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空间钢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预应力钢结构的结构体系及节点设计摘要预应力钢结构学科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60年历程。
最近20年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发展迅猛,且倍受国内建筑界重视和关注,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技术越来越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新型的空间结构体系不断发展。
,预应力钢结构的应用范围几乎已覆盖了全部钢结构领域。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概述预应力钢结构的结构体系及节点设计。
关键词预应力钢结构结构体系节点设计引言钢结构在设计、制造、施工、加固工程中,与外荷载应力符号相反的预应力被人为地在承重结构体系内引入,用来改善结构的承载特性,尽量利用材料强度幅值或者在主承重结构中引入预张力以使全部构件能够抗压或成型的,称为预应力加固钢结构或预应力钢结构。
预应力钢结构的结构体系可大致分为预应力平面结构体系和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
预应力平面结构体系包括预应力梁及楼盖系统、预应力钢桁架、预应力拱架、预应力框架结构、吊挂结构以及索绳结构体系。
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包括预应力网架结构、预应力网壳结构、张弦结构、索穹顶结构、索膜(张拉膜)结构等等。
空间结构体系模型一预应力钢结构设计原理和基本方法1.1 预应力钢结构的工作机理传统的钢结构引入预应力后受力机制受到改善,因为预应力调整为外部荷载与结构的内部抗力的关系,充分的挖掘了材料弹性强度的潜力,所以预应力钢结构的静,动力性能得到改善,刚度得到加强,众所皆知,在预应力作用下,任何结构的内力体系都是自相平衡的,预应力荷载及内力必须满足下列条件:0X ∑= 0Y ∑= 0Z ∑=0X M ∑= 0y M ∑= 0Z M ∑=从预应力自平衡体系概念出发,除非结构的预应力体系与荷载作用系统完全吻合一致,否则在结构体系内总会产生杆件的卸载效应与增载效应,即某些杆件因预应力卸载的同时伴随着另外一些杆件的增载。
因此,预应力的机理不是降低外部荷载力度,改变其作用状态或加固结构本身,而是利用材料弹性强度幅值的重复使用,内力的改性及转移来提高结构整体和杆件本身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张拉控制方法研究摘要:预应力空间钢结构是大型公共和工业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中,预应力的施加是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建立准确、合适的预应力值对保证结构受力性能十分重要。
本文对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张拉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比较了张拉力控制、伸长值控制和结构变形控制等三种控制方法的特点,提出以伸长值为主、张拉力为辅并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考察结构变形的控制方案。
针对拉索的伸长值,分析了空间钢结构中伸长值的组成,并建议采用模拟千斤顶法进行计算。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某工程的拉索进行了张拉模拟,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快捷地得到伸长量的预测值。
关键词:预应力;空间钢结构;张拉控制;伸长值;千斤顶模拟法一、概述最近几年来,空间结构特别是大跨空间钢结构发展迅速。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是把现代预应力技术应用到桁架、网架、网壳或其它形式空间钢结构形成的杂交结构体系,以索、杆组成新的张力结构。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往往具备受力合理、刚度大、重量轻、造型新颖美观、富有张力感等优点,制作安装也比较方便,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设计者和业主的充分关注,并在大跨度、大柱网的公共与工业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1是南京江宁体育馆,由六根斜拉索将钢结构屋盖的中间支承点悬吊在主桅杆上;图2是哈尔滨体育会展中心,采用悬状拉索与三角形桁架及撑杆共同组成张弦桁架结构。
在空间钢结构中应用预应力不仅可以使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建筑表现效果,而且由于预应力的施加使得纤细的拉索杆件可以自始至终地参与结构受力,明显提高结构承受荷载时的刚度。
同时,紧绷的拉索往往给结构施加一系列能够引起反拱的等效荷载,减小结构的变形。
对于大部分结构杆件,合理施加的预应力可以减小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不利内力,从而达到优化受力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拉索的等效荷载作用,预应力程度的合适与否将比较明显地改变结构及杆件的受力特性,过大或过小施加预应力都有可能使其中一部分杆件承受的内力偏于不安全,并进而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摘要] 近几十年来,我国建造了许多应用预应力技术的空间钢结构建筑,本文叙述了该结构体系的含义、分类及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预应力技术空间钢结构网格结构一、应力钢结构的含义预应力钢结构的一般含义是:在钢结构中,采用一些有效措施,创建一套与荷载引起的内力反号的自平衡力系,以减小荷载产生的内力,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
这里施加预应力是手段,预应力施加的合理才能成为有效措施,减小了荷载产生的内力是结果;缩小构件截面、节约钢材是最终的目的。
二、代预应力技术的引入使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更具活力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引入现代预应力技术,不仅使结构形体更为丰富而且也使其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得到充分展示。
