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炼字篇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82
古诗炼字范文
古诗炼字是一种古代文人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字句进行炼取、提炼,以达到表达更加精炼、深刻的含义。
古诗炼字范文中的诗句常常富有哲理,充满了对人生、情感、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因此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篇古诗炼字范文: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炼字范文:
白日依山尽,山川襟带,日月如梭,时光如梭,岁月如梭,白发苍苍。
黄河入海流,河水滔滔,波涛汹涌,江河滚滚,激流勇进,勇往直前。
欲穷千里目,目光如炬,心灵如镜,思维如镜,洞察万里。
更上一层楼,楼台云深,高瞻远瞩,展望未来,前程似锦。
这是一首经典的古诗《登鹳雀楼》,通过炼字范文的方式,将
诗中的意境和哲理进一步深化和挖掘,使诗句更加富有内涵和意蕴。
通过炼字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
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古诗炼字范文不仅可以增加诗句的艺术感和表现力,更重要的
是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古诗炼
字范文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诗的美妙之处,更能够从中汲取
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生命的意义和
价值。
古诗炼字范文是一种对古诗进行深度解读和延伸的方式,通过
对诗句中的字句进行提炼和加工,使诗句更加精炼、深刻,更具有
启发人心的力量。
希望大家在阅读古诗炼字范文时,能够深刻领悟
其中的哲理和情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和力量。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1、《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6、《使之塞上》(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古诗炼字的例子
以下是14首“炼”字的古诗例子:
1.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出自唐代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
2.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出自唐代李白的《相和歌辞·凤吹笙曲》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4.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梦旧》
5.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出自唐代郭震的《古剑篇/宝剑篇》
6.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出自唐代吕岩的《绝句》
7.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8.谁解长生似我哉,炼成真气在三台。
出自唐代吕岩的《七言》
9.百岁梦中看即过,劝君修炼保尊年。
出自唐代吕岩的《忆江南》
10.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
出自唐代吕岩的《敲爻歌》
11.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闲居书事》
12.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奉和鲁望白菊》
13.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出自明代唐寅的《言志》
14.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出自清代袁枚的《箴作诗者》
1/ 1。
诗词中如何炼字?写诗词讲求表现技巧以体现⽴意。
即通过⾸尾照应、⼀线贯穿、明暗结合等结构⽅式,描写、叙事与抒情的选⽤和安排,以及语⾔、修辞等表现⼿段来突出主旨。
举例如:李⽩的《望庐⼭瀑布》⽇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咏歌庐⼭瀑布之神奇壮美。
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李⽩在表现技巧上进⾏了精巧的设计:据《太平寰宇记》:⾹炉峰“在庐⼭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炉之状”。
也就是说⾹炉峰形状像⾹炉,聚散的烟云⼜像点燃的⾹烟。
诗⼈抓住这⼀特征,让它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个是冉冉上升的⾹烟,⼀个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上⼀下,互相映衬,⽽且都有强烈的动态感,并显得⼗分神奇。
只因为由此两句,下⾯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才有着落和依据:⾹炉峰上冉冉升腾的⾹烟,就像是天地间正在祭祀的⼀只⼤⾹炉,这才会“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了眼前飞悬的挂前川的瀑布,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类叙述性句⼦也经过精⼼锤炼,为主题服务。
到过庐⼭看过瀑布的⼈都知道,站在李璟读书处的观瀑亭前看到的庐⼭瀑布实际有两条,⼀条叫马尾瀑,⼀条叫⼈字瀑,但⽆论那条瀑布都与⾹炉峰⽆关:马尾瀑在鸣皋峰上,⼈字瀑在鹤鸣峰上,两峰均在⾹炉峰后。
诗⼈描绘叹赏的就是鹤鸣峰上的⼈字瀑。
但是,如据实来写,马尾⽆论如何也⽆法和飞溅⽽下的瀑布形成强烈的⽐衬,也缺乏⾹炉上冉冉升腾的⾹烟那种神奇,因此必须和⾹炉峰挂钩。
于是,诗⼈想出个妙招:“遥看”⽽且是“前川”。
这样,既不会犯地理常识的错误,⼜很好表达了主题。
同时表现技巧来体现⽴意。
那么,什么是炼句与炼字?⼜该怎样正确处理炼字、炼句与炼意关系?炼句:在写作时斟酌语句,使简洁优美:同时要写好诗⽂,还须炼字。
炼字:写作时推敲⽤字。
⼀、⼒求“语意两⼯”。
⼀⾸好的诗歌,“意”要好,“语”也要好。
写诗当然先要强调“⽴意”,但同时也要有好的语⾔:“有意⽆词,锦袄⼦上披蓑⾐矣”(吴乔《围炉诗话》)。
2018/7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五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五千年的诗词史。
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就是聆听古人诗词歌赋背后的声音,让诗词中的文字开口说话,让诗词中的故事打动人心。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走进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文化,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作者简介:卢爱芳(1979—),女,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文艺理论家朱光潜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情感”,“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更讲究炼字炼句,字句炼得好,不仅能准确表现事物特征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而且还能达到“传神写照”“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杜甫是炼字的大师,他的诗歌创作思想核心是讲究传神,最终达到“意得神传,笔精形似”的高妙艺术水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杜甫诗三首”所选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的作品,其感情由炽热趋向悲凉深沉,韵律华美,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一、一语显旨以传神“一语”乃是诗中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传达主旨的字句,是点睛传神之笔。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警策之言俗称诗眼,“一语显旨”就是诗眼,诗人不会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我们要立足于全篇并且联系杜甫生平进行推敲。
1.故园心《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且疾病缠身。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直抒胸臆,菊花两度开,自己还在异乡盘桓,一次次的翘首期盼,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园呢?这里的“故园心”是本诗的关键词,最能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清代范廷谋“此章俱写夔府秋景,惟第六句点出‘故园心’三字,为八句主脑。
细玩上下语意,即八句中亦总归缩此三字。
”清代浦起龙在《读杜新解》中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
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结合组诗中“每依北斗望京华”“故国平居有所思”“秦中自古帝王州”等语句可知,“故园心”即是心系长安,情念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