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h果酒的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18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果酒的制作菌种:酵母菌细胞结构:真核细胞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生殖方式:孢子生殖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适宜温度:20℃左右。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附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适宜温度:18℃~25℃。
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二.果醋的制作菌种:醋酸菌细胞结构:原核细胞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分裂生殖氧气、糖充足:反应式:C6H12O6+O2→CH3COOH.氧气充足、缺糖:反应式:C2H5OH +O2→乙醛→CH3COOH +H2O.适宜温度:30℃~35℃。
三.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果醋四.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充气口:进行果醋发酵时通入空气;排气口: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CO2,以免瓶子胀裂。
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避免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出料口:方便及时检测产物的产生情况。
五.具体问题1.酵母菌的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
3.发酵液中不滋生其他微生物的原因: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4.酒精的检验:(1)试管中先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3mol/L硫酸,振荡混匀,最后滴加3滴重铬酸钾,重铬酸钾由橙色变灰绿;(2)酒精比重计;(3)闻。
5.变酸酒表面菌膜的形成原因: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需氧)。
6.葡萄不要反复冲洗,以免洗掉酵母菌。
7.制酒时要每隔12h将瓶盖拧松一次,以放出CO2再拧紧;制醋时盖上一层纱布。
8.榨汁前要先冲洗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9.发酵瓶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
10.葡萄汁装瓶要留约1/3的空间:给酵母菌先期繁殖提供充足氧气,防止发酵时产生CO2使发酵液溢出。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精练(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
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B.“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C.“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2、猕猴桃酒是以猕猴桃果汁为原料发酵而成的,在猕猴桃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猕猴桃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猕猴桃酒发酵过程中,将猕猴桃果汁装满发酵瓶可排出多余空气B. 在猕猴桃酒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放气一次,以排出CO2C. 酿制猕猴桃酒时温度控制在35℃,酿制猕猴桃醋时温度控制在20℃D. 在酿制猕猴桃醋的过程中,发酵装置要密封好,以利于醋酸菌的发酵3、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历史悠久,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
啤酒发酵也依赖于发醇工程,产品质检可应用“电子舌”,电子舌可根据不同滋味信号传感器呈现的响应值对啤酒风味进行评价,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微生物B.装置密闭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趋于稳定C.发酵的温度和时间随啤酒品种和口味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D.发酵液L1和L2口味相似,而L3涩味较强4、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装置甲进行果酒发酵时,通过排气管可排出CO2B.利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阀bC.图乙中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含量D.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内产生CO2和酒精的场所相同5、钙果又名欧李,果实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其钙元素的含量比一般的水果都高。
高中生物葡萄做果酒教案
实验名称:葡萄做果酒
实验目的:
1. 了解葡萄果实的组成和特点;
2. 掌握果酒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实验原理:
葡萄是一种含有丰富果糖和葡萄糖的水果,在发酵的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会被酵母菌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从而制成果酒。
实验材料:
1. 新鲜的葡萄果实;
2. 纯净水;
3. 白砂糖;
4. 酵母;
5. 坛子或玻璃瓶;
6. 漏斗;
7. 气球。
实验步骤:
1. 将葡萄果实洗净去杂质,然后压碎至果汁;
2. 将果汁倒入坛子或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糖和酵母,搅拌均匀;
3. 用漏斗盖好坛口,上漏斗中间打一个小孔,然后将气球套在小孔处;
4. 将坛子或瓶子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每天轻轻摇晃一下坛子,观察气球是否膨胀;
5. 约一周后,果汁中会产生气泡和发酵味,提示果酒制作完成。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卫生;
2. 酵母和气球要做好防湿处理,以免影响果酒的制作;
3. 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果汁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酵母和糖的添加量。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作出了葡萄果酒,获得了果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对果酒发酵过程和反应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延伸实验:
1. 利用不同种类的葡萄果实制作果酒,比较其口感和质量的差异;
2. 添加不同种类的糖或酵母,观察对果酒的影响;
3. 探究果酒的发酵条件和影响因素。
请拍摄制作过程照片或剪辑制作视频上传至班级群相册,同学们还可以尝试制作其他发酵食品,例如醪糟、酸奶、面包、馒头、腐乳、果醋等。
制作的发酵食品返校时带回。
实验1:果酒的制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酒曲酿酒的国家,源远流长。
