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226.01 KB
- 文档页数:19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工作宣传材料一、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概念建筑能效测评是指对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计算机模拟,并判定其所处水平;而能效标识,是指依据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能耗相关信息以标识形式向社会或产权所有人明示。
能效测评标识可以客观地反映建筑物的能耗水平,达到建筑节能信息公开化,为政策制定提供定量依据和引导消费者节能意识的目的。
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法规及政策依据1、法规依据:(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其中第二十一条和二十二条内容如下:“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测评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应当安装、使用节能设备。
本条例所称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第二十二条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
”(2)《山西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9月,山西省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山西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委托民用建筑节能测评机构,对建筑能效进行测评和标识,并将测评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居住建筑的建筑能效进行测评和标识。
”2、政策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5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中提出:“加强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完善主要用能设备及建筑能效标准。
建立和完善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再利用用品标识、节能建筑标识和环境标志制度,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1. 总则 (1)2. 术语 (1)3. 基本规定 (1)4. 标识程序 (3)5. 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 (4)5.1 基础项 (4)5.2 规定项 (4)5.3 选择项 (7)6. 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 (8)6.1 基础项 (8)6.2 规定项 (8)6.3 选择项 (11)7. 测评方法 (12)8. 居住建筑能效实测值 (13)8.1 基础项 (13)8.2 规定项 (13)8.3 选择项 (14)9. 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 (14)9.1 基础项 (14)9.2 规定项 (15)9.3 选择项 (15)10.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报告 (16)附录A 居住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 (17)附录B 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 (18)附录C 居住/公共建筑能效标识汇总表 (18)附录D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19)附录E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20)1.总则1.0.1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居住和公共建筑,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推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以及实施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实施节能改造前的既有建筑可参照执行。
1.0.3申请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建筑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建筑能效标识将反映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
2.0.2建筑能效测评对反映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并给出其所处水平。
2.0.3建筑物用能系统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
居住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公共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和照明两大类;设施一般是指与设备相配套的、为满足设备运行需要而设置的服务系统。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行建筑能效标识制度,规范建筑能效标识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能效标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筑能效标识,是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和能源消耗量,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的活动。
标识活动分为自行标识和测评标识两种。
自行标识是建设单位或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对所建建筑物耗能量进行告知的活动;测评标识是测评机构受建设单位或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对其所建建筑物进行能效标识的活动。
第四条建筑能效标识通过公示建筑能耗主要信息,使建设单位或房地产开发企业明示所建建筑能耗水平,引导消费者选用节能型建筑,并为政府部门判定建筑能耗水平,实施经济激励提供依据。
是加强建筑用能的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水平的必要手段。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能效标识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能效标识活动的监督管理。
国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建筑节能专业机构具体实施建筑能效标识活动。
第六条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建筑能效测评机构从事建筑能效测评活动,主要职责是:(一)受建设单位或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进行建筑能效测评;(二)按照《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进行建筑能效测评,并为建筑能效标识和能耗审计提供依据;(三)出具《建筑能效测评报告》,颁发建筑能效证书和标志;(四)按年度向建筑能效标识管理机构提交建筑能效标识工作报告。
第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负责建筑能效标识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一)建筑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监督管理;(三)建筑能效标识结果的公示;(四)建筑能效标识争议的处理;(五)对从事建筑能效标识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六)统一监制《建筑能效标识证书》和建筑能效标志。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关于印发广西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公布日期】2008.12.12•【字号】桂建科[2008]47号•【施行日期】2008.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关于印发广西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建科[2008]47号)各市建委,各有关单位:为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和实施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规范测评标识行为,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我厅制定了《广西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广西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广西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和实施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规范测评标识行为,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的能效测评标识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能效测评,是指对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检测,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
能效标识,是指依据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能耗相关信息向社会或产权所有人明示的活动。