通过适当配置拉索,或可使结构获得新的中间弹性支点或使结构产生与外载作用反向的内力和挠度而卸载,前者即为斜拉结构体系,后者则为预应力结构体系。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是把现代预应力技术应用到例如网架、网壳等网格结构、索、杆组成的张力结构、立体桁架结构等一类大跨度结构,从而形成一类新型的、杂交的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体系。
这一类结构受力合理、刚度大、重量轻,制作安装也比较方便,在近十多年来得到开发与发展,并在大跨度、大柱网的公共与工业建筑中得到应用,且受到国内外科技界和工程界的关注和重视.其推广应用和发展前景是无比广阔的。
采用预应力技术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具有如下的特色和优势:(l)可以改变结构的受力状态,满足设计人员所要求的结构刚度、内力分布和位移控制。
(2)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构成新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形态(形式),如索穹顶结构等。
可以说,没有预应力技术,就没有索穹顶结构。
(3)预应力技术可以作为预制构件(单元杆件或组合构件)装配的手段,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结构,如弓式预应力钢结构。
(4)采用预应力技术后,或可组成一种杂交的空间结构,或可构成一种全新的空间结构,其结构的用钢指标比原结构或一般结构可大幅度降低,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大跨空间结构预应力由于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形式,进一步造成了力学差异大的特性,通过针对施工问题进行的详细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到施工方法不同也会造成很大差异。
通过对于张力结构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之后,根据其中的结构形式来进行的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强张力结构在施工技术方面的创新优势条件,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大跨空间结构预应力的技术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与总结,才能够不断的完善大跨空间结构的预应力技术。
标签: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技术探讨大跨空间结构预应力的施工技术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前期施工阶段、施工实施阶段以及张拉装备选择阶段。
通过对施工前期分析能够具体的突出张力来进一步进行找力分析,零状态分析以及环境温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
在实际施工阶段,钢结构拼装的问题、施工控制分析以及拉锁制作分析等方面进行的技术分析,施工方法也包含这安装方法以及张拉方法等。
对于张拉装备的使用与选择也必须做到有效控制才能够控制位型以及预应力的改变。
1.大跨空间预应力由于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基本上都以杂交结构为主,通过索杆系和钢结构之间相交构成了大跨空间钢结构而产生了预应力,基本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例如张弦结构、斜拉结构以及弦支穹顶等结构类型。
其中各个结构所产生的力学性能也略有不同。
下面就以张弦结构作为案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张弦结构中,由于下弦索与撑杆之间具有支撑点的弹性结构,从而使得钢结构之间的侧推力能够实现平衡。
所以张弦结构的整体构架能够与桁架力学之间具有相似的力学形式。
这样就使得上线钢构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从而导致拉索不是张弦结构的必要构成条件。
斜拉张力向接触悬架结构一般比较强,对保证良好的完整性,所以所有的都是在刚架安装完成后的整体电缆张紧。
一端拉紧,索力调整便于将张紧操作部端部设置在低端。
由于桅杆是铰链的底部连接轴承、前后索力平衡彼此,所以单桅杆斜拉索的使用一般采用被动张拉技术,考虑到拉力行业安全性和方便性,一般选择后线作为主动拉伸电缆、电缆前精密装配、被动张力。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发展前景之我见摘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整体工业在进行空间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针对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升高到了一定水平的现状,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高于传统工艺的钢结构的优化处理水平,在面对预应力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具体展现形式,进行实际因素的观察和分析,保证对其整体应用策略的深入研究,实现必要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体事业水平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现实因素;应用效果1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主要优势特点随着不同结构受力状态的合理改变手段,可以具体满足设计人员的预想方案效果,包括具体的结构刚度、内力分布状态以及主要的位移控制途径等,通过这种预应力技术可以进行全新的结构体系和形态的延展,从而实现不同结构在新兴钢结构空间内部的应用效果;而现下的预制控件,包括单元杆件以及组合杆件装配的主要模式手段在整体预应力技术的拓展情况有着必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有助于自行控制下的新型结构的产生,促进整体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具体指标上升到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水平,保证必要的经济技术效益得以实现。
所谓预应力在整个空间钢结构的施加手段主要包括两种形式:首先,在预应力索和杆上直接进行外力的施加,同时进行结构受力状态的整体调整,确保不合理的内力状态进行重新分布安排,延伸到另一种内力状态形式的结构;另外,结合已建空间进行结构支座高差的科学调整,使得支承反力大小得到一定方向的改变,保证整体结构的内力分布能够更加合理,确保实现预计方案的效果。
在这种预应力结构的材料应用上,比较宽泛,没有特定的要求,主要是强度较高的钢丝束、钢绞线、钢筋等,因此应用的广泛性支持途径方面有着更好的优势。
