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常识(新疆十二木卡姆,巩乃斯)
- 格式:pdf
- 大小:127.58 KB
- 文档页数:2
哈密十二木卡姆的表演、传承与社区生活
哈密十二木卡姆是新疆哈密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表演以
12位妇女手持小鼓、唱歌舞蹈的形式呈现。
这种艺术形式源于哈密
地区的农村社区生活,是一种春节和婚礼等重要庆典活动中不可缺
少的表演形式。
在传承方面,哈密十二木卡姆的传统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多项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社区生活中,哈密十二木卡姆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贡献了
娱乐活动,还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传统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在哈密地区的庆典活动中表演,哈密十二木卡姆也正在吸
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例如,该艺术形式已经被引入到了文艺演
出中,成为向外宣传哈密地区文化的一个窗口。
同时,作为一种传
统艺术形式,哈密十二木卡姆也正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升级和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
总之,哈密十二木卡姆在表演、传承和社区生活中都有重要的
地位,将一直是哈密地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素有能歌善舞的美称,音乐舞蹈是维吾尔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仅音乐而言,其民间音乐种类很多,其中以歌舞音乐和舞蹈音乐最为发达,此外还有说唱音乐、器乐曲和民歌等。
乐器合奏“十二木卡姆”(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音乐。
当你走进新疆,不论置身于哪里,都能听到《十二木卡姆》中的一些动听曲调。
每当喜庆丰收、盛大节日,或是在举行婚礼的“麦西莱甫”(歌舞晚会)中,常常可以看到人们随着独塔尔、热瓦普、弹拨尔、艾捷克、卡龙、手鼓等乐器所奏出的木卡姆中的曲调,载歌载舞,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中。
《十二木卡姆》与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顶碗舞十二木卡姆是富有音乐才华的维吾尔族人民历史上的伟大音乐创造。
起初它仅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民间,比较散乱。
16世纪中叶,由于叶尔汗国王妃阿曼尼沙汗的热心组织与整理,才有了《十二木卡姆》大乐曲的雏形。
这部结构严谨的大组曲体裁多样,曲调丰富,它既有悠扬动听的古典叙诵歌调,也有热烈奔放的民间舞蹈音乐和流畅优美的叙事歌曲,全部乐曲共分12大套,每套木卡姆都具有不同的音调特点,其中又分穹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莱甫三部分。
“穹乃额曼”意为“大曲”,是由一首感情深沉的散板序唱开始,紧接“太孜”,经过“努斯赫”、“赛勒克”、“卡拉”等段落,一直到兴奋热烈的“赛乃姆”和“大赛勒克”到达高潮,最后以轻快的“太喀特”结束。
“达斯坦”是由3—5首节拍与速度不同的叙事歌曲组成的。
中间插有民间奏曲。
开始稍慢,逐渐加快,直到兴奋愉快的结束。
“麦西莱普”是由3—7首节拍不同的歌舞曲组成,刚健有力,无间奏曲,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热烈的情绪。
整个《十二木卡姆》共包括170多首曲牌和72首乐曲,长期流传于新疆各地。
木卡姆(大曲)因地区不同又分为“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和“伊犁木卡姆”5种。
其中,“喀什木卡姆”的规模最大,形式最完整,曲调也最丰富,从头至尾演唱一遍需要20多个小时。
十二木卡姆的历史历史溯源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
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形成产生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征、道德观念及其心理素质的民族调式特点。
这种特点则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独特的演奏乐器加以体现的。
早在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博雅婉"组曲,这就是"木卡姆"的雏形。
"木卡姆" 正式纳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与一位伟大的维吾尔族女性--阿曼尼萨(公元1533-1567年)密不可分的。
1547年,酷爱音乐和诗歌的阿曼尼萨,成为以新疆莎车为国都的叶尔羌汗国的王后。
而国王阿不都・热西提汗是一个学问渊博、雷厉风行的可汗。
他是诗人,是乐师;他熟识波斯文、突厥文诗歌,懂得希腊音乐"(毛拉・穆萨《安宁史》)。
他在位的年代(1533--1570年),由他主持重新扩建了喀什噶尔皇家伊斯兰经文学院(即汗勒克买德力斯),还将喀喇汗王朝著名大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由吐曼河边迁葬于喀什噶尔城南的皇族陵园(即阿勒吞鲁克),因为旧坟受到洪水威胁。
