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校园的景观设计改造探析——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草场门校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18.26 KB
- 文档页数:3
2013年第1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51期No.1.2013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Sum No.151□艺术学、图书馆学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中新与旧的整合许艳*(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41)摘要: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的改造,对于老校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通过分析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景观进行新旧整合设计,着重从建筑、广场、道路、绿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老校区;建筑;广场;道路;绿化;整合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13)01-0150-02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更重要的是在校园里成长。
校园户外景观不仅是学校的形象和标志,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面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变革,如何利用现有基础对老校区户外景观进行改造整合,以适应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模式,这对于老校区在新时代是否具有新的适应能力以及保持老校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校老校区户外景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老校区往往积累以下几个问题:1、高校的连续扩招,老校区面积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老化或严重不足。
2、老校区空间规划不合理,空间功能混杂;校园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滞后,使得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3、老校区历史建筑多数立面陈旧,结构不适应现代教学、办公需求等。
4、老校区户外绿化与活动空间严重不足。
2老校区户外景观新旧整合设计思路老校区户外景观的整合不仅可以缓解我国高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校园综合环境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并且老校区具有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建筑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力,对学生认识历史、延续校园文化精髓,起着一般新建校园所不能比拟的作用。
绿化改造论文:老校区户外景观的改造探讨提纲:一、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二、老校区现有户外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三、老校区可行的绿化改造措施介绍四、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材料选择五、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后的效果评估一、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城市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化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它在城市中的绿化表现尤为重要。
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不仅可以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形象,还可以为师生提供舒适愉悦的校园环境,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老校区现有户外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1. 内部景观存在单一化的问题。
2. 植被配置不合理,缺乏多样性。
3. 植树种植过于密集,影响生长发育。
4. 环境维护不及时,造成垃圾、积水等问题。
5. 环境设施老旧、损坏严重。
三、老校区可行的绿化改造措施介绍1. 摆放小型景观设施,如花坛、石头雕塑等,增加景观美感。
2. 应用三维覆盖,增加高度差,丰富景观层次感。
3. 选用不同颜色、质地、形态的植物,丰富景观多样性。
4. 适度改变植物种植密度,使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
5. 增加绿地面积,增强活动、休息和生活功能。
四、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的材料选择1. 回收利用材料,如废旧木材、塑料瓶、轮胎等,降低造价。
2. 使用绿色建材,如石材、砖材等,有益于环保。
3. 适用于湿地、河岸等的生态材料,如土石块、茅草等。
4. 按照功能、形态、颜色等需求选择不同材质。
5. 选用经过严格检测认证的材料,保证质量和安全性。
五、老校区户外景观改造后的效果评估1. 根据实际品质表现,评估绿化效益,如空气质量、视觉体验等。
2. 统计使用人次,评估其受欢迎程度和用户满意度。
3. 监测植物生长情况,评估保水、保肥措施效果。
4. 监测硬景观材料状况,评估材料使用寿命。
5. 根据枯草改善效果等方面,评估环境治理效果。
相关案例:1. 北京玄武湖公园绿化改造: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将三条溪流接入玄武湖,增加了水体景观,引进了多种植物。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草场门校区绿化养护项目公开招标文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草场门校区绿化养护承包项目现对外公开招标,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名称及编号:1.项目名称:草场门校区绿化养护承包;2.项目编号:JY2017C080-1。
二、招标内容及要求:草场门校区内绿化养护。
范围面积约30000平方米。
1.草场门校区内所有的草坪、花卉、树木和绿篱的管理、养护。
校园内草花的种植(四季)、草花(节假日)的摆放、管理、养护。
2.绿化养护工作标准及考评标准详见附件5三、草场门校区绿化养护项目期限:中标之日起2年。
四、付款方式:依据考评等级按年承包金的30%、40%、30%的比例分三次支付。
1.第一次支付:合同签订后的第三个月月底前(9月底前)支付年承包金30%。
(7-9月的月考评都在70分以上,年承包金的30%全额支付;7-9月的月考评有1个月在70分以下60分以上只支付年承包金的25%,7-9月的月考评有一个月在60分以下只支付年承包金的15%),并终止该项目合同。
2.第二次支付:合同签订后的第八个月月底前(2月底前)支付年承包金40%。
(10-2月的月考评都在70分以上,年承包金的40%全额支付;10-2月的月考评有1个月在70分以下60分以上只支付年承包金的35%。
10-2月的月考评有一个月在60分以下只支付年承包金的15%),并终止该项目合同。
3.第三次支付:合同签订后的第十二个月月底前(6月底前)支付年承包金30%。
(3-6月的月考评都在70分以上,年承包金的30%全额支付;3-6月的月考评有1个月在70分以下60分以上只支付年承包金的25%。
3-6月的月考评有1个月在60分只支付年承包金的15%),并终止该项目下1年的合同。
五、投标人要求参加投标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独立法人,有能力提供本项目要求的服务。
具有3级或3级以上物业资质(须提2.投标单位须为江苏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物业服务协议供货单位,从事绿化或物业管理工作五年以上,具有一定管理经验(须提供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古典园林校园设计方案
古典园林校园设计方案
古典园林校园设计方案是为了打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而制定的。
设计方案力求将传统的古典园林元素与现代化的校园设施相结合,以营造一种充满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的校园氛围。
首先,在设计校园布局时,应采用传统园林的格局,使用对称、开敞的空间布局。
