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导学案

知识点一:金属材料(包括和)

⑴常温下一般为(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1.金属的物理性质⑵大多数呈(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⑶有良好的、、

2.金属之最:(1):熔点最高的金属(2):密度最大的金属(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5):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铝银白色,有金属共性在空气中形成保护膜()

铜;干燥空气中不活泼,潮湿时与、、等共同作用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与、等共同作用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3.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硬度比各成分,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

形状记忆

金属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知识点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实例现象

金属 + O2 -

;1、Mg + O2 —

2、Fe + O2—

3、Cu + O2 —

4、Al + O2—

1、发出耀眼白光,生成色粉末

2、四射,生成色固体

3、生成色固体

4、缓慢氧化

金属+酸→ + H2↑Zn+ H2SO4 —

Fe+H2SO4—

Al+ H2SO4—

Zn + HCl—

Fe+HCl—

Al+ HCl—

金属+可溶盐→ + (“前换后,盐可溶”)Fe + CuSO4—;

现象:;Cu + AgNO3—;

现象:;

【归纳小结】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⑴化合反应A+B==AB化学方程式:,

⑵AB==A+B化学方程式:,

⑶A+BC==AC+B化学方程式:。

(4) AB + CD == AD + CB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1.内容:K Ca

2.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⑵位于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⑶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的金属从它们的中置换出来。

知识点四: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铁的冶炼

⑴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把铁从铁矿石里出来。

反应原理:现象:;

⑵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2.铁的锈蚀

⑴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与、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

⑵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②表面涂:如、、电镀、烤蓝等。

③改变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

⑶铁锈很,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⑷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走进中考:

1.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A. 导电性

B. 延展性

C. 导热性

D. 抗腐蚀性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作燃料

B. 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铜丝可用作导线

3.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除杂的方法B.化学物质中的“三”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

三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

三种黑色氧化物--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C.实验安全注意事项D.日常物质的区别

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换气扇

酒精灯熄灭--用灯帽盖灭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食醋--闻气味

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4.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铁干冰小苏打盐酸

性质导热性升华吸热能与酸反应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用途制作铁锅人工降雨治疗胃酸过多除铁锈

A. A

B. B

C. C

D. D

5.下列金属中,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的是()

A. Zn

B. Al

C. Ag

D. Fe

6.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釜底抽薪” --破坏了燃烧的条件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B. 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

8.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B. 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 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 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9.锰(Mn)和镍(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

出.则Mn、Ni、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A. Mn、Cu、Ni

B. Ni、Mn、Cu

C. Cu、Ni、Mn

D. Mn、Ni、Cu

10.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为()

A.x>z>y

B. y>x>z

C. z>y>x

D. y>z>x

11.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Y溶解并有气泡产生,Z不反应,取过量X放入Y(NO3)2和Z

(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经检验,滤渣中只有X、Z.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x>y>z

B. y>z>x

C. y>x>z

D. x>z>y

1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乙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再将甲加入到丙的盐溶

液中,无明显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丙>甲>乙

13.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

A. 铁+稀盐酸

B. 铜+稀盐酸

C. 银+稀盐酸

D. 铜+硝酸银溶液

14.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A. ZnSO4溶液

B. 稀盐酸

C. AgNO3溶液

D. CuSO4溶液

15.利用下列试剂之间的反应现象,能验证 Fe、Cu、Ag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是()

A. Fe、Cu、AgNO3溶液

B. Fe、CuSO4溶液、Ag

C.FeSO4溶液、CuSO4溶液、Ag

D. Fe、CuSO4溶液、AgNO3溶液

16.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 Zn、Ag、CuSO4溶液

B. Zn、Cu、Ag、H2SO4溶液

C. Cu、Ag、ZnSO4溶液

D. 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17.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18.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1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a(OH)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曲线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D.

