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B、1985C、1986 D 、1987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 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D、学生缺乏自觉性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C )A、自律意识B、维权意识C、自我意识D、服务意识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 )A、智者派B、犬儒派C、毕达哥拉斯学派D、历史学派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D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隐性形象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B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专业形象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C )A、受教育者B、管理者C、教育者D、教育影响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C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 )A、以学习为主B、具有独立人格C、学生是未成年人D、具有儿童天性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 )A、管理型B、民主型C、放任型D、专制型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1 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2 简述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3 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1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7 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8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9 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10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1 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12 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1)受教育权(2)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婚姻法》13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14 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1)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权,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2)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一、填空题:1.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的个性化2.教育者;教育影响3.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5.《学记》6.夸美纽斯7.夸美纽斯8.《普通教育学》9.赫尔巴特10.《普通教育学》二、选择题:1.ACD 2.BC 3.ABD 4.ABCD 5.A 6.B 7.B 8.C 9.C 10.D 11.BC 12.ABCD三、辨析题:1.错误。
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态。
2.错误。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两种形态。
六、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的理解。
答案要点:(1)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2)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出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化的个性化”(3)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4)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2.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对教育学价值的认识。
答案要点:(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3.“教育学具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作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案要点:(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答案一、填空题:1.个体功能;社会功能2.正向功能;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隐性功能4.社会化;个性化二、选择题:1.BD2.CD3.AC4.B5.B6.ABCD7.ABC三、辨析题:1.错误。
职能带有一定的价值期待,具有主观性;功能是一种实然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期待中的,也可能是超越预期的,所以教育功能就是教育职能是错误的。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导论版)从广义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从狭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山香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广义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狭义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搞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的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
三、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使命,并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做人、为业和治学之道。
②授业解惑者(或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③榜样(或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④管理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⑤朋友。
学生希望教师把自己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注:(山香版)⑥学者和学习者。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五章一.填空题1.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2.国家;社会;家庭;国民教育制度。
3.教师资格认定;4.5年;县级;5.地位平等;义务和责任;6.晋升工资7.受教育权;财产权。
8.人格尊严;变相体罚。
9.合理预见;踩踏事故。
二.选择题1.C2.D3.B4.A三.简答题1.义务教育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教育;产生的原因是(1)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对教育的普及提出了客观要求;(2)以民主为中心的政治的要求;2.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有两个本质特征:(1)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2)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具有空间的包容性。
3.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活动权;指导评定权;报酬待遇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教师的义务:教师的义务包括:遵纪守法的义务;教育教学义务;品德教育的义务;尊重学生的义务;保护学生的义务;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4.(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2)热爱教育事业;(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有教育教学能力。
5.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或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告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包括:纪念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6.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统治阶级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事< 雅典,民族政治<军事教育政治家培养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第五章课程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2.1988年颁布了( A )新的课程政策,要求加强教材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同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课改实验,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体现基础教育要求的教材体系。
A、“一纲多本”B“一纲一本”C、“多纲多本”D、“统一课程”3.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的是( A )。
A、基础型课程B、发展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工具性课程4.( B )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课本D、教科书5.( B )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A、教科书B、课程计划C、教学大纲D、教学内容6.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D )。
A、目录B、习题C、附录D、课文7.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 A )体现出来的。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内容D、教科书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 D )。
A、可行性B、衔接性C、实践性D、普及性9.标志着我国小学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颁布是在( B )。
A、1990年B、1992年C、1986年D、1995年10.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C )。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1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1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D )。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1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B )。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 )。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作者:————————————————————————————————日期:2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8.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B.教师的专业素养C.教师的品质D.师生关系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B.教育手段C.教育思想D.思想品质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12.“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1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17.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1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D.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最迅速B.中速C.最慢速D.静止5.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6.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7.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问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B.前提C.条件D.基础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C.背师性D.示范性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B.必然结果C.必然要求D.必然趋势1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单选题1.马克思曾说过:“即使在一定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这体现了()观点。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的独特的人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独特的人2.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A.《未成年人保护法》B.《儿童权利公约》C.《教育法》D.《学会生存》3.首次将教师作为专业的政策动议是在()体现。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育的今天和明天》C.《教师法》D.《宪法》4.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哪部法律?()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5.()是教师最基本的角色?A.学生心灵的导师B.学习者和研究者C.知识的传授者D.班集体的领导者6.()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并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措施。
