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X线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2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外侧的突起。
3、尺骨茎突鹰嘴为肘关节的茎突。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的内高外地的骨骼。
8、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的突起。
10、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上段前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为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为股骨上段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三、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段连接,平对气管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四、脊椎体表定位标志。
医学X线检查部位及目的临床意义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身体各个部位的异常情况。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的不同,X线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常见的X线检查部位及其目的、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常规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胸腔内脏器官的异常情况,如心脏、肺部、纵膈等。
胸部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部肿瘤、胸腔积液、心脏扩大、纵膈间隔异常等情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腹部X线检查:腹部X线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可用于观察和诊断腹部脏器的异常情况,如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膀胱等。
腹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肝脏肿瘤、胆囊结石、胰腺炎、肾结石、盆腔积液等疾病,对于腹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
3.脊柱X线检查:脊柱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骨科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脊柱的异常情况,如脊椎的曲度、骨折、脊椎关节的变形等。
脊柱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脊柱侧凸、脊柱侧弯、脊柱骨折等疾病,对于骨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骨骼X线检查:骨骼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肢体骨骼的异常情况,如骨折、脱位、骨质疏松等。
骨骼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折的类型、脱位的程度、骨质疏松的程度等,对于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显影造影X线检查:显影造影X线检查是一种特殊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血管和腔道的情况,如冠状动脉造影、胆道造影、肾盂造影等。
显影造影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的通畅程度、腔道的形态和功能等,对于血管和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疾病状况,结合不同部位的X线检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比腹部X线、超声、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陈清路【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腹部X线平片(KUB)、腹部超声以及螺旋CT的诊断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肠梗阻患者124例,术前安排患者接受超声、KUB、CT诊断,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判断依据.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肠梗阻;CT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梗阻病因、肠绞窄诊断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与KUB;超声的诊断符合率高于KUB,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肠梗阻诊断中,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最高,其次为超声,最后为腹部X线.【期刊名称】《影像技术》【年(卷),期】2016(028)001【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超声;螺旋CT【作者】陈清路【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南侨医院CT室,南安362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2;R445肠梗阻是一种临床较为多见的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患者极易出现休克、肠穿孔等危重症,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其死亡。
为此,提高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对梗阻部位、原因等进行明确,对治疗方案的拟定有着重要意义。
以往在肠梗阻的诊断中,以腹部X线平片(KUB)为主要方法,但其弊端也逐渐体现,而随着KUB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超过20%的患者无法通过该方法进行确诊[1]。
随着螺旋CT与腹部超声的推广,其在肠梗阻诊断中的研究报道随之出现。
但目前关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案尚未明确,为此,本研究对肠梗阻诊断中,KUB、超声、CT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对比,旨在为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接诊的肠梗阻患者,选取12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女性51例,男性73例,患者年龄为26-73岁,平均年龄为(52.6±14.3)岁;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胀痛、伴随有腹部肿块等症状;术前安排患者同时行超声、KUB、CT诊断;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肠梗阻。
腹部病变X线诊断报告模版静脉尿路造影未见异常KUB示: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脏器轮廓正常。
IVP示:两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显影良好,未见积水扩张、充盈缺损及龛影等异常征像。
膀胱充盈良好,未见异常。
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其他未见异常。
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小肠未见积气、气液平。
脏器轮廓正常。
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其他未见异常。
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肠管及脏器轮廓正常。
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其它:未见异常。
子宫输卵管造影未见异常子宫宫腔呈三角形,内壁光滑、整齐,大小正常。
输卵管走行柔顺正常,边缘规则,未见变细、狭窄等异常征像。
造影剂从输卵管伞部排出,进入盆腔并迷散。
其他:未见异常。
1、静脉尿路造影未见异常。
2、腰椎退行性变。
KUB示: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脏器轮廓正常。
IVP示:两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显影良好,未见积水扩张、充盈缺损及龛影等异常征像。
膀胱充盈良好,未见异常。
腰椎椎体轻、中度唇样骨质增生;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其它:未见异常。
肠胀气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小肠积气,未见气液平。
脏器轮廓正常。
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其他未见异常。
1、泌尿系未见结石;2、肠胀气。
肠管积气、扩张。
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其它:未见异常。
1、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
2、腰椎退行性变。
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小肠未见积气、气液平。
脏器轮廓正常。
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腰椎及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腰椎椎体轻、中度唇样骨质增生;骨盆骨质未见异常。
其它:未见异常。
1、泌尿系未见明确阳性结石。
2、腰椎退行性变。
肠管及脏器轮廓正常。
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腰椎体缘见唇刺状骨质增生影。
腹部立位平pianx线检查标准?
