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案_第50讲_海洋地理(海底形态与构造)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6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五章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本章知识框架】【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灾害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梳理】一.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概述概念海洋自然环境发生______或______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分类及成因大气的强烈______:如热带气旋海洋水体的扰动或状态______:如风暴潮海底地壳变动:引起的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的海底滑坡、地裂缝、海啸等危害海洋自然灾害威胁着海洋上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主要海洋灾害热带气旋概述是指发生于热带洋面上的具有________结构的______性涡旋。
它在绕中心强烈旋转的同时,又快速向前移动,北半球____时针旋转,南半球____时针旋转。
源地______洋面上形成______条件、初始扰动(场)、__________力、很小的______层风速垂直切变是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利带来丰富降水,较大程度上可缓解久旱之急(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二.海洋污染三.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疑难突破】一.海洋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典型例题精讲】例1.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即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
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
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解析】(1)海洋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人类的生活、核电站的冷却水以及海洋运输等原因造成的。
(2)由上面分析可知,最严重的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和海运线上的海运事故造成的。
防御措施主要是治理工业废水以及防止海运事故的发生。
【答案】(1)陆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海运线上的船舶事故。
2014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案第52讲海洋地理(海岸开发)湘教版第四章海洋开发【本章知识框架】【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海洋开发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基础知识梳理】一.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海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水_______和海水______资源海水水资概述海水可直接作为工业______水源,也可作为______水源海水概念是指不经过淡化,用海水代替淡水来利用。
源及其利用直接利用三个方面____用水:冷却、制冷、溶剂、还原剂及洗涤、净化等;生活用水:洗涮、卫生、消防和游泳等;灌溉用水:低盐度海水可直接用来灌溉农田。
意义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将大大缓解沿海城市的淡水资源紧缺状况。
海水淡化概述海水淡化是对海水水资源的________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作为一种______性应用技术,已成为开发利用海水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主要方法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具有实用价值的海水淡化技术有:____法、电渗析法和反渗析法等。
缺点成本较高我国情况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很快,装置日趋______化、______化和______化,有些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________技术,水平较高。
海水化学资源概述海水化学资源又称“海洋化学资源”,是指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
海水中储量可观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可提取的有70多种,形成工业规模的产品主要有______、镁、溴、碘等。
主要利用方法海水制盐海盐的重要性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基本______原料之一,有“__________”之称,广泛应用于工、农业部门。
方法______法:传统的制盐方法;近年出现了____________制卤——______制盐新工艺。
局限性海盐产量除受海水____度的影响外,还受地理位置、____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现状世界约有60多个国家以______规模生产海盐;我国生产条件十分优越,盐田规模很大,是世界海盐生产第一大国。
第四章海洋开发【本章知识框架】【考试说明要求】【基础知识梳理】一.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二.海底矿产资源三.海洋生物资源四.海洋动力资源五.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疑难突破】一.运用图示形象记忆法识记海洋资源的分布二.表解海洋开发相关内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交通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水运动区【典型例题精讲】例1.下图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________位于中间。
(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________。
(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解析】第(1)题,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与地球所受引力大小有关。
当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时,地球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合力达到最大。
根据日、地、月三者的运动规律,农历八月十五,日、地、月三者位置大致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但实际的钱塘潮最为壮观时期往往错后于一两天(还要受到风力、地形等因素影响),因此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现象。
第(2)题,舟山群岛海岸属于基岩海岸,基岩海岸集中分布于杭州湾以南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沿岸,北方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秦皇岛、葫芦岛附近以及台湾岛东部的海岸,也属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的特点是岸线曲折,水深湾大,岬湾相间,多天然良港。
第(3)题,考生应理解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再结合舟山群岛海域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填表回答。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2章第1节海底形态知识点梳理及活动解答我们知道,陆地上的基本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作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类似,也有山脉、盆地、平原、峡谷等。
尽管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部分组成的。
今天老师就从大陆架与大陆坡、岛弧与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四个方面,对湘教版海洋地理第二章第一节海底形态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对课本的“活动”进行解答。
知识点梳理一、大陆架与大陆坡1.大陆架(1)含义: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自然缓倾延伸的浅水地带。
(2)特点:①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②坡度平缓;③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
(3)实例:渤海大陆架、黄海大陆架。
2.大陆坡(1)含义: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向深处陡降的倾斜面。
(2)特点:①水深一般在200~4000米;②宽度一般为数十千米。