如今,很多家庭时常会自酿一些果酒来饮用,如葡萄酒、猕猴桃酒、杨梅酒等。
因为这些水果表皮会有一些天然存在的野生酵母,这些酵母可利用水果自身的糖分,发酵产生酒精。
但传统酿酒的方法往往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污染,因此在制酒时,也可外加一些活性酵母来加速果酒的酿造。
一、实验原理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它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二、葡萄酒的功效分析葡萄酒具有保护心血管、养颜护肤、抗瘤、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抗衰老、抗辐射、增进食欲、消除疲劳等作用。
葡萄酒当中富含白藜芦醇能够降血脂,富含的花青素也是一种比较强的抗氧化剂。
同时,葡萄酒当中还含有单宁,葡萄酒当中富含的单宁是一种强的抗菌剂,也是一种非常强的抗氧化剂。
过去,人们一致认为适度饮酒不会有害健康。
但《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显示,通过对195个国家1990~2016年的饮酒数据及饮酒产生的医疗卫生负担进行研究发现,“酒没有安全剂量,即使喝一点也有害”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全球5.5%的癌症由酒精引起,每18个癌症里就有一个是喝出来的,其中口腔癌、喉癌、食管癌与之关系最密切,而戒酒20年后,患这些恶性肿瘤的风险和从不喝酒的人相差无几。
青少年禁止饮酒!三、材料与用具本课题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有:发酵装置(密封性好的带盖玻璃罐或塑料瓶)、红葡萄500g(也可以其他水果制作果酒)、冰糖、75%酒精、一次性手套、榨汁机、酿酒酵母(学校实验室提供)等其他材。
高中生物选修1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 6H 12O 6+O 2→CO 2+H 2O+能量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 6H 12O 6→C 2H 5OH+CO 2+能量2.酵母菌发酵的最佳环境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 最好是弱酸性。
3.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表达式为:C 2H 5OH→CH 3COOH+H 2O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二、实验步骤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 ,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 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 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 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高中生物涉及的主要生化反应方程式一、制作果酒(1)有氧呼吸:C 6H 12O 6+6O 2+6H 2O6CO 2+12H 2O+能量(酵母菌大量增殖) (2)无氧呼吸: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能量(酵母菌产生酒精)二、制作果醋 (1)当氧气、糖源充足时:C 6H 12O 6 3CH 3COOH (醋酸) (2)当缺少糖原时:(总反应)C 2H 5OH+O 2 CH 3COOH+H 2O分步发应: 2C 2H 5OH+O 2 2CH 3CHO (乙醛)+2H 2O2CH 3CHO+O 2 2CH 3COOH (醋酸)三、制作泡菜C 6H 12O 6 2C 3H 6O 3+少量能量四、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总反应 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 +12H 2O +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 6H 12O 6 2C 3H 4O 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C 3H 4O 3+6H 2O 6CO 2+20[]H +少量能量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 +6O 2 12H 2O+大量能量(2)无氧呼吸: 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少量能量或C 6H 12O 6 2C 3H 6O 3+少量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 6H 12O 6 2C 3H 4O 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细胞质基质 2C 3H 4O 3(丙酮酸)+4[H] 2C 2H 5OH+2CO 22C 3H 4O 3(丙酮酸)+4[H] 2C 3H 6O 3五、光合作用(1)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或叶绿体基粒)物质变化:2H ₂O —光→4[H]+O ₂ ADP+Pi+光能 ATP (A TP 只能用于暗反应) 能量变化:光能 电能 A TP 中活跃化学能(2)暗反应(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CO ₂的固定CO ₂+C ₅ C ₃ C ₃的还原2C ₃ (CH ₂O )+C ₅+H 2O 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注意:呼吸作用的[H]=NADH(还原型辅酶I) 光合作用的[H]=NADPH(还原型辅酶II) 酶 酶 酶 酶 酶 酶 酶 酶 酶酶 酶 酶 酶 酶 酶、[H] ATP 酶酶 酶 酶。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影响果酒、果醋质量的制作条件并学会控制。
3.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学习过程]一.果酒制作1.菌种:酵母菌(单细胞真核生物)(1)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2)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3)繁殖方式:主要为出芽生殖①酵母菌在氧气和营养物质丰富、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②在营养缺乏、条件恶劣时进行孢子生殖。
(4)影响酵母菌生长和繁殖的因素:营养物质、温度(如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PH(酵母菌生活在偏酸的环境中)2.果酒制作的原理(1)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 6H 12O 6+6H 2O +6O 26CO 2+12H 2O +能量(2)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能量(3)发酵条件:①温度⎩⎪⎨⎪⎧a :繁殖:20℃左右b :酒精发酵:18~25℃ ②氧气:初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早期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密封进行酒精发酵,经常拧松瓶盖放气)③PH:偏酸,最适pH为4.5~5.0。
④时间:10~12 d。
3.果酒发酵装置(1) A瓶上面留一定空间的作用:提供一定量的氧气,满足发酵初期酵母菌对氧气的需求。
(2) B瓶各部位的作用:①开关:酵母菌繁殖需要O2,酵母菌产生酒精的过程需要厌氧条件,因此在发酵罐的充气口应该设置开关。
②充气口: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充气管下端要插入发酵液面以下近瓶底处)③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平衡容器内外压力;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可有效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避免来自空气的污染。
