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 - 中学历史教学园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33
2011年初三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21~~2011)一、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时间:1919 年 5 月 4 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学生。
斗争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3、五四运动的发展:6月后,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4、结果: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5、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6、“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其中“贼”是指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
其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出国贼7、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1921~2011)(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国内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③干部和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 年7 月,地点:上海4、参加人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
5、中共一大内容:①通过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②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7、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答: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动者之一。
2011中考热点专题复习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1、具体历史足迹2、重要历史时期(时间、地点、标志性事件、内容、意义)(1)诞生:成立条件(背景)、早期准备、中共一大召开(2)发展: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十年内战: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巩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完成、肃清反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两弹一星发射(3)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4)壮大: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时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了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由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积极为主题、多重集就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成立4个经济特区(1988、2010)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及就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
1、特别重要事件:中共一大召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恢复联合国席位、中美建交、港澳回归与一国两制。
2、重要历史人物: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3、重要历史纪念地:一大会址、遵义会议、天安门、革命英雄纪念碑。
4、重要历史事件见证物及图片。
革命、改革(时间、地点、领导人、标志、内容、意义)革命:农民革命——太平天国革命【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三次起义)1789、美国独立战争、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政权】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英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土地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①土地改革(1952年底完成)影响: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土地。
2011中考历史热点问题一、世博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世界第一届工业世博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的诞生(1)英国之所以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是因为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面,请列举这三方面的史实说明之答: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或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拥有辽阔的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科技上: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科技处于领先地位。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
1893年美国纽约取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
(2)如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专设一个展厅,下列哪些最新科技展品可以展出?A本茨汽车B爱迪生电灯泡C瓦特蒸汽机D电报材料三:1937年巴黎世博会,主办方意识到,他们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经历着曲折;经济大萧条,失业状况加剧、通货膨胀、战争阴影笼罩------这一系列问题促使主办国对本届世博会寄托了更多的期望。
------巴黎世博会在“和平与进步”的呼声中落下帷幕。
,它的巨大成功传达着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盼。
(3)材料中的“经济大萧条”指什么?“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哪些?(举两例既可)答:“经济大萧条”指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德国法西斯上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等(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世博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答: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突出了时代的主题;引领世界潮流。
二、周年事件解读1、逢“10”周年(1)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1840—2010年)(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50周年(1860—2010年)(3)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10周年(1900—2010年)考点链接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各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01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一、热点问题1、中日关系问题(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3)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2011年中考中外周年大事1、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1951年5月23日,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在北京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西藏自治区。
2、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0周年。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月——863计划提出25周年。
1986年3月,我国开始的高科技发展计划。
“863”计划选择了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等8个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1987年2月,“863计划”正式组织实施,通过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的造就了一批新一代高水平人才,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25周年。
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对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5、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6、10月20日——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举行10周年。
2001年10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
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011年中考历史考点与时政热点结合复习选列双中詹庆热点一:上海世博会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世博会的主题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知识衔接:科技革命一、中国近代史上的上海区域历史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3)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5)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
2、新中国成立以来(1)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2)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3)2001年,主题为:“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中国科技和三次科技革命(一)、古代中国科技发明(1)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促进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2)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中国现代重视科技——科教兴国(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国防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2)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进程地地导弹实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2005年成功发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人口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6)1986年3月邓小平领导了“863计划”,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011年历史中考重点热点专题复习资料汇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探索【热点链接】中国共产党曾经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重大历史时期,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全国上下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相关考点】一、创建: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每年7月1日为建党节)1.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条件。
③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重要会议(一)党的创建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二)土地革命时期:遵义会议(1935、1)(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内容:①制定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1]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课题:中华⽂明的起源⼆、范围:七上第1、2、3课三、⽬标要求:(1)识记半坡⼈、河姆渡⼈种植的主要农作物;(2)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和”禅让制”。
四、考点分析:五、⾃主识记检查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和______的国家;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
他们已普遍使⽤______⽯器,来种植农作物。
3、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_和______,是我国古⽼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领,他们联合起来,在______⼀战中⼤败东⽅的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后的______族。
4、后⼈尊称黄帝为“______”,他的妻⼦嫘祖发明了______,他的属下______发明了⽂字,______编出了乐谱。
⾄今,海外华⼈常⾃豪地称⾃⼰为“______”。
5、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传说,______⽣活俭朴,克⼰爱民,______宽厚待⼈,以⾝作则,______领导⼈民治理洪⽔在外13年,三过家门⽽不⼊。
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
6、约______年,______建⽴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个王朝。
______社会结束,______社会开始。
六、知识梳理七、课内训练1、、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处遗址。
在遗址中有稻⾕、稻杆、稻叶堆积。
这处远古⼈类遗址是()A、元谋⼈遗址B、北京⼈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和粟的国家,最先种植粟的是()A、元谋⼈B、北京⼈C、河姆渡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3、被尊为“⼈⽂初祖”的是()A、黄帝B、炎帝C、蚩尤D、禹4、某海外华⼈旅⾏团要来⼤陆拜祭中华民族的⼈⽂初祖,他们应去()A、黄帝陵B、中⼭陵C、秦始皇陵D、⼤禹陵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6、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周⼝店的北京⼈B、⼭顶洞⼈C、蚩尤部落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10、阅读材料: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抓住两条线索。