(3)实例:台湾岛东侧海域的大陆坡、日本群岛东侧海域的大陆坡。
二、岛弧与海沟1.岛弧(1)含义:岛弧指大陆和海洋盆地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2)特点:岛屿与岛屿连接起来,呈弧形。
(3)实例:如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及附近岛屿、菲律宾群岛等。
2.海沟(1)含义:海沟是沿着岛弧和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的狭长的深海洼地。
(2)特点:①与岛弧相伴而生;②长度可达数千米,宽40~120千米,水深可超过6000米,比周围的海底深2000米以上;③剖面图呈“V”字形,但两侧不对称,靠近大陆一侧比较陡,靠近大洋一侧比较平缓。
(3)实例: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千岛海沟、菲律宾海沟、汤加海沟等。
三、大洋盆地1.含义:大洋盆地简称“洋盆”,指大洋范围内水深4000~6000米的海区。
2.特点:①面积大,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5%左右;②地形起伏小;③地壳比较稳定。
3.实例:太平洋洋盆、大西洋洋盘、印度洋洋盆、北冰洋洋盆。
第一部分海洋地理【全书知识框架】第一章海洋水体【本章知识框架】【考试说明要求】【基础知识梳理】一.海水温度与盐度(一)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性质包括海水的各种理化性质,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是海水的______和______,许多海洋现象都与海水的这两项有关。
(二)海水温度及其分布(三)海水盐度及其分布二.海水的运动(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海水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波浪、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形式。
(二)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三.“海—气”的相互作用【疑难突破】一.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一)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二)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及原因1.盐度、海洋表层温度、蒸发量、降水量等地理因素的纬度变化规律比较2.盐度随纬度变化的原因(三)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二.列表对比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三.图示法理解海水温度分布规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精讲】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附近海域。
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及读图析图能力。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蒸发量变化曲线比较接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海水盐度出现最高值,因为这里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选修2海洋地理第一讲海岸和海底地形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海岸地形。
2.海岸与海岸带。
1。
识记:海岸的类型及特点、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点。
2.理解: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应用:利用海底扩张学说、极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陆变迁。
海底地形1.海底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海底地形水深200m以内200~4000m海平面以上6 000m以上3000~6000m顶部在2000~3 000 m之间特征坡度平缓坡度较陡,表面崎岖不平地势起伏较大深海洼地底部平坦,微有起伏海底山系,相对高度大分布规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海岭2.海底地形的形成(1)海底扩张学说与洋壳的形成:(2)板块构造学说与洋壳消亡:海沟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岛弧和海岸山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脉[例1] (2012·江苏高考节选)下图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获取和解读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④处的水深在6 000 m以上,且呈弧形向南凸出,可推断为海沟。
————-—-——-—————-———-——-———-——-—-——————-—[解析] 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
[答案] 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不同类型的海岸1.不同类型海岸的比较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按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等。
海岸的类型成因地貌景观分布地区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基岩海岸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称岩岸地势险峻,坡陡水深,多海蚀地貌,岸线曲折,有岬湾,多良港,沿岸多岛屿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山东、辽宁等地①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浪的天然良港;②基岩海岸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砂质海岸通常为堆往往形成沙我国海南岛海滩多宽阔平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既是经济发达、人口聚居之地,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不同区域的海岸带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地貌特点,因此具有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
海洋地理1.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2.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借助地理环境整体性观点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4.发利用的优势。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6.7.8.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结合钓鱼岛、南沙群岛所属权的问题,阐明中国严正扞卫本国海洋权益的立场,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复习重难点】1、复习重点:海洋地理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必修模块中没有交叉的知识点上,高考对海洋地理的考查重点也应该放在具有海洋地理模块特色的内容上。
如海岸带的类型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海洋灾害的防治问题等。
此外,与海洋地理考点内容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也可以作为复习情景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海洋污染问题,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问题等等。
2、复习难点:海洋地理的考点及内容因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结合度较高,如海岸带的类型与等高线线地形图的结合,风暴潮、海啸的成因与天气系统、地质作用的结合,海-气相互作用与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关联,海水性质的判读及描述与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的结合……这些难点的落实解决也是对必修模块内容的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可结合具体的资料充分分析,化解疑难。
第一章 海底地形与形态一、海底地形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
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
2.1 海底形态
相关素材
大陆架海底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
原来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没了,就成为大陆架浅海。
大陆架浅海环绕陆地像一个花环,但它总的面积有 27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非洲大陆的面积。
中国的渤海、黄海及东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陆架上。
