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33.26 KB
- 文档页数:20
模板支撑计算方法模板支撑计算什么是模板支撑计算模板支撑计算是一种通过引用模板,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模板是指已经存在的数据结构或算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用和定制化。
不同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1. 表格计算模板•表格计算模板适用于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电子表格中的计算。
•常用的表格计算模板有 Excel、Google Sheets等。
•表格计算模板可以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统计、排序等操作。
2. 图像处理模板•图像处理模板适用于处理图像的各种需求,如图像增强、边缘检测等。
•常用的图像处理模板有 OpenCV、PIL等。
•图像处理模板可以进行图像的各种处理和分析,如灰度化、滤波、特征提取等。
3. 文本分析模板•文本分析模板适用于处理文本数据的各种需求,如情感分析、关键词提取等。
•常用的文本分析模板有 NLTK、TextBlob等。
•文本分析模板可以进行文本的各种处理和分析,如分词、词性标注、情感分析等。
4. 机器学习模板•机器学习模板适用于训练和应用机器学习模型,如分类、回归等。
•常用的机器学习模板有 Scikit-learn、TensorFlow等。
•机器学习模板可以进行特征提取、模型训练、预测等操作。
如何选择适合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选择适合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数据类型:根据需要处理的数据类型选择相应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如表格计算模板适合处理结构化数据,图像处理模板适合处理图像数据等。
2.功能需求: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选择相应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如需要进行统计分析时可以选择表格计算模板,需要进行图像处理时可以选择图像处理模板等。
3.编程经验:根据自身的编程经验选择相应的模板支撑计算方法,如对于有一定编程经验的人来说,机器学习模板可能更适合;对于没有编程经验的人来说,表格计算模板可能更易上手。
模板支撑计算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提供可复用的方法和算法,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
•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盖梁模板支撑受力计算书某大桥墩柱盖梁模板支撑受力计算,取左4#墩进行受力计算。
一、荷载计算1、盖梁荷载:系梁钢筋砼自重:G=61m3×25KN/m3=1525KN墩柱顶面部分的混凝土由墩柱承载,故不计算G´=1525-3.14×1²×(1.9×2.1)×25=1227偏安全考虑,以全部重量作用于底板上计算单位面积压力:F1=G´÷S=1227KN÷(2.1m×16.05m)=38.23KN/m22、施工荷载:取F2=1.5KN/m2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F3=2.0KN/m24、3mm厚钢模板:取F5=0.5KN/m25、方木:取F6=7.5KN/m36、45b号工字钢:取F7=0.87KN/m二、底模强度计算底模采用组合钢模板,面板厚t=3mm,肋板高h=50mm,厚b=4mm,面板及肋板总高H=53mm,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300mm平面钢模板。
1、钢模板力学性能(1)弹性模量E=2.1×105MPa。
(2)截面惯性矩:I=[by23+By13-(B-b)(y1-t)3]/3 (公式1)其中:y1=[bH2+(B-b)t2]/[2(Bt+bh)]=[4×532+(300-4)×32]/[2(300×3+4×55)]=6.205mm y2=H-y1=53-6.205=46.795mm将y1=6.205mm,y2=46.795mm代入公式1得:I=[4×46.7953+300×6.2053-(300-4)(6.205-3)3]/3=15.73cm4(3)截面抵抗矩:W=I/y2=15.73/4.6795=3.36cm3(4)截面积:A=Bt+bh=300×3+4×50=11cm22、钢模板受力计算(1)底模板均布荷载:F= F1+F2+F3=38.23+2+1.5=41.73KN/m2q=F×B=41.73×0.3=12.51KN/m(2)跨中最大弯矩:M=qL2/8=12.51×0.32/8=0.14KN·m(3)弯拉应力:σ=M/W=0.14×103/3.36×10-6=41.7MPa<[σ]=140MPa 钢模板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模板支撑立杆用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模板支撑立杆是一种常用的支撑材料,用于支撑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时的重量。
正确计算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计算公式如下:立杆总用量 = (模板面积×支撑间距×支撑系数)÷立杆间距。
其中,。
模板面积为需要支撑的模板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支撑间距为支撑立杆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支撑系数为支撑立杆的系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立杆间距为支撑立杆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计算。
假设某建筑工程的模板面积为200平方米,支撑间距为2米,支撑系数为1.5,立杆间距为1米,现在我们来计算立杆的总用量。
根据上述公式,立杆总用量 = (200 × 2 × 1.5)÷ 1 = 600根。
因此,该建筑工程需要600根模板支撑立杆来支撑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时的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立杆的规格、材质、承重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支撑的稳固和安全。
