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热塑性塑料模压成型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模压成型工艺流程模压成型工艺流程模压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加工工艺,通过热塑性塑料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使其在模具中快速冷却固化,形成所需的产品形状。
模压成型通常适用于生产大批量的塑料产品,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模压成型的工艺流程。
首先,模压成型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材料。
通常情况下,模压成型使用的是热塑性塑料颗粒。
在生产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检查和筛选,确保原料无异物、无杂质。
第二步是将选好的原料放入料斗中。
料斗是一个用于存放和输送塑料颗粒的设备,其底部连接着一个加热器。
原料通过料斗进入加热器,在加热器的作用下,原料被加热至熔点。
第三步是将熔化好的塑料料利用螺杆输送机送进模具中。
螺杆输送机是一个直径逐渐变小的圆柱形装置,螺杆在内壁上旋转,将熔化好的塑料颗粒从料斗中带到模具中。
在螺杆的作用下,塑料颗粒逐渐被推入到模具的加压区域。
第四步是施加高温高压。
当塑料颗粒填满模具加压区域后,需要施加高温高压。
通过加热元件给模具加热,使模具中的塑料保持在熔化状态。
同时,通过液压系统给模具施加高压,使塑料颗粒充分融合,并填满整个模具的空腔。
第五步是冷却固化。
在塑料充分融化并填满整个模具之后,需要将模具和塑料冷却至固化状态,使产品形成所需的形状。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给模具注入冷却水、冷风等方式进行快速冷却。
第六步是模具开启和取出成品。
当塑料完全冷却固化后,可以将模具开启,取出成品。
通常情况下,需要用工具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后续的检验和包装操作。
最后,整个模压成型的工艺流程就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模压成型工艺中需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压力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总的来说,模压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加工工艺,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熔化的塑料填充到模具中,并进行高温高压和冷却固化等操作,最终形成所需的产品。
模压成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中。
塑料模压成型的工艺原理
塑料模压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工艺,其原理是利用压力将加热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冷却后使其固化成型。
具体步骤如下:
1. 模具准备: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模具。
模具通常由钢材制成,可以分为上模和下模,模具中间设有成型腔。
2. 塑料预处理:将塑料颗粒或粉末通过熔融、融化塑化等工艺进行预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熔融状态,通常使用挤出机、注射机或热塑性塑料机器进行预处理。
3. 模具加热:将模具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使其表面光滑,并使塑料能够更好地流动。
4. 塑料注入:将预处理好的塑料注射到模具的成型腔中。
注射压力通常由注射机的液压系统提供,使塑料能够充分填充整个成型腔。
5. 冷却固化:在注入后,关闭注射机并降低模具温度,使塑料逐渐冷却固化。
冷却时间根据塑料的类型和厚度而有所不同。
6. 打开模具:冷却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件。
7. 去除余料:将成型件与模具上的余料分离。
8. 检验和修整:对成型件进行检验,如尺寸、外观等,并进行必要的修整操作。
塑料模压成型工艺的优点包括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同时,模具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模具寿命长。
然而,该工艺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模具
制造成本高以及不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结构的产品。
模压工艺的成型原理是什么模压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各个领域。
它的成型原理主要是通过将原料置于模具之间,施加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原料在模具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得到所需形状的制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模压工艺的成型原理及其工艺流程。
首先,模压工艺的原理是利用模具对原料进行加工成型。
模具是一种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具,可以使原料在其内部发生形状变化,从而得到相应形状的制品。
在模压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是热固性塑料或热塑性塑料作为原料。
这些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在模具的作用下变形成型。
其次,模压工艺的成型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模具准备、原料加工、模具封闭、加热压力、冷却固化和脱模。
在模具准备阶段,需要对模具进行清洁和调整,确保模具表面光滑无划痕。
原料加工阶段是将原料经过预处理后放置于模具之间,使其与模具表面接触。
接下来是模具封闭阶段,通过机械设备将模具封闭,确保原料在成型过程中不会外溢。
随后是加热压力阶段,通过加热系统为模具提供一定温度,使原料在一定温度下具有更好的塑性。
同时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原料在模具的作用下发生形变。
在成型完成后,需要进行冷却固化,使制品在模具中保持一定时间,使其固化成型。
最后是脱模阶段,将模具打开,取出成型制品,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包装。
总体来说,模压工艺是一种通过温度和压力对原料进行塑性变形的工艺。
其成型原理主要是依靠模具的作用,将原料加热使其塑性增强,通过压力使其与模具形成相应形状的制品。
模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制品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模压工艺将会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各行业的制造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1。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塑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探究不同塑料材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3. 分析塑料材质在不同应用中的优缺点。
4. 通过实验验证塑料材质的耐热性、耐腐蚀性、机械强度等性能。
二、实验原理塑料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形成。