水的电解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盐酸

20.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B. 滤渣中一定有Ag

C. 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D. 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21.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 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

B. 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

C. 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D. 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22.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

得到的固体质量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B. 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 取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 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浅绿色

23.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随意丢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不属于______(填选项);A.有机物B.合成材料C.纯净物

(2)能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填选项)A.加入明矾B.加入活性炭C.煮沸

(3)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______ 性,用生铁制铁锅而不用纯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铁锅与______接触时

容易锈蚀,防止铁锅锈蚀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5)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飞机外壳的主要材

料是铝合金,“铝合金”属于(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猜想二:;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主要现象实验结论

甲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猜想一

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

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

泡速率______ (填“快”或“慢”)

丙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

空气中______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

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与______是否反应.

25.学习合金知识后,知道了不锈钢中含有金属铬。某同学想:铬与常见铁、铜相比,其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呢?于

是,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其表面能产生致密的氧化膜:②能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亚铬(CrSO4)。

【知识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______Sn Pb(H)______Hg Ag Pt Au

【作出猜想】猜想①Cr>Fe>Cu;猜想②Fe>Cu>Cr;猜想③。

【设计与实验】①张明同学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未经打磨就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

实验操作铁片放在稀硫酸中铜片放在稀硫酸中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有少量气泡产生无气泡无气泡

结论金属活动性强弱:Fe>Cu Fe>Cr

②李红同学也取大小相等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先用砂纸打磨后再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

实验操作铁片放在稀硫酸中铜片放在稀硫酸中铬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产生少量气泡无气泡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 >______ >______ (填元素符号)

【讨论交流】为什么张明和李红两个同学记录的铬与稀硫酸反应开始的现象截然不同?原因是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铜、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刘斌同学将打磨过的两块铁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铬

(CrSO4)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在硫酸亚铬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而在硫酸铜溶液中有明显的现象

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拓展迁移】写出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r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设计

文,自学生字(用时:15分钟) 课文,引导学生一 边倾听,一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 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 朗读课文,标出自 然段序号。 3.教师引导 学生借助拼音,展 开小组合作,检测 课前预习情况,进 行自学,教师相机 指导。 (1)组织学生 利用书中识字表 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 利用生字卡片互 相检测。 (3)组长对不 认识的生字进行 归纳,再读再认。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狐狸 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森 林里的百兽的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 读文,标出课文的9个自 然段,对不熟悉的句子多 读几遍。 3.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自己逐一认 读书中的15个生字和3 个多音字“转”“闷”“呀”, 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2)认读生字,相互纠 正。 (3)归纳不认识的生 字,会读的同学大声范读, 认不准的同学认真倾听。 如果遇到小组同学都读不 准的字可以到书中找拼 音,拼一拼,再读一读。 4.学生按自然段朗读 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 可以以填空的形式提 示学生,降低难度。 2.提醒学生自然 段的标志,以便其准确 标出。 3.重点正音: “转、扯、爪、猪、 受、神”是翘舌音; “嗓”是平舌音; “抗、趟”是后鼻 韵母; “转”在本课中读 四声zhuàn。