因此,在计算立杆用量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除了用量计算公式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立杆的选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立杆规格和材质,确保其承重能力符合要求。
2. 立杆的布置,合理布置立杆,使其能够均匀地支撑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时的重量,避免出现局部承载过重的情况。
3. 立杆的固定,立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固定,以确保其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移动或倾斜,从而影响支撑效果。
4. 立杆的检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立杆进行检查,确保其状态良好,不存在损坏或者变形的情况,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总之,模板支撑立杆的用量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正确的计算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使用立杆时,还需要注意其选用、布置、固定和检查等方面,以确保支撑的稳固和可靠。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1. 模板支撑力计算公式:
模板支撑力 = [(混凝土标准重量 + 模板材料重量)/2 + 模板
外表面积× 模板根数] × 模板使用系数
其中,混凝土标准重量为 2.4 t/m³,模板使用系数根据不同的
模板类型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2. 模板强度计算公式:
模板强度= [9.8 × 模板长度(m)× 模板宽度(m)× 模
板厚度(mm)× 模板材料的抗拉强度(MPa)] / [8 × 模板根数] 其中,模板材料的抗拉强度可以在材料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中查
找得到。
以上是混凝土模板计算的核心公式,但实践中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模板拼接方式、支撑点距离等。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建议在设
计和施工前请专业人员进行计算和评估,并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使用。
二、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 = 25.100×0.120×0.300=0.904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0.300×0.300=0.09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 = (2.500+2.000)×0.300=1.350kN/m静荷载q1 = 1.20×0.904+1.20×0.090=1.192kN/m活荷载q2 = 1.40×1.350=1.890kN/m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1.890+1.192)×1.200=3.698kN2.木方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3.699/1.200=3.082kN/m最大弯矩M = 0.1ql2=0.1×3.08×1.20×1.20=0.444kN.m最大剪力Q=0.6×1.200×3.082=2.219kN最大支座力N=1.1×1.200×3.082=4.069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W = 37.33cm3;截面惯性矩I = 149.33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0.444×106/37333.3=11.89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挠度计算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0.994kN/m最大变形v =0.677×0.994×1200.04/(100×9000.00×1493333.4)=1.038mm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250,满足要求!。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风荷载参数:荷载系数参数表: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平面图模板设计立面图四、面板验算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
W = bh2/6=1000x13x13/6 = 28166.667mm3, I = bh3/12=1000x13x13x13/12 = 183083.333mm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丫。
”1.35'5 +(G2k+G3k)xh)+1.4x/x(Q1k + Q2k)]xb=1x[1.35x(0.1+(24+1.1)x0.4)+1.4x0.9x2.5]x1=16.839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Y G(G1k +(G2k+G3k)xh))xb =(1x(0.1+(24+1.1)x0.4))x1 =10.14kN/m计算简图如下:W? TV?瞥HIP"」闻,,1、强度验算M max=q1l2/8 = 16.839x0.252/8 = 0.132kN-mo=M /W=0.132x106/28166.667 = 4.671N/mm2S[f] = 15N/mm2 max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v max=5ql4/(384EI)=5x10.14x2504/(384x10000x183083.333)=0.282mmv=0.282mm<[v] = L/400=250/400 = 0.625mm满足要求!五、小梁验算q1 = 丫。
>1.'。
