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碳信息披露”研究态势分析报告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向外界披露其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气候变化相关数据的行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爆发性事件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碳信息披露。
本文将对当前碳信息披露的研究态势进行分析。
首先,碳信息披露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过去,主要关注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如美国和欧洲的上市公司。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引起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些地区的碳信息披露水平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其次,研究者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行业类型、公司治理结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选择披露碳信息的程度和方式。
例如,大型企业往往更积极主动地披露碳信息,而行业类型对碳信息披露呈现出差异性。
同时,一些研究还探讨了政府政策、利益相关者压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外部因素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
再次,研究者开始关注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和绩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披露碳信息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股价表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披露碳信息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负责任行为,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策略。
最后,研究者开始关注碳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比性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标准和指南,企业之间的碳信息披露存在差异和不可比性。
一些研究提出了建立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框架和指标体系的建议,以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碳管理水平。
总体而言,碳信息披露的研究态势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研究范围的扩大、影响因素的广泛探讨、对企业价值和绩效的影响分析以及对披露质量和可比性的关注都显示出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和意义。
未来,研究者还可以进一步探讨碳信息披露与企业战略、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国际碳市场等之间的关系,以提供更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政策建议。
我国碳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探讨随着全球经济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碳信息披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具。
本文将探讨我国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建议。
一、我国碳信息披露现状1.政策制度国务院于2012年发布《关于推进全国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数据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企业对其碳排放情况进行评估和公开披露。
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等部门也相应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碳信息披露工作。
2.信息公开我国企业在碳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进展。
如2019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报告》显示,有71%的上市公司公布了排放量或排放强度数据。
然而,公司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和衡量标准不规范、不透明,且存在一些企业不配合公布数据的问题。
3.碳市场我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国家碳市场。
该市场于2021年7月15日启动,旨在通过碳排放交易提高企业碳排放管理的成本效益,刺激碳减排行动。
二、我国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标准不规范我国当前缺乏统一的碳排放数据衡量标准,导致企业在披露数据时存在着缺乏可比性和规范性的问题。
此外,企业在计算碳排放时也存在着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问题。
2.公布不透明虽然企业在碳信息公开方面已有一定的进展,但真正公开的数据量较少,而且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公众对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缺乏了解,因此企业在披露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读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3.监管不足我国在碳排放信息披露方面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部分企业仍存在虚假信息披露、数据造假等问题。
同时,对于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核实和监管也存在着一定困难。
三、未来的建议1.制定行业标准为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数据衡量标准,相关部门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和已建立的行业标准,制定适用于我国的碳排放数据标准。
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以中石化为例近年来,随着全球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者之一,中国也积极推动碳减排工作。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为重要的话题。
本文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探讨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一、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背景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通过减少碳排放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作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碳会计作为一种衡量企业碳排放和碳减排能力的工具,对于企业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而碳会计信息披露则能够提供企业碳排放和碳减排情况的透明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中石化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中石化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企业,碳排放量庞大。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石化在过去几年中的碳排放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然而,中石化的碳会计信息披露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
目前,中石化公开披露的碳排放数据主要集中在总量上,并未提供详细的分项数据和碳减排措施。
同时,中石化也缺乏完善的碳会计制度,无法对碳排放和碳减排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中石化碳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三、中石化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中石化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意识问题:公司高层和管理人员对于低碳经济理念和碳会计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低,缺乏对于碳会计的重视。
2. 监管缺失:碳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相关监管政策和规范,缺乏必要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导致企业在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3. 数据不完整性:中石化在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缺乏详细的分项数据,无法提供碳排放的来源和碳减排手段等重要信息。
四、提升中石化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为了改善中石化的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企业内部的碳会计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规范、全面的碳会计体系,包括分项数据的明确、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的规范等。
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数据不透明目前,很多企业在碳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数据不透明的问题。
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性地披露碳排放数据,而对于其他与环境相关的数据却避而不谈,这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很难获得企业的全貌。
在碳排放数据的披露中,一些企业可能存在数据造假或夸大的情况,这使得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2. 标准不统一碳会计信息披露面临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多为行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发布的,缺乏权威性和普遍性。
缺乏统一的碳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导致企业在信息披露时存在选择困难,也给外部利益相关者带来了理解和比较的困难。
3. 缺乏监管当前,碳会计信息披露尚未受到足够的监管。
由于缺乏监管,一些企业可能会存在着碳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不真实的情况,这不仅损害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影响了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