4.教师指导 学生按自然段读 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不断句。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名读第 一自然段,认读并 理解生词“食物”, 想一想:老虎是在 什么情况下抓住 狐狸的? 2.引导学生 画出描写狐狸和 老虎的动作的词, 思考:老虎和狐狸 谁更厉害? 3.指导朗读。 1.通过查找工具书和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食物”指吃的东西, 说明老虎是在饥饿的情况 下抓住狐狸的。 2.狐狸的动作是 “蹿”,老虎的动作是“扑” 和“逮”,说明老虎更厉 害。 3.有感情地朗读。 1.提示学生自觉 使用工具书。 2.可引导学生做 动作理解这几个动词, 使学生明白狐狸的动 作虽然很快,但仍然被 老虎逮住,这说明老虎 更厉害。 3.提醒学生利用 语速的快慢来表现文 章的内容。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 本课生字“食、物、 眼、爷”,再次认 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 观察它们在田字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 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 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 写注意点。 3.老师范写时,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 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上下结 构的“食”字,左右结 构的“物”字,引导学 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2020春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设计-第5单元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四、单元教学课时安排:4课时 图形的旋转变换…………………………………………………………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2课时 第1课时旋转(1)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2、观察教材第83页例1的钟面,思考以下问题: (1)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 (2)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 (3)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 (4)试着填一填: 从“12”到“1”,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0°; 从“1”到“”,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60°; 从“3”到“6”,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从“6”到“12”,指针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想一想,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合作互助学习】 1、小组内交流独立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对有争议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 2、例2,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每次顺时针方向旋转90o,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1)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 (2)换另一把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按逆时针方向转一圈并说一说。 【展示引导学习】 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5 动物儿歌 导学案设计 课题动物儿歌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强调:“儿童的认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由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扎扎实实搞好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猜谜语、编字歌、讲故事、“小老师”游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和记忆形声字。同时,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汉字音、形、义,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汇报汉字学习的收获,使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品尝合作学习的乐趣,发现汉字中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最喜欢的小 动物。 2.教师出谜语:“小飞机,纱翅 膀,飞来飞去捉虫忙。”“头上两 根毛,身穿花旗袍,成天不劳动, 只知乐逍遥。” 3.教师板书“动物儿歌”并小结 引出——走进大自然,和小动物交 朋友。 1.学生自由说出喜欢的小动物并简 单说说动物的特点。 2.学生根据谜语,猜测出谜底是“蜻 蜓”“蝴蝶”。 3.随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小虫遇到马。(打一字) (2)日子都在门里过。(打一字) (3)一个英雄汉,设下天罗网, 专捉飞来将。(打一种动物) 二、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用时:1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引导学生试读课文并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生字,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小组推选“小老师” 教每个组员读准字音,同时规范每 个学生汇报时的语言。 (2)引导学生集体汇报,相机评价 和鼓励。 (3)提出要求:拼读字音,声音洪 亮。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欢的 生字,说清用什么方法识记。 (1)教师点拨形声字识字法,帮助 学生梳理语言,及时鼓励。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并为生字组词和造句帮助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网”, 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图,形象 识记生字。 5.组织学生展开“开火车组词擂 台赛”,为生字扩词。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 文,圈画本课12个生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汉字的字音和 字形。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 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 如:“蚂”字读三声;“藏”字是 平舌音;“蜘、蛛”都是翘舌音; “粮”字是三拼音节。 (2)汇报形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 “藏”的读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 (3)正确齐声拼读生字。 3.学生观察,挑选喜欢的生字进行 同桌交流并汇报,要把话说完整。 (1)形声字识字法:我最喜欢“蚂蚁” 这两个字,它们都是虫字旁,表示 和虫子有关,我发现这两个字的读 音都与右半部分相同或者相近。看 到这两个字,我就知道“蚂蚁”是 一种昆虫。(按照这样的方法说说“蜻 蜓、蜘蛛”两个词语。) 2.汉字游戏,填一填,连一连。 虫 马义青知朱 () () () 3.把下面的字去掉部首,再组 词。 造()() 迷()() 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凡卡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掌握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立柜、眯眯笑、邮筒、地址、衬衫、偷偷”等词语。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凡卡的心愿是什么。(难点)) 一、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介绍收集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3、学法指导 三、小组互助 1、听写生字词语。生互评互改,并指出易错的字,多音字。 生字我掌握:(注音) 吉()爹()炕()立柜()祷告() 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 词语句子我理解: 摩平:捉弄:打发: 祷告:指望: 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那些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展示 1、提炼信的内容 2、“苦”——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急切的心情。 例:我的发现:凡卡的命运非常悲惨,主要体现在: 3、“乐”——认识插叙,了解插叙内容对表达凡卡生活的作用。 例: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我的体会是: 4、“痛”——细节描写的运用,使甜蜜的梦回到了永远的痛。 四、写作方法 小组交流展示 对比、反衬的运用。学生举例。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我的体会是: 五、情感升华 1、探究生疑,再究课文,互帮互学,我需要质疑的问题是什么? 2、我与凡卡比同年: 五、达标练习 1、小小书法家 chúguìmāpíng píǎo yóu tǒng ( ) ( ) ( ) ( ) jiūzhùxīzhōu jíxiáng dǎo gào ( ) ( ) ( ) ( )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拒()钓()摩()揍() 柜()钩()磨()凑() 3、词语填空我最行 希望期望指望巴望盼望渴望 (1)过了一个钟头,凡卡怀着甜蜜的( )睡熟了。 (2)凡卡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了,连狗都不如。 (3)凡卡疲惫极了,多么()能好好地睡一觉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五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5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3、54页例4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的1、2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 法。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 用题的能力。 3、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 式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如何列式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学习难点: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53、54页例4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的1、2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三年级同学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还剩下多少棵? 2、如果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三)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出示主题图) 你买过面包吗? 认真观察,面包店里的员工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4、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2)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①.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②.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③.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④.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⑤.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90-36)÷9 = 54÷9 = 6(次)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数学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长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课题】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生活事例,初步感知旋转的现象,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 2、我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4、使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教材第8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像风车、车杆、荡秋千,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 象,叫做。 2、完成例1。 3、要弄清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三点: (1)(2)(3) 4、完成做一做。 【合作探究】(课堂导学案) 1、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8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请同学们观察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总结画法:

