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田园风光》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多彩的田园风光丨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掌握中国画水墨的运用。
3.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增强对自然的爱好和欣赏能力。
4.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赣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多彩的田园风光。
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传统山水画概述,包括表现手法、特点等。
2.中国画水墨的运用。
3.赣南的自然风光介绍。
4.田园风光的绘画表现。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掌握中国画水墨的运用。
3.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增强对自然的爱好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准备多种实物图片和教具。
2.学生准备:文具、水彩笔、颜料、毛笔、画板、刚性纸等。
五、教学步骤1.导入1.教师播放相关的山水画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到山水画所描绘的自然美。
2.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及画法,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特点:秉承诗意,融入哲思;个性化笔墨风格明显;注重画面意境,重在情感表达,追求心灵共鸣。
•画法:构图严谨,设计舒缓,充分表现画面的气韵、节奏、意境和空间感。
2.分组活动1.教师把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寻找和收集身边的美丽风景,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前来介绍各自小组收集的风景和绘画成果。
3.教学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了解赣南的自然风光。
2.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水墨来表现山水之美。
包括水墨的运用、设色、画法等。
4.综合练习1.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画作练习。
2.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化身为学生的指导者,针对学生表现进行指导和点评。
3.最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前来介绍各自的绘画成果,并讲述自己的成果创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之美,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播放山水画图片和现场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所描绘的自然美,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自然的欣赏能力。
《多彩的田园风光》教案《多彩的田园风光》教案教学目标: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及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导阶段:一、欣赏风光,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组织欣赏风光片。
2、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组织讨论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分析、讨论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3、总结,引入课题。
二、观察《田园风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认识色相。
三、欣赏风景画《大地悠悠》,体会情感。
1、欣赏风景画《大地悠悠》体会情感。
2、讨论:色彩的变化与情感的关系。
3、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4、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四、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3、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
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4、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
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
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多彩的田园风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了解田园风光的含义;
3.通过学生的自主绘画提高其观察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山水画概述;
2.田园风光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3.听音乐、观图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
4.学生绘制田园风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山水画,让学生简单感受,并介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田园风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并向学生介绍田园风光的含义、特点、表现方法等。
3. 听音乐、观图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15分钟)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并向学生展示几幅田园风光的画作,让学生在音乐和画作中感受田园风光的美。
4. 制作田园风光画作(60分钟)
1.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绘制田园风光画作;
2.学生自主绘制田园风光画。
5. 总结(10分钟)
教师请学生相互展示各自的画作,并对该课程中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田园风光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
1.听课记录;
2.学生制作的田园风光画作。
五、教学参考
1.《小学美术教育规划》(2011年版);
2.赣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多彩的田园风光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美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感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美感。
2. 学习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透视等。
3.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作个性化的田园风光作品。
教学准备:1. 田园风光的图片资料。
2. 绘画工具,如铅笔、颜料、画笔等。
3. 绘画纸和画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田园风光的概念和特点,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并让学生看一下。
第二步:学习绘画基础技巧(10分钟)教师简要地介绍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透视等,并让学生练习绘制简单的线条和形状。
第三步:观察和描述(10分钟)教师让学生再次看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片中的元素和特点,例如山、树、花、湖等。
第四步:创作个性化作品(15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自由创作一个田园风光的作品。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自己喜欢的田园风光场景,可以根据图片参考绘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10分钟)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作品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意义。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画家来学校讲解田园风光画的技巧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田园风光画展,拓宽视野,增加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美感,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并通过创作个性化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潜力。
教案:多彩的田园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技巧和工具表现田园风光,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田园风光的特点:田野、村庄、果园、树林等。
2. 绘画技巧: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3. 绘画工具:铅笔、水彩笔、马克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田园风光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难点:如何表现田园风光的优美环境和氛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铅笔、水彩笔、马克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的美景。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10分钟)1. 讲解田园风光的特点,如田野、村庄、果园、树林等。
2. 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3.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优点,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田园风光的优美环境和氛围。