2 预应力网格结构的主要特点随着预应力技术与空间网格结构在整个现代社会内部结构中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一种预应力网格结构。
其中,关于预应力施加的方案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包括网架的下弦平面进行预应力索的设置,同时结合网壳周边结构进行整体形式的支撑,在进行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索与外载作用反向的内力挠度实现途径来看,需要进行网格支座结构进行盆式搁置调整,保证在这种结构投入使用后的具体支座的最终反力趋向均匀化的水准,保证预加应力在网格结构的合理建立形式。
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一、前言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是一种独特的空间结构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其特点、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法特点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高自重:该工法的自重重量很大,能够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施工效率高:该工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3.施工简便: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型设备进行拆卸或组装,因此施工较为简便。
4.适应多种环境:该工法适应多种环境,不受气候、地貌等条件影响。
三、适应范围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场合,如会议场馆、展览馆、体育馆、机场候机楼等。
该工法的优点在于其空间利用率高、施工效率快、施工简便、可适应多种环境等。
四、工艺原理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在工程中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行规划和调整,采取优化的技术措施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 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
2.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钢材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 设计合理的施工工艺。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得以确立,能够帮助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制造工艺:按照工程要求制作,铺设预应力钢筋。
2. 组装工艺:采用模块化技术进行组装。
3. 竖直环向拉杆预应力:通过预应力拉杆实现竖直方向的预应力。
4. 环向拉杆预应力:通过预应力拉杆实现环向方向的预应力。
5. 吊装、拼接和调整:对各个模块进行吊装、拼接和调整,确保结构稳定。
6. 进行灌浆。
以上工艺的细节,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概述全套预应力钢结构,与普通钢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潜力,提高承载力;②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节约钢材;③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还可调整动力性能等。
预应力钢结构的经济效益与结构形式、施加预应力方法、节点构造、几何尺寸、荷载性质及大小、施工方法、材料劳力价格等直接有关。
预应力钢结构从最初的预应力钢梁、钢桁架和多栈桥等发展到预应力刚架、空间桁架、网架、网壳,以及斜拉体系(索网、索拱、索膜)等结构形式。
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重荷载的钢结构中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预应力技术与现代钢结构的结合,有利于创造新结构体系,体现了技术美的现代色彩。
1.预应力筋的种类和选择现代钢结构用预应力筋,宜采用平行钢丝束和钢绞线束。
(1)高强钢丝。
高强钢丝是用优质高碳钢盘条经多次冷拔,并经矫直回火处理制成。
平行钢丝束是由多根高强钢丝制成。
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有:低松弛钢丝与镀锌钢丝。
高强钢丝的直径常用的有5mm、6mm和7mm,强度标准值为1570MPa与1670MPa,高强钢丝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95)的规定。
(2)钢绞线。
钢绞线是用多根高强钢丝在绞线机上成螺旋形绞合,并经回火处理制成。
常用的1x7钢绞线是由6根外层钢丝围绕着一根中心钢丝绞成,见图1(a)。
近年来,新开发的品种有:低松弛钢绞线、镀锌钢绞线、铝包钢绞线和模拔钢绞线等。
钢绞线的直径常用的有:12.7mm和15.2mm强度标准值为1720MPa和1860MPa o钢绞线的截面面积:对9127为98.7mm对15.2为139mm每米重量分别为0774kg和LlOlkg o9152模拔钢绞线的截面面积为165mm,,每米重量为1.295kg o钢绞线的性能应-..--L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用钢绞线》(GB/T5224-95)的规定。
2锚固体系(1)钢丝束徽头锚具。
钢丝束徽头锚具是利用钢丝的锻粗头来锚固预应力钢丝的一种支承式锚具。
预应力钢结构的发展情况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构。
目前广泛应用于桥梁、电视台、体育馆以及各种大跨度结构和高层结构中。
本文主要概述了预应力钢结构的发展情况,预应力钢结构的特点,预应力钢结构体系的类型,伴随预应力钢结构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预应力钢结构刚度强度承载力
一、预应力钢结构发展概况
钢材本身具有更为优越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桥梁,车站,体育场馆,大跨度的各种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
预应力钢技术的引入而被充分利用的,但也是调整结构的刚度,使钢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有效节约钢材,增
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减少结构的变形。
预应力钢缆的膜系统系列,悬挂系统和网壳体系,但其创新的狡猾的建筑风格,具有较强的美感。
二、预应力钢结构特点
(一)材料的弹性强度利用充分