根据聚合反应类型,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在加热时可以软化,冷却后硬化,可以反复加工;热固性塑料在加热时固化后,不再软化,不能反复加工。
三、实验器材1. 塑料样品: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等。
2. 热塑性塑料加工设备:注塑机、挤出机等。
3. 热固性塑料加工设备:模压机、拉丝机等。
4. 测试仪器:万能试验机、热分析仪、硬度计、腐蚀试验箱等。
四、实验方法1. 塑料样品的制备(1)热塑性塑料:采用注塑机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注入模具中冷却固化。
(2)热固性塑料:采用模压机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注入模具中加压成型。
2. 塑料样品的性能测试(1)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密度、吸水率、热膨胀系数等。
(2)化学性能测试:包括耐热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等。
(3)机械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能表1:不同塑料样品的物理性能| 塑料类型 | 密度(g/cm³) | 吸水率(%) | 热膨胀系数(1/℃) || :-------: | :------------: | :----------: | :----------------: || PE | 0.92-0.97 | 0.005-0.02 | 2.0-2.5 || PP | 0.90-0.92 | 0.005-0.02 | 2.0-2.5 || PVC | 1.4-1.6 | 0.3-0.5 | 0.8-1.0 || PS | 1.05-1.2 | 0.1-0.3 | 1.2-1.5 || PC | 1.2-1.3 | 0.05-0.2 | 1.0-1.2 |从表中可以看出,PE和PP的密度较低,吸水率较小,热膨胀系数适中,适合用作包装材料、日用品等。
塑料成型加工技术实验报告范文篇一:资料加工实验报告(注塑成型CAE剖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中各参数如塑件资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要素对其成型质量的影响大小。
2、认识塑件各样成型缺点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工艺参数对各样缺点形成的影响大小。
3、初步认识注塑成型剖析软件Moldflow的各项功能及基本操作。
4、初步认识UG软件三维建模功能。
5、初步认识UG软件三维模具设计功能。
二、实验原理1、Moldflow注塑成型剖析软件的功能十分齐备,拥有完好的剖析模块,能够剖析出注塑成型工艺中各个参数如塑件资料、成型压力、温度、注射速度、浇注系统等要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还能够模拟出成型缺点的形成,以及如何改良等等,还能够展望每次成型后的结果。
2、注射成型充填过程属于非牛顿体、非等温、非稳态的流动与传热过程,知足黏性流体力学和基本方程,但方程过于复杂所以引入了层流假定和未压缩流体假定等。
最后经过公式的剖析和计算,就能够得出结果。
三、实验器械硬件:计算机、游标卡尺、注塑机、打印机软件:UG软件、Moldflow软件四、实验方法与步聚1、UG软件模型成立和模具设计(已省去);2、启动Moldflow软件; 3、新建一个剖析项目; 4、输入剖析模型文件; 5、网格区分和网格改正; 6、流道设计; 7、冷却水道部署; 8、成型工艺参数设置; 9、运转剖析求解器; 10、制作剖析报告11、用试验模具在注塑机长进行工艺试验(已省去);、剖析模拟剖析报告(省去与实验结果对比较这一步骤); 13、得出结论五、前置办理有关数据 1.网格办理状况1)进行网格诊疗,能够看到网格重叠和最大纵横比等问题; 2)网格诊疗,并挨次改正存在的网格问题; 3)改正完后,再次检查网格状况。
2.资料选择及资料有关参数在在方案任务视窗里双击第四项资料,弹出如图资料选择窗可直接选常用资料,也可依据制造商、商业名称或全称搜寻3. 工艺参数设置双击方案任务视窗里的“成型条件设置”,这里直接用默认值。
模压成型的原理模压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各个领域。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高温和高压对原料进行塑性变形,使得原料在模具中得以成型,最终形成所需的产品。
模压成型技术具有高效、精准、批量生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在进行模压成型时,首先需要准备模具。
模具是模压成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制作而成的,可以是金属模具、硅胶模具等材质。
模具的设计应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结构等各方面因素,以确保最终成型的产品符合要求。
接下来是原料的准备。
原料可以是塑料颗粒、金属板材等不同材质,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
在进行模压成型前,通常需要将原料进行加热,使其软化或熔化,以便于在模具中进行塑性变形。
一般在模压成型中,原料会被放置在模具的一侧,然后通过压力机或模压机施加高压力和高温度,使原料在模具中充分填充,并逐渐成型。
高压和高温的作用下,原料会获得所需的形状和结构,一般情况下,原料在模具中停留一定时间,以确保成型效果。
模压成型一般分为热压成型和冷压成型两种类型。
热压成型指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成型,主要适用于塑料、橡胶等热塑性材料。
冷压成型则是在常温下进行成型,主要适用于金属等材料。
两种成型方式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模压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成型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压力都可能导致成型失败,影响产品的质量。
模压成型的原理简单易懂,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控制和调整,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模压成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为各行各业的生产带来了便利和效益,也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
1。
实验一热塑性塑料模压成型
实验1-1 PVC/NBR共混样品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开放式炼胶(塑)机和平板硫化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操作。
二. 实验原理
纯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属于一类强极性聚合物,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大,从而导致了PVC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较高,一般需要160~210℃才能加工。
另外PVC分子内含有的取代氯基容易导致PVC树脂脱氯化氢反应,从而引起PVC的降解反应,所以PVC对热极不稳定,温度升高会大大促进PVC脱HCl反应,纯PVC在120℃时就开始脱HCl反应,从而导致了PVC降解。
鉴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缺陷, PVC在加工中需要加入助剂,以便能够制得各种满足人们需要的软、硬、透明、电绝缘良好、发泡等制品。
增塑剂的加入,可以降低PVC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使PVC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流动温度与所含微晶的熔点均降低,提高树脂的可塑性。
热稳定剂的加入能防止PVC的分解.
