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6
水泥和外加剂知识山西凯迪建材有限企业研发中心第一章水泥一、水泥的分类: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四大类。
二、当前市场应用最宽泛的水泥是一般<PO)硅酸盐水泥,凡有硅酸盐水泥熟料加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和适当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资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1、硅酸盐水泥<1)掺合料硅酸盐水泥包含一般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
<2)特种硅酸盐水泥包含中低热水泥、道路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白色水泥、快硬水泥。
<3)PI 型水泥:水泥熟料 +适当的石膏磨细PII 型水泥:水泥熟料+5%之内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 +适当石膏2、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1)化学成分:氧化钙CaO60-67%氧化硅 SiO219-24%氧化铝 A1 2 O 3 4-7%氧化铁 Fe2 O3 2-5%<2)有害成分:氧化镁MgO<5%三氧化硫 SO 3<3.5%(掺石膏所带 >过烧的石灰 CaO<1%氧化钾和氧化钠为水泥的碱含量过烧的石灰 <CaO)和水反响特别慢,可达一年到两年R2O(水泥的碱含量 >=Na2O(氧化钠 >+0.658 K2O (氧化钾 > <3)矿物成分:硅酸三钙C3 S 37-60%硅酸二钙 C2 S 15-37%铝酸三钙 C3A7-15%铁铝酸四钙 C4AF 10-18%熟猜中的矿物成分的特色:水化速度由快到慢C3A-C 3 S-C4AF-C 2S放热量的大小为:铝酸三钙C3A867J/g硅酸三钙 C3S502J/g铁铝酸四钙 C4AF 419J/g硅酸二钙 C2S216J/ g对水泥强度的贡献:硅酸三钙C3 S 硬化快,强度高铝酸三钙 C3A 硬化快,强度不高铁铝酸四钙 C4AF 抗衡折强度贡献大硅酸二钙 C2S 强度发展慢,但后期高一般水泥、熟料+活性混淆材 6-15%+适当石膏+非活性材 6-10%+适当石膏矿渣水泥、熟料 +20-70%矿渣 +适当石膏粉煤灰水泥、熟料 +20-40%粉煤灰 +适当石膏火山灰水泥、熟料 +20-50%活性火山灰材 +适当石膏复合水泥、熟料 +两种以上活性材16— 50%+适当石膏第二章水泥的生产及水泥和水的反响过程不超出 0.6%的碱含量水泥叫低碱水泥,反之叫高碱水泥。
第三章外加剂一、单项选择题1、使用标准型或缓凝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时,当环境温度低于(A ),应采取防止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增加的措施。
A 10°CB 5°C C 0°CD -5°C2、检验混凝土的含气量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取样。
对含气量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当连续浇筑时每( D )应现场检验一次;当间歇施工时,每浇筑200m3应检验一次。
必要时,可增加检验次数。
A 24hB 16hC 8hD 4h3、膨胀剂的适用范围表述错误的是(B)A用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宜用于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工程接缝、填充灌浆,采取连续施工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用膨胀剂配制的自应力混凝土宜用于自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灌注桩等。
B含硫铝酸钙类、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配制的混凝土(砂浆)不得用于长期环境温度为100℃以上的工程。
C膨胀剂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工程和填充性混凝土工程。
4、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其中,对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进行保水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 B )。
冬期施工时,构件拆模时间应延至7d以上,表层不得直接洒水,可采用塑料薄膜保水,薄膜上部应覆盖岩棉被等保温材料。
A 15dB 14dC 10dD 7d5、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定: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和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中的单位水泥用量分别为:(A)A 360kg/m3和330kg/m3B 均为360kg/m3C 均为330kg/m3D 330kg/m3和360kg/m36、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定: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和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分别控制在:( D )A (200±10)mm和(70±10)mmB 均为(210±10)mmC 均为(80±10)mmD (210±10)mm和(80±10)mm7、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定:外加剂检测时,各种混凝土试验材料及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 B )A (20±5)℃B(20±3)℃C (20±2)℃D(20±1)℃8、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规定:混凝土膨胀剂空气中限制膨胀率检测时的恒温恒湿(箱)室环境要求为( C )A、温度为(20±3)℃,湿度为(50±5)%B、温度为(20±3)℃,湿度为(60±5)%C、温度为(20±2)℃,湿度为(60±5)%D、温度为(20±2)℃,湿度为(50±5)%9、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规定:限制膨胀率试验要求试件脱模时间以限制膨胀率规定配比试体的抗压强度达到(C)MPa时的时间确定。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篇一:2013-2014新颁部分标准(2013-2014)新颁部分工程质量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3.1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应用指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014.6.1执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 2014.2.1执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2014.3.1执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014.6.1执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2014.6.1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 50500-2013 2013.3.1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2014.3.1执行煤炭工业半地下储仓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50874-2013 2014.3.1执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GB/T50214-2013 2014.3.1执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2014.7.1执行工程造价术语标准GB/T50875-2013 2013.9.1执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 