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新课标背景下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

反思,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个人跌倒了,应该爬起来,但在重新出发之前,别忘了想想跌倒的原因,这样才会避免类似的错误,扫清前进的障碍。

“老师,这下可完了,语文阅读题,好像和知识点没什么关系。我努力往知识点上去扣,也觉得扣不上。我都蒙了!”一位刚从语文考场上下来的同学见到我急得嚷嚷。我连忙安慰“没关系,凭你的语文功底错不了,准备下场考试吧!”可说完这句话,我自己的心里却一阵发虚。难道试题题型有所变化?考前我们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攻关战术没有奏效?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考试结束后我赶紧语文考试卷子,仔细一看,自己担心的问题果然出现了,语文阅读部分更注重测试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更注重让学生展示自己与文本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就像我那位走下考场的学生所说的那样,丝毫没有涉及所谓“知识点”的考查。对语文卷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的失误:1、硬塞知识、凝固僵化、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研组的带领下,我对阅读按文体进行专项训练,即记叙文专项训练,议论文专项训练,说明文专项训练。并在每一个文体的专项训练之后给学生印发这个文体答题的若干技巧,即前面提到的“知识点”。比如说明文要求学生牢记五种基本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答法。像举例子的作用一定要答“具体说明了……”;列数字的作用一定要答“准确说明了……”;议论文也要学生背住诸如“比喻论证的作用是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所论述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等论证方法的作用;记叙文也要学生在答某一段作用时,必须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去分析,等等所谓的答题知识点。而所做的专项训练,实际上就是以同一文本的不同文章对我们总结的所谓知识点的多次重复演练。甚至每一个专项训练之后都要求学生将所谓的关于答题规律的知识背到脑里,以便应考。

这便是以往我们在阅读教学这一阵地的做法之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本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是我们的做法都使个性化变为模式化。我们将自己所认为准确的一些阅读分析的知识,细细地嚼碎了喂给学生,虽可谓是“苦心孤诣”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领神会”。记得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做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的退步”。无怪乎学生走下考场说不会答题了,就是因为我们的模式化阅读非但没有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反使其降低。不光如此,学生还在琐琐碎碎、反反复复的专项训练下丧失了学语文的兴趣。我清楚地记得在课堂上学生们面对阅读试卷

唉声叹气地说“又上阅读分析课!”想起来真是惭愧呀,这样的阅读教学真所谓是“门窗紧闭,春风不度。”2, 过分应试,忽视主体,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记得在做一篇名为《一颗图钉》的记叙文阅读时,有一道考查插叙知识的问题,问题是“请说出插叙主人公来深圳前的内容对表达中心的好处”,那篇文章是讲主人公来到深圳后找不到工作花光了身上所有积蓄,颓唐沮丧时以插叙方式回想了“来深圳前内地原本有稳定工作,自己却因不安现状不顾家人阻挠来闯深圳”的内容。后来又讲主人公鼓起勇气再去应聘因捡起了应聘场上一颗图钉的善举而成功。针对这样的内容有同学提出“插叙一段与表达中心无关,这篇文章只是想弘扬主人公在困难时还能想着他人的品质,插叙一段完全可以去掉。”当时这个学生的回答便让我一愣,我便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做了讨论,虽然觉得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因为那是各省中考汇编所选文章,有标准答案,最后我还是这样引导“请答出插叙内容对表达中心的好处,这一问法表明出题者是认为这部分内容有好处的,而没有问这段对表达中心有好处吗,说说你的看法?所以答这道题我们不应该视为开放性试题来答。”听了我的话,学生便给出了较统一的答案。

现在想想,自己的那种作法不是扼杀了学生大胆怀疑的精神,打击了学生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吗?也曾经读过一些文章,论的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诗意和人文关怀的问题。自己在读的时候也产生过“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可实际操作起来我却抱着教材,把着参考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放不开手脚,学生也放不开手脚,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有时也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承受力。如一些中年者发出的人生感慨之作并不利于生活阅历较少的中学生去阅读,可因为对学生主体的忽视也被引入到了阅读教学中。还有在阅读教学中拘谨有余、洒脱不足;“牵牛式”的微观提问有余,“开放式”的宏观设计不足;“自以为是”的课文剖析有余,“举一反三”的能力训练不足等等问题。