答:腹部立位平片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检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前准备:患者需要脱去衣物,换上医院提供的检查服,并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手表等。
同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呼吸和体位调整。
2.摄影技术:腹部立位平片通常采用X线摄影技术,要求摄影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清晰显示腹部结构和病变。
摄影时需要使用适当的曝光条件和滤线器,以保证图像质量。
3.图像解读:医生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腹部立位平片的图像,注意腹部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密度和轮廓等特征。
同时,需要观察肠道内是否有气体和液体,以及是否存在肠梗阻、肠穿孔等病变。
腹部立位平片主要用于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道:检查消化道的位置和形态,了解是否存在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等问题。
肠梗阻的腹部立位平片可表现为腹部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阶梯样气-液平面,可见充气扩张的肠管。
消化道穿孔比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时,可见双膈下出现月牙形的游离气体。
2.腹腔器官:检查肝、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腹腔器官的位置和形态,观察有无肿物、结石、囊肿等病变。
3.骨骼系统:检查骨盆、骶骨、髂骨等骨骼部位,观察有无骨折、畸形等问题。
此外,腹部立位平片还可用于检查腹部不透光物质,如结石或金属异物等。
总之,腹部立位平片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腹部结构和病变的重要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目的研究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对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194例通过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患者,将其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的98例患者运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的96例患者运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诊断88例为肠梗阻,检出率为91.67%;对照组诊断70例为肠梗阻,检出率为71.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肠梗阻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CT检查进行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临床应用CT检查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标签: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CT检查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经过腹部X线片检查始终认为首先的诊断肠梗阻的方法。
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螺旋CT的高速发展,肠梗阻患者运用CT检查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1]。
肠梗阻是说因肠腔的机械性或者物理性阻塞导致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一般小肠、结肠都有出现肠梗阻的几率。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等等一系列症状。
肠梗阻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而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因而应及时正确的作出诊断和治疗。
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194例通过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患者,对其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194例通过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患者,疾病类型:58例为粘连性肠梗阻,78例为单纯性肠梗阻,42例为绞窄性肠梗阻,16例为胆石性肠梗阻。
将所选的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为两组,对照组的98例患者中,58例为男性,40例为女性;年龄在6~69岁,平均为(41.2±2.3)岁。
