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10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影响因素
.509><>1晦哥哥.:.《财经科学>>20<>10/<>12总273期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影响因素闰海洲[内容摘要]本文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构造了长三角江浙沪三地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三地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进行了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区域差异和趋势趋同特征,继而使用四;一2∞8年面板数据对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采发现:科技创新和政府规模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正向作用,进出口贸易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向作用,FDI和社会投资作用则不太明显。其政策含义在于,在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化进程中,更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长三角地区被认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2;∞8年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1.699岛,这一比例比<>1995年增长了3.2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6.<>139毛,比<>1995年增长了<>1.ω倍。而且伴随着改革开放,长三角成为中国吸引外资较多的区域,人口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出口贸易迅速增长,科技水平逐步提升,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的引擎,2∞8年底,长三角地区人均GDP为4.6万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2.3<>19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不仅对于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布局有重要的案例意义,而且对于政策调整和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IJ一、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为了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定量分析,我们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进行度量。根据靖学青的方法[2J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定义为,假设某地区经济划作者简介:闰海洲(<>1978一),男,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α)02<>1),博士生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结构
.略略勤.5<>1.《财经科学>>20<>10/<>12总273期分为n个产业,将这些产业由高层次到低层次加以排列,依照其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记为q(j)(O<q(j)三<>1),由此可以得出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为:w=22q(j)(<>1) 显然,w值越大,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越高级,反之则越小。理论上w最小值为<>1,最大值是n(在只有最高层次的一个部门的极端情况,w的值为n)o我们根据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计算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为了进行区域比较,加人了全国的平均数据,时间跨度为<>1990-2∞8年。图<>1直观显示了全国、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上升趋势。整体来看,各地区产业结构处于上升趋势,即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在四;一2∞8年之间,各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均表现为从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如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从<>1朔年的2.266上升到2∞8年的2.259,浙江省从2.05<>1上升到2.359,江苏省则从2.0<>1上升到2.32<>1。二是区域差异性。区域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上海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最高,长三角、浙江、江苏次之,并且均高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尽管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高,但是地区之间也存在不平衡。三是变动趋同性。虽然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趋势却比较一致。<>199←2删年间变化较为集中,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加快,从2棚年开始,各地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放缓,中间还有所下降。<>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嘈一上海市--一江苏省-企-浙江省一骨一长三角一惜一全国图<>1<>1现沁-2008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趋势为了分析产业结构在时间维度阶段性的变化,我们划分了<>19佣-2棚年和2∞<>1-2∞8年两个时间阶段,分别对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52<>1晦黯呵《财经科学>>20<>10/<>12总273期表<>1三次产业结构层次系敏动态变化状况年份变动情况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长三角全国增长值0.24 0.22 0.2<>1 0.22 0.<>19 <>1现)()-2αlO 增长率<>10.6% <>1<>1.3%
<>10.2% <>10.7% 9.6% 平均增长率<>1.06% <>1.<>13% <>1.02% <>1.07% 0.9569毛增长值0.02 0.062 0.068 0.048 O.ω7 及刀<>1-2008 增长率0.80% 2.76%
2.97% 2.06% <>1.<>19% 平均增长率0.<>10% 0.34'ì毛0.37% 0.26%
0.<>15'ì毛从表<>1中可以看出,90年代,各地产业结构系数上升速度都比较快,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增长率均为<>10%以上。其中,江苏省最高,为<>1<>1.3%。而在2(刚←2∞8年间,各地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增长速度迅速下降,普遍在2%左右徘徊,其中上海增长率最低,为0.8%。60% 40% 0% 上海浙江江苏国→产.二产口三产图2两省一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由于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是一个反映结构变化的指标,三次产业的结构不同,对应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也不同,为了深入了解三地产业构成的变化,我们分别对三地做<>1990年和2∞8年的产业结构比例图(如图2)。可以看出,三地在产业构成上的变化并不相同,对于浙江和江苏两地来讲,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大,与<>19佣年相比,2∞8年第一产业的比例有了大幅的下降,相对而言,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变动不是太明显。而对于上海来看,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的变化显著,三次产业和二次产业比例在经济构成中不断增加,这种结构性的变动使得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不断提高。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其内部也有较大的不同,区域差异与趋势趋同特征同时存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速度变得缓慢,这迫切需要了解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提供指导依据。二、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实证分析(一)实证模型