他是一个热爱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统治者;在治理政务之余,他的兴趣更多地偏重于文化艺术的发展,就很可以理解;而他与虽出身寒微却同样精于维吾尔文化艺术的阿曼尼萨结合,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阿曼尼萨出生于歌舞之乡刀朗河畔的一个贫苦掐夫之家。
自幼的耳懦目染,培养了她对音乐与诗歌文学的兴趣与超人才能,以后又成长为著名的维吾尔书法家。
演奏弹拨尔是她的拿手戏,她用自己创作的歌词演唱的"潘吉尕木卡姆",曾使打猎路过这里的阿不都・热西提汗一听而动心。
木子诗情画意的“空中牧场”巩乃斯草原在新疆新源县境内,地处天山腹地,位于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东端。
它与瑞士山地齐名,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被誉为“空中牧场”.它的总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这里山峦起伏,巩乃斯河蜿蜒流过,在新疆浩瀚大漠中,犹如一块镶嵌在黄绸缎上的翡翠,格外耀眼。
这里处处绿草如茵,既有草原的辽阔,又有溪水的柔美;既有群山的的俊秀,又有松林如涛的气势。
她以特有的原始自然风貌,向世人展示天山深处一道宛如立体画卷般的风景长廊。
那拉提是草原上最美的地方。
关于这个地名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在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其中有一支军队由吐鲁番沿天山道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料翻过山岭后,眼前却是一片繁花似锦的茫茫草原,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人们不由得大叫“那拉提,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进入五月后尽管山顶积雪仍未完全融化,但草场逐渐泛绿,美丽的风光别有一番风情,吸引了不少游客。
巩乃斯是世界著名四大河谷草原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这里风景秀丽,草原辽阔,森林茂密,山峰高峻。
伊犁河谷在天山、阿尔泰山的怀抱中,舒缓地伸向天边。
广袤的草原得天独厚地享受着湿润空气的吹拂,从而使这里水草丰美,生机勃勃。
在这片迷人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独特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恰普河夏季牧场。
由于牧场的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所以人们便赋予它“空中草原”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翻过阔克乔克山,就是恰普河夏季牧场。
一路上只见山峦起伏,松涛阵阵,青山绿水相映成辉,各色野花竞相争艳。
山道盘旋,峰回路转,景景如画。
车到山巅,回首远眺,只见巩乃斯河谷田畴万顷,阡陌纵横,此情此景犹如一幅旖旎天然图画,令人赞不绝口,非游客身临其景,难以笔墨形容。
车过山口,视野豁然开阔,只见对面那拉提山雪峰高耸,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千里草原坦荡如砥,绿草如茵,哈萨克毡房在草原上星罗棋布,羊群像白云一般缓缓飘动。
伊犁名胜古迹景点
伊犁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景点:
1. 赛里木湖:位于博州近伊犁,是新疆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
2. 那拉提旅游风景区:被誉为“天山第一景”,风景秀丽。
3. 喀拉峻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其独特的地貌和植被而著称。
4. 巴音布鲁克草原:属巴州近伊犁,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草原之一。
5. 霍尔果斯口岸: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6. 夏塔古道:历史悠久的古道。
7. 巩乃斯:美丽的河谷地带。
8. 唐布拉:以其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草原文化而著称。
9. 库尔德宁:国家级云杉自然保护区,风景如画。
10. 特克斯八卦城: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
11. 果子沟大桥:连接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桥梁。
12. 喀赞其民俗村:展现维吾尔族民族风情的大型原生态人文景区。
希望北疆游的同学可以选择以下路线进疆旅游:星星峡-哈密-吐鲁番(巴里坤、木垒、吉木萨尔)-乌鲁木齐-G216线到富蕴-北屯-阿勒泰-布尔津-喀纳斯-禾木-哈巴河-克拉玛依-奎屯-赛里木湖-果子沟-霍尔果斯口岸-伊宁-特克斯-昭苏-唐布拉-乔尔玛-那拉提-巴音布鲁克-巩乃斯-巴伦台-胜利达坂(库尔勒、托克逊)-乌鲁木齐。
也可以从巴伦台到库尔勒去,走G218到若羌经花土沟到青海,也可以从若羌走罗布泊路到罗布泊镇返回哈密,再回内地。
一、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辖两县一市,旅游景点有十二木卡姆展览馆、回王墓、巴里坤大草原、淖毛湖胡杨林等。
