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西苑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秦王扫六合》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16.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王扫六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3.掌握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二、教学重点1.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2.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讲述秦代的历史背景。
2.问:你知道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是什么?3.让学生打开教材,自读有关内容并且思考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怎样统一六国;2.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三、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2.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3.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2.分享讨论的结果。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三、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2.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第三课时一、导入(10分钟)1.回忆和总结秦始皇的统一政策;2.自由发言,分享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的看法和体验。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三、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2.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和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第10课“秦王扫六合”学案★建国篇: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材料一:秦王嬴政当政时,秦国的经济实力已远远超过东方六国,军事实力也已经强锐无敌。
秦王嬴政策划并指挥了攻灭攻灭六国的战争。
材料二: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的500多年里,诸侯国互相争战兼并,各国之间设关立禁,影响了社会生产和文化的交流。
广大农民、工商业者和新兴地主都盼望统一。
材料三: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王翦等。
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意见而伐楚失败,于是亲自赶到他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阅读上述材料,归纳秦灭六国的原因。
★★治国篇:(1)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焚书坑儒阅读相关课文和文献资料问题1..秦始皇烧了什么书?会产生什么作用?问题2活埋了多少儒生?又会产生什么影响?(3)《倒霉的张三》秦统一后,张三(原来燕国的人)想到南方(原来的楚国)去卖盐。
到了那很多人都围上来想买,张三吆喝:“三个刀形币一斤”。
可顾客因为语言不通谁也没听懂,张三灵机一动在地上用他会的燕国文字写出了价格,围观的顾客还是摇头,张三满头大汗的用肢体语言比划了半天他们才点头。
可他们都转身要走。
张三拉住了一个人问原因,那人比划着说没那么多刀形币,只有蚁鼻钱。
最后张三只把盐卖给了几凑够刀形币的人。
心中想:卖的太少了。
叹着气往前走,可没走多远,那几个买盐的追了上来要揍他。
说是用家里的衡(秤)称了一下,分量不够。
在众人阻拦下张三又多给了点鱼才没被打,他的心里直嘀咕:今天太倒霉了,没赚到钱不说,还差点挨揍,我没少给呀……!问题1、秦统一后的什么社会现实造成张三这么倒霉?(4)填写秦朝疆域四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新人教版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朝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李白《古风秦王洗六合》中六合的表述,带出公孙衍与连雅堂的概念并总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展现从“七雄”至“一雄”的统一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图示模拟并使学生增进认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制、文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并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就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国家,秦的统一在我国历史上具备重大意义。
长城和灵渠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一)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自学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现在我们去直观的回答一下。
表明:可聊韩非子放到最后回答,带出秦朝。
教师:韩非他的主张获得了谁的器重?学生:秦国。
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及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教师:屏幕上这画像正是秦国的一位国君,同学们能够猜出他的名字吗?学生:秦王嬴政教师:对,就是他结束了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纷争,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在政治制度上使用了韩非的主张。
李白这位小诗人就是怎么描绘他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1教师:看这两句把秦始皇描写的多么威风!可有同学知道“六合”的意思吗?学生:天地四方。
教师:除了课本上的这个表述外,我们也可以认知为另外一个意思的――同学们还回忆起我们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了什么吗?学生: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教师:很对!正是因此,其他六国使用了“公孙衍”的计谋去一起抵抗秦国,于是李白表示东方六国为“六合”。
授课教师:韩丹班级:初一(11)班课 型新授课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过程与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一、新课导入: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主要是学习秦汉文化,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从秦国开始,在第10课,我们将学习“秦王扫六合”,这来自于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描绘的是秦王扫平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壮的情形,我们这一节课将学习秦王统一六国的经过以及巩固统治的措施。
二、讲授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秦国商鞅改革和长平之战秦国的胜利,总结出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强大,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长久的战争之后,人们内心渴望统一,大国连年的战争也暗含着统一的趋势;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掌握秦王重视人才知人善用也是能够统一的原因。
二、秦王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 1、政治方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秦朝的中央制度,找出最高领导人、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设置。
幻灯片展示出秦朝的机构设置图,讲解秦朝的统治是由最高统治者皇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等构成,其主要特点就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幻灯片展示皇帝制度的确立,指出皇权独尊、皇帝至上和皇位世袭是皇帝制度的三个特点。