非预应力钢棒最大强度的材料一般可用于幅度只有一半的实力,同时引进预应力杆符号相反的预应力荷载应力后,你可以的载客量增加一倍原有的实力。
普通钢部件受力部件开始从零应力,载荷,可以强制拉。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因具有发展潜力、适应性好、施工周期短、可重复利用等优点,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其广泛应用也使得现代建筑结构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是一种在现代建筑领域应用广泛的技术,其主要基于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利用了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
这种结构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为建筑物提供优越的质量设计和低成本制造能力。
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的预应力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大跨度构架相比,预应力结构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在减轻结构负担方面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中国的应用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体育场馆、展馆、博物馆、商场等大型场所。
例如,广州市的体育中心就采用了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进行设计。
然而,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存在的技术难题。
例如,结构的腐蚀问题、设计与施工的复杂性和安全度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解决。
对于未来的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发展,应当在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计算机模拟、数字化设计等,能够更为准确地预估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疲劳寿命。
同时,结合现有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数控加工、自动化装备、多功能机器人等,能够实现结构的高精度加工和拼装,以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现代建筑设计颇具前途和应用价值。
在技术和理论的不断探索和优化过程中,其优越性能和创新应用能够不断提升,以适应越来越高的需求和环境要求。
因此,未来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建设,将是落实可持续环保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大跨空间体内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新工艺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大跨空间体内预应力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工艺在大跨空间体内施工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施工时间长、工艺复杂、造价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大跨空间体内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工艺。
这种新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定结构设计方案。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结构的受力分析、材料的选用等因素,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然后,进行结构制造。
在制造过程中,采用预应力钢筋的方式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钢筋先被加热处理,然后与普通钢筋一起进行绑扎和焊接。
接下来,进行组装和安装。
在组装和安装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确保组装的精确度和安装的牢固度。
同时,还要加强材料的防腐措施,以增加结构的使用寿命。
最后,进行结构调试和验收。
在调试过程中,对结构进行负荷测试和位移测试,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并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相比传统的预应力钢结构施工工艺,这种新工艺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施工时间缩短。
新工艺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其次,工艺简化。
新工艺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预应力钢筋加热处理和普通钢筋焊接等,可以减少工艺步骤,简化施工工艺。
再次,成本降低。
新工艺采用了预应力钢筋,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施工造价。
最后,施工质量提高。
新工艺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可以提高施工的精确度和安装的牢固度,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
总之,大跨空间体内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新工艺在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随着该工艺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相信能够在大跨空间体内预应力钢结构施工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文化等事业的日益进步,空间结构特别是预应力大跨度的空间钢结构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钢结构应用技术,这种新技术比传统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有更大的优势。
