方法来使骨折愈合。
在治疗中,患者需要进行休息,同时保持骨折部位固定,减少手腕的活动范围。
此外,医生还可以根据病人情况设计适合的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促进骨折愈合。
外固定治疗是保守治疗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支架或者石膏将手腕骨折部位固定,以加速骨折愈合的过程。
保守治疗的优点是手术风险低、治疗费用较低,同时也不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体损伤。
另外,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身体虚弱者或者其他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但是,保守治疗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其主要是由于骨折部位的固定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后遗症。
此外,保守治疗也很难保证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因此很难满足病人的需求。
相比较而言,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通常能够更快地达到骨折的愈合。
手术治疗的目的一般是通过对骨折部位进行外科手术,将骨折复位并固定好,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手术治疗通常会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其他外界因素,采用适合的手术方法,如开放复位内固定(ORIF)、关节镜下手术等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主要是手术效果显著,恢复快速,能够控制患者的手腕疼痛,并帮助恢复手腕的功能。
此外,手术治疗也可以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后遗症的发生,能够保证手腕的恢复效果。
但是,手术治疗也有其明显的缺点,如手术风险大、手术费用高等,同时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恢复训练,恢复时间也较长。
综上所述,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劣,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是相对较好的选择;而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达到疗效,减少手腕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恢复手腕的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9T16:53:26.5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作者:罗文兵
[导读] 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医院外二科; 5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50)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措施,治疗组50例患者开展手术治疗。
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经我院积极的治疗,在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满意度上,两组相比治疗组明显较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手术;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效果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49-01
在临床骨科中,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是骨科的一种多发病,在人体骨折中,桡骨端远端骨折约占1/6,尤以青年或者老年人比较多发,青年人多是由于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用力不当所引发,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钙质出现大量的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遇有动作不当时极易出现桡骨远端骨折。
尤其是我国当前逐渐进步老龄化社会,社会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桡骨远端骨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桡骨远端骨折的AO分型可分为干髓端骨折(A型)、部分关节内骨折(B型)以及完全关节内骨折(C型)。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手段,同时使用手法复位后,利用夹板和石膏等进行固定,临床上也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疾病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对疾病回复的高期望值,促进了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内固定、锁定接骨板、外联合固定等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不同的治疗方式使得治疗效果也出现了差异。
本文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良好,比较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10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女性患者56例,男性患者44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46岁。
所有100例患者均为单侧桡骨远端骨折,右侧62例,左侧38例,其中摔伤所致的有66例,交通意外导致的有27例,重物砸伤的有7例。
72例为闭合性骨折,28例为开放性骨折;AO分型:A2型24例;A3型8例;B1型4例;B2型9例;B3型13例;C1型15例;C2型12例;C3型15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O分型等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为患者行骨折端血肿内麻醉后开始手法复位。
持续牵引骨折端使远骨折端逆移位达到复位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类型进行不同的固定。
固定好后,每周行X线片复查,2周后改为腕关节中立位同定,直到第4周。
治疗组根据患者骨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具体方法为:
1.2.1切开复位内固定
该手术入路分两种,即掌侧和背侧。
除B2型骨折以及背侧骨折粉碎,需要术中背侧植骨的患者行背侧入路外,其他首选掌侧入路。
掌侧入路自患侧桡掌腕横纹向近端纵形开6cm左右切口,在桡侧腕屈肌和肱桡肌肌键间进入,于桡骨外侧边缘切断旋前方肌,使骨折处暴露,然后进行骨折复位。
背侧入路自患侧桡腕关节向近端纵行开6cm左右切口,在桡侧腕伸肌与拇长伸肌肌键之间将伸肌支持带切开,让桡骨背侧关节面以及断端暴露。
复位时,要在直视骨折端下进行,有较大骨缺损出现则要植入颗粒状人工骨进行填充支撑。
复位后,以“T”形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然后进行伤口闭合。
术后1天即可开始进行掌指关节以及腕关节的功能锻炼,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
对于骨质疏松比较严重、骨缺损较多的患者,在术后要采用2~3周的腕关节短臂石膏固定,掌指关节以及指间关节在固定期可进行活动,戴石膏拆除后,再进行腕关节屈伸锻炼。
1.2.2经皮克氏针固定
首先在C形臂X线机的监视下进行骨折闭合手法整复,使用克氏针对部分复位困难的患者进行撬拨复位,然后让助手牵引保持复位,根据移位倾向以及骨折类型以不同的进针点进行克氏针固定,一般使用2枚以上,透视下骨折复位确认良好后,将克氏针尾部处理,腕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固定。
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肘关节活动以及手指活动,每周进行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约需4~6周,然后进行石膏拆除以及拔除克氏针。
1.2.3外固定架固定
自患侧第二掌骨背外侧距近掌骨两端分别做约1cm的纵向切口,与掌骨额状面30度垂直掌骨纵轴打孔并进2枚掌骨螺钉。
然后于骨折部桡侧偏背侧行纵向切口,让骨折部暴露,直视下进行复位,采用克氏针初步固定。
然后将主体连接管和两个简单的可调节夹钳在掌骨部的2枚螺钉上安装,主体连接管在桡骨骨折近心端的位置拧入2枚螺钉,分别位于近骨折部2cm以及12cm处,复位满意后,以可调节夹钳拧紧进行固定。
术后次日可进行肩、肘及手指关节功能的锻炼。
10天后,松懈外固定架的钳夹,调节腕关节,使其至近功能位或功能位,再次将钳夹拧紧,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待骨折愈合后将外固定拆除。
1.3评价标准
对患者骨折部位的的疼痛进行评价,观察患侧关节主活动时的疼痛以及腕关节尺侧疼痛。
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
评价标准:优:腕关节功能完全复,外形正常,无疼痛;良:腕关节功能恢复,外形有轻度畸形出现,无疼痛;腕关节功能稍有障碍,外形无畸形,无疼痛;可:腕关节功能有一定障碍,外形有轻度畸形出现,无疼痛;差:腕关节功能有一定障碍,外形有明显的畸形出现,有时会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患者的治疗时间最短的为5个月,最长1年,平均治疗时间7个月。
经过治疗后,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没有不愈合的情况出现。
虽然两组患者的治疗愈合情况均比较理想,但通过对俩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患者在外形畸形、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疼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平滑,尽量避免畸形出现,恢复关节功能,无疼痛出现。
但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虽然手法复位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式也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在恢复关节功能的同时,有比较多的轻微畸形出现,出现疼痛的患者也较手术患者多。
轻微的畸形虽然不影响关节功能,这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来说是无足重轻的,但对于年轻患者却不能接受,因为这会使其工作、生活等受到影响,在调查满意度时候,也大多是年轻人的满意度比较低。
而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外形畸形的情况出现,恢复关节功能,减少疼痛,这非常符合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菊杨.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测最指标与近期疗效的关系[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 24: 69-71.
[2]魏新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骨折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 11: 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