在回眸反思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阅读教学并没有使学生养成“钻”进书本的习惯,没有养成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交流的习惯,更没养成生疑解疑的习惯。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设想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1、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不会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

2、因生、因文制宜,变凝固僵化为灵活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如课标中所说得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有思想性、文学性,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之后还要根据文本特点区别对待,一定要改掉以应试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阅读模式。只适合读后作为材料积累的文章就坚决不能做无味

的问题分析,可让学生多读几遍,整理记忆;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制宜,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因文制宜,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3、着眼学生未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反思中发现由于过分的注重应试,强求答案统一,我们的阅读教学快成了一种模具,不管你多棱多角,都被熔化,铸成一种模型;我们的教师也真正成了“园丁”为了整齐划一,不管你多绿多嫩,都叫你在“咔嚓”的铁剪下丧生。这样的阅读教学会使学生对语文生厌,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想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忽视对“答”的培养,重视对“读”的培养。

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义务大纲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的默读课文”。注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等朗读技能及提高默读速度和理解率等默读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从“读”中判断学生认读的正误、理解的深浅、欣赏品位的高下、探究研讨的精粗,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眼、脑、口、耳协同动作的良好阅读习惯。

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要让学生精读时能有圈点、有批注、做摘录、制卡片和写心得;略读则一遍就能理解大意。经过长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们定能做到精读则咬文嚼字,“纤屑不遗”;略读则能观其大略,善于“提纲挈领”。