第四条下列民用建筑应进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一)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以上的);(二)实施节能综合改造并申请财政支持的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三)申请国家级或省市节能示范工程的民用建筑;(四)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
重庆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1. 总则1.0.1 为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度,根据现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和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等国家和本市相关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以及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的能效测评与标识。
1.0.3 申请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建筑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进行。
1.0.5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建筑能效测评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建筑物的能效水平进行核查、计算,必要时进行检测,评定其相应等级的活动。
2.0.2 建筑能效标识按照建筑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物能效水平,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的活动。
2.0.3 建筑物用能系统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
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设施一般是指与设备相配套的、为满足设备运行需要而设置的服务系统。
2.0.4 节能率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规定,利用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模拟计算所得的被测评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能量与基准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能量的比值。
基准建筑的围护结构、暖通空调设备及系统、照明设备等的相关参数按照相应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定。
2.0.5 设计符合性核查将施工实施情况与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核对、确认。
2.0.6 节能率复核采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对建设单位提供的与竣工文件相符的建筑节能设计模型对被测评建筑的节能率进行复核。
云南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二O一三年五月前言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要求,由云南建筑技术发展中心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导则。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国家建筑能效标识的成果和经验,以我省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结合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测评标识方法,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居住建筑能效实测值,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报告和附录。
本导则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云南建筑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有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法规科技外事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红塔东路3号;邮编:650228)。
本导则主编单位:云南建筑技术发展中心本导则参编单位: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吴丹唐雷高嘉云马海萍刘建华张皓刘正荣周智勇林娟丁祥罗熙张金乾吴文明李立奎潘哲刘安桥焦世超本导则审查专家:王云昌崔跃刘永丽赵智捷邓宏旭张文林徐锋翟辉李家泉赖竹寒邓岗叶轶朱培世赫平李浩冰刘寒芳李明郑文徐冰峰云南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测评标识方法 (5)5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 (8)5.1基础项 (8)5.2规定项 (9)5.3选择项 (12)6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 (13)6.1基础项 (13)6.2规定项 (14)6.3选择项 (16)7居住建筑能效实测值 (18)7.1基础项 (18)7.2规定项 (18)7.3选择项 (19)8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 (20)8.1基础项 (20)8.2规定项 (20)8.3选择项 (22)附录A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基础项节能率计算 (23)附录B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基础项节能率计算 (36)附录C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汇总表 (48)附录D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汇总表 (50)附录E居住/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汇总表 (52)附录F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53)附录G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54)附录H居住建筑能效实测值测评汇总表 (55)附录I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测评汇总表 (56)附录J居住/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汇总表 (57)附录K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流程示意图 (58)附录L建筑能效测评等级证书 (59)附录M建筑能效测评等级标识牌 (61)1总则1.0.1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低能耗建筑,倡导天然节能,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依据《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能效标识与测评1、家电能效标识能效标识是附在产品或产品包装物上的一种信息标签, 用来表示用能产品的能源性能,通常以能耗量、能源效率和或能源成本的形式给出。
能效标识是确定能源节约与浪费的尺度,是政府对节能实行管理和调控的有力措施,是衡量用能单位是否达到节能的准则,它能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提供产品符合规范的信的排放,减少国家对息。
能效标识制度的有效实施,对减缓能源紧缺,减少CO2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消费者福利,引导市场转换、加强市场竞争和扩大贸易, 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 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纪各国就开始组织制定家用电器的能效标准。
我国在1989年12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了第一批家用电器能效标准,用来限制当时比较落后的高耗能家电,包括: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动洗衣机等9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的紧缺日月严重,国家制定了越来越多的能效标准,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包括了家用和工业用能产品。
我国于1998 年11 月正式推出了节能产品认证制度,1999 年, 我国节能产品认证机构开始第一个产品---家用电冰箱的节能认证。
2001 年, 又先后开展了管形荧光灯镇流器、房间空气调节器等产品的认证工作, 通过认证的产品可以使用节能产品认证证书, 在产品上粘贴“节能标志”。
它是能效标识的一种形式, 颜色为蓝色。
2004 年8 月13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标志着能效标识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
2005 年3 月1日起, 我国对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这两个产品率先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
其具体要求是从实施之日起所有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冰箱、空调须加贴统一的“中国能效标志” , 而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产品不允许销售。
此次实施能效标识的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适用范围, 分别为500L及以下的电机驱动压缩式电冰箱和采用空气冷却冷凝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制冷量在4000W及以下, 气候类型为Ⅱ的空气调节器, 不适用于移动式、变频式、多联式空调机组。