4、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 5、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课堂练习】 ①②③ 图形①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②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③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学习评价】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内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课题】 图形的运动(三)变换 【学习目标】1、我能知道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体会平移、旋转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 2、我能运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变换或组合图案。 3、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知道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体会平移、旋转在图形变换中的应用。能运用平移、旋转的方法变换或组合图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复习旧知】 画出绕点O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 【合作探究】(课堂导学案) 小组合作利用七巧板说明每一块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然后组合成了鱼图。 板1先向平移格,再向平移格,最后绕直角顶点时针旋转0。 板2先,再,然后。 板3向。 板4先,再。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旋转 课时第五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 主备人欧俊审核人执教人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生活事例,初步感知旋转的现象,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 2、我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4、使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学习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ppt、学案 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约7 分钟︶ 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学案, 落实自主学习的各项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 自主学习作出方法指导、信 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自主学习教材第8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像风车、车杆、荡秋千,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 动的现象,叫做。 2、完成例1。 3、要弄清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三点: (1)(2)(3) 合作探究︵约10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8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观察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 形。 3、总结画法: 1

汇报展示︵约10分钟︶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 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 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 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 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 的经验。 教师指定小组展示交流。 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 是位置变化了。 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按某一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 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也都绕同一点按相同方向旋转了相同 的角度,对应的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的线段、对应的 角也都分别相等。 达标检测︵约7 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 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 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 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 解。 ①②③ 图形①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②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拓展延伸︵约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 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 正。 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转 像风车、车杆、荡秋千,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化了。 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按某一方向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也都绕同一点按相同方向旋转了相同的角度,对应的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的线段、对应的角也都分别相等。 课 后 反 思 2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第八单元导学案

剑门中学九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导学案 主备教师赵玉梅 课题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A 【一】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动副结构的学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如何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重点、难点 动副短语:clean up ;cheer up;set up;give out;put off;put up等 【二】预习导学 从课本中找出下列的短语. 打扫___________鼓舞,使振奋___________想出,提出________________ 延迟___________张贴__________________分发,发放_______________ 给……打电话_______________ 链接类似的短语: 切碎_______打开_______关闭________写下__________ 用合适的动词和短语完成下列句子。 (1)I'd like to_______(工作)outside. (2)You could help _______(打扫干净)the city parks. (3) I'd like to________(帮助)homeless people. (4)You could ________(分发)food at the food bank. (5) I'd like to ________(鼓舞)sick kids. (6)You could ________(拜访)them in the hospital. (7)We need to ______ _______ _______(想出,提出)a plan. (8)We can't___ ___(延迟)making a plan. 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 (9)I'll________ ________(写下)all our ideas. (10)We could_________ _________(张贴)signs. (11)I'll _________ ________(分发,发放)advertisements after school. (12)We could each_______ _______(给……打电话)ten people and ask them to come. 【三】复习导入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at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Wh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难点突破 1.在预习导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短语属于动副结构,在句中运用的时候注意他的宾语的位置,下面的歌谣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忆。 动副放一块儿,代词放中间儿:若是接名词儿,中间儿和后边儿。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含义,并且注意动副短语的宾语的位置。 ①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We can't put off making a plan. 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ll write down all our ide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We could put up sig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导学案