Step 3:示范(10分钟)1. 示范绘画过程,讲解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2. 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Step 4: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田园风光场景进行绘画。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工具,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Step 5: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1. 田园风光的特点田野村庄果园林树2. 绘画技巧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作业设计2. 收集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田园风光的绘画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六年级上册第5课《多彩的田园风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铅笔淡彩画的方法,画一幅由主体色相控制画面基本色调的、有明显色彩倾向色调的山村景色或田园景色。
构图合理,远近虚实对比关系和谐。
2、过程与方法:了解风景写生的一般常识,能正确按照作画步骤进行铅笔淡彩画绘画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绘画使学生体验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表现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学习掌握风景写生的一般构图常识和色彩知识,了解色相、色彩倾向、暖色调、冷色调的概念,学会色彩的调配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会画一幅由主体色相控制画面基本色调的、有明显色彩倾向色调的铅笔淡彩画山村景色。
四、教学用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铅笔素描构图山村景色1、导入:欣赏优秀铅笔淡彩画作品,师生共同分析、了解作品特点。
(画面清新淡雅、轻松明快、透明,简单易学,绘画工具携带方便,是初学水彩画的最佳入门方式。
)2、介绍铅笔淡彩画的画法。
(铅笔淡彩画是在铅笔素描稿的基础上薄涂淡淡的颜色的一种绘画形式)3、介绍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步骤。
①勾画轮廓,并画出大体明暗关系;②用大笔大面积地薄涂亮部的淡色;③再用小笔画出暗部的深色(冷色调的加点暖色,暖色调的加点冷色);④调整画面色彩。
4、示范画风景,讲解注意事项和步骤:①注意构图技巧:风景画构图,应注意主次虚实关系和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等。
②取景方法:宜小不宜大,取景角度要灵活,避免出现同一类型的两个物体(线条、形状)。
注意取舍,要概括。
③勾画出大体轮廓后,画出大体明暗关系。
(只需画出景物的背光处的灰调子)。
5、学生开始作画,师巡回辅导。
第二课时薄涂水彩颜色1、学习简单的色彩知识:①在黑板上绘出三原色及三间色的色块色卡,大家来说一说这些颜色的名称,导出色相的概念:色相——色彩的相貌,也叫色彩的名称,如红、黄、蓝、绿、橙、紫、黑等。
②继续绘出各种色彩色块,让学生观察联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色彩,也有不同的性格,它们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联想,引出色彩倾向的概念:偏红色、橙色、黄色的色彩,常使人联想起太阳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之为“暖色”;偏蓝色的色彩,常使人联想到湛蓝的海水、阴影处的冰雪,因此有寒冷的感觉,所以称之为“冷色”;偏绿色的色彩,常使人联想到茵茵的草地、幽静的森林,因此有凉爽的感觉,所以称之为“冷色”;黑、白、灰色为中性色,可以与任何色彩搭配,起协调、缓解的作用,是画面给人以轻松感觉,避免疲劳,它沉稳、得体、大方。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5课多彩的田园风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5课多彩的田园风光》是一堂绘画课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风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包含了田园风光的绘画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田园风光的美。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色彩和画面的构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绘画表现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美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田园风光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现田园风光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田园风光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色彩的运用表现田园风光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风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田园风光的图片和画作,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景色,询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对田园风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田园风光图片和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让学生注意到田园风光的特点,如田野、村庄、农舍、花草等,以及色彩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开始绘画自己的田园风光作品。
可以先用铅笔勾勒出画面构图,然后再用色彩填充。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通过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其他自然景观的美,如山水、沙漠等。
让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新。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田园风光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第5课多彩的田园风光-赣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田园风光的画法和构图技巧。
2.学习使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多彩的田园风光。
3.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探究如何用颜色展现田园风光的美感。
1. 颜色的构成颜色由红、黄、蓝三原色和它们的组合构成。
其中,红和黄的组合为橙色,黄和蓝的组合为绿色,蓝和红的组合为紫色。
2. 田园风光的画法和构图技巧田园风光的画法主要是通过运用自然色彩和光影变化来表现画面。
构图技巧包括远近分明、层次分明和突出主题。
3. 实践操作通过老师提供的田园风光图片,学生可以完成自己的田园风光作品,表现出多种不同颜色交织而成的美妙景象。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课教学目标及内容,让学生对田园风光这一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学习颜色的构成讲解颜色的构成,让学生对这一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3. 学习田园风光的画法和构图技巧讲解田园风光的画法和构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并加以表现。
4. 实践操作提供田园风光的图片供学生作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田园风光的感受,尝试运用不同颜色和层次表现出多彩的田园风光。
5. 总结让学生展示作品,并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思考和反思,提高绘画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课通过结合田园风光主题,让学生了解到如何用颜色展现画面的美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观察能力,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作业完成一份田园风光的作品,并在周末上交作业。
《多彩的田园风光》教案
www.5y
kj.co
m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及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阶段:
一、欣赏风光,引入课题:
、谈话激趣,组织欣赏风光片。
2、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组织讨论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分析、讨论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3、总结,引入课题。
二、观察《田园风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
讲述它的色彩变化,认识色相。
三、欣赏风景画《大地悠悠》,体会情感。
、欣赏风景画《大地悠悠》体会情感。
2、讨论:色彩的变化与情感的关系。
3、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4、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四、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3、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
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4、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
在平行透视和
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
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5、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第二课时
示范画风景画,练习画风景画。
、示范用铅笔淡彩作画,学生观察体会。
2、讨论、小结铅笔淡彩作画的过程。
①勾画轮廓②画出淡色③适当渲染④完成画稿
3、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示范画的出示,教师的演示,但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我们没有条件带孩子们到郊外去写生,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水彩风景,所以我不得不对课本上的画进行简化,降低要求,学生才勉强完成了作业。
看来,提高学生的水彩画水平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也不是仅凭教师的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一定要有长远的计划才行。
www.5y
kj.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