观察组的96例患者中,58例为男性,38例为女性;年龄在5~66岁,平均为(42.1±2.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腹部X线诊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影像中心腹部专业组孙兴旺胃肠道X线诊断胃肠道X线检查诊断特点•行经长,范围广,形态各异,位置多变;•缺乏自然对比,平片价值有限,造影检查为主;•造影方法多样,操作程序繁杂各异,规范较少;•造影检查仅显示腔内形态,影像重叠多、干扰大,其质量、价值及可信度更与技术水平有关;•分析征象应去伪存真、认真灵活、参考功能、结合临床;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检查方法普通检查:腹部平片•投照方式:立、卧位及水平侧位;•诊断价值:常用于急腹症的诊断;•观察内容:1、腹部钙化、软组织肿块及其他异常阴影;2、片内骨性及软组织结构;3、胃肠道液体气体的量及分布;4、主要脏器位置、大小、形态、轮廓和密度;造影检查•分类:1、以造影剂种类:钡剂造影血管造影气腹造影2、以造影剂引入方式:口服法灌入法3、以造影检查部位:食管造影胃肠造影十二指肠造影小肠造影结肠造影4、以操作或显示方式、方法:单对比双重对比低张双重对比充盈法粘膜法加压法•价值:显示胃肠道的管腔及其粘膜的形态、大小和轮廓;正常X 线表现平片:•骨性结构•软组织结构•主要脏器轮廓•胃肠道位置、内腔形态及其结构特点•胃肠道液体气体的量及其分布•肠道各段充气状态下的影像特点(外形、管径、内腔、粘膜及位置)胃肠造影X 线表现下咽部及食管入口X 线表现•常摄位置:正、侧位及双斜位•正常主要结构:侧位:前缘:舌根会厌奚会厌后缘:颈前软组织,厚度一般<0.5cm正位:会厌会厌奚梨状隐窝食管入口食管正常X 线表现•平片不能直接观察;造影是X 线显示食管的主要方法:•食管分段:颈、胸(亚三段或解剖命名)、腹三段;•充盈像上前缘显示三个生理性压迹;•功能状态上常可形成三个生理性狭窄和一个膈壶腹;•食管的蠕动;原发蠕动、继发蠕动和第三收缩•食管的粘膜皱襞;纵行透亮条纹;一个壶腹、三种蠕动;三段、三窄、三压迹;粘膜纵行亮条纹。
胃的正常X 线表现•形态类型:四种类型•解剖分部(分区):两门两区三部•解剖标志:一角两弯•蠕动类型:环状或对称性收缩•粘膜纹及外形:纵、横、斜或网状交错•排空时间;2~4小时一角、两门、区;两弯、三部分;三种粘膜、四类型对称收缩利排空。
十二指肠的正常X 线表现•解剖毗邻及形态:上接胃下延空肠;•分段(分部):球(冠)、降、横(水平)、升部;•粘膜纹形态:球部纵形、余部羽毛状;•功能形式:整体收缩加蠕动(可逆蠕动);•重要结构:十二指肠乳头;小肠的正常X 线表现•界限及分组:无明确界限,分六组;•空、回肠的X线特点:形态位置分布粘膜功能•蠕动大肠的正常X 线表现•解剖分段及其位置:腹部四周,分八部分;•结肠的X 线特点:以肠袋的多少与有无各段表现不同;•大肠各段的粘膜特点:纵、横、斜或互交错,各段表现不一;•大肠的排空功能:阶段性整体收缩;•回盲瓣及阑尾胃肠道基本病变X线表现一、轮廓的(改变)异常(一)龛影(附钡剂外溢)1、概念:充钡后突出于胃肠管腔轮廓之外的含钡影像;2、X线表现:不同相位表现:侧位-—龛影、正位—钡斑;形状:乳头状、三角状、齿状点状、线状或胼胝状;周边征象特点: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晕抡、粘膜纠集3、常见病:消化性溃疡及各种良性溃疡:附:钡剂外溢其他情况:某些情况下可出现类似龛影样征象:•憩室:突出于管腔轮廓之外的囊袋状含钡影,其与龛影不同:①类圆形,大小不定;②有颈并有粘膜纹伸入其内;③可收缩排空;④憩室本身可继发各种病变;⑤牵拉性憩室有所不同;•瘘:突出于管腔轮廓之外的囊袋状含钡影;其特点:①形态不规、不定;②随体位形态、大小、范围均可变;③属继发性改变,有原发性疾病征象;良、恶性龛影的X线鉴别诊断良性溃疡恶性溃疡----------------------------------------------------------------------------------------------------形状大小圆或椭圆乳头状光整2cm↓蟹状不规扁平多尖2cm↑----------------------------------------------------------------------------------------------------位置多突出于管腔轮廓之外多或主要位于管腔轮廓---------------------------------------------------------------------------------------------------周边口部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半月综合征中的:不规则征、粘膜纠集等。
环堤征、指压迹征、尖角征裂隙征。
-----------------------------------------------------------------------------------------------------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二)充盈缺损1、概念:充钡胃肠管腔轮廓某局部未被充盈的影像。
2、X线表现:观察相位不同形态可有变化单个或多发形态不一,轮廓可光或不规固定或活动带蒂或广基3、常见病:各种良、恶性肿瘤、炎性肉芽肿或异物二、粘膜的异常•粘膜破坏:常见于恶性肿瘤•粘膜皱襞平坦:1、粘膜下恶性肿瘤浸润2、粘膜下层炎性水肿(如溃疡龛影周围)•粘膜皱襞增宽迂曲:1、粘膜下层炎性浸润、肿胀、组织增生2、粘膜下静脉曲张。
•粘膜皱襞纠集:1、溃疡病变结缔组织增生、瘢痕收缩引起2、亦可见于恶性肿瘤•胃细微结构异常:价值在于显示诊断早期病变,可见于良性,亦可见于恶性病变三、管腔大小的异常•概念:1、超过正常范围的持久性管腔缩小称为狭窄;2、超过正常范围的持久性管腔增大称为扩张或扩大;•表现形式和常见原因:1、狭窄:炎性狭窄癌性狭窄外压性狭窄粘连性狭窄痉挛性狭窄2、扩张或扩大:张力性扩张:没有通过障碍、无液体、气体聚集,蠕动低下。