第八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异域风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1个,会写17个。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巴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最后一单元,对学生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要加以巩固和复习。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我能把课文读5遍,做到通顺流畅,能准确读下面的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我发现易出错误的生字想提醒大家 3、我知道《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 了: 4..我读懂了季先生再次到德国后,他见到德国的景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5、我知道课文背景: 我了解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相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对于课文中作者提到的山阴道的资料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在课文中,作者先点明 了;然后回 了;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并抒发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全单元)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1c) 【学习目标】 1. 学习讲述过去某个时间段人们正在做的事情,初步掌握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 2. 通过构建过去场景中正在发生的各种情况,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 【学习重点】 ★重点单词:rainstorm(暴风雨) ★重点短语:wait for(等待;等候), at the time of the rainstorm(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 ★重点句型: — What was the girl doing at the time of the rainstorm?(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个女孩正在做什么?) — She was doing her homework in her house.(她正在家里做作业。) 【课前预习方案】 (一)小小翻译官。(请预习课文,将下列中文译成英文) 1. 在图书馆里in the library 2. 在我家in my house 3. 在街上on the street 4. 在公交车站at the bus stop 5. 做作业do homework 6. 打篮球play basketball 7. 去上班go to work 8.等公交车wait for the bus 9. 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at the time of the rainstorm (二)请观察1a的图片,并将图片与句子相匹配。 (三)想一想。 1、现在进行时的定义是什么?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 2、现在进行时的结构是什么? 现在进行时是由助动词be(am/is/are)+动词-ing形式构成的。 3、过去进行时的定义是什么? 过去进行时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4、过去进行时的结构是什么? 过去进行时由“was/were+动词-ing”构成。 【课堂活动方案】 活动一:新知呈现。 1.老师用PPT呈现一些暴风雨中的场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T:Where was the girl? Ss:She was at home. T: What was she doing? Ss:She was doing her homework. 2.核对1a将图片与句子相匹配的答案。 活动二:听说训练。 1. 让学生浏览一遍1b的动词短语。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

29掌声 设计人:张建华审核人:姜俊肖 温馨寄语:献出爱心,改变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重) 3、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难)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基础知识。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懂得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知识链接: 小儿麻痹症:简称“儿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成年人比较少见。 课前积累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一、自主学习: 1、我会写 Zī shì pǔ tōng gǔ lì qíng xù jiǎng shù rè liè chí jiǔ ()()()()()()() lún liú píng xī zhù shì zhǎng shēng yuàn yì wén jìng ()()()()()() 2、我会组词 通()投( )列( )普()吞()原() 桶 ( ) 役( )烈( )谱()蚕( )愿( ) 3、多音字组词

落____ ( ) _____( ) 调____( ) _____(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 ) 突然( ) 停息( ) 忧伤( ) 二、合作探究: 1、英子为什么犹豫? 2、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 3、课文中有一些让我感动的句子,我要抄下来。 三、扩展延伸: 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英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变化?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一下。四、当堂检测: 1、填上合适的词. ( )地坐着 ( )地走 ( )地站起来 ( )地鼓掌 ( )的眼圈 ( )的掌声 ( )的声音()的英子 2、精彩补白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投降了那个角落,英子把头低了下来。(2)、大家的掌声给了我的鼓励,使我面对生活。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复习过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导学案 课题:跳水总课时:两课 时分课时:第 一课时 课型:自学 展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会正确认读这些生字新词。 2、我能用多种方法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失足、不知所措、瞄准、呜咽”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列夫·托儿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列尼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自主学习: 一、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词易读 错: 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 二、我能把田字格中的生字正确、工整地抄写一遍: 三、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失足瞄准呜咽甲板桅杆横木 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 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 4、我再把课文读一遍,画出自己喜欢的经典佳句和重点词语,并摘 录下来。 5、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三、合作交流: 1、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说说识字的方法 2、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小组长负责,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顺。 4、组内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激励 1、小组分工展示: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读明白了什么。 3、对照插图我能想出多种办法把那孩子救下来。(学生会想出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 五、达标测评: 1、读一读拼音,写词语。 Wéi gān xiàhu hǎi ōu xǐng wùcháun cāng ( ) ( ) ( ) K?ng zhìfēng píng làng jìng bùzhīsuǒcu? ( ) ( ) ( ) 2、解释词语并用加点的词造句。 失足瞄准呜咽甲板桅杆横木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模.仿.显.然. 3、在()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鬼脸()帽子()桅杆 ()身子()牙齿()绳子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①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猴子()不理,()撕得更凶了。 ②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 ③()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知识分享.doc

