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县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2018 年第 10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51科研◎技术推广积石山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研究董国兰近年来随着积石山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马铃薯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
为全面推动马铃薯种植面积,优化马铃薯种植品种,积石山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机械化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积石山县实际情况,对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栽培与机械化技术种植要点进行了归纳。
1 积石山县的实际情况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形呈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较高,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加之受高山等地势影响,全县气候差异大,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地区,中部为二阴山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冬春季干燥,夏秋季湿润,以种植药材、油料和马铃薯为主。
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积石山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优势,全面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同时积石山县马铃薯种植利用独特优势,提高加强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和品种改良等工作,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实现增产增收效果。
我县为培养、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推广马铃薯新品种技术,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种植要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2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要点2.1 科学选地马铃薯的种植要求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较高,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层深厚的土地,且由于马铃薯属于根茎类植物,生长发育都在地下进行,因此选择无前茬作物的壤土和砂壤地最为适宜,同时也可选择前茬作物为豆科类、小麦、玉米等植物土地种植。
马铃薯种植通常是秋季将利用拖拉机、打地机将地面深耕平整,确保土壤疏松多孔,春季通过施农家肥、尿素和磷酸二胺等肥料,整片土地全面施入底肥,通过精细整地提高土地有机含量,保证土墒量好。
2.2 精选良种马铃薯品种选择应充分结合当地种植制度、气候环境、土壤等多方面因素,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出发选择那些抗病能力强、生产潜力大、商品性能好的种子品种,确保马铃薯无病害、无腐烂,提高马铃薯质量,当前积石山县常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包括陇薯3号、陇薯6号、青薯9号、新大坪等。
积石山县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工作纪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1981年成立的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
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91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4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
总人口25.99万人。
积石山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是农业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结合部,具有灿烂的史前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资源、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个多元文化荟萃之地。
“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彩陶王的故乡、保安族聚居的地方、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世界民歌(花儿)采录地”是积石山县六张精美的名片。
勤劳勇敢的积石山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
1981年积石山县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经过三十多年的奋斗,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谱写出和谐进步、跨越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积石山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宜林、宜牧,历史上林木茂盛,山峦苍翠,森林覆盖率很高。
以后由于人口增长,生产生活用材日益增加,不断大量采木伐林,林木资源不断减少。
自治县建县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不足5%,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历届县委、县政府励精图治、持之以恒,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大搞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经过30 多年的艰苦奋斗,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等国家大型生态工程的带动下,特色林果核桃、花椒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特色林果基地面积和产量产值双增长。
目前,全县林业用地达到48.4万亩,其中有林地14.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3.2%,比建县初净增8.2个百分点;全县人均占有林地达到2亩,其中生态公益林占90%以上;全县花椒栽植面积达到30万亩,核桃栽植面积达到9.3万亩。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群众收入普遍增加,全县林业生产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喜人局面。