缺乏监管也意味着企业在碳会计信息披露中往往缺乏自律和规范意识,导致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1. 加强监管为解决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监管机构的设立来规范碳会计信息披露,推动企业加强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自律,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碳排放数据和其他环境相关数据。
监管部门还可以对碳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定期审核,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企业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4.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为解决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中。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数据的收集和监测,强化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企业还可以积极与利益相关者开展合作,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建议,推动企业在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三、结语碳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数据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缺乏监管等。
我国发电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华能国际为例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发电行业作为其中的主要碳排放源,其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发电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问题,并以华能国际为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完善我国发电行业碳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sue,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achieving low-carbon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common focus of attention for all countries. A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arbon emitting countries, China's power generation industry is the main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issue of carb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arbon accounting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China's power generation industry, and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using Huaneng International as an example,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n China's power generation industry.本文首先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碳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碳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涉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环境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的披露对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升环境责任意识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碳会计信息披露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披露内容不全面、披露质量参差不齐、披露标准不统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首先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进行阐述,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后,文章将系统梳理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包括国内外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以及企业实践。
接着,文章将深入分析碳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如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不准确、不及时等,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如企业环境意识不足、信息披露成本高、监管机制不健全等。
本文将综合文献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碳会计信息披露法规政策、建立统一的披露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加强监管和激励机制等,以期提高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碳会计作为一种衡量和报告组织或个体碳排放和碳减排能力的工具,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碳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碳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碳排放状况,还体现了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背景源于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应对。
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和生效,各国纷纷提出碳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主体,其碳排放和碳减排行为受到高度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碳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了企业向外界传递其碳排放状况、碳减排努力和成果的重要渠道。
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碳会计信息披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数据可信度低、监管不力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倡导绿色发展等对策建议。
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
监管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加强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成本等。
通过这些对策和解决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碳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现状分析、解决方案、监管机制、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倡导绿色发展。
1. 引言1.1 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加,碳会计信息披露变得越来越重要。
碳会计信息披露是一种揭示组织碳排放情况和碳管理措施的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政府和公众了解企业的环保责任和气候风险。
目前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会计标准和披露要求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信息的不一致性和可比性不足。
一些企业存在碳排放数据不真实、不完整的情况,缺乏可靠性和可信度。
一些企业对碳会计信息披露并不重视,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缺乏透明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加强碳会计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促进国际间的信息互通和比较。
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审核和监督。
倡导企业积极参与碳会计信息披露,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有效解决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推动企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碳排放问题的日益严重,碳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其有效性和透明度。
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碳会计逐渐成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的角度,探讨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
关键词: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环境、可持续发展一、研究背景1.1碳会计的定义及意义碳会计,简单来说,就是指企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GHG)的计量和报告。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在经营活动中的环境影响,统计排放量,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碳会计也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可以公开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社会责任,增加投资者和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促进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1.2研究意义目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同时,企业也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推进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减排降耗。
针对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信息披露要求更为严格,包括环境信息披露。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既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投资者利益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2.1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目前,各国对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同的标准和要求。