我们吃的鱼虾等海产品,主要是从大陆架浅海捕到的,大陆架浅海的水产品占整个海洋水产品的80%。
大陆架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约占全世界的1/3。
而陆地上许多石油旷,也是在大陆架海底环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浅海风光
海底扩张
到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家们才能用先进的技术测绘出海底世界。
测绘结果显示:海底有座相当高耸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脉”,绵延约83683.6千米,穿过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断裂谷,断裂谷里不断地冒出岩浆,岩浆冷却后,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脉,这个过程就叫海底扩张,而这些新生的海底山脉则称为海岭。
由于断裂谷里添了新岩石,断裂谷两边的岩石就逐渐远离了洋脊中央。
所以,距离“山脉”越远的岩石就越古老。
当海岭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断裂谷的岩浆还会继续喷出,它们起着“传送带”的作用,把一条条新海岭从地壳岩层中推送出来,同时又把它们慢慢地从地壳岩层中推
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达到新生和消长的平衡。
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
【本章知识框架】
【考试说明要求】
【基础知识梳理】
一.海底形态
(一)洋底基本形态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和洋中脊等。
(二)大陆架和大陆坡
(三)岛弧与海沟
(五)洋中脊
二.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一)大陆漂移假说
(二)海底扩张理论
(三)板块构造学说
【疑难突破】一.海底地形及其形成(一)海底地形
(二)海底地形的形成 1.海底扩张说与洋壳的形成
2.板块构造学说与海底地形的形成
二.海底地形分布规律——学法指导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类型。
【典型例题精讲】
例1.(2010江苏扬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航线经过的板块有太平洋板块、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
(2)航行途中经过的著名渔场是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沿这条航线,海洋表层水温逐渐变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同纬度大洋相比,上海附近海区表层盐度较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有关北冰洋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这些国家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图中沿线经过了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第(2)题,日本北海道附近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而成。
第(3)题,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侧逐渐降低;海水盐度受气候、径流量影响明显。
第(4)题,可从资源、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
【答案】(1)亚欧美洲(2)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
寒流在此交汇(3)低纬度渐高,海水受到太阳辐射渐少低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量径流对海水稀释作用强(4)北冰
洋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资源丰富;占有北冰洋领土可以
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北冰洋是联系三大洲
的捷径,战略地位突出;北冰洋可作为战略缓冲地带,利于加
强国防安全等。
例2.(2011江苏百校联考)读我国某岛屿附近的海底地形图(下
图,等深线单位:m )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坡度最大的是________,据此判断该地海底地形为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海底地形是_________,该地形区蕴藏有丰富的等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受到各国的关注,简述跨海大桥等工程建设中所面临海洋环境的特
殊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海底地形跟等深线密切相关,等深线稠密处,即坡度较大处,如海沟或大陆坡;而深度数值则可用于判断具体海底地形,比如稠密且数值大处为海沟,稠密但数值由小到大变化大处为大陆坡,而稀疏处为大陆架浅海。
我国岛屿分布于东部海域,此处只有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汇。
【答案】(1)丙(l分)大陆坡(深海沟)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2)大陆架石油天然气(3)多变的海洋气象;海水运动(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等。
【课堂训练】
1.(2010浙江金华)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从成因上看,台湾岛属于()
A.火山岛B.珊瑚岛C.沉积岛D.大陆岛
(2)从海底地貌上看,A地海底属于________。
这种海底地形的特点是________,常见的海洋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间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3)如果字母A表示台湾海峡,则从板块构造上看,B是______板块,字母C是________板块,字母D是______,C地和D地常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比较丰富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
(4)目前中日东海油气之争十分激烈,请你从地理学角度、油气田的生成等方面,说一说我国在东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是我国主权范围之内的事。
2.(江苏扬州201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图1为“我国南海部分海域图”,图2是阳江附近的海水养殖景观。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商船,2007年12月被打捞出水。
(1)据图分析,“南海一号”沉船遗址附近的海底地形是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沉船被打捞出水的时期,该海域的洋流流向主要是__________。
(3)阳江与广州附近海水盐度较大的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港、澳门填海造陆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填海造陆主要是利用了海洋的_________资源。
(5)近年来,阳江政府限制海水养殖规模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浅水200 平缓4000 V 构造45 稳定陡峻大全球薄弱
二.运动物理魏格纳联合古陆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轴部扩展传送带岩石圈塑性流动侧构造活动球面对流粘滞张裂聚合全球机理
【课堂训练】
1.【答案】(1)D(1分)(2)大陆架坡度小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化学资源(5分)(3)亚欧太平洋海岭火山地震地热(6分)(4)东海油田位于东海大陆架上,是我国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油田与日本冲绳诸岛之间的海底被冲绳海槽分开;石油是地质年代的有机物质沉积于海底,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的,而这些沉积物质主要是由河流从中国大陆上带来的;日本的少数海岛与中国大陆不可能对等地平分东海,故东海油田的开发是我国主权范围之内的事。
(6分)
【解析】本题考查海底地貌及海洋资源、海洋权益等知识。
2.【答案】(1)大陆架(2分)水深在200米以内,坡度平缓(2分)(2)向南(或向西南)(2分)
(3)阳江(2分)广州附近海域有珠江的大量淡水汇入(2分)(4)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2分) 海洋空间(2分)(5)海水养殖的规模过大,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产生赤潮现象,危害海洋生态(4分)。
【解析】大陆架一般是指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多,其坡度较缓;12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偏北风作用,该海域洋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台湾海峡呈东北—西南向);阳江附近没有大的河流,而广州位于珠江口,汇入淡水更多;香港和澳门填海造陆主要是为了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这属于对海洋空间的利用。
养殖规模过大会造成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