+(5+%9)+1.4*限9比+Q2k)]xb=1x[1.35x(0.3+(24+1.1)x0.4)+1.4x0.9x2.5]x0.25=4.277kN/m因此,q1静=Y0x1.35x(G1k +(G2k+G3k)xh)xb=1x1.35x(0.3+(24+1.1)x0.4)x0.25 = 3.49kN/m q1活=Y0x1.4xW c x(Q1k + Q2k)xb=1x 1.4x0.9x2.5x0.25 = 0.787kN/m 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1= 0.125q1静L2+0.125q1 活L2=0.125x3.49x0.92+0.125x0.787x0.92=0.433kN-mM2 = q1L12/2=4.277x0.32/2 = 0.192kN-mM max=max[M], M2] =max[0.433, 0.192] = 0.433kN-m gM max/W=0.433x106/42667=10.15N/mm2<[f]=15.444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1= 0.625q1静L+0.625q1活L=0.625x3.49x0.9+0.625x0.787x0.9 = 2.406kNV2=q1L[=4.277x0.3 = 1.283kNV max=max[V], V2]=max[2.406, 1.283] =2.406kNT max=3V max/(2bh0)=3x2.406x1000/(2x40x80) = 1.128N/mm2<[T]=1.782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q=(Y G(G1k +(G2k+G3k)xh))xb=(1x(0.3+(24+1.1)x0.4))x0.25 = 2.585kN/m挠度,跨中v max=0.521qL4/(100EI)=0.521x2.585x9004/(100x9350x170.667x104) = O.554mm<[v]=L/400=900/400=2.25mm;悬臂端v max= ql14/(8EI)=2.585x3004/(8x9350x170.667x104) = 0.164mm<[v]=2xl1/400 = 2x300/400= 1.5mm满足要求!六、主梁验算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q1 = Y0x[L35x(G ik +(G2k+G3k)xh)+1.4x%x(Q ik +Q2k)]xb=1x[1.35x(0.5+(24+1.1)x0.4)+1.4x0.9x2.5]x0.25=4.345kN/mq1 静=Y0x1.35x(G1k +(G2k+G3k)xh)xb = 1x1.35x(0.5+(24+1.1)x0.4)x0.25 = 3.557kN/mq1活=丫/1.4*限91k + Q2k)xb =1x1.4x0.9x2.5x0.25 = 0.787kN/mq2= (Y G(G1k +(G2k+G3k)xh))xb=(1x(0.5+(24+1.1)x0.4))x0.25 = 2.635kN/m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二等跨连续梁,R max=1.25q1L=1.25x4.345x0.9=4.888kN按二等跨连续梁按悬臂梁,R1= (0.375%静+0.437q1活)L +q1l1= (0.375x3.557+0.437x0.787)x0.9+4.345x0.3 = 2.814kN主梁2根合并,其主梁受力不均匀系数=0.6R=max[R max,RJx0.6 = 2.933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二等跨连续梁,R'max = 1.25q2L= 1.25x2.635x0.9 = 2.964kN按二等跨连续梁悬臂梁,R'1= 0.375q2L +qj = 0.375x2.635x0.9+2.635x0.3 =1.68kNR'=max[R'max,R'Jx0.6 = 1.779kN;计算简图如下: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 2.933kN主梁计算简图一2、抗弯验算gM max/W=0.865x106/4490=192.748N/mm2s[f]=205N/mm2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一(kN)T max=2V max/A=2x6.664x1000/424 = 31.436N/mm2<[i]=125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跨中v max=0.974mms[v]=900/400=2.25mm悬挑段v max=0.332mmS[v]=2x150/400=0.75mm满足要求!5、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图一支座反力依次为R1=8.001kN,R2=11.064kN,R3=11.064kN,R4=8.001kN 七、可调托座验算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11.064/0.6=18.44kNS[N] = 30kN 满足要求!八、立杆验算1、长细比验算l o=k|i(h+2a)=1x1.1x(1500+2x250)=2200mmX=l o/i=2200/15.9=138.365<[X]=230 满足要求!2、立杆稳定性验算考虑风荷载:l0=k|i(h+2a)=1.155x1.1x(1500+2x250)=2541mm九=l0/i=2541.000/15.9=159.811查表得,叼=0.277M wd=Y0xw w Y Q M wk二Y0xw w Y Q(C2w k l a h2/10)=1x0.9x1.4x(1x0.024x0.9x1.52/10)=0.006kN-m N d=Max[R1,R2,R3,R4]/0.6+1xy G xqxH=Max[8.001,11.064,11.064,8.001]/0.6+1x1.35x0.15x4=19.25kNf d=N d/(91A)+M wd/W =19.25x103/(0.277x424)+0.006x106/4490=165.266N/mm2<[o]=205N/mm2满足要求!九、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第8.3.2条:支撑脚手架独立架体高宽比不应大于3.0H/B=4/4=1<3满足要求!十、架体抗倾覆验算风荷栽fl制示甘国支撑脚手架风线荷载标准值:4.=1/、=0.9*0.111=0.1四加: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竖向封闭栏杆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F wk= 1a xH m X Wmk=0.9x 1.5x0.163=0.22kN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卜:okM ok=0.5H2q wk+HF wk=0.5x42x0.1+4x0.22=1.679kN.m参考《规范》GB51210-2016第6.2.17条:B21a(g k1+8卜/冯占应以g k1——均匀分布的架体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k2——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G jk一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自重标准值kNbj——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mB21a(g k1+ g k2)+2SG jk b j =B21a[qH/(1a x1b)+G1k H2xG jk xB/2=42x0.9x[0.15x4/(0.9x0.9)+0.5]+2x1x4/2=21.867kN. m>3y0M ok =3x1x1.679=5.038kN.M满足要求!