A.师范教育B.在职培训C.自我教育D.新教师的入职辅导7.()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本要求。
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8.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属于()。
A.专制性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9.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技术知识C.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10.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 影响师生关系。
A直接B.间接C.连续D.一直11.在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化阶段,随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出现了( )同时也就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
A.官学B.私学C.书院D.社学12.教师不得对学生关“禁闭”,是由于学生拥有()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13.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径是()A.家访B.校外活动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14.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要求教师要具有( )。
第五章课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B5.C6.A7.C8.B9.C 10.B 11.B 12.C 13.C 14.A 15.A 16.A 17.B 18.B 19.D 20.B 21.D 22.A 23.C 24.B 25.C 26.A 27.D28.B 29.C 30.B 31.A 32.D 33.A 34.A 35.A 36.D 37.B 38. B二、多项选择题1.AD2.ABDE3.ABD4.ACD5.ABCE6.ABCD7.ABCDE8.ABE9.ABCDE 10.ABCD11.AB 12.AC 13.ABC 14.ABCD 15.ABCD 16.ABCDE 17.ABCD 18.ABC 19.ABCD 20.CDE三、填空题1.博比特2.发展性评价3.教材4.布拉梅尔德5.组织方式6.儿童7.学校8.学习领域模块 9.直线型课程螺旋式课程 10.课程目标 11.背景评价12.课程评价 13.消费者开发者 14.课程 15.教科书 16. 行为取向性目标、生成性课程目标、表现性课程目标四、判断题1.×2.√3.× 4 .×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五、名词解释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3.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4.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
第五章课程理论一.判断题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P130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
( )P130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 )P130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 )P130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
(√)P1316.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
( )P131 7.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 )P1328.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 )P1339.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 )P133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P133 11.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
(√)P1331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P13413.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课程的萌芽。
(√)P13514.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
( )P13615.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 )P13716.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
( )P13717.活动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 )P13818.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 )P138 19.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 )P13820.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教育学第五六章】试题及答案1.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权利法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儿童权利公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2.马克思曾说过:“即使在一定社会关系里,每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绝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了()。
[单选题] *A.学生是发展的主体B.学生是独特的人(正确答案)C.学生是发展中的人D.学生是权利的主体答案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强调“独创”两字,因此体现的是学生是独特的人3.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可供挖掘和开发的资源和潜能,应该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这是因为()。
[单选题]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正确答案)B.学生是独特的人C.学生是发展的主体D.学生是完整的人答案解析: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可供挖掘和开发的资源和潜能,应该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这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4.墨子说:“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学生具有()。
[单选题] *A.独立性B.依赖性C.可塑性(正确答案)D.向师性答案解析:“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说明学生具有可塑性5.()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学生的义务。
[单选题] *A.安全权B.受教育权(正确答案)C.受尊重权D.隐私权答案解析:受教育权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学生的义务6.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与基础是()。
[单选题] *A.师范教育(正确答案)B.新教师入职辅导C.在职培训D.自我教育答案解析: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与基础7.教师的知识体系包括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以下属于本体性知识的是()。
[单选题] *A.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正确答案)B.教育理论知识、班级管理C.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D.文化科技知识、教学技巧答案解析: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8.()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第五章教师和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1.教师概念: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2.现代与古代教师意义的区别:①多功能性②专门性:作为教师,必须经过培养和培训,取得合格证书③高素质性:现代教师的内涵更丰富,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④发展性:现代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使自己成为会学习的人。
3.加里宁:苏联教育家,称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2)教师职业的地位和作用【简答】1.教师职业的作用:(1)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含义: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这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2)教师职业的个体作用(含义: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体现)2.教师职业的地位:(1)政治地位:(2)经济地位:(3)法律地位:①教育的权利②专业发展权③参与管理权(4)专业地位:(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辨析】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作为专门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②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③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业性职业2.教师专业发展(含义: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思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论述】1.教师的群体专业发展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1)含义: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即有一个转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 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 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
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
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
7 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
8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
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
9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
(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10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 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12 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
(1)受教育权(2)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婚姻法》
13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14 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
(1)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权,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2)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3)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4 )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6)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15 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主要应尽哪些方面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6 试分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积极的心理特点:(1)智力发展水平较高(2)进取心较强(3)求知欲强,兴趣广泛(4)思想活跃
消极因素(1)自我中心(2)依赖性强(3)心理承受能力差(4)娇气十足
17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学生的成长弯曲依赖于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
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成长,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着儿童转
18 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辩证统一;
(1)教学上的教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及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是和教师平等的;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