2014.3.1执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2014.10.1执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2013 2014.1.1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2014.6.1执行建设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基本术语标准JGJ/T313-20132014.6.1执行煤矿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935-2013 2014.6.1执行露天煤矿工程施工规范GB50968-2014 2014.8.1执行露天煤矿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175-2014 2014.8.1执行选煤厂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937-2013 2014.6.1执行煤矿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946-2013 2014.6.1执行煤矿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煤矿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煤矿选煤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征求意见稿)煤炭地质工程监理规范NB/T 51009-.4.1执行煤炭工业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规范NB/T 51010-20132014.4.1执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093-.9.1执行1000kV构支架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34-.5.1执行1000k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35-2013 2013.5.1执行 1000k高压电器(GIS、HGIS、隔离开关、避雷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36-2013 2013.5.1执行10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系统调试规程DL/T5292-2013 2013.8.1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9第549号)特种设备目录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961-2014 2014.8.1执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2013版)《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2013版)《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2012版)篇二:技术规范技术规范6.3.2.1强制条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0年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6.3.2.2监理行为(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6.3.2.3测量工程(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6.3.2.4区间隧道(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局部修改公告(建设部【2003】第187号)(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11/T968-2013)(6)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6.3.2.5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4)《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DB/TJ08-227-2009)(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7)《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8)《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10)《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6.3.2.6钢筋工程(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4)《钢筋焊接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5)《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6.3.2.7安全管理(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2003)(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3)《铁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规程》(TB10304-2009)(4)《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5)《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11-87)(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9)《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6.3.2.8档案管理(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6.3.2.9其它(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JGJ120-201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2003)(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9)《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1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1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13)《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J159-2002)(1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16)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17)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96-2014)(18)《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TCJ49-92)(1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BJ/T111-98)(20)《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程》(YBJ-225-91)(21)《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2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5195-2004)(23)《铁路隧道施工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24)《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11篇三:关于建设部发布2013年新规范的公告2014年3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序号上网日期公告编号标准名称 1 2013.05.29 35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2 2013.05.29 36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3 2013.09.17 