十一、立杆支承面承载力验算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P h=1,f t=0.992N/mm2,”=1,h0=h-20=380mm,u m =2[(a+h0)+(b+h0)]=2120mm F=(0.7Pf +0.25oh t pc)nu m h0=(0.7x1x0.992+0.25x0)x1x2120x380/1000=559.409kNNF1=19.25kNm满足要求!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6.1条规定,见下表可得:f c=11.078N/mm2,氏=1,P i=(A b/A l)i/2=[(a+2b)x(b+2b)/(ab)]i/2=[(400)x(300)/(200x100)]i/2=2.449A =ab=20000mm2inF=1.35P c P l f c A ln=1.35x1x2.449x11.078x20000/1000=732.657kN>F1=19.25kN 满足要求!。
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计算规则与实例
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的计算规则和实例如下:
1.计算规则: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显按模板与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接触面积计算。
单位为平方米(m2)。
若现浇混凝土梁、板支撑高度超过3.6米时,项目特征应描述支撑高度。
若立模高度超过3.6米时,应从3.6米以上,按每超过3米增加一-次计算套用定额项目。
2.实例:以一一个具体的工程为例。
假设有一个现浇混凝土构件。
其长为3米,宽为2米,高为1米。
那么,该构件的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显可以通过以下步票计算: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3x2*2+ 3x1x2+ 2x1x2= 18 m2;
●考虑支撑高度超过3.6米的情况。
如果支撑高度为4米,需要堵加的支撑项目数量为(4-3.6) /3= 0.13次;
●根据计算规则。
该长方体构件的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量为18 m2.并且需要塔加0.13次的支撑项目。
在实际的工程中,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的计算会涉及到更多的细节和因素,例如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构件、不同的支撑方式、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等。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模板及支撑工程的计算时,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规范、标准来进行。
制定:审核:批准:。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计算内力计算根据有关资料以及以往施工经验,首先确定标准层大横杆,小横杆,立杆间距分别为0.75m、0.45m、0.9m,然后取最危险部分进行验算1、底模验算取KL4(350X650跨度7.2m)(1)荷载统计底模板自重:1.2X0.35X0.5=0.21KN/m混凝土荷载重:1.2X25X0.35X0.65=6.8KN/m钢筋荷重:1.2X1.0X0.35X0.65=0.27KN/m振捣混凝土荷载重1.2X1.0X0.35X0.65=0.96KN/mq1=8.24KN/m设计值荷载q=0.9(折减系数1X8.24=7.42KN/m底模下面小横杆间距0.45m,底模计算简图,可将其当成一个等跨度连续梁,可按七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底模计算简图查《静力计算表》得:Mmax=-0.121aL2=-0.121X7.42X0.452=—0.18KN/m验算:o=Mmax/Wn=0.18X10/5.86X103=30.72N/^2<f=215N/^2・••满足要求(2)抗剪强度验算Vmax=0.62X7.42XL=0.62X7.42X0.45=2.07KNTmax=(V.S)/(I.t)=2.07X7056X103/I.t=2.07X7056/26.39X8.4X10=6.59〈Fv=125v/mm2(3)挠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q=7.42/1.2=6.18KN/mw=0.967X6.18X450/100XEXI=0.967X6.18X450/100X2.1X10Xbh3/12=0.61W【w】=650/350=1.86mm・满足要求2侧模板计算(1)对拉横档间距为0.8m,・可取如下计算简图,可近似按七跨连接梁计算单位:侧模计算简图(3)荷载计算:A、新浇筑普通混凝土对模板最大侧压力Fl=0.22rtB1B2V=O.22X24X1.2X1.15X1.2X(200/45)=35.6KN/m?F2=24H=24X(0.65-0.1)=13.26KN/tf取小值F=F2=13.2KN/m?B、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为7KN总侧压力为q1=1.2X13.2+1.2X7=24.246KN/tf线荷载q=ql.b=24.24X0.8X0.65=12.6N/m (3)验算抗弯强度Mmax=0.12qL2=0.121X12.6X0.52=0.38KN/.mM/W=0.38X10/5.86X3X103=21.62<f=215N/^2(4)验算挠度荷载采用标准值,且不考虑振捣荷载q=13.2KN/ms=0.967XqL/100XEXI=0.967X13.2X500/100X2.1X10Xbh3/12X3=0.86〈1.86mm・••满足要求3、小横杆验算:(1)荷载验算侧模与横档重力:1.2X0.5X0.55X2=0.66KN其他荷载总设计值:q1=12.24KN总计q=12.24+0.66=12.9KN(2)确定计算模型偏于安全,同时简化计算,可近似取如下计算简图6b单位:小横杆计算图P=qL=12.9X0.35=4.52KN(3)抗弯强度验算M=PL/4=4.52X0.75/4=0.85KN.mo=M/W=0.85X10/5.08X103=167〈f=215N/mm2C・•采用①48X3.5m钢管,W值查表得5.08X102 