2018 年第 3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23科研◎技术推广积石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适宜油菜生长。
油菜是积石山县唯一油料作物,也属于支柱产业,尤其是双低杂交油菜以芥酸流苷含量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欢。
近年来,随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油菜种植面积呈现上升趋势。
文章通过介绍积石山县油菜高产的栽培技术,为当地油菜增产,增收提供帮助。
1 发展现状1.1 生产现状随着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受菜籽油市场价格的上涨。
以及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影响,油菜播种面积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8866.7hm 2增加到2014年的10033.6km 2,其中莫测油菜种植面积5000hm 2平均产量2160.0kg/hm 2最好产量达到4322.5kg/hm 2,单产有2014年的2964.0kg/hm 2提高到3202.0kg/hm 2。
随着油菜产业的发展,积石山县继续引进了一批优质高产双低杂交油菜良种,分别在积石山的寨子沟、徐扈家、别藏、居集、小关等11个乡镇91个行政村进行了重点推广,通过精细耕作,极大的促进了油菜产业的发展。
1.2 生产优势积石山县为典型的高寒阴湿区,土壤主要有黑土类,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降水量充分。
昼夜温差大,是甘肃省油菜高产区之一,积石山县生产的双低油菜籽出油率高,品质好,位于积石山县吹麻滩镇的农产品物资交易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油料零售、批发加工储运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批发市场,油品售为周边地区,远销青海、四川、河南、山东等地。
交易数量不断增高,已经成为甘肃省的主要油料集散地之一。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积石山县油菜生产散布在千家万户,没有油菜企业带动,油菜籽的加工和流通没有形成规模,大部分油菜籽加工和流通无序外流,或者在当地加油坊加工,产业链短。
产品品味低,附加值不高,没有对油渣进行深入的加工。
略谈积石山县花椒产业发展作者:齐智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1期一、国外对花椒的研究据有关资料介绍,对于花椒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要属日本、韩国,日本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是朝仓花椒,该品种具有高产(干果皮千粒重为18.85—22.27g)、优质,精油含量高、无刺等特点,以嫁接繁殖为主,采用根系深、抗病和抗干旱能力强的稻花椒、冬花椒作砧木,开展了育种等组培试验。
韩国在花椒育种方面走在前面,韩国林业遗传研究所一直致力于选育具有多果穗、果粒大、无刺的优良品系,目前已选出13个优树,并建立了优树的无性系测定林。
日本在产业开发上把花椒作为一种调料和药用植物进行开发研究,日本医药株式会社、各医药教学与科研机构,投入很大精力对花椒开展攻关研究,干果利用率在60—70%。
二、国内对花椒的研究国内林业工作者也对花椒展开多方面研究,主要从选育优良品种、播种育苗选育、扦插、芽接等措施入手,分离并繁殖优良品种,保留母株优良性状,解决流胶病等顽疾,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秦安1号就是选育出的优良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孟楼教授培育出了无刺花椒,生产中尚未大面积推广。
另外,在花椒深精加工方面展开研究,提炼花椒皮里面的挥发油、生物碱和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精制调味品、精油提取、药用等。
三、积石山县花椒产业发展(一)花椒品种选育和引进1、品种选育积石山县生长有野生的花椒,栽培种有两个,分别为棉椒和刺椒,各自有优缺点,野生种适应性极强,产量低,棉椒抗寒产量高,但味淡,刺椒味麻香醇厚,产量也高,但是分布区域较窄,发芽早,容易受冻害。
应当动员本地技术力量,和科研院所合作,政府投入资金,对本地优良株进行调查和选育,采取育种、组织培养、杂交、嫁接等措施,选育出既适合本地气候特点,抗寒抗旱,产量高,特别是抗流胶病病的品种。
这是基础性工作,是积石山花椒实现良种化的基础。
2、品种引进花椒引种方面的工作要积极去做,要引进临近县市的优良品种,在本地试种,逐步改善本地品种组成结构,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
民族日报/2008年/2月/27日/第001版积石山县畜牧产业凸显活力董志明本报讯(通讯员董志明)近年来,积石山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统筹思想,大力推行“畜牧增效,农民增收”战略工程。
2007年底,全县牧业总产值达11733.28万元,比上年净增664.15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109.95元,比上年净增23元。
该县在不断巩固提高原有养殖基地、种草养殖示范点及规模养殖场(户)养殖效益的前提下,围绕县上的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项目,突出技术服务为重点,参照养殖小区建设模式,结合县情,建成11个以“六个一”为建设内容的养殖示范点,共发展养殖户1092户,建标准化塑料暖棚1092座、4.19万平方米,建永久性青贮氨化池1092座、2.18万立方米,种植优质牧草1134亩、建沼气池1092处、培训养殖能手1092名,按户均5只的比例共投放良种羊5460只;省列高关新农村养殖示范点的4个牛羊育肥场和200户示范户已全部完成了暖棚修建和牛羊投放工作,4个养殖场共投放牛150头、羊200只,200户示范户共投放良种羊1000只。
据了解,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小区5个,各类养殖场46个,新增4个;发展规模养殖户225户,新增26户。
大牲畜存栏达6.16万头(匹),完成年计划任务6.15万头的100.2%,同比增长0.8%,其中牛存栏5.05万头,比上年增长3.1%;羊存栏14.81万只,完成年计划任务14.8万只的100.06%,增长7.9%;生猪存栏4.82万口,完成年计划任务4.8万口的100.42%,增长7.1%;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1021.6吨,占年计划任务1.1万吨的100.2%,比上年增长21.2%;水产品产量达62.4吨,占年计划任务62吨的100.65%,比上年增长0.2%。
第1页共1页。
2018 年第 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27科研◎技术推广浅析积石山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高正玲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
总耕地面积41.01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仅为6.4万亩,不足总耕地面积的24%,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2亩。
自2008年实施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作物产量明显提高,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至今年已扩大种植到25万亩,产量稳中有增。