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我想我们的阅读训练如能抓住上述三个重点,阅读教学效率当会显著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这是我在新课标背景下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时最大的一点收获,我定会把阅读的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张国儒 内容摘要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饶有兴趣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者,角色,参与,良好的习惯,动手实验。 正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学校教育的至高境界。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我认为只有真正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平等,使课堂属于学生,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才能走近最理想的教育。 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魏书生老师也曾经说过:“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教室是学习的房间,教材是学习的材料,课堂45分钟便应以学为主,课堂也应可称学堂。我觉得,我的作用便是指导各类学生充分利用好45分钟。45分钟要积极、主动、高效地学起来。衡量课上得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我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不在于我讲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与否,而在于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高效与否。”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呢?我想结合我们学校的“六步教学法”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主学习: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把问题记录下来,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子资料。老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对认真做好预习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例如《祝福》这篇文章,有的学生按预习的要求写到自己读过的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如《三味书屋》等,有关鲁迅先生名字、笔名的情况、生平简介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把自己不懂的句子也写下来,如“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可恶!然而……。” 学生通过主动的预习,依旧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角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探究,实行自主性学习,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理解与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谈几点理解。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教学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已向畸形方向演变,课堂教学仅仅单纯的传授知识,应付考试,最终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成为灌输式的教学,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学习。 二、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协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好坏都要给每个学生发展和展示的机会。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观点存有。 再次,要懂得欣赏学生。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即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气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在富有感情的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信任教师,甚至把教师当成朋友,主动与教师交流、向教师请教。 2、联系生活实际及学生个人实际,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课堂上,特别是生物课堂,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周围环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结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所以,能够让学生到社会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学生锻炼了水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存环境的精神和责任感。 3、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师生间的换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标强调“自主参与、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学应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其中,让学生走上讲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些正在实行的社会现象研究话题,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文献,实行小演讲,然后再请几位同学作评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决心 开放式教学,突破了原有学科封闭状态,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争论,自主学习,增强了问题意识,提升了创新的水平。 总来说之,课教学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班主任德育论文(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班主任德育论文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14中汪莉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这一点,那就是在班级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 一、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种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自我约束能力。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具体谈到自治四点好处: 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 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 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 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 因此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学生周记《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础上,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本班在这一学期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班级中也没有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而发“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管住自己的嘴,自己能少说就少说一点,要留出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是的,这句看似简单,但是在课堂上想要完全做到却是很难的。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鱼归大海、鸟归山林”用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成为配角。唯有放手,让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这部分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就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一个数等分,用除法计算。至于能不能正好分完,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没有计算或实践之前,是不能知道能分完或者不能分完。首先我先让孩子们分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有糖果、草莓、花生、果冻。通过动手把这些物品平均分到盘子里时,会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能分完,另外一种是分完后还有剩余的。前面一种我们知道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可是有剩余的情况呢?该如何用算式表示呢?有了这些实践,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产生。有了这些活动,才能让孩子们从中积极发言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老师在本堂课中只是起着一个牵引者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导者。那么如何做到这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呢?下面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让学生只是简单看看课本变为主动有效地预习呢,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主动预习体现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渴望、渴望了解新知识,获得新知识。而老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好点子。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题不要多,但要有思考空间和可行性,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就能获得答案。其次,新知识要和旧知识相结合,这叫做温故而知新。最后,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完成。 二、上课时,在合作中放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展示,我觉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你一个人在讲台上的滔滔不绝地讲,你自己也累,学生听地也乏。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那么教室里出现的是不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几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合作,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了现实。老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充分表达展示出来,即指导他们如何精炼的总结。这样把课堂的教师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学生畅所欲言,尽显其才。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得到激发,创造潜能得以发挥。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滋润着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一定要反思 课堂反思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特别对于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人 发表时间:2018-05-08T15:37:16.647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8年第2期作者:潘应逸[导读]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中心校潘应逸邮编543100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新课改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着手,用爱来引导学生,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孩子。我们要用爱来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就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热情。 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出味来。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明确阅读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第一、指导预习,做好课内阅读。由于小学生定力差,开始时我就用课堂上的时间集中指导课文阅读预习方法,从读课文到边读边想,然后借助字典查找自己不认识的字与词语,使学生慢慢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效果相对来讲就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课内自学能力的训练,同时也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了条件。第二、训练学生默读,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新课标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做了不同的要求,因为阅读时并不是单纯的运用某种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将其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第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每一次阅读一篇文章,我们都会制定一个目标,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具有明确阅读目标的意识很重要。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带来高效的阅读,但如果阅读目标不明确则可能适得其反。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自己的阅读目标,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在阅读时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阅读学习目标,才可能更主动的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探索能力,而不是盲目的跟着老师走。 三、唤醒学生生活体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只有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与文章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首先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其次是注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示范和示例的教学去“示法”。 四、阅读后鼓励学生反思,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在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反思本篇课文,针对文章的结构、布局,优美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意蕴进行认真的剖析,从诗歌中学习优美的语言,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阐明事理。总之,对文本的阅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阅读中,更应该在阅读之外进行认真的反思,让学生由课堂阅读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操作,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做好课外阅读,拓宽交流空间。 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延伸。而好多的学生在读的时候却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去读?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授学生采取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是我们教师要教会孩子学会学习的方式之一。所谓泛读,即广泛的读,泛读求广,只求其大意,不深挖其内涵,各取所需,通过泛读来满足学生课内的学习或丰富写作知识上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的书报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的学以致用。所谓精读就是对所阅读的文章要集中精神、逐字逐句的的去阅读,精读求深,在阅读中做到由表及里。通常,精读我们可以去粗取精的读,读通读透读烂几本书,让学生从中读出问题、读出灵感。精读要求全身心的投入,在教授阅读方法时我们要教会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器官,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同时在读的时候,让学生手中握住一支笔,这样,学生在遇到好的词汇、句子甚至段落时都可以圈圈画画,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做批注的习惯,边读边想。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高严”会使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学生顾虑重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态度平等真诚,谈话亲切自然,或赞赏激励,或循循善诱,师生间的距离会缩短。特别是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分数这个紧箍咒形成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积极参与的学生,心中有一种“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的安全感,再加上“你回答得真好!”“你真了不起!”等一次次的表扬鼓励,能使这些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他们就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课堂教学中少数学生积极学习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如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很多学生都举手争着回答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立刻请举手的学生回答,而是亲切地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认为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呢?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大家能够相互补充。好,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这就给了那些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充裕的时间,非常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课堂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反反复复读书的“繁荣景象”。但在这种景象背后,我们也明显地意识离开了权力控制下的课堂交流。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投入,是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绝不是单向的给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两点:一是尊重学生,民主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二是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达到目标,而不是直接告诉或教师说了算。 为此,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敢说心里话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如采用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伙伴学习、独立学习等组织形式的有机组合,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组织方式,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获得训练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升沟通水平,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学习质量。在教学《穷人》这课时,我就“渔夫一家今后的生活怎样”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实行讨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包括学困生也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他们将无法过日子,因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受的了,再收养西蒙的孩子,日子肯定熬不过。”有的说:“他们会撑下来的,虽然今后的生活会更加艰难,但渔夫与桑娜勤劳、简朴,定会将孩子抚养成人的。”小组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孩子们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加入到小组讨论中,加以点拨。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认识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综合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热情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和学生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意识,激起求知的欲望。如:①营造和谐扭转氛围: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确保学生的阅读理解人性化、正常化;②简介材料内容:教师简要介绍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阅读材料有初步了解并产生细读的愿望;③巧设内容悬念:教师简介阅读材料的人物命运或故事发展,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提出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后了解的要求,学生的好奇心势必趋使他们迫不及待地阅读,欲置不能;④引发认知矛盾: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状态,能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好奇心,引发积极阅读的热情。例如教学《田忌赛马》,教师提出:田忌用三匹马与齐威王的三匹马赛跑输了,而孙膑还是用田忌的那三匹马与齐威王赛跑却赢了,怎么可能呢?学生便迅速产生阅读