本文主要介绍了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概述、应用以及应用策略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应用一、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概述(一)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主要特点1、这种结构能够单次引入相反于内力峰值符号的预应力,实现内力峰值的抵消或者减弱以及设计内力的降低。
同时,如果分批施加荷载和预应力,还能够使设计内力不断下降。
2、能够实现荷载的不利内力向有利内力的转变,以便形成一种更为先进的结构体系。
3、能够大量地运用性价比更大的、高强度的钢材及钢索,以便降低结构的自重。
4、能够增强结构的刚度、调节结构的自振频率、完善结构的性能。
(二)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是将现代化的预应力新技术应用到诸如网格结构、张力结构等大跨度的空间结构中,以便形成杂交式的、新的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
该结构具有刚度更大、重量更轻,制作简便、安装方便的特点和优势。
近年,这种结构更是获得了极大的开发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通常,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特点及优势主要有:1、能够改变结构受力的情况,能够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刚度、内力的分布状态以及对位移的控制。
2、能够加快工程的建造速度。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组件大都在工厂中生产完成、在工地上进行组装,在安装钢结构时,可以同时安装照明装置、消防设施以及屋面的设施(比如网板、避雷阵等)。
3、采用该结构,有些施工就可以在位置比较低的地方进行,为施工提供质量及安全上的保障。
4、该结构的适用非常广泛,除了可以在机库适用外,在商场、候车厅、低层的住宅以及体育馆等都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4、该结构可以用来配置预制的构件,利于形成新型的钢结构,比如弓式的预应力空间钢结构。
什么是预应力钢结构?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因其独特的结构受力体系,往往能达到让人惊叹的建筑效果。
预应力结构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结构;本文主要介绍预应力钢结构;预应力钢结构是结构工程领域的贵族,其结构选型与优化,布索方案经济分析,张拉阶次与力度设计,结构计算与内力组合,构件与节点设计,施工工艺选择等设计内容中,任何一项中的差错与失误都可导致预应力经济效益的下降甚至丧失。
其设计、施工难度极大,国内只有少数几家设计院能做大型预应力钢结构设计。
预应力钢结构(prestressed steel structure):指在结构上施加荷载以前,对钢结构或构件用特定的方法预加初应力,其应力符号与荷载引起的应力符号相反;当施加荷载时,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结构或构件先抵消初应力,而且还应考虑预应力的作用,然后再按照一般受力情况工作的钢结构称为预应力钢结构。
生活中也有很多预应力。
如撑起布伞(引入预应力)可以防雨挡风;木桶套箍(引入预应力)可以耐久防漏,自行车车轮那些拧紧的辐条可以保证车轮轻便、结实等,但在现代钢结构中引入预应力却是近50年的事。
预应力钢结构的分类?从早期预应力吊车梁,撑杆梁的简单形式发展到目前张弦桁架、索弯顶、索膜结构、玻璃幕墙等现代结构,预应力钢结构种类繁多,大致归纳为四类:1、传统结构型:在传统的钢结构体系上,布置索系施加预应力以改善应力状态、降低自重及成本。
例如预应力桁架、网架、网壳等。
例如天津宁河体育馆,攀枝花市体育馆的网架、网壳屋盖。
目前候机楼、会展中心广泛采用的张弦桁架亦归入此类。
另一种是工程中应用已久的悬索结构,如北京工人体育馆,浙江人民体育馆。
其结构由承索与稳定索两组索系组成,施加预应力的目的不是降低与调整内力,而是提高与保证刚度。
2、吊挂结构型:结构由竖向支承物(立柱、门架、拱架等)、吊索及屋盖三部分组成。
支承物高出屋面,于其顶部下垂钢索吊挂屋盖。
对吊索施加预应力以调整屋盖内力,减小挠度并形成屋盖结构的弹性支点。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在现代建筑领域,预应力空间钢结构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结构中的璀璨明星。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展现了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完美融合,还为我们创造出更加宏伟、独特和高效的建筑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
那么,什么是预应力空间钢结构呢?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将预应力技术应用于空间钢结构的建筑结构形式。
预应力技术就像是给钢结构施了一道魔法,让它变得更加强壮、稳定和灵活。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优点可谓众多。
首先,它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通过在钢结构中施加预应力,可以预先对结构构件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从而在结构承受外部荷载时,能够更好地抵抗变形和破坏,大大增强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变形。
在常规的钢结构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
而预应力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变形,使得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保障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
再者,预应力空间钢结构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虽然在初始建设阶段,由于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从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来看,其减少的钢材用量、降低的维护成本以及提高的使用效率等方面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在实际应用中,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预应力网架结构,它将预应力技术与网架结构相结合,使得网架的跨度可以更大,结构更加轻盈美观;还有预应力网壳结构,通过预应力的施加,能够优化网壳的受力性能,创造出更加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外形。