一条是朝代线索,中国古代有6个重要朝代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即秦朝、汉朝、三国、唐朝、明朝、清朝。
汉朝重点掌握两个古代的和谐社会:文景之治、大一统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汉朝的对外友好往来:丝绸之路。
三国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不算重要,但这段历史中的出现的文学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接近学生。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鼎盛的时期,唐的建立,两个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明清的对外交流、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条是经济思想文化线索,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
▪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还应注意古代的边疆问题,主要涉及到台湾、西藏、新疆。
尤其是和时政热点产生联系的,今年是西藏解放60周年。
2、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历年中考难点、丢分点最集中的地方,复习时要高度重视。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把这部分内容梳理成五个专题知识。
第一个专题:侵略与反抗。
重点掌握三次战争、三个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明白一个道理: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使中国一步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了解这段历史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和他们的爱国事迹。
第二个专题: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走近代化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第二个时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个时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掌握这四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思想主张、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历史意义。
今年是兴亥革命100周年。
第三个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爱国运动,应重点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内容。
今年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都要全面掌握。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专题一: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热点点击】1. 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2. 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秋季上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3、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4、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10年1月10日在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时指出,今年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依然是政府加大投入的“重中之重”。
5、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30大关键词情系民生。
6、2011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物价上涨过快给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样的一个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包括发展生产、搞好市场调控增加供给、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价格秩序,也包括对于低收入群众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因物价的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采取的所有这些措施,应该说收到了成效。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中,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列为第一条,这也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张平认为,当然,我们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7、系列救灾工作: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灾区人民很快恢复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
8、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9、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
10、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惠民多、抗旱措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险法出台、关注房价、物价等。
11、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追求民富、让百姓生活更富足。
【考点链接】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5、和谐社会的要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
7、受教育权、社会公平正义、生命健康权等。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等。
【典型题例】(一)材料分析: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1)改善百姓居住条件。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6)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7)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8)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9)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10)让城乡居民敢花钱。
为了响应党的关于改善民生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某中学开展了以关注民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中,该校九年级(1)班同学,通过网络查询、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了有关民生的资料,在活动中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该班同学回答以下问题:1、目前我们身边存在哪些“民生问题”?住房、交通、就业、环境、教育、社保、医疗、分配等2、从不同角度谈谈为什么要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意义?)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只有改善民生,才能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②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维护人民利益;③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
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
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
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小康。
⑥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只有改善民生,才能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3、对于改善民生,你有什么建议?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③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⑤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4、国家如此重视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青少年应怎样做?(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奉献社会;(3)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发扬这种传统。
(二)列举近年来我国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分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教育:在全国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就业: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物价:采取措施限制房价、药价、菜价等上述举措说明了什么?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表明我们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执政为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保障了公民的生存发展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劳动权等。
(三)青少年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应该如何做?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志向,增加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和祖国的发展。
专题二:九十年风雨九十载辉煌【背景材料】材料一:9月29日上午,由中共建党九十周年辉煌的丰碑宣传领导小组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宣传组画《辉煌的丰碑》宣传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中宣部出版局、中央党校领导以及华侨、革命老区代表出席发布会。
材料二:由解放军某部大校王福军创意并策划的“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宣传组画《辉煌的丰碑》及邮票珍藏册”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90年的历程,回顾党的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救国图强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90年,是带领人民不屈不挠斗争,不为艰难困苦,千锤百炼的90年;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90年。
【考点链接】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举国同庆。
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因此这部分可能会结合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识来考察大家对党的正确认识,并启发大家热爱党、跟党走。
【典型题例】1、建党九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爱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如果要让你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做一期展板,你将设计哪些板块?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流砥柱---领导中国革命;阳关大道----建设新中国3、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历程中,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请试举几例。
这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等。
这些精神的实质是以爱国主义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某校要在建党九十周年前夕举行合唱比赛,请为他们推荐几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啊!亲爱的妈妈;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核心,是因为有着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请为我们推荐一名党员并简要讲述他的先进事迹?焦裕禄,河南兰考县前县委书记。
身为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积劳成疾,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被人民成为“人民的好书记”,被评为双百人物。
6、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有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要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热爱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关心国家大事,能为国家的发展谏言献策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九十年间,都取得过哪些重大成就?建立新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航天卫星8.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严惩腐败行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民群众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在党员干部中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专题三: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开创奔月新【热点材料】材料一:2010年8月1日凌晨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作为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可广泛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该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通过19年的发展,在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