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浅谈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浅谈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运用现代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从企业层面、产业集群层面、区域层面三个角度分析了长三角未来产业升级路径,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长江三角洲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迅速成为中国东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依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相对发达的交通和科技、电讯和金融服务业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400多家在此投资落户。受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不利影响,欧美等大国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长三角地区主要依赖的劳动密集型、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从《长三角统计年鉴2009》中得出,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比重为5.05:52.64:42.31,呈现出“二、三、一”格局。其中,上海市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三次产业比重为0.82:45.52:53.66:江苏省为6.93:54.97:38.10:浙江省为5.1:53.89:41.01。表1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比重显著高于全国整体水平,这与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是一致的,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也领先于全国。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的第三产业比例高于第二产业比例,表明其已处于工业化阶段后期,而江苏省和浙江省都处于工业化高速冲刺、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

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产业结构进入“洗牌”阶段,具有新型化、轻型化和高端化的产业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截至目前产值规模在前10位的十大行业分别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和压延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服装和其他纤维制品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上海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和高科技产业。将新能源、民航制造、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九大产业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江苏和浙江两省狠抓“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支持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服务、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