为了实现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需要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技术和工艺。
在设计阶段,工程师们需要运用先进的计算软件和分析方法,对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精确的模拟和计算。
他们要考虑到各种荷载情况,如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以确保结构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的施加是一个关键环节。
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预应力施加方法和设备,确保预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符合设计预期。
预应力钢结构简介摘要:本文简述了预应力结构的原理、作用、施加预应力方法、工程应用分类、经济性比较等,特别重点分析了预应力门架的影响经济性的各种参数。
一、预应力结构原理何谓预应力?预应力就是工程结构在承受荷载前、或在承受部分使用荷载时,人为地给结构施加了一种力,使其在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得到改善。
这种技术即谓之预应力技术。
我们祖先最早发明了预应力技术,如:1. 木桶打箍:预加环向压力,以消除使用阶段或水产生的外张拉力;a )水张力b )预压力图1 木桶打箍2. 木锯张紧索:用于固定据条;3. 弓弦:用于引发发射弹力;4. 帐篷:边索施加预应力,使帐篷布撑开、固定,并能承受一定荷载;5. 雨伞:用减少两组铰接撑杆一端的距离,使上复板层受张力而张开,并能承受一定风荷载。
a )未打开b )打开图2 雨伞二、预应力的作用 1. 增加承载力①对于受拉构件,先加压力;(用高强材料代替低强度材料)FFA-A图3 预应力组合拉杆示意图1-高强钢索(f =∞);2-槽钢;3-盖板;4-缀板②对于受弯构件,先使它反向弯曲;(用曲线配筋,使之作用与原弯曲图相反)M 1m a x =ql 82=0M ·T e=2max M eT ·-28ql图4 对受弯构件施加预应力③对于受压构件,减少无支长度,提高φ值。
a)b)图5 对受压构件施加预应力2. 较少结构挠度①梁、刚构反向预应力,可减少挠度;v F a)b)T 图6 预应力减少梁的挠度②索网的反向索预应力,可减少正向索使用阶段的挠度。
3. 调节振动特征①增加单体刚度,提高自振频率;②使索结构振动线性化,便于计算控制;③局部施加预应力,可改变整个结构振动特性,如结构振动控制中的钢弦控制方法。
4. 改变结构受力特性①可使拉索承受压力;(预应力的损失)②可使受纯弯曲变成压弯;③可使轴心受压变成偏心受压。
5. 使结构成形对索网与张力结构,不加预应力,就不能构成形状固定的结构。
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极大地推动了建筑结构行业的发展。
该工法具有质量优良、施工周期短、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商业、体育、娱乐、文化、住宅等建筑领域。
本文将对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施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强度高、刚度好、可抵御自然灾害、增加室内自由度、可实现建筑集中控制等。
三、适应范围大跨度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适用于建筑跨度大、空间高度相对较大、建筑功能要求高、建筑承重要求高等场所,如大型综合体、体育场馆、歌舞剧场等。
四、工艺原理预应力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的施工工法主要依据结构力学原理和预应力原理而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每个节点进行处理,将预应力的力向钢板上施加,从而达到对圆形屋顶的预应力处理。
此外,钢板焊接和整体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应用数值模拟程序,以完善实际的施工方案。
五、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包括建设现场、测量、预制构件、材料码放、安全防护等。
2.搭设脚手架及架设吊篮:为了使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更加安全、方便,同时保证工作效率达到最优,我们必须在施工前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吊篮的架设等工作。
3.焊接构件:该阶段的施工包括钢板的裁切、封边、焊接等操作,完成预制构件的制作。
4.吊装预制构件:逐步将焊接好的构件按照施工图要求进行吊装、安装,其间还需涉及多种吊装工具,如吊钩、起重机、吊车等机具设备。
5.安装预制构件:施工人员按照预制构件的位置和顺序依次进行安装。
6.预应力处理:通过对预制构件的预应力加工,使得圆形屋顶空间钢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7.钢板加工:施工人员对钢板进行尺寸和形成的处理,以实现圆形屋顶钢结构的拆装。
8.水平固定:采用整体加工的方法,以确保圆形屋顶的水平性和垂直性。
9.验收与交付:对圆形屋顶结构的整体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施工、验收和交付的全过程管理。
大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整体工业在进行空间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升高。
比如采用预应力技术用以改善大跨度空间的内里峰值和结构刚度,是一种新型的建设体系。
本文通过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预应力的展望。
标签:预应力技术;钢结构;应用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所需愈发增加。
因为在建筑中的构造技术持续丰富,令各种建筑内的钢结构使用的趋势逐步提升。
钢结构自身具备了较强的稳定性,对于建筑的运用过程不但十分便利,还尤为快捷,所以在相应的建筑行业当中,钢结构的使用十分普遍,钢结构未来的发展也会被人们所重视。
钢结构本身具有的稳定性强的特点,在建设使用过程中又有方便和快捷等优点,在相关建筑行业中,钢结构应用较为广泛,受到了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同。