NBR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共聚而成的大分子弹性体,NBR分子链上带有极性的腈基基团,因而赋予其优异的耐油、耐烃类溶剂及耐热老化性能等,但NBR 的耐臭氧老化性能较差。
由于PVC与NBR的溶解度参数相近,二者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相容性。
NBR增韧改性PVC就是通过用一定品种、一定用量的NBR与PVC共混,以提高PVC 的冲击强度。
NBR改性PVC所得共混物因具有优异的韧性、弹性、耐油性及加工成型性而倍受青睐,在PVC改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 实验设备和原料
(1)实验设备
(2)实验原料
PVC(聚氯乙烯)工业级;NBR(丁腈橡胶)工业级;
三盐基硫酸铅(热稳定剂)化学纯;硬脂酸(脱膜剂)分析纯;
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化学纯
(4)实验工艺流程图
四.
(1) 将开放式炼胶(塑)机和平板硫化机进行预热,升温到指定温度;
(2) 按配方称量原料,将原料混合均匀;
(3) 放入开放式炼胶(塑)机内进行混炼,注意调整辊间距,混炼五分钟;
(4) 将混炼好的物质放在铺好锡纸并擦好油的模具内,放入平板硫化机上压片成型。
压力到达10Mpa时放气,连续两次。
保持压力10Mpa大约10分钟左右,可取出模具,待冷却后拿出试样。
实验1-2 PVC/NBR共混改性制品拉伸强度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冲片机裁切塑料拉伸试样的基本操作。
(2)掌握高聚物的拉伸实验测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
聚合物在拉力下的应力—应变测试是一种广泛的最基础的力学试验。
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提供力学行为的许多重要线索,从而得到有用的表征参数(杨氏模量、屈服应力、屈服伸长率、破坏应力、极限伸长率、断裂能)以评价材料抵抗载荷、抵抗变形和吸收能量的性质优劣;从宽广的试验温度和试验速度范围内测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有助于判断聚合物材料的强弱、硬软、韧脆和粗略估计聚合物的所处的状态与拉伸取向过程,以及为设计和应用部门选取最佳材料而提供科学依据。
三. 仪器和试样
CPJ-25冲片机;电子拉力机CMT6104;游标卡尺;PVC/NBR共混改性制品
四. 实验步骤
(1) 哑铃状试样制备:使用冲片机裁切制品。
(2) 使用电子拉力机测定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3) 将断裂后的试样放置3min,再把断裂的两部分吻合在一起。
用精度为0.5mm的量具测量吻合好的试样的标距并计算永久变形值。
(4) 记录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依据曲线分析制品的拉伸力学性能。
实验1-3 PVC/NBR共混改性制品撕裂强度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冲片机裁切PVC/NBR共混改性制品的基本操作。
(2)掌握测定制品的直角撕裂强度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撕裂性能是橡塑制品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能,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会破坏,其中橡胶制品表面受到尖锐物撞击划破产生裂口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故为了反映橡胶制品这方面的性能采用撕裂强度大小来表征制品耐撕裂性的好坏。
目前国际上关于撕裂实验方法很多,试样形状也不同。
我国采用撕裂方法有两种,即起始型撕裂实验和延续型撕裂实验。
直角撕裂强度属起始型撕裂。
实验是在材料试验机上测定试样在一定速度拉伸下试样直角部位被撕裂时的负荷,然后计算其撕裂强度。
撕裂强度即单位厚度所承受的负荷。
计算公式如下:
фs=P/H
фs—起始型撕裂强度,KN/m2;P—试样撕裂时最高负荷,KN;
H—试样直角部位割口部位厚度,m。
3. 仪器和试样
CPJ-25冲片机;电子拉力机CMT6104;PVC/NBR共混改性制品若干
4. 实验步骤
(1) 按规定形状及尺寸裁切起始型四类试验样条样条形状
(2) 用厚度计测量试样直角部位的厚度和宽度,精确到o.01mm。
(3) 把试样对称并垂直地央在拉力机的上下夹具上以每分钟(500土10)mm的下降速度拉伸,直到撕断为止,记录此时最高负荷P。
(4) 计算撕裂强度,并分析影响撕裂强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