101 饰面人造板工程设计规范 4 2013.09.17 102 人造板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5 2013.09.17 103 人造板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6 2013.09.17 104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 7 2013.09.17 105 机械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规范 8 2013.09.17 106 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制图标准 92013.09.17 1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10 2013.09.17 108 小型水电站安全检测与评价规范 11013.09.17 109小水电电网节能改造工程技术规范 12 2013.09.17 110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13 2013.09.17 111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14 2013.09.18 112 抗爆间室结构设计规范 15 2013.09.18 113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标准编号 GB/T50319-2013 GB50870-2013 GB50890-2013GB50889-2013 GB/T50887-2013 GB/T50885-2013 GB50906-2013 GB/T50837-2013 GB50869-2013 GB/T50876-2013GB/T50845-2013 GB50119-2013 GB/T50893-2013 GB50907-2013 GB/T50878-2013发布日期 2013.05.13 2013.05.13 2013.08.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08.08 2013.08.08实施日期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有无强条有有有有有有有16 2013.09.18 114 17 2013.09.18 115 18 2013.09.18 116 19 2013.09.18 117 20 2013.09.18 118 21 2013.09.18 119 22 213.09.18 120 23 2013.09.18 121 24 2013.09.18 122 25 2013.10.11 157 26 2013.10.11 158 27 2013.10.11 159 28 2013.10.11 160 29 2013.10.11 161 30 2013.10.11 162 31 2013.10.11 176 32 2013.11.11 189 33 2013.11.11 190 34 2013.11.11 191建筑模数协调标准非织造布设备工程安装与质量验收规范机械工业工程节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半地下储仓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地铁设计规范核电厂工程气象技术规范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火炸药工程设计能耗指标标准生活垃圾土土工试验技术规程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供电系统技术规范直线电轨道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建设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模式验收无负压静音管中泵给水设备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50002-2013 GB/T50904-2013 GB50910-2013 GB50874-2013 GB/T50214-2013 GB50157-2013 GB/T50674-2013GB/T50076-2013 GB50767-2013 CJJ/T204-2013 CJJ/T202-2013 JGJ286-2013 CJJ/T198-2013 CJJ201-2013 JGJ/T313-2013 CJ/T423-2013 CJ/T440-2013 CJ/T441-2013 JG/T420-2013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08.08 2013.9.25 2013.09.25 2013.09.25 2013.09.25 2013.09.25 2013.09.25 2013.10.09 2013.10.30 2013.10.30 2013.10.30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14.03.01 2014.03.01 2014.03.01有有有有有有35 2013.12.23 226 36 2013.12.23 227 37 2013.12.23 228 38 2013.12.31 246 39 2013.12.31 247 40 2013.1231 248 41 2014.01.23 274 42 2014.01.23 275 43 2014.01.23 276 4 2014.01.23 277 45 2014.01.23 278城市公共汽、电车候车亭建筑排水低噪声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建筑施工用木工字梁遮阳用膜结构织物建筑遮阳用织物通用技术要求抹灰砂浆增塑剂钢框组合竹胶合板模板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住宅卫浴五金配件通用技术要求免漆饰面门CJ/T107-2013 CJ/T442-2013 JG/T425-2013 JG/T423-2013 JG/T424-2013 JG/T426-2013 JG/T428-2014 JG/T235-2014 JG/T429-2014 JG/T427-2014 JG/T419-20142013.12.03 2013.12.03 2013.12.03 2013.12.17 2013.12.17 2013.12.17 2014.01.07 2014.01.07 2014.01.07 2014.01.07 2014.01.07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 2014.03.01关于建设部发布2013年新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住房保障基础信息数据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197-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2013篇一:《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4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年4月25日目次1 总则2 基本规定2.1 外加剂的选择2.2 外加剂掺量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3.1 品种3.2 适用范围3.3 施工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4.1 品种4.2 适用范围4.3 施工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5.1 品种5.2 适用范围5.3 施工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6.1 品种6.2 适用范围6.3 施工7 防冻剂7.1 品种7.2 适用范围7.3 施工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8 膨胀剂8.1 品种8.2 适用范围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8.4 设计要求8.5 施工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9 泵送剂9.1 品种9.2 适用范围9.3 施工10 防水剂10.1 品种10.2 适用范围10.3 施工11 速凝剂11.1 品种11.2 适用范围11.3 施工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附录C 