实践证明,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我县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普及意义重大。
1 示范种植情况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领域中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由于是全膜,抑制了地表蒸发,使地面蒸发降低到最低限度,也因为是全地面覆膜,它能最大限度的接纳雨水,即便是少量的雨水,也能集中渗于作物根部,被作物有效利用,实现了集雨、保墒、增产的效果。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于2008年在关集村实施期间,县上抽调农技推广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示范指导,手把手的给群众授技术,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点,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科学施肥、品种选择、划线起垄、适时播种等关键技术规程上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实现了标准化种植,由于技术到位,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达830.2公斤,较半膜覆盖平均亩产565.8公斤,亩增产264.4公斤,增产率为46.7%,取得了较理想的增产效果。
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2.1 选地选用地势平整、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的土块,不宜用陡坡地、瘠薄地,前茬应以洋芋、豆类、小麦茬为宜,其它次之。
2.2 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耙耱保墒,做到不留残茬,土质疏松,地面平整,为覆膜播种创造有利的土壤条件。
2.3 施肥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肥料的施用上,应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并重,以农家肥为主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尿素25~30公斤,过磷配钙50~7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2~3公斤,结合整地全田施入或化肥混合后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小垄的垄带内。
积石山县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全县的农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县委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为奋斗目标,狠抓了农业生产各项工作。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全县按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农民压夏扩秋、压劣扩优,积极发展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市场份额的马铃薯、油菜、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3.38万亩(包括复种),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08万亩,预计总产量7.5万吨,同比增长8.6%,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3万亩,其中:油菜7.6万亩,预计总产量14060吨,同比增长37.3%。
粮经比例为0.72:0.28,夏秋比为0.28:0.72。
二、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
——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蓬勃发展。
以沼气为纽带的新型能源建设不断得到推广应用,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
上涨和国家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工作的重视及政策扶持。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扶持。
落实配套资金,把沼气建设工程每年都列入县上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今年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000户,涉及全县14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总投资465万元,由于资金到位迟,截止目前已完成523座,占任务的52.3%。
每口沼气池可使5亩左右耕地土壤得到改善,极大改善了土壤状况,提高了土壤肥力,沼液沼渣还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不但减少了农药、化肥支出费用,绿色的沼气还带来了“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农业体系,小小沼气池,不但有效缓解了农村燃料短缺的矛盾,而且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民文明致富的“聚宝盆”。
——精确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该县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续建项目县,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覆盖率和肥料利用率为主攻方向,紧扣“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五个环节,不断强化服务职能,千方百计狠抓了土壤化验分析、田间试验、示范区建设、配方研发、宣传培训、植株样品采集、调查研究、数据库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效果评价等关键性技术措施,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通过测土、配方、配肥等重点环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万亩;施用配方肥的面积5万亩以上;土样采集测试500个以
上;并向农户发放施肥建议卡4万张,提高了农户科学施肥、配方施肥、合理施肥的理念,为粮油丰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经雏形
随着该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从单纯追求数量的基础上上发展到追求数量和质量并重的阶段,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已成为主流趋势。