以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情况为例,美国SEC 要求公开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管理策略,欧盟对工业企业、航空公司等实行碳排放交易制度,要求披露排放情况和交易成本等。
而在中国,尽管已建立了碳市场和碳排放交易制度,但诸如碳会计报告、企业排放管理制度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规范。
因此,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碳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和披露质量亟需加强。
2.2影响因素分析从影响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企业特征,如企业规模、产业类型、技术水平等因素,以及市场和政策的影响。
此外,企业社会责任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也会对环境信息披露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作者:***来源:《商场现代化》2024年第03期摘要:碳会计信息披露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是实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也是近年来会计的热门话题。
本文基于各国会计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以H能源为例,解析了我国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情况,指出了当前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中尚存的问题。
根据上述问题,并结合我国财务会计体系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会计;信息披露如今,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恶化将会对各国的农业、经济等方面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保障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就要求各国需要通过将过去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尽快转变为低耗能、低污染的现代发展模式等方式来降低碳排放量。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和煤炭大国,我国更应该在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融入低碳经济理念,积极推进以低碳能源取代高碳能源,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对于企业而言,国家政策的变动势必会给其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会成为企业的主流选择。
而随着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也会随之改变,碳会计信息披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碳会计是碳相关概念与财务会计体系的融合,碳会计中主要有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两个方面。
碳信息披露注重的是碳会计信息的对外公开,依据碳信息披露准则的相关要求,企业需要将二氧化碳等自然资源的具体利用情况提供给企业内外部所有碳会计信息使用者。
一、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1.社会责任理论当前,很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至于出现诸多大规模环境问题,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企业在环境保护中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
除了创造利润,社会责任也必须作为企业所追求的重要部分。
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可持续并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是为经济未来的发展打造一个健康科学的发展模式。
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碳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在其年度报告和其他公开文件中披露与碳排放相关的信息,旨在提供透明度和可比性,以评估企业的碳足迹和气候变化风险。
碳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信息不准确、缺乏一致性、难以衡量和核算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准确的问题。
一些企业可能错误地汇报其碳排放数据,或者故意隐瞒一部分数据。
这可能是因为企业缺乏准确的测量和监测碳排放的方法,或者由于其碳排放数据对其声誉和可持续性目标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碳排放测量和监测能力,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审核,以确保其披露的信息真实可信。
碳会计信息披露缺乏一致性。
不同企业在披露碳排放数据和计算方法上存在差异,使得信息难以比较和评估。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碳会计标准和指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全球统一的碳会计标准,明确碳排放的计量和计算方法,并规范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
需要加强各企业和行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遵守统一的碳会计准则,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碳会计信息披露难以衡量和核算。
由于碳排放是一种间接的环境成本,与企业的经济业绩和财务报表相联系。
如何将碳排放数据与财务和业务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是碳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将碳会计纳入其财务报表和业绩指标中,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指导,鼓励企业将碳会计纳入其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中,推动碳会计信息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综合价值和可持续性。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在披露碳排放数据和相关信息时,往往过于专业化和复杂化,使得普通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难以理解和评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简化其碳会计信息的披露,采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可视化工具,使其更易于理解和使用。
我国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高燕伍卓胡海波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14期[摘要] CDP自2000年设立以来,对全球进行碳排放数据调查,我国于2008开始参与其中,根据CDP问卷调查中得出的有关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情况,可知我国问卷参与度较低。
鉴于我国碳信息披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较欠缺,尚无具体的政策指引,理论研究和实践也相对落后等,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中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实践。
[关键词] 碳信息披露;CDP;现状;对策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4. 006[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4- 0013- 03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越来越显著,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二氧化碳排量也已达到世界第二。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的能源消耗强度较大,由于技术和设备陈旧落后,使得我国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较高。
为此,我国政府努力做出了一系列关于碳减排、新能源、低碳经济等措施。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年颁布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执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随后深证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以及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文件都力求鼓舞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环境信息。
但是我国采取“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态度。
作为环境信息披露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无论从理论还是实务角度看,各界人士已对碳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达成共识,然而针对碳信息披露的研究依然比较缺乏。
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我们应该更加给予关注。
以CDP发展历程为背景,本文拟对我国碳信息披露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总结我国碳信息披露的经验和不足,并就此对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发展提供些许对策建议。
1 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的发展历程在当前国际上还没有出现一部较规范的碳信息披露会计准则,使得碳披露的口径大小不一,缺乏可比性。
针对这无法可依的情况,英国伦敦由35家关注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全球主要法人机构共同发起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碳信息披露项目(CDP),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评估气候变化对企业造成的机遇和风险,试图以一场高质量信息对话来促进全球企业对气候变化作出合理的反应。
自2000年发起以来,采取问卷方式对全球部分具有代表性上市公司进行碳信息披露调查,以此推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进行高质量信息披露交流,有利于企业更理性地面对气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并对此做出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CDP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4个方面,分别是:①低碳战略,它包括碳风险管理、低碳发展机遇、管理战略和碳减排目标;②碳减排核算,它包括碳核算方法、碳排放的直接核算、碳排放的间接核算;③碳减排管理,它包括减排项目、碳排放交易、碳排放集中度、能源成本和计划等方面;④全球气候治理,它主要包括气候变化的责任分担、总体和个体减排成效、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等。