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了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外加剂,使之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GB8076-2022混凝土外加剂规范目次表1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表2匀质性指标表3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表4外加剂测定项目前言本标准第5章的表1中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相对耐久性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与GB8076—1997相比,主要差异在于:——增加了高性能减水剂和泵送剂,并制定了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增加了产品代号一章;——对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和普通减水剂划分了类型,即某类外加剂可分早强型、标准型和缓凝型;——取消了合格品,在原一等品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对产品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参考EN9342:2001及JISA6204:2006等标准,调整了匀质性项目的技术指标(如:含固量、含水率、密度等),增加了部分产品的混凝土试验的项目(如:坍落度和含气量1h的经时变化量);——删除了原标准中钢筋锈蚀的测试方法,制定了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科学研究院、广东佛山瑞龙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雍阳减水剂厂、江苏海润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武冠新材料公司、湛江外加剂厂、四川柯帅外加剂有限公司、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格雷斯中国有限公司、山东华伟银凯建材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院中间试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培、王玲、缪昌文、宋永良、孙振平、姚利君、郭京育、朱长华、张燕驰、崔金华、冯金之、朱卫中、仲以林、张俊超、徐兆桐、罗建成、何浩孟、帅希文、李全华、张书强、贾吉堂、朱广祥、白杰、高春勇、林晖。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8076—1987,GB8076—1997引言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还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之见证取样员手册目录第一章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样制度 (5)第二章混凝土 (6)一、普通混凝土试样标准 (6)二、普通混凝土试样的取样 (6)㈠现场搅拌混凝土 (6)㈡预拌(商品)混凝土 (7)㈢防水混凝土 (7)㈣建筑地面工程水泥混凝土 (7)㈤粉煤灰混凝土 (7)㈥试件制作要求 (8)㈦混凝土试件的见证送样 (8)三、处理程序 (8)第三章混凝土外加剂 (9)一、混凝土外加剂 (9)二、混凝土泵送剂 (9)三、混凝土膨胀剂 (9)四、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9)五、混凝土防冻剂 (9)六、混凝土速凝剂 (9)七、复验 (10)八、处理程序 (10)第四章建筑砂浆 (10)一、砌体工程砂浆 (10)二、建筑地面工程水泥沙浆 (10)三、预拌砂浆 (11)四、试制作要求 (11)第五章水泥 (11)一、混凝土结构工程用水泥 (11)二、砌体工程用水泥 (11)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用水泥 (11)四、取样送样规则 (12)五、处量程序 (12)第六章骨料 (13)一、砂石的验收 (13)二、取样规定 (13)三、样品缩分方法 (13)第七章钢材机械性能 (14)一、原材料 (14)㈠钢筋 (14)㈡型钢 (14)二、钢筋焊接件 (15)㈠闪光对焊 (15)㈡电阻点焊 (15)㈢电弧焊 (16)㈣电渣压力 (16)㈤预埋件T型接头埋弧压力焊 (16)㈥钢筋气压焊 (16)四、机械连接件 (16)㈠机械连接的种类 (16)㈡机械连接的取样 (16)五、处理程序 (16)㈠一般规定 (16)㈡原材料 (17)㈢焊接件 (17)㈣机械连接件 (17)第八章钢材化学分析 (17)一、取样总则 (18)二、成品分析取样方法 (18)三、处理程序 (18)第九章墙体材料 (19)一、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 (19)二、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9)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9)四、处理意见 (19)第十章基础回填材料 (19)一、取样数量 (19)二、取样须知 (20)三、土样存放及运送 (20)四、送样要求 (20)五、一般处理技术措施 (21)六、换填法用砂(或砂石)垫层分层回填时 (21)第十一章防水材料 (21)一、防水卷材 (21)二、防水涂料 (22)三、建筑密封材料 (22)四、进口防水材料 (22)五、处理程序 (22)第十二建筑幕墙 (23)一、幕墙材料 (23)㈠石材的弯曲强度 (23)㈡寒冷地区石材的耐冻融性 (23)㈢室内用花石的放射性 (23)㈣玻璃幕墙用结构胶的邵氏硬度 (23)㈤玻璃幕墙用结构胶标准条件拉伸粘结强度(无取样标准,可按上海市建成筑科学研究院取样要求取样)。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4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年4月25日目次1 总则2 基本规定2.1 外加剂的选择2.2 外加剂掺量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3.1 品种3.2 适用范围3.3 施工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4.1 品种4.2 适用范围4.3 施工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5.1 品种5.2 适用范围5.3 施工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6.1 品种6.2 适用范围6.3 施工7 防冻剂7.1 品种7.2 适用范围图C7.3 施工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8 膨胀剂8.1 品种8.2 适用范围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8.4 设计要求8.5 施工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9 泵送剂9.1 品种9.2 适用范围9.3 施工10 防水剂10.1 品种10.2 适用范围10.3 施工11 速凝剂11.1 品种11.2 适用范围11.3 施工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附录C 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了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外加剂,使之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及其应用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简史外加剂的使用已有100年的历史。
最早使用的有CaCl2、CaSO4·2H2O、CaO等,都是作为水泥的调凝剂而使用的。
再追溯到古代,动物血、糯米汤、豆腐汁也作为石灰、粘土、草木灰等效结材料中的添加剂来改善其粘结性。
近代外加剂的使用是30年代在美国首先开始的。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混凝土路面发生裂纹、酥松等过早破坏的现象相应增多,尤其是在严寒气候地区问题更为严重,在研究对策中,最初发现掺有树脂和油类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性质有了变化。
开始注意到引气的作用减水效果,即可以提高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混凝土的抗冻性,于是在道路工程中首先使用了引气剂。
接着又研究制造成功的以纸浆废液中木质磺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普浊里"减水剂。
于1937年美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减水剂的专利。