初历能欠缺,在中将政治、经化、思想、军面来。
的成就主要是征服南越,修建灵渠,沟通了两个水系,为统一做出了贡献。
三、课堂小结: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即秦朝,为了巩固统治,秦朝在政治方面加强了政治统治,在经济方面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在文化思想统一了文字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在军事和边疆方面,北边抗击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方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等,并且秦朝的疆域很大,东至东海,西道陇西,北至长城一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四、课堂练习:略五、布置作业:《金榜学案》第10课课后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做好下节课课前自主预习的填空题和判断题。
《秦王扫六合》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示等直观手段,通过古今有关史料,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当前国家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认识,分化、解决重点。
难点:对秦始王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让学生收集史料,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让学生摸索出评价人物的几点标准,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
教学方法:历史情境创意法、图表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讲授新课: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观看的时候同学们就要注意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展示视频《荆轲刺秦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生:“荆轲刺秦王”师:“荆轲刺秦王”的义举值得惋惜,但历史的发展却并不因他的牺牲而逆转,最终秦还是完成了统一。
那么秦是如何实现统一,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真实的秦始皇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题──“秦王扫六合”。
讲授新课师:在共同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风云争霸后,我相信大家对着名的“战国七雄”肯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生:“战国七雄”是指韩、赵、魏、楚、燕、齐、秦。
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
师: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和远交近攻的战略兼并东方各国土地。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王扫六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和相关政治制度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逐步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认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性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史料: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2.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略、灭掉六国的过程等,让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希望⼤家喜欢! 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 ⼀、教材地位和作⽤: 《秦王扫六合》这节课在教材中占有⾮常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我们前⾯学习的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
秦的统⼀,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
秦统⼀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化、思想、军事等⽅⾯采取了⼀系列巩固统⼀的措施,这些对统⼀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常重要的作⽤;同时,秦的措施⼏乎囊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不同时期所例⾏的诸多⽅⾯:如郡县制的推⼴,⽂字、货币、度量衡的统⼀等。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及作⽤,秦的疆域 2、过程与⽅法:引导学⽣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的主要措施”,培养学⽣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秦朝统⼀历史作⽤进⾏分析,学⽣能够充分认识到: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在历史上具有⾮常重要的意义和巨⼤的进步作⽤。
三、教学重点:秦的统⼀及作⽤ 四、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五、教学⽅法:情景交融 六、教学媒体:投影地图 七、教学设想: 《秦的统⼀》是本课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回忆以前学过的战国七雄的名称,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这些知识我通过事先准备的《战国七雄图》来完成;然后我就引导学⽣分析秦统⼀六国的原因,在这⾥我把原因细分成⼏个部分,设置⼏个问题引导学⽣思考并通过让学⽣分⼩组讨论的⽅式来进⾏,这样学⽣在⽐较活跃的⽓氛中就完成了对秦统⼀六国原因的探讨,让学⽣易于掌握;在学习秦巩固统⼀的措施时,我把事先准备的练习题分发给学⽣,让学⽣边看书边做练习,充分体现出学⽣的⾃主学习,学⽣做完后我对此进⾏评判,并引导学⽣从四个⽅⾯对秦巩固统⼀的措施进⾏归纳:政治、经济⽂化、思想、军事等,在讲授此内容时我充分发挥投影图⽚和⽰意图的功能,引起了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我在讲授秦的疆域时,学⽣先结合课本介绍看《秦的疆域》图了解秦疆域的“四⾄”,再让学⽣结合已学过的地理⽅位知识在⿊板上从四个⽅位画出秦的疆域,这样既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了学⽣的动⼿能⼒,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一历史第十一课秦王扫六合导学案执笔人:王松参与人:曲平【目标诠释】知识目标:能说出1、秦朝灭六国的时间;秦朝的建立者、都城、地位。
2、秦朝统一六国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方面的措施。
能力目标:学会1、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我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5、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⑴、目的: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
⑵、人物:秦始皇命大将反击匈奴。