二、吐鲁番有火洲之称,夏天的温度很高,极端最高温度可达到50度左右,辖两县一市,旅游景点有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鄯善库木塔格沙漠,每年的5月之前都举行车辆越野赛和户外徒步穿越比赛。
吐鲁番有坎儿井、葡萄沟、火焰山、交河古城、高昌古城、中国的麦加-吐峪沟遗址等三、乌鲁木齐周边有没什么值得玩的,和大部分城市差不多,除了公园还是公园,不过阜康的天池还是值得去一趟。
四、G216沿线旅游景点有:五彩湾、古尔班通特沙漠、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运气好的话你可以看到新疆特有的野驴)、富蕴的可可托海大矿坑(很震撼)。
北屯可以吃到乌伦古湖的冷水鱼宴。
五、布尔津周边旅游景点有:人间仙境喀纳斯、神的自留地禾木、中哈边城哈巴河。
六、克拉玛依周边旅游景点有:黑油山、乌尔禾的魔鬼城、还有那如雨后春笋般的抽油机群。
七、奎屯周边路过,可以看看天山大峡谷八、伊宁周边旅游景点有:赛里木湖、果子沟风景、中哈边境霍尔果斯口岸(有边防证的话可以去看看G312最后一个里程牌)、察布查尔锡伯族风情、特克斯八卦城、昭苏大草原、一路沿G218杀到那拉提草原游玩,也可以在伊宁东的墩嘛扎镇沿S315道路经尼勒克去唐布拉过节森林公园去玩,顺便乔尔玛祭奠一下在修独库公路(G217线)牺牲的160多位英雄。
乔尔玛到那拉提的风景不错。
九、那拉提出来顺道可以游览巩乃斯风景,由于G217修路,不能去巴音布鲁克,可以在翻越巩乃斯后走S312去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天鹅湖看天鹅,十、巴音布鲁克旅游完,就到了巴伦台,有两天路线可以选择,往北走G216翻4280米的胜利达坂回乌鲁木齐,在胜利达坂可以去天山1号冰川去玩。
十二木卡姆名词解释
十二木卡姆是一组用来描述人类性格的名词。
这些名词是由精神分析家卡罗尔·卡姆提出的,他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人的性格可以分为十二种类型,并赋予了这些类型特定的名称。
十二木卡姆名词包括:
1.爱慕者(Lover):喜欢爱情,并希望与他人建立
深厚的感情关系。
2.理性者(Thinker):喜欢通过思考和分析解决问
题,注重逻辑和理性。
3.艺术家(Artist):喜欢艺术,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4.君主(Ruler):喜欢指挥别人,希望成为组织或
团体的领导者。
5.玩家(Player):喜欢娱乐和游戏,注重感官
6.管理者(Manager):喜欢组织和管理,注重效率
和实效。
7.实践者(Doer):喜欢实际行动,注重结果。
8.博学者(Scholar):喜欢学习和研究,注重知识
和深度。
9.导师(Mentor):喜欢帮助他人成长和发展,注
重教育和指导。
10.守护者(Protector):喜欢保护他人,注重安
全和责任。
11.调停者(Mediator):喜欢调解矛盾和冲突,注重和谐和平衡。
12.观察者(Observer):喜欢观察和思考,注重深度和广度。
这些名词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人类性格而提出的。
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银装素裹 美如童话
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边缘的巩乃斯林场,东靠艾肯达坂,西接新源林场,南邻巴音布鲁克草原,北与尼勒克县隔山相望。
距乌鲁木齐市约550千米、距库尔勒市约330千米、距和静县约190千米。
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海拔1600米至2400米,公园内河水湍流不息,湖泊映衬雪山,树木漫山遍野,野花灿烂怒放。
羊群点缀其间,如白云朵朵。
这里生活着雪鸡、猎隼、马鹿、棕熊等珍贵野生动物,还生长着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
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2019年入选“中国森林氧吧”榜单 。
公园内的著名景点有牧草如茵、流水潺潺的班禅沟,有奇险峻美、云蒸雾涌的伊开结楞沟,有银花四溅的洪加里克瀑布,有明澈如镜、倒影绰动的仙女湖,有风光无限、花岗岩砌成的云梯。
巩乃斯的冬天伴随着第一场雪到来。
这里自古就有“九月天山必飞雪,一下就是大半年”之说。
所以,巩乃斯的冬季显得更加漫长了。
雪后的巩乃斯银装素裹,漫山遍野布满霜纱。
此时此刻,尽管巩乃斯艳阳高悬,但是人们的心底还是透出一股股凉意。
林海雪原,堪称巩乃斯一大景观,唯有到此方知天山之冰清玉洁。
巩乃斯的雪和雨同出一辙。
有时,出发时还小雪缥缈,但是顷刻间鹅
毛大雪漫天飞舞,遮天蔽日,立刻。
木卡姆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
因此,"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并于2007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主要包括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拥有广泛的地域分布。
作为维吾尔木卡姆主体和代表的十二木卡姆,主要流传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和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吐鲁番木卡姆流传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市和鄯善、托克逊两县;哈密木卡姆流传于新疆东部的哈密市和伊吾县;刀郎木卡姆主要流传于喀什地区的莎车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
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