全县认定无公害油菜产地面积5.2万亩;无公害大田作物产地4.5万亩。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区,全面落实了严格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管理措施、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相应的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和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IFAD项目促进了农村综合发展
IFAD(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项目是由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提供高度优惠贷款,用于发展贫困地区粮食生产,改善人民食物营养,逐步消除贫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农村综合发展项目。
项目以关注妇女、关注贫困、关注农村信贷为根本宗旨,主要开展的项目共计4个大类11个方面。
截止2010年底,共完成国内配套1289.3万元。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群众整体素质、妇女健康水平、卫生保健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不断加快。
——人影工作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全县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支持高炮防雹作业工作的开展,防雹人员高度树立“防雹减灾,保粮增收”思想,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3门高炮于5月上旬按期进点开展防雹作业,12名炮点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抢抓每次作业机会。
止目前,开展作业23次,消耗人雨弹1200发,把因雹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受到群众的好评。
——大力建设农村信息公共服务工程:投资15万元,购置了数码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开通了《积石山县农业信息网》,网站内容涵盖面广、实用性强,为提高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及全县农业对外宣传水平、争取农业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科技成为粮油丰产的第一推动力
按照常规技术抓普及,重点技术抓突破的思路,在全面推广地膜覆盖、间套带种植、油菜条播、蚕豆宽窄行、土壤处理、药剂拌种等常规技术的同时,狠抓了全膜双垄沟播、膜侧油菜等技术的示范推广。
——推广优良品种。
在今年的春耕及秋播工作中,根据全县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及时调供抗倒伏、抗病虫害、增产效果明显的各类良种达661.9万公斤,其中春主推品种小
麦87233、变异4号、冬小麦92362、C4、7230;玉米主推品种豫玉22号、沈单16号、酒125等;洋芋主推品种陇薯3号、陇薯6号;油菜主推品种青杂5号、青杂2号。
——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在全县11个乡镇、57个行政村,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2.38万亩。
使1.37万农户受益;经测产,全膜玉米平均亩产比半膜亩增产176.5公斤,每亩增收达388.3元。
——推广膜侧油菜技术。
在临大公路以西的5个乡镇推广膜侧油菜1万亩,建成千亩规模点3个。
经测产膜侧油菜平均亩产227公斤比大田油菜亩增产在42公斤左右,全县总增油菜126吨,按目前市场价5元/公斤计算,每亩增收210元,总增收63万元。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万亩。
——推广粮油高产创建技术。
在粮油高产创建活动8个片共落实创建面积8.386万亩。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结合“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方式,县委、县政府从8月上旬开始,抽调县直75个单位800多名干部,与农业技术人员一起,在秋播的关键时节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开展配方施肥、秋季覆膜保墒、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新技术宣传推
广和蹲点服务。
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全县共完成秋季覆膜8500亩,共投入大马力拖拉机1辆,小型四轮拖拉机3辆,旋耕机、自动上土铺膜机各5台,人畜两用铺膜机100多台,提高了农业中的机械化引用水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保障了秋覆膜工作的正常开展。
农业技术人员不仅成了农民的活书本、好朋友,而且成了农民的壮劳力,与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到位,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初步形成以农技蹲点员为点、示范种植区为线、特色产业基地为面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保证了农技示范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科学谋划2012年农业工作
2012年按照“稳粮保供给、扩经促增收、产业创特色、良种奠基础、科技促丰产”的农业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县上提出的全县工作重点“向山区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民生倾斜”的战略部署,逐步建立“两带三基地”发展格局,即在干旱山区建成旱作农业产业带;在山阴地区建成膜侧油菜产业带;在二阴地区建立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在半干旱山区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在川水地区建立蔬菜生产基地。
确保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万亩(包括复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万亩,其它2万亩。
——及早行动精心安排部署。
县委、县政府已将《2011年重点农业生产工作安排意见》和《关于组织县直单位下乡
包村服务农业生产的通知》批转到各乡镇,并同各乡镇协调联系将12万亩的旱作农业和2万亩的膜侧油菜种植任务落实到村,确保了地块、任务、面积的三落实。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县上提前解决旱作农业和膜侧油菜专项资金529万元,为更好的开展好明年的农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良种统供力度。
已调供冬小麦良种19万斤,并及早同油菜、玉米、马铃薯良种繁育企业联系达成供种协议,确保明年油菜、玉米等杂交良种全县覆盖。
——强化示范基地建设。
寨子沟乡曹姚村、别藏镇旧城、学文村建成了1000亩的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计划在安集乡风林村和郭干乡大杨家村建立2个马铃薯一级良种扩繁基地,已完成农户、地块、面积的落实工作,并同种植户签订了种植协议。
积石山县农业局
2011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