由此看来,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未来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1、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技术的概述及特点1.1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技术概述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其具备了良好的优越性、较强的承重性、较大的刚度性能、良好的延展性能、便利的施工。
适当使用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优势及性能,可以有利于打造更多的利益。
依照空间钢结构的特征能够发现,其适应于各种形状的平面中,可是混凝土构造方式则无法符合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这是由于混凝土使用的为单向板结构,其会由于空间跨度的加大而令楼板厚度随之加大,预期配置的钢筋数量则无法符合当前的建筑所需。
随着大跨度结构在建筑中逐步运用,则在井式楼盖内展现出主要的作用,其中梁、承重墙、角柱支撑等方面均完全符合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预应力的设计标准。
因此,当房间的总体面积过大时,这一结构则可以用在门厅乃至大跨度空间。
对于大跨度结构内使用钢结构比运用混凝土结构的优势超出许多,而且由于跨度范畴的持续加大,其优点则会更加明显地展现出来。
大跨度空间预应力钢结构讲义一、引言在现代建筑领域中,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大跨度空间预应力钢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众多大型建筑的首选结构形式。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结构形式,本讲义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大跨度空间预应力钢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一)概念大跨度空间预应力钢结构是指通过对钢结构构件施加预应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实现大跨度空间覆盖的一种结构形式。
(二)特点1、跨越能力强能够实现较大的跨度,满足大型公共建筑如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对空间的需求。
2、结构轻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预应力的施加,减少了结构的自重,使得建筑更加轻盈美观。
3、经济性好相比传统结构形式,在满足相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降低材料用量和工程造价。
4、施工便捷采用预制构件和现场拼装的方式,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大跨度空间预应力钢结构的组成与分类(一)组成1、钢结构构件包括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是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件。
2、预应力索通常采用高强度钢绞线或钢丝束,通过施加预应力来改善结构的性能。
3、节点连接钢结构构件和预应力索的关键部位,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
(二)分类1、张弦结构由上弦刚性构件、下弦柔性索和中间撑杆组成,通过对下弦索施加预应力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2、弦支穹顶结构将穹顶结构与预应力索相结合,形成一种高效的空间结构体系。
3、吊挂结构通过吊挂在上部结构上的构件来承受荷载,预应力索用于调整结构的内力分布。
四、大跨度空间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原理(一)力学分析需要考虑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变形和稳定性,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精确计算。
(二)预应力的施加与控制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的大小、分布和施加方式,并通过监测和调整来保证预应力的有效性。
(三)结构优化设计在满足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构件的尺寸、形状和布置,实现材料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性最优。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
[摘要] 近几十年来,我国建造了许多应用预应力技术的空间钢结构建筑,本文叙述了该结构体系的含义、分类及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预应力技术空间钢结构网格结构
一、应力钢结构的含义
预应力钢结构的一般含义是:在钢结构中,采用一些有效措施,创建一套与荷载引起的内力反号的自平衡力系,以减小荷载产生的内力,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
这里施加预应力是手段,预应力施加的合理才能成为有效措施,减小了荷载产生的内力是结果;缩小构件截面、节约钢材是最终的目的。
二、代预应力技术的引入使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更具活力
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引入现代预应力技术,不仅使结构形体更为丰富而且也使其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得到充分展示。
通过适当配置拉索,或可使结构获得新的中间弹性支点或使结构产生与外载作用反向的内力和挠度而卸载,前者即为斜拉结构体系,后者则为预应力结构体系。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是把现代预应力技术应用到例如网架、网壳等网格结构、索、杆组成的张力结构、立体桁架结构等一类大跨度结构,从而形成一类新型的、杂交的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体系。
这一类结构受力合理、刚度大、重量轻,制作安装也比较方
便,在近十多年来得到开发与发展,并在大跨度、大柱网的公共与工业建筑中得到应用,且受到国内外科技界和工程界的关注和重视.其推广应用和发展前景是无比广阔的。
采用预应力技术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具有如下的特色和优势:(l)可以改变结构的受力状态,满足设计人员所要求的结构刚度、内力分布和位移控制。