校园中心可以设计一座水池和小山,并在中心点设置一座亭子,以形成层次感和景观美。
各个教学楼之间可以通过彩色瓷砖或青砖小路连接,以增加校园的景观效果。
其次,在校园中心的亭子周围可以种植一些传统的植物,如垂柳、梅花等,以增加古典园林的味道。
同时,校园的道路两旁可以种植一些四季常青的树木,为校园增添绿意。
此外,在校园内设置一些传统的园林景观,如假山、池塘、廊桥等。
这些景观可以用来供师生们进行休闲娱乐,也可以用来进行课余活动。
例如,在池塘边可以设计一座廊桥,供师生们在树荫下散步、品茶,或者举办一些校园文艺活动。
最后,在校园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可以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以突出古典园林的特色。
建筑的墙面可以使用灰砖,窗户可以使用木框,以增加古典风格的韵味。
同时,建筑的外立面可以设计一些传统的雕刻和装饰图案,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校园设计方案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具有古典园林特色的现代化校园。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美化设计,可以为师生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一种充满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的校园氛围。
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不仅能够满足师生们的学习需求,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大学校园景观绿化利用调查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1-01-12T11:22:35.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杨祺[导读] 摘要:今天的每所大学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这些独特景观的主要一个组成功能部分之一就是大学校园的自然绿化。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摘要:今天的每所大学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这些独特景观的主要一个组成功能部分之一就是大学校园的自然绿化。
每一处建筑景观都希望能充分突出整个学校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一个好的建筑景观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分割整个校园内部空间。
呈现植物细节动态变化,创造有趣的自然植物生态景观生活环境。
一个优秀的中国大学校园建筑景观设计应该采用包括大学建筑、雕塑、植物、水景等多种景观设计形式。
如果这些生态景观文化构成物的形式本质上也就是校园文化的,并以此为校园文化表现载体,从文化美学、历史、人文、教育三个不同方面综合投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文化建设必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自然生态景观原则、可持续发展景观原则和以人为本原理为核心原则,突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为广大师生校友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工作、生活活动场所,为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进步提供坚实的文化物质基础。
关键词:校园景观绿化;特点;利用;问题与建议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学校主要景观节点向东南方向分布,以植被、草坪、水体为主,次要景观节点分布在学校西北方向,由人工山体和水体组成,在大门延伸的道路周围。
学校的中心部分主要是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
相比之下,景观绿地却不那么丰富。
与杨林校区相比,商学院海原校区占地面积较大。
学校规模较小,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也不如杨林校区丰富。
海原校区的绿化景观设计相对紧凑。
它不像杨林校区那样分布广泛,但它充分利用了一切。
植物被用来包围学校。
一上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种上了花草,让原本很小的校园被绿色景观包围,建筑与绿色植被完美结合。
浅析基于情节的校园景观设计———以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设计为例作者:马飞杜雪梅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2期摘要:教育的普及使得高校建设快速发展,在校园建设中,校园景观的设计必然要寻求建设与学校属性相对应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主题景观,校园景观的特色体现学校的属性,是一所大学的名片。
仿效文学作品中情节概念的引入,为校园主题景观设计的个性化提供了契机,通过校园景观情节的构建,创造引人入胜、富有特色、个性化与多元化、富于文化趣味的景观环境,来增加学校环境与学术特色,增强广大师生的认同感与满意度,从功能和文化内涵上提升校园环境的品质。
关键词:情节;高校校园景观;景观设计;主题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内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模式转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进入大学的人数比例不断增加,随着入校学生的不断增多,各高校的扩建扩容也变得势在必行,全国各地高校新校区建设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呈现。
大学是知识传播和科技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引领创新的起点和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承载校园历史文脉以及拥有良好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是关乎大学教学认同与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展示学校形象,突出学校特色及提升教育影响的重要元素。
大学的特色与个性化的校园景观,它不仅体现出大学的地域和学校的历史,更是展示学校的名片,并且承载着大学社会地位与社会印象。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尤其是针对国内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建设,虽然经历了诸多的建设历程,但对其景观建设的研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进展,校园景观建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大学新校区景观无论景观表现还是文化内涵都无法承载或延续学校的功能与人文历史。
校园景观的设计也变得过于简单化、图案化,过于注重形式上的表现,校园的人文特色不明显,学校属性特征表达不明确,没有真正发挥景观的功能容器和文化载体的作用。
针对目前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新校区地块的景观设计为例,试图寻求一种基于情节构建的校园景观设计方法。
南京三所典型高校新老校区景观格局与绿地空间布局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城市的现代化与绿色化已然成为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目标。
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高校校园的绿化空间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南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大学城市。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多以老校区中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为代表,而新校区则具有新时期的特色,如南京邮电大学秦淮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校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等。