云南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二O一三年五月前言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要求,由云南建筑技术发展中心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导则。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国家建筑能效标识的成果和经验,以我省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结合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测评标识方法,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居住建筑能效实测值,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报告和附录。
本导则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云南建筑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有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法规科技外事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红塔东路3号;邮编:650228)。
本导则主编单位:云南建筑技术发展中心本导则参编单位: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吴丹唐雷高嘉云马海萍刘建华张皓刘正荣周智勇林娟丁祥罗熙张金乾吴文明李立奎潘哲刘安桥焦世超本导则审查专家:王云昌崔跃刘永丽赵智捷邓宏旭张文林徐锋翟辉李家泉赖竹寒邓岗叶轶朱培世赫平李浩冰刘寒芳李明郑文徐冰峰云南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试行)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测评标识方法 (5)5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 (8)5.1基础项 (8)5.2规定项 (9)5.3选择项 (12)6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 (13)6.1基础项 (13)6.2规定项 (14)6.3选择项 (16)7居住建筑能效实测值 (18)7.1基础项 (18)7.2规定项 (18)7.3选择项 (19)8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 (20)8.1基础项 (20)8.2规定项 (20)8.3选择项 (22)附录A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基础项节能率计算 (23) 附录B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基础项节能率计算 (36) 附录C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汇总表 (48)附录D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汇总表 (50)附录E居住/公共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汇总表 (52)附录F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53)附录G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54)附录H居住建筑能效实测值测评汇总表 (55)附录I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测评汇总表 (56)附录J居住/公共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汇总表 (57)附录K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流程示意图 (58)附录L建筑能效测评等级证书 (59)附录M建筑能效测评等级标识牌 (61)1总则1.0.1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低能耗建筑,倡导天然节能,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依据《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建设部关于征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建设部•【公布日期】2006.10.25•【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建设部关于征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意见的函建科节函[2006]162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我司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对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调查研究,先后起草了《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现下发给你们,请将《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于2006年11月10日前反馈给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建筑节能与新材料处;将《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于2006年11月10日前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
征求意见稿及征求意见表可以在建设部网站()下载。
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建筑节能与新材料处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联系人:胥小龙,孙峙峰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联系人:朱清宇,吕晓辰电话:************传真:************电子邮件:***************.cn附件:1、《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3、《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表4、《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意见表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二○○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前言根据建设部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导则。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发达国家建筑能效标识的成果和经验,以我国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测评程序,居住建筑测评内容,公共建筑测评内容,测评方法,报告和附录。
本导则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导则参编单位: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试行)1. 总则 (1)2. 术语 (1)3. 基本规定 (2)4. 测评程序 (3)5. 居住建筑测评内容 (3)5.1 基础项 (3)5.2 规定项 (4)5.3 选择项 (6)6. 公共建筑测评内容 (7)6.1 基础项 (7)6.2 规定项 (7)6.3 选择项 (10)7. 测评方法 (11)8. 报告 (12)附录A 居住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 (13)附录B 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 (14)附录C 居住/公共建筑能效标识汇总表 (15)1.总则1.0.1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居住和公共建筑,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推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以及实施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
实施节能改造前的既有建筑可参照执行。
1.0.3申请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建筑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测评机构进行。
对大型政府办公建筑、超大型或特异外形公共建筑(写字楼、酒店除外),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门测评机构进行评定。
2.术语2.0.1建筑能效标识将反映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统效率或能源消耗量等性能指标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
2.0.2建筑能效测评对建筑物及其用能系统效率或能源消耗量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并给出其所处水平。
2.0.3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2.0.4超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2.0.5特异外形公共建筑非常规几何形状外形或非常规建筑材料建造的公共建筑。
2.0.6建筑物用能系统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
居住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公共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和照明两大类;设施一般是指与设备相配套的、为满足设备运行需要而设置的服务系统。
2.0.7可再生能源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8水力平衡度采暖居住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循环水量(质量流量)的测量值与设计值之比。