3、概况: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1【巩固练习】A 类1、选择:⑴、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20年(2)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白渠D.灵渠(3)、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隶书B.甲骨文C.金文D.小篆(4)、秦始皇征发农民修筑万里长城的目的是A.抵御匈奴的进攻B.抵御犬戎的进攻C.控制少数民族地方D.镇压人民反抗(5)、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B类:2、材料分析: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他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暗中把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请回答:⑴、此举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⑵、在这次活动中,有哪几类书籍未被焚毁?⑶、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⑷、此举有何危害?【知识反馈】1、选择:(1)、下列古钱币中属于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是()A B C D(2)、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A.嬴政B.李世民C.拓跋宏D.武则天(3)、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重要官职有()①丞相②县令③太尉④御史大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秦王扫六合》教学教案《秦王扫六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对内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讨论掌握本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的建立及巩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由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秦小明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你想知道他身边发生了哪些历史故事么?那今天我们就跟随秦小明一起去看看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出示课题)二、落实课标教师:(出示)秦小明:我父亲是本是秦国一小兵,跟随秦王南征北战十余年,六国尽灭,天下归一。
1、你知道六国尽灭指的'是什么事件么?2、为何秦王能一统天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学生;了解六国灭亡顺序教师:秦灭六国的原因教师:秦统一后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那?(出示)秦小明:我父亲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太尉,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辅佐皇帝。
你知道皇帝是谁么?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有何职责?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是何种制度么?学生:读书、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出示等级示意图教师:国家统一后秦始皇又会遇到什么问题那?(出示)秦小明:天下初定,一日我父亲随皇帝秦始皇出巡,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
她去原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原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
请问:1、变超短裙是不是裁缝偷工减料?2、为什么裁缝只要刀币而不要圆形货币?:如果你是秦始皇听到情况你会想什么?又该如何做那?学生:读书、探究、小组讨论分析教师:此时解决不就又有事情发生了(出示)秦小明:公元前213年,我父亲受招赴宴,回家后惶恐不安将家中大多书籍焚毁。
《第11课秦王扫六合》学案
导学目标:
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归纳并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建议:
1、学习本课把握一个基本线索:秦朝的建立——巩固——结果。
2、注意联系前面所学理解把握秦灭六国的原因,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
学习方法以及比较全面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联系课本上的地图学习历史材料,建立正确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
4、学习制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示意图,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认识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5、动手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学会压缩信息的记忆方法。
知识结构:
一、秦朝的建立(统一六国):1、时间:__________;2、建立者:________;
3、都城:_________
4、国家性质: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 ________ 的_______的国家。
动脑筋,想一想:
课文65页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他“扫六合”的时间和结果如何?
二、巩固统治:
1、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_______,分管
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由________决断。
③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____,分天下为
______,郡下设______。
动动手,做一做:
在老师的启发下,动手学做一个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吧!
2、经济和文化上:统一了、和。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__________钱;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把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______。
(联系67页图,可以加深理解。
)
3、思想上:秦始皇接受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
民间只准留下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动脑筋,想一想:
结合课文67页材料,谈谈应该怎样看待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和开发
①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对北方的不断进扰,采取_________的策略。
他命大将_____大举反击匈奴,夺取_______地区。
后来又让____负责,修筑了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的“万里长城”。
(注意一定要结合69页图来记忆)
②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_____、______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_____。
(试着归纳一下此渠兴
修的意义如何?)
三、结果:秦是我国历史上的的国家。
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西到______,北至_____,南达_____。
(结合秦的疆域图设计示意图帮助识记)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刀形币 B.蚁鼻钱 C .铲形币 D .圆形方孔钱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西起临挑,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长平,东到临挑
D .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3.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A 、蒙恬 B 、李斯 C 、淳于越 D 、赵括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A 、夏朝 B 、西周 C 、春秋 D 、秦朝
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 、修长城 B 、皇帝称号 C 、圆形方孔钱 D 、地方设县
二、看右图,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他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 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他”指谁?材料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
三、问答题:
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收获与疑惑
我用心,
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