(2)通过预应力技术可以构成新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形态(形式),如索穹顶结构等。
可以说,没有预应力技术,就没有索穹顶结构。
(3)预应力技术可以作为预制构件(单元杆件或组合构件)装配的手段,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结构,如弓式预应力钢结构。
(4)采用预应力技术后,或可组成一种杂交的空间结构,或可构成一种全新的空间结构,其结构的用钢指标比原结构或一般结构可大幅度降低,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预应力的施加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预应力索、杆上直接施加外力,从而可调整改善结构受力状态,致使内力重分布,或者形成一种新的具有一定内力状态的结构形式;另一种是通过调整己建空间结构支座高差,改变支承反力的大小,从而也可使结构内力重分布,达到预应力的目的。
预应力索、杆的材料通常可采用高强度的钢丝束、钢铰线,也可采用钢棒、钢筋。
三、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分类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指双曲面悬索结构而言。
其特征是以柔索组成曲面,在索段上直接承受荷载,索绳两端锚固于边缘构件上。
对这类结构施加预应力的主要目的是使索系处于张紧稳固状态以便荷载下每一索绳都能参与受力,不致因个别索绳松弛而达不到索系整体共同受力的效果。
因此这种预张拉的力度总是选用较小值以达到索系具备起码的刚度并能整体受载为目的。
不言而喻,这种预应力是与悬索结构“挛生”和共存的,自创建悬索结构以来就以各种方式在索系内产生张紧力,所以过去只称这类结构为悬索结构(cable-suspended structures),未冠以预应力的名称。
如50~60年代建筑的美国雷里竞技馆、纽约麦迪逊广场公园文体中心,我国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和浙江人民体育馆等皆是。
第二类就是在传统的钢结构上施加预应力藉以改善其受力状态,扩大利用材料强度幅值,提高刚度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其中又分为在空间钢结构和在平面钢结构中引入预应力两种。
前者像在平板网架和钢网壳中施加预应力的结构,如天津宁河体育馆和广东清远体育馆;后者则是将成对的平面钢桁架,沿上弦或上、下弦平面以预应力薄板将其连成整体,形成预应力梁式空间块体的单元结构,如在莫斯科奥运会综合运动馆所采取的屋盖形式。
这类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经济效益一般可节材10~30%。
前者的技术关键是选择最佳的施加预应力方案,后者则是薄钢板的张拉工艺和设备。
第三类就是利用钢索吊挂传统空问钢结构以对其形成中间弹性支座,改善承重结构的边界条件。
钢索吊点替代了立柱支点,在改
善受力条件的同时并可获得无阻挡大空问。
一般称之为吊索结构(cable-supported structures)或吊挂结构,国外有时称暴露结构。
吊索结构与悬索结构的差别在于吊索段内不直接承受荷载,索端固结在高耸支柱或拱架等支承结构和下部被吊挂的承重结构上,因此索绳皇直线或折线形。
由干结构的理由,其支柱或拱架等支承结构具有比屋盖标高更大的高度,耸立在屋顶之上,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及立面造型。
这类结构设计的要素是将吊索对支承结构呈对称均衡地布置以避免对支柱塔架等产生较大的偏心力矩。
这类工程的实例有新加坡港务局仓库工程和北京亚运会综合体育馆,而香港汇丰银行大楼则是高层建筑中采用吊挂体系的近例。
第四类预应力空间钢结构主要构件是由受轴拉力的索绳与受轴压力的压杆组成,排除了受弯构件。
由索系上覆盖的轻质面层承受外荷载,形成轻巧的结构体系和新奇的建筑凤韵。
例如慕尼黑奥林匹克建筑群,利雅得国际体育场及汉城奥运会体育馆及击剑馆等,有时称它为整体张拉体系。
四、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
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是一种通过张拉拉索在网格结构中引入预应力的新型空间结构。
在空间网格结构中适当地引入预应力后,可以提高网格结构的承载能力,控制结构变形,从而有效地改善原网格结构的受力性能。
预应力网格结构有下列特点:
(l)可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拉索作为网格结构的主要受力杆件,
以降低材料耗量。
(2)可采用多次分批施加预应力及加荷的原则(多阶段设计原则),使杆件反复受力,并在使用荷载下达到最佳内力状态。
(3)通过预应力技术可提高整个网格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挠度。
(4)对于网壳结构可解决水平推力问题,适当配置支座滑动构造措施,利用预应力技术可形成无水平反力的自平衡结构体系。
(5)对于采用改变支座就位高差,调整结构内力分布的施加预应力方案,是一种最经济的预应力方法。
此时,对网格结构无需增加任何杆件和零部件材料。
预应力网格结构可以分为:预应力平板网架结构和预应力曲面网壳结构,其中平板网架按网格组成情况分为:交叉桁架体系、四角锥体系和三角锥体系三类12种,预应力曲面网壳结构可以分为预应力网状穹顶和预应力扁网壳、预应力柱面网壳和预应力双曲抛物面网壳。
五、结束语
将预应力技术用于空间结构,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潜力,改善结构受力状态,提高结构刚度,节约钢材,降低造价。
我国目前虽已成为钢铁生产大国,但在建筑中节约钢材仍是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采用钢结构的新时代,钢结构正在并已经进入大发展的时期。
可以肯定,预应力钢结构也必将得到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严慧. 我国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应用发展的主要特点. 工业建筑,2002年增刊.
[2]董石麟. 预应力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展望. 空间结构,2001,7.
[3]陆赐麟. 预应力空间钢结构的现况和发展. 空间结构,1995,1.
[4]肖炽,李维滨,马少华. 空间结构设计与施工,东南大学出版社.
[5]钟善桐,叶林等. 预应力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工业建筑,2002年增刊.
[6]邓华. 拉索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设计的几个概念. 工业建筑,2000年第30卷.
[7]马克俭,李晓红等. 预应力网格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空间结构,199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