本研究选取南京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新老校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既有和新生态条件下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通过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为城市高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1.研究内容(1)新老校区的概况和历史演变(2)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和特点(3)比较新老校区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异同及其成因(4)分析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2.研究方案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实地踏勘、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新老校区的历史资料、空间布局图、校园地图和现场调研数据,对比研究其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其成因和发展趋势,提出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三、预期研究成果(1)深入掌握南京高校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2)对比分析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异同及其成因(3)研究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4)提出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四、论文框架和进度安排(1)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2)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3)第三章:南京高校新老校区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4)第四章:新老校区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比较及成因分析(5)第五章:新生态条件下高校的景观格局和绿地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6)第六章:城市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7)第七章:结论与展望(8)进度安排①第一、二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②第三、四周:进行实地考察,构建数据平台,分析数据③第五、六周:书写论文的第一、二章部分并进行修改,完善实验结果④第七、八周:书写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并进行修改⑤第九、十周:书写论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并进行修改⑥第十一、十二周:整合论文,完善细节,进行修改以上为本研究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高校校园景观提升改造探析作者:隋肖阳来源:《建筑与装饰》2020年第28期摘要成功的校园景观是富含校园精神、校园文化,为学生、老师提供良好交流、学习、生活的地方,如何在现有的校园环境中最大限度的保留校园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特色,实现改造的合理化及新旧环境之间的融合是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景观提升改造;探析校园景观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其能否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精神,满足师生教学和交流,成功的校园景观是富含校园精神、校园文化,为学生、老师提供良好交流、学习、生活的地方。
如何在现有的校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保留校园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特色,实现改造的合理化及新旧环境之间的融合是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长安校区校园景观提升为例,从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层面出发,探究如何营造舒适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景观特色及文化氛围[1]。
1 区域概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长安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处于神禾塬北端凤凰嘴的位置,周边分布有西京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财经学院和陕西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
2 前期规划与分析(1)现状景观分析。
校园大空间格局平稳大气、小空间细节品质欠佳。
(2)功能分區。
经过对校园空间布置整合最终形成“1+5+3”的功能体系。
其中“1”指校园文化主题景观区,“5”指的是教学区、宿舍及后勤区、体育活动区等,其余的三个功能分区为学校产业发展片区。
(3)设计重点。
重塑中心轴线:南门-迎宾广场-崇德广场-学成广场-育人园-北门。
打造特色花园; 教学楼周边为博学园、行知园、笃行园、悟道园,教师公寓花园为德育苑,学生宿舍花园为启智苑和敏思园。
(4)植物提优。
开展“大树进校园”行动。
校园整体大环境像森林般浓郁,小环境像花园一样雅致。
塑造植物主题特征,强化环境季象特征,不同空间设计不同的植物主题。
(5)交通优化。
慢行系统成环、绿道相连。
机动车道环境整治,并增加地下空间开发。
高校校园老校区空间景观的更新与提升——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作者:王芳孟梅林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8期高校校园老校区空间景观的更新与提升——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王芳,孟梅林(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作为学校发展历史的裁体,老校区承载着一个学校丰厚的历史人文,彰显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品位,而景观的更新是用来缝合老校区破碎记忆最好的表现。
基于目前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校园规模的逐渐扩大,原有的校园景观发展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而有必要对当下高校老校区景观环境更新与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提出可行性的改造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校园;老校区;空间景观;更新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9-0185-03高校校园景观是指在高校这一特殊人文地理区域范围内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是城市公共景观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城市景观规划的一般共性,而同时因其主要面向高知群体服务,间接担负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历史使命,除了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环境氛围之外,人们对其还有技术和理念上的先导性和创新性的期待要求[1].不断扩大的高校规模,使得国内许多校园都逐渐发展成新老两个校区。
作为记载学校发展历史的承载物,老校区是一代代人的记忆;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还被寄予提升整个校园文化品质,塑造历史人文艺术氛围,建立师生认同感,展示和传递校园精神的作用。
根据校园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景观格局被打破的局面下,新景观的生成遇到了大量更新设计的问题。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和省重点建设院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良好的校园环境已经成为了现代校园文化及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不断发展中的高校,安徽工程大学在新旧景观衔接和改造实践时也出现诸多的问题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