2.0.9热像图用红外摄像仪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表观温度的图片。
3.基本规定3.0.1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分别进行测评。
3.0.2建筑物在建设工程中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3.0.3建筑能效的测评与标识应以单栋建筑为对象,在对相关文件资料、部品和构件性能检测报告审查以及现场抽查检验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能耗计算分析结果,综合进行测评。
3.0.4建筑能耗计算分析软件应由建筑能效标识管理部门指定。
3.0.5建筑能效的测评内容包括基础项、规定项与选择项。
1基础项: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方法,计算得到的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耗能量。
2规定项:除基础项外,按照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围护结构及采暖空调系统必须满足的项目。
3选择项:对高于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用能系统和工艺技术加分的项目。
3.0.6建筑能效标识划分为五个等级。
当基础项达到节能50~6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一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65~75%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二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75~85%以上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三星;当基础项达到节能85%以上且规定项均满足要求时,标识为四星。
若选择项所加分数超过60分(满分100分)则再加一星。
4.测评程序4.0.1居住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测评应在建筑物竣工验收备案之前进行,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测评应在建筑物竣工验收之前进行。
4.0.2测评前,委托方应提供下列资料:1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2建筑施工设计文件审查报告及审查意见;3项目全套竣工验收资料和一套完整的竣工图纸;4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材料和部品的产品合格证;5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项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产品节能性能检测报告;6节能工程及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和验收报告;7应用节能新技术的情况报告。
4.0.3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测评应符合以下规定:1基础项测评应以竣工验收资料为依据,性能参数以施工过程中见证取样的检测报告为主,辅以现场抽查的检测数据。
2规定项和选择项测评应以现场抽查为主,并辅以施工过程中的验收报告和检测报告。
4.0.4测评完成后,测评机构应出具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报告。
5.居住建筑测评内容5.1 基础项5.1.1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能量。
能耗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1严寒寒冷地区应计算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全年耗能量;2夏热冬冷地区应计算建筑物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全年耗能量;3夏热冬暖地区应计算建筑物单位面积空调全年耗能量。
测评方法:软件评估、性能测试5.1.2建筑能耗计算所需数据应按下列方法取得:1建筑物构造尺寸按竣工图纸。
2建筑物外门、外窗按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
3外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按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为准,其厚度按现场抽查的厚度和施工验收时厚度的平均值。
现场抽查数量按照《建筑节能施工验收标准》进行。
当差异较大时,应现场抽样检测墙体传热系数。
4楼梯间隔墙和地面按施工验收报告。
5屋面材料的导热系数按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其厚度按施工验收时的平均厚度。
如有必要时可进行检测。
5.2 规定项5.2.1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外窗气密性等级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第4.2.5条的规定,夏热冬冷地区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第4.0.7条的规定,夏热冬暖地区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第4.0.11条的规定。
测评方法:性能测试5.2.2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如空调板、腰线等)均应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不低于露点温度。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性能测试5.2.3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门窗洞口之间的密封方法和材料应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4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寒冷地区的住宅内,不应采用直接电热采暖。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5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为空调机组冷热源时,应确保水资源不被破坏,不被污染,不被浪费。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6锅炉的设计效率不应低于表5.2.6中规定的数值。
表5.2.6 锅炉的最低设计效率5.2.7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2.7的规定。
表5.2.7 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类型额定制冷量(kW)性能系数(W/W)水冷活塞式/涡旋式<528528~1163>11633.84.04.2螺杆式<528528~1163>11634.104.304.60离心式<528528~1163>11634.404.705.10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50>502.402.60螺杆式≤50>502.602.80测评方法:文件审查5.2.8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表5.2.8的规定。
表5.2.8 单元式机组能效比类型能效比(W/W)风冷式不接风管 2.60 接风管 2.30水冷式不接风管 3.00 接风管 2.70测评方法:文件审查5.2.9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值应符合下式要求:(5.2.9-1)(5.2.9-2) 式中:N-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Q-建筑供热负荷,kW;η-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采用直联方式时,η=0.85;采用联轴器连接方式时,η=0.83;Δt-设计供回水温度差,o C。
系统中管道全部采用钢管连接时:取Δt=25 o C;系统中管道有部分采用塑料管材连接时,取Δt =20 o C;ΣL-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当ΣL≤500m时,a = 0.0115;当500<ΣL<1000m时,a = 0.0092;当ΣL≥1000m时,a = 0.0069。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0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采取分室(户)温度控制设施,并设置分户热量分摊装置或预留安装该装置的位置。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1锅炉房和热力站的一次水总管和二次水总管上,必须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集中采暖系统中的建筑物应在热力入口处设置热量表,作为该建筑物采暖耗热量的依据,并设置过滤器。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2集中采暖空调水系统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2.13区域供热锅炉房和热力站,除必须设计和配置必要的保证安全运行的控制环节外,还应设计和配置保证供热质量及实现节能的下列环节:1按需供热,设置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气候补偿器);2 实时检测。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现场检查5.3 选择项5.3.1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测评方法:文件审查、软件评估、现场检查;分数:60,根据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建筑采暖空调及生活热水能耗的比例加分,见表5.3.1。
表5.3.1 可再生能源加分等级可再生能源使用占建筑采暖空调及生活热水分数能耗的比例(%)<20 520~50 2050~70 40>70 605.3.2在住宅小区规划布局、建筑单体设计时,进行科学的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设计,以充分利用自然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