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经济生活中需要法律保障 教案 湘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教案:《法律保障生活》年级:初中学科:思想品德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法律的特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 能够说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能力目标:1. 能够遵守法律、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2. 能够同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提高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
2. 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3.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律的特征、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
教学方法:1. 案例讨论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1. 情景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对法律的感受。
进而引出对本框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1. 法律特征活动一:来源上看法律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并配相应图片: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
法律案经过这些环节后,才能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
活动二:本质上看法律讨论:法律与其他规范(如道德、纪律)有什么区别?环节三: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1.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公民权益、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环节四: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1. 讨论: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2.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涉及法律维权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环节五:同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1. 讨论:如何识别和抵制违反法律的行为?2.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违法行为及其危害,提高学生的警惕性。
环节六: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谈谈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学会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提高法治意识。
《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教学目标1、理解法律在保护公民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2、懂得法律通过规范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过程教师: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那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又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一、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
活动一:说一说我们生活中享有的权利,它们是受法律保护的吗?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指导。
教师:在法治社会里,公民的正当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初三学生小蓝,因父母离婚,跟随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母亲一起生活,因交不起课本费,去找父亲,父亲却以已离婚为由拒绝支付抚养费。
小组探究:爸爸不承担抚养费,小蓝可能会怎样做?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至少从两个方面谈。
)要求: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自学内容,并记录讨论内容,以便于班内交流。
同学思考并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点评。
教师总结:小蓝可能会辍学。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没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那么,小蓝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与父亲协商和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依据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同学们受到过不法侵害吗?学生:受到过。
教师: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学生一: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二:学会求救。
学生三: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首先,国家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其次,社会要更加关注未成年人,坚决抵制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最后,未成年人自身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题:生活中的法律保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社会,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过程与方法:课堂讨论,教师讲授,小组竞赛的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难兄难弟的故事贯穿本堂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故事中提出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与小组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知识;4、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由我带领大家进入一个法律的世界,去认识一对“难兄难弟”,看一看他们俩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能不能通过学习的知识帮助他俩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赛。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对“难兄难弟”的故事。
【视频】难兄难弟的故事前篇讨论:如果你是小明小刚,你会怎么办?(通过讨论引出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的内容)讲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1)在法治社会里,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正当权利,任何侵害公民正当权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小组竞赛:说说我们公民在生活中享有哪些权利?(2)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转承:经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保护我们所有正当的权利,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看来如果我们是小明小刚的话,问题已经解决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解决问题呢?【视频】难兄难弟的故事后篇思考故事中兄弟俩提出的问题,你们知道我国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吗?你们知道哪些法律中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规定呢?(学生讨论)讲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刑法》等法律对于未成年人作出的特殊规定课堂讨论: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就是在保护我们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那么为什么对未成年人要进行特殊保护呢?案例引导:(通过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案例一 十名未成年人持刀抢劫四名小学生案例二 31名乙肝病毒携带学生被校方劝退总结:(1)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处于长身体 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社会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易受到不良诱惑;(2)作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还意识不到,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你说我说: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课堂回顾:教师总结宣布小组竞赛结果(课堂升华:以尺子作为奖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法律就像一把尺,严格衡量着每一个公民的行为。
生活中的法律保护教材分析: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学生分析:作为未成年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还意识不到,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国家的特殊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设计思路:1、小品表演、导入新课: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2、出谋划策:汪菁、杨依、王浩可以怎样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解决方案,教师强调注重法律角度谈维权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3、你说我说大家说:说一说我们生活中享有哪些权利?(1)在家中;(2)在学校里;(3)在社会生活中;(4)在。
归纳: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承转: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4、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82-83页上的三则材料。
5、七嘴八舌:(1)作为未成年人,你受到过不法侵害吗?(2)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3)应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1)由于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需要国家法律特殊保护。
(2)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国家制定专门法律来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
6、阅读空间:学生阅读“信息平台“的内容,了解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7、课堂小结。
第五课时单元活动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1、课前每人制作一张“未成年人保护卡”(按教材要求制作)。
2、课前调查:将班中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调查主题: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第二大组调查主题:学校周围(或学生居住的社区周围)游戏厅、网吧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的情况调查。
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进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
2.能力目标:能自觉遵纪守法,不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正当权利,法律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享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及生活经历的限制,对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知之不多。
所以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有的学生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我不违法,法律就与我无关。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加强体验来解决。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列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1.情景分析,漫画导入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2)漫画中买鞋青年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3)你赞同另外三人的说法吗?如果不赞同,你觉得该用何种手段来解决问题?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利的现象和行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遇到这些情况,有的人能够及时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有的人却自认吃亏;有的人却采取了非法的手段,最终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刚才同学们提的办法非常好,说明我们的同学经过学习,已经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
2.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体现着法律对我们合法权利的保护。
除了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我国法律还赋予了我国公民哪些合法权利?学生列举(略)。
3.议一议,看谁的办法好师:我们都渴望平静美好的生活,但生活并非如此。
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法律。
请看下面几幕:情景一:吃晚饭后,汪菁坐在书桌前,却怎么也安不下心来做作业。
几天来,有人在宿舍楼的一楼开了一家夜市,声音嘈杂,油烟熏天,经常晚上两三点还在营业,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体息和生活,汪菁也深受其害。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懂得经济生活是要靠法律来保障的,初步树立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社会经济越发达,越需要法律的规范。
教学难点:懂得经济生活需要法律来维护,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1、情感导入:P46苹果核问:看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2、社会反思: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能及时得到保障吗?
3、话说民工:(1)从这则材料你想到什么? (2)民工们应该怎么办?
出谋划策:学生可以以四人小组讨论再进行课堂交流:
教师小结: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法律的规范,反过来法制的健全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维权意识,认真学法、守法、护法。
4、你知多少:日常的经济生活中有哪些法律保护?
5、直面现实:P46分析下列情形是否合法:
节假日车票涨价:_______________
超市出现过期食品:_____________
农资公司出售假化肥:___________
小结:
作业:
反思:
用心爱心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