尽管国际上有很多类似于CDP的机构组织也在进行碳相关方面的工作努力,但是CDP相对而言,显得更为全面、系统、深入且应用广泛,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青睐,为其获取企业碳信息披露信息开辟了一条较完整的渠道。
许多国家也将CDP中的相应项目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
2011年是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第九次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调查,同时中国也连续4年参与其中。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气候变化因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据碳信息披露项目执行主席保罗·辛普森介绍,2003年全球只有235家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而到2011年已经有3 566家企业愿意将碳信息披露作为其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
依据公司财务报告和其他重大事项披露的内容所示,2011年全球500强企业的问卷回应率高达80%以上,体现出大多数企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和资源投入程度较高。
2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在中国,作为CDP执行机构的商道纵横,自2008年至2011年连续向中国流通市值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其温室气体排放信息以及应对战略等相关信息,呼吁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社会责任。
2011年,在100家应邀参与CDP中国2011的企业问卷调查中,有46%的企业对CDP问卷积极回复,达到了历年来首次参与度高峰,其中有11家公司填写了问卷,有35家公司提供了相关信息。
有54%的企业不愿提供碳信息,其中39家没有任何回应,15家公司拒绝参与调查。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100涉及28个行业,填写问卷的只有11个行业,分别以银行、运输、煤与消费用燃料、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石油和天然气、建筑与工程为代表,4家来源于银行业,占据着绝对数量。
在餐饮业、娱乐业、金融服务、航空、金属与采矿、建筑材料、工业集团等行业并没有对CDP2011做出积极回应。
与2010年13%的回复率相比,稍有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企业在碳信息披露方面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缺乏披露碳信息的动力。
《CDP中国报告》中还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与认知程度不断加深。
在中国100的样本公司里,有71%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62家公司明确提到气候变化,有11家成立了节能减排的战略治理机构或类似部门,有16家披露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激励机制及日常绩效考评情况。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71家上市公司中,有92%披露了其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70%的公司披露了节能减排的定量信息,且该数据披露比例有所上升。
3 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上述对中国碳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可以明确以下点:(1)目前,我国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还比较欠缺,主动披露的意愿不强。
现阶段,由于碳信息披露在我国历时时间较短,国内多数企业还没有明白“低碳”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企业甚至认为低碳和自身没有多大关系,有些则仅仅知道低碳的概念,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对于如何建立低碳目标、采取低碳手段、实施低碳战略等均不知所措。
(2)尚无具体政策措施指引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规范企业进行碳信息披露。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对于企业而言,只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去规范企业行为,在碳信息披露的标准、形式、内容、质量要求等方面都差别很大,没有可比性。
(3)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面也落后于西方国家。
自从碳信息披露项目在我国开展以来,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自身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随着对CDP项目越来越重视,我国理论界开始进行深层次研究碳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但是作为社会责任的新兴领域,更多学者还是比较关心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研究,相对来说,碳信息披露研究少之又少,而且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由理论指导的实践自然也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系统认知,使得碳信息披露的进展也略显艰难。
很多企业在问卷调查和CSR报告中以定性描述为主,较少能提供碳排放的数据定量信息,能邀请第三方对碳排放数据进行独立审计的企业数量极其有限。
(4)极少数企业在碳信息披露中设计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及战略部署。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日常企业活动中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极少数企业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更没有企业在对外报告中提及节能减排的具体信息。
4 促进碳信息披露的建议措施在CDP 2011中国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覆盖节能减排、新能源、低碳城市、碳排放交易等领域。
这些政策开始具体落实到实处,特别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了17%的碳减排目标,并将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其中,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就上述我国披露碳信息的现状和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碳信息披露不可置否,我国是CDP问卷调查参与度与回复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我国处于一个被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处境,基于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对碳信息披露抱有一种不太认可的态度,我国更需要普及相关碳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企业的低碳意识。
企业作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主体,应当积极承担碳信息披露的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
积极参与碳信息披露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将会使企业在无形中获得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2 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碳信息披露准则低碳发展战略势在必行,来自社会公众、舆论媒体、利益相关者等各方的压力,都使得企业不得不以书面报告形式披露碳信息。
然而,由于我国没有相应行政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规范,企业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且碳信息披露不全面,大多零散地分部在各个会计报表中,未形成一个独立公开的报告形式,没有系统规范可遵循。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发展,我国应尽快制定并颁布相关的碳信息披露准则,指导企业逐渐过渡到使用独立、统一、规范的报告形式披露碳信息。
4.3 推动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学术研究我国学者目前对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一定的成果,但研究主要聚焦于对CDP问卷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以及国外文献。
在大多数的碳信息披露文献中,主要体现出以定性描述为主,以定量分析为辅,缺乏数字性论证,各执己见,未形成一致结论,使人难以信服。
在实际生活中,碳信息披露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包括碳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披露框架、披露方式与内容,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等,都需要政策、准则、理论等的规范和指导。
由此,我国学者应当从全方位、多角度展开对碳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用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去更好地指导企业提高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披露质量。
4.4 建立和完善相关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奖惩机制鉴于目前我国企业披露碳信息主动性不强,这就需要政府的强力协助。
政府可以借助法律、政治、经济等手段,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强度和全面性给予相应的规范。
在法律方面,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法律规范进行中国特色的条文制定,比如碳披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等,使得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性;在政治方面,实施适当的国家调控与干预,加强政府环保部门与监管部门对碳信息披露的监督与管制;在经济方面,实行环境经济政策,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控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关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信息披露,并建立合理的碳信息披露奖惩机制,有奖有罚,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让更多企业投身环境变化的应对中。
5 小结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博指出,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DP的不断完善和持续跟进,国际国内相关制度逐渐健全,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身于碳信息披露队伍中来,将意识具体落实到行动中,更好地把握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