I值查表可知为12.19X10mm)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荷载采用标准荷载,不考虑振捣荷载q=(4.52-0.96X0.35)/1.2=3.48KN/m«/L=pL2/48EI=3.48X7502X103/48X2.1X10(6)X121900=0.0002(s=pL3/48EI・••满足要求4、大横杆验算(1)计算模型,计算简图如下:J'l.'III———大横杆计算图F=P/2=4.52/=2.26KN(2)强度验算Mm入x=-7/12FL=0.58XFXL=0.58X2.26X0.65=085KN.mo=M/s=0.85X10(6)/5.08X103=167〈f=215N/mm2・满足要求(3)变形验算s/L=1.615XFL/100EI=1.615X2.26X6502X103/100X2.1X10(5)X121900=0.0006〈1/500=0.002・满足要求5、立柱计算计算模型查有关资料与规范得:计算简图如下,查《结构静力计算表》得柱箍计算简图P=F+(0.55+0.661)F=2.215F=2.215X2.26=5.01KN计算长度L二M.h=0.8X2.1=1.68m立杆长细比入=L/i=1.68X102/1.58=106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考虑偏心荷载作用下,弯曲变形的影响,验算公式如下:M/(pxA)+BmaxM/【Rx3x(l-0.8N/NEL)】=5.01X103/(0.437X600)+0.65X0.161X2260X650/[1.15X5080X(1—0.81X5.01/45】=19+29=48〈215N/mm26、柱箍计算以标准层为例,截面尺寸600X600,浇筑高度2.1m,采用①48钢管最为柱箍材料。
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支架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具,用于支撑模板,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模板支架的实测实量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模板支架的基本原理。
模板支架是用于支撑模板的一种结构,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模板的重量和承载力来确定支撑的数量和位置。
在进行模板支架的实测实量时,需要考虑模板的重量、支撑点的间距、支撑点的承载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
1. 支撑点的间距计算公式。
支撑点的间距是指相邻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其计算公式为:间距 = (模板长度 + 支撑间距)/ 支撑点数量。
其中,模板长度为模板的实际长度,支撑间距为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支撑点数量为支撑点的总数量。
2. 支撑点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支撑点的承载能力是指支撑点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其计算公式为:承载能力 = 模板重量 / 支撑点数量。
其中,模板重量为模板的实际重量,支撑点数量为支撑点的总数量。
3. 支撑点的数量计算公式。
支撑点的数量是根据模板的重量和承载能力来确定的,其计算公式为:支撑点数量 = 模板重量 / 支撑点的承载能力。
其中,模板重量为模板的实际重量,支撑点的承载能力为支撑点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三、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在进行模板支架的实测实量时,可以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来确定支撑点的间距、承载能力和数量。
首先需要测量模板的实际长度和重量,然后根据计算公式来确定支撑点的间距和数量,最后根据支撑点的承载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支撑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要求来确定支撑点的数量和位置,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支撑点的材质和结构,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四、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模板支架实测实量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模板的实际长度和重量需要进行准确测量,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濮阳宏业生物质热电2000m2冷却塔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编制单位:嘉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8m,立杆的纵距 b=0.90m,立杆的横距 l=0.90m,立杆的步距 h=1.50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50×80mm,间距300mm,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梁顶托采用100×100mm木方。
模板自重0.2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
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0.00kN/m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5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15+0.20)+1.40×2.50=8.258kN/m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15+0.7×1.40×2.50=7.533kN/m2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
