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①西方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
- 格式:ppt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26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1.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B.梅奥C.罗斯D.安德鲁斯E.埃德加・沙因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A.X理论B.Y理论C.Z理论D.超Y理论E.文化人假设3.“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
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A.霍桑试验B.搬运铁砂实验C.照明实验D.阿希实验E.斯坦福监狱实验4.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
A.X理论E.性善论5.()最先提出“人性”问题,《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E.荀子6、孟子的“性善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假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A.复杂人B.经济人C. 自我实现人D.社会人E.文化人7、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人性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性恶”理论,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和西方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十分接近,形成了法家()的理论基础。
A.法治B.人治C.德治D.自治E.无为而治8.日裔美国管理学者威廉·大内提出的专门研究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关系的理论是( ) 。
D.Y理论E.复杂人假设理论9.在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的学派中,把人的本性假设为懒惰、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缺乏理性的理论是()。
A.X理论B.Y理论C.M理论D.Z理论E.超Y理论10.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总前人的总设,其中是他自己提出的人性假设是()。
A.复杂人假设B.经济人假设C.社会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E.文化人假设参考答案:1.A 2.A 3.A 4.A 5.A 6.C 7.A 8.B 9.A 10.A。
管理学五种人性假设1、经济人假设。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把人当做一种‘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欲,工作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1960年麦格雷戈发表了一本的书,里面提出X理论,X理论认为,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逃避工作、没有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甘心情愿受别人指导等,必须用强制手段来让他们工作,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
2、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说的基础来自于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社会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假说,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到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是思想管理与管理方法上的进步。
管理者不应该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同时也要关心员工之间的关系、满足他们需求、培养员工归属感和整体感上。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也叫‘自动人’,50年代末马斯洛、麦格雷戈等一群人提出,人有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需要充分的挖掘才能得以发挥,从而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在管理方面,将注意力放在了工作环境上,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4、复杂人假设。
相应的还有超Y理论,两者认为就个体而言,潜力和需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
对群体而言,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不管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都有合理的一面,但并不适用于一切人。
5、“观念人”假设(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人的行为受其观念的巨大影响。
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观念人假设从自然、社会、思维3个维度来揭示人的本质,与其他人性假说相比,其认识更加系统、全面、准确和深刻,生产力的现代发展更充分证明了其假设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涵(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实利人”,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麦格雷戈、吉尔布雷斯等。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
1.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指挥的措施,甚至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大多数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风险与责任,没有雄心,企求安稳,并甘愿受人领导、接受指挥;人生下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2.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领导方式是专型制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员工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普遍采用“命令与统一的管理方式”;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
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并不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重要的手段,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社交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梅奥。
1>.“社会人”假设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点: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因此,人们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相应的管理理论什么是人性假设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建立和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的重要意义;“经济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社会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复杂人”假设与相应的管理理论;人性假设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及对管理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人性假设理论的真正涵义及其对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四种经典人性假设的本质及相应的管理理论,以及不同人性假设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性假设的新探讨。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可以运用的集合起来的各种资源,只有人力资源是能动的、可以开发其他资源的资源。
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的管理人,以充分调动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而对人的科学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地要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因此,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理论问题,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管理心理学中所说的人性理论,不同于哲学上所说的“人性论”。
人性理论中的“人”的概念,是指处于管理的特定活动范围的“人”,在层次上,它低于哲学上“人性论”中的“人”的概念。
哲学上“人性论”中的“人”,是泛指最一般意义上的“人”。
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理论,是对影响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的最根本的人性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和探索时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人性理论是对人的生产、工作行为中的动力源泉和追求对象的系统认识。
人性理论也叫人性假设理论,它属于管理理论的深层次结构,它是通过间接的影响管理理论和人们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等来发挥自己的作用的。
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科学学者根据自己对人性问题的探索研究的结果,对管理活动中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作的理论假定。
这些理论假定,是进一步决定人们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根据和前提。
例如:西方以泰勒为代表人物的管理理论流派,作出了人是“经济人”的理论假设,认为人努力地劳动或工作,都是出于对经济利益、对金钱的追求。
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发展概况分析作者:万云南(南昌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22)发布时间:2008-7-29【摘要】对人性的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
揭开和理清人性假设与管理的关系,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管理理论;人性假设;西方管理学在管理思想史上,人性假设与管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尤其将视角切入西方近百年的管理思想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假设影响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制约着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对于人性的正确、深刻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好坏、管理成败。
在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人性假设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当时管理实践状况的反映。
管理学的人性假设,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时期内管理活动赖以成立的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对管理活动中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所作出的一种预设。
这种预设影响着管理理论和管理行为。
自1957年麦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首次在管理学研究中提出“人性假设”问题以来,众多的中、西方管理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的论述。
其中,代表性的有:“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
本文就西方关于人性假设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工具人”与经验管理近代,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分工理论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对后来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伯特.欧文不仅高度评价人的因素在工业生产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把这种主张加以实施,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
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的作用,否定被管理者的作用,管理是单向的,管理者就是管理的全部。
在组织结构中,强调逐级集权,重视上下分工,而忽视团体的共融,缺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交流。
第二章管理沟通第一节管理沟通的含义与作用一、管理沟通的含义沟通作为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自行为科学学派创立以来,就成为管理学家研究的基本问题。
在行为科学理论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前提下,管理者就开始把人作为一个有差别和不同需求的主体加以研究,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分析不同管理对象的需求,并采用相应的管理行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更进一步地要求管理者在采取激励行为时深人分析不同个体的需求,充分尊重个体的需求特点.这从管理理论上提出了管理者如何了解管理对象的需要和动机这样一个问题,这也正是管理沟通研究的重要问题。
当今受到企业家信赖的走动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知识员工管理等管理创新,不是以提高组织管理沟通效率与绩效为目的,就是以加强和加速组织管理沟通为途径。
可以说,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而管理沟通的效能和效率,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的那样,“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问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因此,管理沟通是组织基于提高协同效应和管理效率,以完成组织目标而在组织内外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二、管理与沟通的内在联系管理与沟通密不可分。
1.管理行为过程绝大部分是沟通行为过程沟通是管理的实质和核心内容,也是管理得以实施的主要手段、方法和工具。
如管理职能中的计划,计划必须以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为基础,而信息搜集处理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计划制订时需要征询团队意见,计划制订后需要形成正式文件,并下达给所有与计划执行有关的组织成员,组织领导还需要向组织成员解释计划和计划执行方法与难点,组织成员对计划必须有反馈,必要时还要在具体执行计划时对计划内容进行一些修正等,所有这些管理功能与活动,无一不是沟通行为过程。
2.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随信息化程度逐渐提高3.管理与沟通的外延交叉越来越宽泛事实上,由于人是有思想、会思考、有感情、有情绪的,自我管理时他们所作所为确实在客观上存在着一种自我沟通的行为,尤其是在出现偏差时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