寻因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克服阅读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阅读障碍主要表现在:①阅读习惯:摇头晃脑、读着读着不知读到何处、情绪不安指读、不教人读书、捧书太近或太远、头歪斜或书本歪斜;②朗读声音:过高过低、音单调、唱读、发音不清;③朗读错误:添字漏字、重复字词、前后词颠倒、用其它字词替读造成这些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生物学的原因、有的是情绪因素造成的、有的是教育方法问题学,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问题,尽早进行针对性纠正,从根本上克服孩子的阅读 障碍。 2、学会提问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集,并能使学生产生大的阅读能动性,积极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发现,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从认识论角度看,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学生一旦读入情境,会全力调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参与当前的阅读活动,去解决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梳理出自己无法读懂的问题,形成一种激情难耐的阅读状态。老师要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题能够提。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要让学生尽情地提,提充分。踊跃提问,体现为一种良好的阅读意识,反映向创造性阅读的追求精神,它是促进学生由理解性阅读向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读研究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点评]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中看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看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个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点评]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解读。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师:是呀!所以课文中这两件事也就较详细地写了。 二、研读重点随机点拨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一会儿交流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新课标背景下关于阅读教学的反思 反思,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个人跌倒了,应该爬起来,但在重新出发之前,别忘了想想跌倒的原因,这样才会避免类似的错误,扫清前进的障碍。 “老师,这下可完了,语文阅读题,好像和知识点没什么关系。我努力往知识点上去扣,也觉得扣不上。我都蒙了!”一位刚从语文考场上下来的同学见到我急得嚷嚷。我连忙安慰“没关系,凭你的语文功底错不了,准备下场考试吧!”可说完这句话,我自己的心里却一阵发虚。难道试题题型有所变化?考前我们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攻关战术没有奏效?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考试结束后我赶紧语文考试卷子,仔细一看,自己担心的问题果然出现了,语文阅读部分更注重测试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更注重让学生展示自己与文本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就像我那位走下考场的学生所说的那样,丝毫没有涉及所谓“知识点”的考查。对语文卷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的失误:1、硬塞知识、凝固僵化、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研组的带领下,我对阅读按文体进行专项训练,即记叙文专项训练,议论文专项训练,说明文专项训练。并在每一个文体的专项训练之后给学生印发这个文体答题的若干技巧,即前面提到的“知识点”。比如说明文要求学生牢记五种基本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答法。像举例子的作用一定要答“具体说明了……”;列数字的作用一定要答“准确说明了……”;议论文也要学生背住诸如“比喻论证的作用是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所论述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等论证方法的作用;记叙文也要学生在答某一段作用时,必须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去分析,等等所谓的答题知识点。而所做的专项训练,实际上就是以同一文本的不同文章对我们总结的所谓知识点的多次重复演练。甚至每一个专项训练之后都要求学生将所谓的关于答题规律的知识背到脑里,以便应考。 这便是以往我们在阅读教学这一阵地的做法之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本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是我们的做法都使个性化变为模式化。我们将自己所认为准确的一些阅读分析的知识,细细地嚼碎了喂给学生,虽可谓是“苦心孤诣”却没有看到学生的“心领神会”。记得著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做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的退步”。无怪乎学生走下考场说不会答题了,就是因为我们的模式化阅读非但没有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反使其降低。不光如此,学生还在琐琐碎碎、反反复复的专项训练下丧失了学语文的兴趣。我清楚地记得在课堂上学生们面对阅读试卷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练习由于需要时间向学生详尽的介绍历史事实而经常被忽视,课下由于历史课经常被学生忽略,使得课堂上学到得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展望新课改,我想这将是一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挑战。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是穿旧鞋走新路还是不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呢?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部分历史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以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理解了历史的因素。 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二、以论导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由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以动引他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句容市后白中学杨兵 [内容提要]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有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我们应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合作探究有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教师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非常重要。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我认为: 第一,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把握语文生活化的特点,把握教材的弹性度,多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使他们真正成为有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因此,教学环境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需要利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鼓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形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心理定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中获得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才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例如: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诗中抒发羁旅他乡思念友人的情感、思归不得的愁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写景的句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它铺陈渲染了深秋季节,树叶飘零、寒风瑟瑟、黑夜如漆、雨声不停、涨满秋池。可想诗人旅舍独居,孤灯听雨、面对来信彻夜难眠。浓重的愁思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中,与绵绵的夜色交织在一起,弥漫于巴山夜空。然后启发学生去想,假如是你,此时情绪如何?你会有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的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二改”、“三送”、“四善于”。 一、教师必须做到“二改”。 1 、改变旧观念,身心下讲台。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发生明鲜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可是很多教师只说不做。我认为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从讲台上走下来,不仅身体要走下来,心灵更要走下来,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 一起活动,一起建构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 、改进教学法, 兴趣提上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改进教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变单纯讲知识为多方设置问题,化消极灌输为积极交流、探讨,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想说的话。如在识字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先放手让学生借