一、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q1 = 0.9×(25.100×0.150×0.900+0.200×0.900)=3.212kN/m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q2 = 0.9×(0.000+2.500)×0.900=2.025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90.00×1.80×1.80/6 = 48.60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90.00×1.80×1.80×1.80/12 = 43.74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 = 0.100×(1.20×3.212+1.40×2.025)×0.300×0.300=0.060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60×1000×1000/48600=1.239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Q=0.600×(1.20×3.212+1.4×2.025)×0.300=1.204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204.0/(2×900.000×18.000)=0.111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 = 0.677×3.212×3004/(100×6000×437400)=0.067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4) 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200.000mm集中荷载 P = 2.5kN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q = 0.9×(25.100×0.150×1.200+0.200×1.200)=4.282kN/m面板的计算跨度 l = 300.000mm经计算得到M = 0.200×0.9×1.40×2.5×0.300+0.080×1.20×4.282×0.300×0.300=0.226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26×1000×1000/48600=4.650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二、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25.100×0.150×0.300=1.130kN/mq11(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 0.200×0.300=0.060kN/m12(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2.500+0.000)×0.300=0.750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q1 = 0.9×(1.20×1.130+1.20×0.060)=1.285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q2 = 0.9×1.40×0.750=0.945kN/m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0.945+1.285)×0.900=2.007kN2.木方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 q = P/l = 2.007/0.900=2.230kN/m最大弯矩 M = 0.1ql2=0.1×2.23×0.90×0.90=0.181kN.m最大剪力Q=0.6ql = 0.6×0.900×2.230=1.204kN最大支座力N=1.1ql = 1.1×0.900×2.230=2.207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5.00×8.00×8.00/6 = 53.33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5.00×8.00×8.00×8.00/12 = 213.33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181×106/53333.3=3.39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2)木方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204/(2×50×80)=0.452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木方挠度计算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计算跨度(即木方下小横杆间距)得到q=1.071kN/m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1.071×900.04/(100×9000.00×2133334.0)=0.248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250,满足要求!(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经过计算得到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考虑荷载重要性系数0.9,集中荷载P = 0.9×2.5kN经计算得到M = 0.200×1.40×0.9×2.5×0.900+0.080×1.285×0.900×0.900=0.650kN.m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650×106/53333.3=12.19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三、托梁的计算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2.207kN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96kN/m 。
托梁计算简图托梁弯矩图(kN.m)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636kN.m0.6370.016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7.416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227mm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636×106/166666.7=3.82N/mm2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2)顶托梁抗剪计算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4061/(2×100×100)=0.609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顶托梁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顶托梁挠度计算最大变形 v =0.227mm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250,满足要求!四、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