1954年制定了第一批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标准。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外掺料成为配制百年耐用混凝土不可缺少的添加材料,如各类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阻锈剂、防水剂、泵送剂及其各类复合的外加剂等相继诞生,目前总的外加剂品种有500 种左右。
正是由于外加剂的作用,引起了各国普遍的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求制造的混凝土工程要美观而经久耐用,更把外加剂作为保证混凝土技术、经济效益的手段。
目前,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最普遍的国家有日本、澳大利亚、挪威、美国。
这些国家80%以上的混凝土中应用外加剂,且日本、澳大利亚已达100%.其次是德国、丹麦、瑞典等国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也达50%以上.我国正式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前苏联专家将松香皂化物引气剂引入国内。
在天津塘沽新洪、武汉长江大桥及佛子岭水库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后又使用过以亚硫酸盐法造纸的纸浆废液、制糖工业废蜜为原料的混凝土塑化剂,同时氯化钙、氯化钠、三乙酸胺等也作为早强剂使用。
随后由于有些工程使用不当曾出现过工程质量问题,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70年代初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还未得到推广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GB50119-2003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公告第14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19-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2.1.2、6.2.3、6.2.4、7.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GBJ119-88同时废止。
本规由建设部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2003年4月25日目次1 总则2 基本规定2.1 外加剂的选择2.2 外加剂掺量2.3 外加剂的质量控制3 普通减水剂及高效减水剂3.1 品种3.2 适用围3.3 施工4 引气剂及引气减水剂4.1 品种4.2 适用围4.3 施工5 缓凝剂、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5.1 品种5.2 适用围5.3 施工6 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6.1 品种6.2 适用围6.3 施工7 防冻剂7.1 品种7.2 适用围7.3 施工7.4 掺防冻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8 膨胀剂8.1 品种8.2 适用围8.3 掺膨胀剂混凝土(砂浆)的性能要求8.4 设计要求8.5 施工8.6 混凝土的品质检查9 泵送剂9.1 品种9.2 适用围9.3 施工10 防水剂10.1 品种10.2 适用围10.3 施工11 速凝剂11.1 品种11.2 适用围11.3 施工附录A 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检测方法附录B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及干缩率的测定方法附录C 灌浆用膨胀砂浆竖向膨胀率的测定方法本规用词用语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为了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各类外加剂,使之掺入混凝土中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早强剂、早强减水剂、防冻剂、膨胀剂、泵送剂、防水剂及速凝剂等十四种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
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
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根据现在公开报道的文献,可以把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方法简单地归结为两类:一是先缩合后共聚;二是先共聚后缩合。
1.1 先缩合后共聚所谓先缩合后聚合就是先将脂肪族羧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与聚乙二醇醚进行缩合反应,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缩合成分子量在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
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掺量,时的减水率达25.1%。
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官能团的摩尔比率可任意调节,分子设计多样性。
但缺点也是很多的,其一是功能性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难度大,未形成商品化生产,如何保证双羟基的聚乙二醇只有一个羟基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比较困难,工艺复杂,控制不好则会交联成网状高分子而失去流动性。
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代号……………………………………………………………………………………………………………5要求……………………………………………………………………………………………………………6试验方法………………………………………………………………………………………………………7检验规则………………………………………………………………………………………………………8产品说明书、包装、贮存及退货……………………………………………………………………………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用基准水泥技术条件………………………………………附录B(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离子色谱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混凝土外加剂……………………………………………………………………表1受检混凝土性能指标………………………………………………………………………………………表2匀质性指标…………………………………………………………………………………………………表3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表4外加剂测定项目……………………………………………………………………………………………前言本标准第5章的表1中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相对耐久性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与GB8076—1997相比,主要差异在于:——增加了高性能减水剂和泵送剂,并制定了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增加了产品代号一章;——对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和普通减水剂划分了类型,即某类外加剂可分早强型、标准型和缓凝型;——取消了合格品,在原一等品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对产品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参考EN9342:2001及JISA6204:2006等标准,调整了匀质性项目的技术指标(如:含固量、含水率、密度等),增加了部分产品的混凝土试验的项目(如:坍落度和含气量1h的经时变化量);——删除了原标准中钢筋锈蚀的测试方法,制定了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提高了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专用基准水泥的比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