助拼音学,积极动脑发现识字的好方法,再大胆地说给同学,注重知识 与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 二、教师要实行“三送” 1 、送尊重与爱给学生。 教师要尊敬、热爱、关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地位,用自己无私的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尊重赢得尊重,用心灵赢得心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密切师生关系,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最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送自由与权利给学生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这一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送自由权利给学生,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留一份空间,允许 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张扬,这样才会使学生学的有兴趣、有激情。 3、送帮助引导给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合作,是一种帮助,一种引导启发,一种人文关怀,因此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 难时,教师要及时送帮助引导给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之间交流,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从而使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得到有效的整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要做到“四善于” 1 、善于表扬学生,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这是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对成功的君王的定义。我认为这对我们班主任也有借鉴意义,一个忙碌的“班头”未必是一个成熟的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其表现,让其参与。由全方位的管理者向顾问,助手,参与者转变,才能充分调动全班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一、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 1、学生是班级目标的制订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管理制度,而是要让学生在班主任的间接调控下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的职责应该是协调引导,而不能是包办一切,应该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 班训班规的形成,传统的做法是班主任拟定条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造成一定的抵触情绪,收效不大。我的做法是:入学初,先在班级讲优秀班集体的事迹,从而让学生明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而又推动班级发展的班训班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个人建议、小组讨论、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斟酌共同制定出既符合校情、班情,又能让全班同学共勉的起到激励警戒作用的班训、班规班纪。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和确保目标实现的措施。由于这些目标和措施完全是由同学们自己商定的,有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也有高瞻远瞩的远期目标;所以同学们在完成时,就显得更主动,更有信心,更得心应手。班训、班规制定出来了,不实施等于一纸空白。作为班主任应引导全班学生学习班训、班规,要求他们自觉按要求去做,互相督促,勉励自己,使其成为班训班规的实施者。 2、学生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作为班主任,应让学生明确:全班每个同学是组成班集体的一分子。应积极主动地群策群力,热爱、关心班集体,为搞好班集体出谋献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更要转换视角,把学生看作参与管理者而非受管理者,在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主动“让权”,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最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班级管理中我执行班干部定期轮换,它能使每位学生都有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我对每位干部的工作总是给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努力培养他们处事及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