《财经科学)20<>10/<>12总273期-~~哥哥.53.为了研究长三角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我们将前文计算出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特设定以下计量模型:Wu=c+EajeEitj+Eit(2) 其中,W为产业结构层次系数,i=<>1,2,3,表示长三角的三个区域,effitit 表示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因素,Eit为残差项,c、句为待估系数。(二)变量的选择及描述性统计沿着Fisher的思路,我们从基本的要素投入出发,不仅关注要素投人在行业之间的配置变化,而且关注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同时把技术、开放、贸易也纳入分析框架中,试图在经验实证中找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社会投资、政府规模、科技创新、人口流动、外资规模和对外贸易六个方面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考察,所设计量模型为:TradeW= c + a,lnvit +龟GoVitRdFdi+ a3it + a.tRkit + a5it + <>1I(;it
+ Eit (3) it <>1.社会投资(InV)。此指标反映社会投资总量的大小,用社会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社会投资的流向变化同时反映出结构的不同,投资流向不同,将直接作用于生产和供应,并作用于不同的行业,因此,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长三角地区率先取得发展,得益于社会投资的不断增加,但是,社会技资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就整个产业升级过程来看,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进行判断。2.政府规模(GoV)。此指标反映政府的规模和对市场的干预程度,我们用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主要是以税收、国债等各种方式从各种经济主体获取财政收人,又通过其支出总规模与支出结构体系的变化,影响社会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形成积累与重新分配,从而影响不同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替代与变迁,如郭小东等认为政府支出通过改变全要素生产率和各个产业的资本、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积累,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3]因此,我们估计政府规模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为正。3.科技创新(Rd)。反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用社会研发技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最直接的因素,技术变化不仅能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且能促进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在迂回分工中朝高级化方向演进。对此,我们估计科技创新的影响为正。4.人口流动(Rk)。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情况,本文用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对于中国广大的区域空间,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反映在产业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区域层面。长三角每年都吸纳了众多的劳动力,这种区域间的
.54.略军描画《财经科学>>20<>10/<>12总2泪期要素流动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如何的影响,我们还不得而知。5.外资规模(Fdi)。用来反映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强度。对于此指标的衡量,使用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技资金额与当期GDP的比来表示。关于FDI的产业结构效应,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在对中国的实证检验中,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一般来讲,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随着外资的引人,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技术外溢效应,这对于产业升级有着正向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垄断、产权保护等因素存在,技术外溢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对此系数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考察。6.对外贸易(Trade)。用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重来表示。一般认为,国际贸易是来自外部并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最主要因素。通过资本积累速度的加快实现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进而实现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贸易结构优化反过来又带动了资本积累速度的如快,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结构得到提升。但是,随着开放的深入,以资源为主的国际贸易将难以承继,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表2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变量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时卡可w 57 2.293035 0.<>137<>14<>1 2.0<>1 Inv 57 3.680
0.2295 3.σ76 4.205 Gov 57 O.ω4544 0.??76t妈0.049 0.<>19<>1 Rd 57
0.0<>1<>107 O.α<>1649<>1 O.α)2 O.但6Rk 57 <>1.078<>105 O.ω7659 <>1.∞<>1 <>1.358 Fdi 57 0.054404 0.03仪虽63O.α)3 0.<>137 Tn对8><#004699'>e57 0.5<>14053 0.5<>1<>1797 O.ω9 <>1.793 本文以<>1990-2∞8年上海、浙江、江苏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解释变化的统计性描述见表2。所有的数据来源于历年《上海市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对于各地区年鉴中缺失的数据,分别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对于人口流动的数据计算方法,依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来衡量;对于实际吸引外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涉及外汇有关的数字,依据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月度平均汇率进行折算,由于所有的数据均为结构性数据,因此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三)估计方法及其实证结果本文使用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与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相比,面板数据能显示不同横截面单元和时点之间存在的差异,提供更多信息、更多变化性和更少共线
《财经科学)20<>10/<>12总273期-K龟事楠.55.性。面板数据同时包含了截面因素和时间序列因素,所以,参数估计值可能同时受到两种不同因素的影响。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一般有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形式。我们有必要在利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时首先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本文运用Hausman检验的方法来判断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表3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离级化影响团组结果估计结果变量模型一模型一模型二<>1细←2鹏年<>1如}-细)()年200<>1一组施年<>1.370幡幡椅<>1.4ω骨幡骨<>1.332幡幡幡C Inv -0.ω3 -0.民洒O.σ79槌铃0.<>13<>1幡幡铃0.<>134曾善铃Gov O.σ7<>1‘ O.由6普普幡0.062普幡幡0.063骨骨惕Rd Rk -0.ω9 0.02<>1 0.<>192 Fdi O.∞7
0.0<>14 O.α)4 -0.0<>17儒份份Trade -0.但3-0.0<>12儒;铸P (H皿回回,)O.∞ O.∞ O.∞ 模型类型FE FE FE 2 Adj -R0.942 0.897 0.985 D. W. 0.586 0.693
<>1.389 Prob. (F) O.仅归O.α)() O.α)() 观察值57 33 24 注:估计系数的上标;养铸铃;、;祷笋;、;善;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为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