狭窄后扩张:有通过障碍及液体、气体聚集,蠕动可增强。
四、位置及可动性的异常•位置异常1、移位(因压迫或推移)2、异位(先天发育异常)•可动性异常1、活动度受限(粘连牵拉或固定)2、活动度增大(固定不良或腹水)五、功能性异常•张力异常1、张力增高2、张力减低•蠕动异常1、蠕动增强2、蠕动减弱•动力异常1、动力增强2、动力减弱•分泌功能异常1、分泌功能亢进(常见)2、分泌功能减低六、腹内液体、气体异常•腹腔内液体、气体异常1、腹腔积气:表现形式:自由、限定常见原因2、腹腔内积液:表现形式:分布于各脏器间隙常见原因3、腹腔内积液积气:表现形式:常见原因•空腔脏器内液体、气体异常1、腔内积液、积气不伴有管腔扩大:表现形式:积气多于积液积液多于积气常见原因:饮食结构性运动性功能紊乱性营养不良性肠麻痹2、腔内积气积液合并管腔扩大:表现形式:积气多于积液积液多于积气常见原因:麻痹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七、腹内其他异常•实质器官的增大1、轮廓外形增大2、临近脏器受压移位•腹内肿块1、单纯软组织块影2、块影合并密度异常3、假肿瘤征•腹内高密度影1、结石2、钙化3、异物•复壁异常1、腹脂线异常2、腹壁软组织肿胀3、腹壁肌张力异常•下胸部异常膈下疾患可表现于下胸部异常征象胃肠道常见病X线诊断胃肠道炎症广意概念上的炎性改变•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改变;•免疫机能障碍引起的组织炎性反应;•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性改变;•非特异性炎性改变;胃肠道炎症的共性X线表现•功能性异常征象:激惹现象跳跃征线样征动力增强分泌亢进活动度异常•形态结构异常:官腔大小: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狭窄及狭窄近段扩张;轮廓改变:不同程度可表现为:毛糙不整,锯齿状、泼浪状、僵直;多发颗粒状、息肉结节状充缺;可有瘘形成;粘膜皱襞改变:黏膜皱襞的改变亦可由轻到重表现不同:粗大不均、毛糙不整、迂曲、走行紊乱,平坦或破坏消失代之于炎性肉芽组织。
•急、慢性特点:急性以功能性改变为主,慢性征象突出于形态和结构的异常。
肠结核•概述:属腹腔结核,病理分为增殖型和溃疡型两种。
•X 线表现:功能性征象:病变肠管的痉挛收缩、激惹和跳跃征象、线样征、肠管运动常加快,严重狭窄可致通过障碍;形态结构异常:病变肠管的狭窄、缩短、变形和僵直;小点状、小齿状龛影(溃疡);小结节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肉芽增生);黏膜粗糙、紊乱或消失,代以肉芽组织增生;回盲瓣常受累而增生肥厚;两型的特点:溃疡型以龛影、黏膜紊乱、“跳跃”征和功能性改变为主;增殖型以狭窄僵直、缩短变形、黏膜消失、息肉状充盈缺损为突出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早期具有炎症的一般X线表现;•中晚期X线表现特殊:肠管纵径缩短,肠曲圆钝、僵硬;肠管横径缩小:病变区肠管缩窄、肠袋变浅或消失;肠壁僵硬、扩张度差或无;官腔不光滑、毛糙不整,显示波浪状、多层状轮廓或多发锯齿状或纽扣状龛影;黏膜皱襞粗糙,破坏消失,代之于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息肉结节样肉芽组织增生(多发炎性息肉);典型时病变肠腔表现为酷似蜂窝状、蟾蜍皮样或玉米芯样改变食管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见于肝硬化,累及食管下段或中段。
•功能性异常:食管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动力低下,排空延迟。
•形态结构异常:粘膜皱襞增宽、粗大、迂曲呈虚线状、颗粒状、串珠状、蚯蚓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改变。
消化性溃疡的X线诊断胃溃疡•直接征象:龛影:多见于小弯侧,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龛影具有良性溃疡的特征。
•间接征象(功能性改变):与龛影对应对侧壁的痉挛性切迹;分泌增加储留液增多;蠕动增强或减低,张力增加或减弱;慢性瘢痕收缩可引起胃变形,如:“葫芦胃”、“B”形胃、“砂钟胃”等。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绝大部分发生在球部•直接征象:龛影:较小不易显示,显示者呈现不同大小的钡斑;龛影具规则、晕轮、粘膜纠集的良性特征。
•间接征象(功能性改变):激惹征(激惹现象)幽门痉挛,开放延迟;分泌增加储留液增多、蠕动的异常或胃炎的征象;瘢痕收缩、粘膜水肿或痉挛使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如:山字形、三叶形或葫芦形。
胃、肠道肿瘤的X线诊断胃肠道良性肿瘤的X线表现•胃肠道良性肿瘤多为腺瘤或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如平滑肌瘤、纤维瘤等;•X线表现为:1、充盈像:圆或类圆形光滑、规则的充盈缺损;2、双重像:密度稍高于周围的软组织影;3、可有溃疡龛影形成;4、局部管壁柔软,黏膜皱襞无破坏;息肉的X线表现•“息肉”形态学概念;并非定性诊断;一般直径于2CM。
•可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结肠最多见。
•X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带蒂或不带蒂,单或多发,常光滑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