(排气管下端离发酵液有一段距离,外部要弯曲,并尽量保证管口向下)④出料口:取样检测菌体数量、酒精浓度,或排放废料。
(3)装置的使用:①使用A装置每隔12 h左右就要将瓶盖拧松一次,因为制酒阶段的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气体,若不及时放出会把瓶子或瓶盖涨破,不打开瓶盖是防止氧气和有害杂菌进入。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是人教版2003高中生物选修1第一章课题1的内容。
选修1总的来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本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检验结果等科学探究能力,而课题1果酒果醋的制作则更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深有体会的一个课题,本课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实验条件下制作传统的发酵食品,学习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理解其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该课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兴趣较高,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上来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
从能力层面看,现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本节课的以问题为引领的教学有一定帮助。
大多数学生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外知识丰富,并且积极主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容易展开。
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发酵菌种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科学思维比较制作果酒果醋的原理、流程、发酵条件等的异同3.科学探究能够使用简单的实验器具,基于给定的实验方案完成简单的发酵实验,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4.社会责任关注食品安全,倡导和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学情分析该课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兴趣较高,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上来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
高中生物酿造果酒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酿造果酒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掌握酿造果酒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会利用水果酿造果酒;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酿造果酒的基本原理;
2. 酿造果酒的步骤;
3. 酿造果酒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4. 酿造不同种类的果酒。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酿造果酒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示范酿造果酒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行选择水果,按照步骤进行酿造;
4. 带领学生观察果酒的发酵过程,记录数据;
5. 比较不同种类果酒的味道和质量。
四、课后作业
1. 查找不同种类果酒的制作方法,撰写实验报告;
2. 总结酿造果酒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五、评价方法
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 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评定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总结能力。
六、教学资料
1. 关于酿造果酒的原理和方法的资料;
2. 不同种类果酒的制作方法。
七、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了解酿造果酒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培养其实践能力
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果酒的制作过程,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
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果酒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重点:1.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课题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Ⅰ.果酒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其异化作用类型是,明确酵母菌发酵的反应式:①有氧条件:②无氧条件:(2)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环境条件有。
①酒精发酵是一般将温度控制在℃范围内,在℃时最适宜。
②酒精发酵过程中,要保持。
〖思考〗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4.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生殖的?酵母菌在环境适宜时进行,环境不适宜时产生进入休眠状态。
Ⅱ.果醋制作原理(1)利用的微生物是,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在,降糖分解形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可将转变成,并进一步转变成醋酸。
醋酸发酵的反应式是:(2)醋酸发酵的最适宜温度为℃。
〖思考〗1.影响醋酸发酵的环境因素还有哪些?。
2.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它是怎样形成的?。
(二)实验设计1.设计发酵装置:根据图1-4a、4b回答(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2)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3)在图1-4b装置中:①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补充氧气;②排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中排出;③出料口的作用是便于;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防止。
2.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微生物温度氧气联系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____________。
3.发酵操作⑴材料选择和处理选择的葡萄,然后依次和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