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手鼓、独他尔等。
旅游常识(新疆十二木卡姆,巩乃斯)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她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
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木卡姆历史源远流长,背景广阔而深远,与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时代同步发展。
尽管属于维吾尔族民俗范畴的部落众多,地域辽阔,其音乐文化也具有多层次多源流的特点,但她仍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
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主要有两点,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
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形成产生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征、道德观念及其心理素质的民族调式特点。
这种特点则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独特的演奏乐器加以体现的。
无论“木卡姆”在名称学上有何含义,它只表示经过规整的某个音乐套曲的专用名称。
从16世纪开始,在音乐大师克迪尔罕、雅尔坎迪、阿曼尼落罕(乃菲丝)等人的引导下,经过众多民间乐师的挖掘、收集和整理,终于形成现在的规模和样式。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尔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步姆。
十二木卡姆还有一些地域性变体,其中比较有名且具一定特色的当属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第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等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
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
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诗歌的音乐表达形式。
每个木卡姆配上那些含义隽永、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朗朗上口、轻松活泼、便于演唱的古典诗词以及格则勒(双行诗)、民谣而显得情趣盎然,生机勃勃。
尤其是维吾尔诗词中那最富韵味的格则勒的十八种格律更使木卡姆乐曲显得新颖而别致。
从而使文化宝库中的这颗无价之宝日臻完美,光彩照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新疆木卡姆研究专家周吉教授为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巩乃斯草原
巩乃斯,蒙古语意为“太阳坡”。
巩乃斯草原,从广义上讲,应为巩乃斯河水系流域草原的统称,多分布在新源县境内;而在新源县面积即达1,100余万亩.巩乃斯草原四季景色俱佳。
而以春色为最,碧绿如茵的大地上,各色野花争奇斗艳。
距新源县城西南3公里,恰合普河飞泻而成的恰合普瀑布,呼啸而下,为巩乃斯重要景点之一。
草原北面的阔克乔克(绿色山峰)山北麓分布着全国唯一的野生果树林,有塞威氏野苹果、马林(树莓)、野生欧洲李等等。
地跨新源、巩留二县,已被列为自治区野果种质资源保护区,并建立了野果林改良场。
二、巩乃斯林场
巩乃斯林场位于和静-巴音布鲁克公路干线之侧,距巴音布鲁克95公里,距和静240余公里。
这一带雪岭云杉参天蔽日,巩乃斯河汹涌西流,远山含黛,奇峰突兀,花草弥谷。
距林场约8公里的洪加里克沟内,有瀑布飞溅,泉水萦回,景色迷人。
林场场部有招待所,可供旅人食宿.巩乃斯林场,位于巴音布鲁克区区政府的东北面,这里是原始森林,被誉为“雪山动物园”。
三、巩乃斯森林公园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的和静县内,在巩乃斯河的上游,是巩乃斯林场所在地。
这里的海拔在1600米到2400米之间,雪山倒映在湖泊中,漫山遍野都是松树和野花,山岗上是一群群的白羊,它是一座巨大的动植物宝库,雪鸡、猎隼、马鹿、棕熊等动物生活于其中,还出产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
巩乃斯四季分明,每季的景色都有显著特点,春天满目新绿、夏天百花争放、秋天霜打红叶、冬天银装素裹,是良好的避暑和旅游胜地。
而且巩乃斯有著名的阿尔先温泉(距林场36公里,不通汽车,可从巩乃斯租马前往),据说在那里沐浴能够起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四、巩乃斯岩文
位于阿布热勒崇山峻岭东南坡切格尔巴依布拉克与则克台之间,有一块岩石,刻有12个字符的突厥文字。
因该地离巩乃斯河不远,所以特称之“巩乃斯岩文”。
文字刻写在一块露天岩石上,石面朝南,西高7.1米,东高7米,顶部宽7.4米,底部宽7.5米,石面平滑,除刻有一行古突厥文外,还有猎人围猎的战斗场面。
五、巩乃斯森林王国
巩乃斯森林公园位于新疆和静县巩乃斯林场。
这里的万顷林海,郁郁葱葱,河水源远流长,瀑布气势磅礴,温泉闻名遐迩,冰峰遥相辉映。
春,绿的海洋,鸟语花香;夏,色彩缤纷,姹紫嫣红;秋,霜打红叶,如火如荼;冬,树挂晶莹,雾雪飘渺。
四季都有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