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37.25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典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4.1 系统及系统可靠性框图4.1.1概述所谓系统是指为了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而且又能相互协调工作的单元组成的综合体。
在可靠性研究中,按系统是否可以维修可以将系统分为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
不可修复系统是指系统一但失效,不进行任何维修或更换的系统,例如日光灯管、导弹以及卫星推进器等一次性使用的系统。
不可修复是指技术上不能修复、经济上不值得修复,或者一次性使用不必要再修复。
可修复系统是指通过修复而恢复功能的系统。
机械电子产品大多数都是可修复系统,但不可修复系统相对可修复系统来说简单得多,而且对不可修复系统的研究方法与结论也适用于可修复系统,同时是研究可修复系统的基础。
4.1.2系统可靠性框图系统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而且又能相互协调工作的单元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各个单元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就必须分析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将所要分析的系统简化为合理的物理模型,然后在由物理模型进一步得到参数和设计变量的数学模型。
对于复杂产品,用方框表示的各组成部分的故障或它们的组合如何导致产品故障的逻辑图,称为可靠性框图。
可靠性框图可以用来评价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布置以及确定子系统或元件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是可靠性预测和可靠性分配的基础。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建立可靠性框图。
例4.1 如图4.1所示是一个流体系统工程图,表示控制管中的流体的两个阀门通过管道串联而成。
试确定系统类型。
图4.1两阀门串联流体系统示意图解要确定系统类型,要从分析系统的功能及其失效模式入手。
1.如果其功能是为了使液体通过,那么系统失效就是液体不能流过,也就是阀门不能打开。
若阀门1和阀门2这两个单元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这两个单元都打开,系统才能完成功能,因此,该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3.2a)所示。
2.如果该系统的功能是截流,那么系统失效就是不能截流,也就是阀门泄漏。
4可靠度实用计算方法可靠度是一个产品或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概率。
在工程领域中,可靠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或系统来说,可靠度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准确地计算可靠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四种可靠度实用计算方法:1.失效率法:失效率是一个常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失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发生失效的概率,通常用λ表示。
失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λ=n/N,其中n是单位时间内失效的事件数,N是总体事件数。
失效率的倒数也称为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表示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的时间。
2.状态概率法:状态概率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系统的状态根据其可靠度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个状态的发生概率都可以通过概率方程来计算。
然后根据状态的变化情况和转移概率,可以计算系统在不同时间点的可靠度。
3.事件树法:事件树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失效事件的图形工具,通过将系统失效过程按照事件序列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的失效机制和相关概率。
通过事件树法可以定量地计算系统的可靠度,找出系统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4.模拟法:模拟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可靠度计算的方法。
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运行,可以得到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可靠度指标。
模拟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计算精度,可以较好地模拟复杂系统的失效过程和可靠度分析。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以上四种可靠度计算方法都是非常实用的。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系统的特点、失效机制和可靠度要求。
通过合理地应用这些可靠度计算方法,可以为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可靠性保障,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
第四章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
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和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在系统设计和评估过程中,需要使用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方法来预测
和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模型
可靠性模型是描述系统故障和修复过程的数学模型,常用的可靠性模
型包括故障时间模型、故障率模型和可用性模型。
1.故障时间模型
故障时间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故障发生和修复过程。
常用的故障时间
模型有三个:指数分布模型、韦伯分布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
-指数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任何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并且没有记忆效应,即过去的故障不会影响未来的故障。
-韦伯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不同时间段内是不同的,
并且具有记忆效应。
-正态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服从正态分布。
2.故障率模型
故障率模型是描述系统故障发生率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故障率模型有
两个:负指数模型和韦伯模型。
-负指数模型假设系统故障率在任意时间点上是恒定的,即没有记忆
效应。
-韦伯模型假设系统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指数增长或下降的趋势,并且具有记忆效应。
3.可用性模型
可用性模型是描述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是可用的概率的数学模型,通常用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常用的可用性模型有两个: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模型。
-可靠性模型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度模型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恢复时间。
二、可靠度计算方法
可靠度计算是通过收集系统的故障数据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常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Markov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
1.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从系统级别上分析故障并评估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故障树是由事件和门组成的逻辑结构图,可以用于识别导致系统故障的所有可能性。
2.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系统的逻辑角度来分析和评估系统故障和事故的概率和后果的方法。
事件树是由事件和门组成的逻辑结构图,可以用于分析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和状态。
3. Markov模型
Markov模型是一种基于状态转移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转移概率和持续时间。
通过求解Markov模型的平衡方程,可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指标。
4. Monte Carlo模拟方法
Monte Carlo模拟方法是一种通过随机采样来模拟系统的故障和修复过程的方法。
通过重复模拟系统的运行,可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指标。
三、总结
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方法是评估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选择合适的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方法,可以预测和评估系统的可靠性,为系统设计和维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方法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于各个领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