曹庄完小三年级导学案教学设计 科数课 5 面积课第一课时 主备人王绍玲 目学题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 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学习目标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正确的 学习重难点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 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课前准备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两把长短大小不同的尺子 学案导案 【知识链接】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比较手中两把尺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长短比的是尺子的什么?大小比的是尺子的什么? 【自主学习】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课桌、数学书、文具盒、作业本的表面在哪里。 (2)摸一摸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那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指一指手中平面图形的表面在哪里? (2)哪个图形大一些?哪个图形小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 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合作探究】 学生拿出两张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卡纸。

1、讨论下面哪种方法行的通? (1)用不同的图形做面积单位比较,可以吗? (2)用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作单位来比较,可以吗? (3)用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作单位来比较,可以吗?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的面积单位 2、动手操作 每组选一种图形做单位来测量一下,看看到底哪个图形大? 【展示交流】 1、在学生操作完之后进行汇报: 我们组选用()做面积单位,红色长方形用了()个,蓝色长方形用了()个,所以()的面积大,()的面积小。 2、你认为用哪种图形更适合做面积单位?说说你的理由。 【合作探究】 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拿出 1 平方厘米的学具,放在自己的指甲上,看看哪个指甲的大 小接近 1 平方厘米。 ④拿出 1 平方分米的学具,在纸上画一个 1 平方分米。 ⑤用手比划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⑥出示一张 1 平方米的纸,猜猜上面可以放几本16k 数学作业本实际能放多少。 ⑦猜一猜 1 平方米的面积能站下几个人?亲自试验一下。 【巩固检测】 1、读一读: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面积接近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1平方米? 2、填写面积单位。 3、判断对错。 【课后提升】 练习十四的第 3、5 题。 教 学 反 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将相和》有效教学导学案 授 课 年级五年级 学 科 语文 主 题 《将相和》 备课 教师 田远宗 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授课 日期 授课 教师 田远宗 教材分析 《将相和》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学生对古典文学已有了初步了解,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有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理清三个历史故事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感悟,培育智慧”思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新课程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又让学生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教学时,一方面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能力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分清文章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联系。 2、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教学提纲

班级姓名设计人王晓慧审核人大学区五年级组_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知识链接: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 个不平等条约。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 同学们,请在阅读文章并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题目: 一、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上正确的拼音,并分别组一个词语写下来。 叩()脊() 刹()髓() 二、我会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悄()刹() ()() 三、辨字组词: 顷()巷()逃()杀()倾()港()眺()刹() 搂()俏()随()斩()缕()硝()髓()崭() 四、香港于年月日,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是 ()。 家长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班级姓名设计人王晓慧审核人大学区五年级组_ 【问题一】自由读诗歌同桌交流说一说全诗共分几节,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问题二】小组合作讨论:香港回归的最后时刻,这是怎样的一分钟啊!结合文中的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 【问题三】小组合作讨论,结合课外资料,从第三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问题四】读诗歌,小组合作讨论:从第四小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自我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第八单元学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金典笔记】 海洋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 一、海水中的物质 1 ?含量之最(用化学符号表示):海水中含最多的物质 ___________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 _________ ;海 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 ________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 __________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 2 ?海水制镁:写出具体的从海水中抽取镁的过程。 海水或卤水 石灰乳十 氢氧化镁 盐酸卄 氯化镁 通电# 镁 反应的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人类还通过提取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来制备有用途的物质。如:海水晒盐;提取溴、碘等。 二、海底矿物 如天然气水合物(又称 __________ ),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__________ )和 ______ 在低温高压下形 成的冰状固体,具有产热多,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等优点;多金属结核(又称 _________ ),含有锰、铁、镍、铜、钴、钛等 20多种金属元素。天然气水合物和多金属结核都是 (混合 物或纯净物)。 三、海水淡化 1. 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海水淡化最常见的方法是 ________ 和 _____ 。膜法又称为 ____________ 法,是利用渗透压的原理。 热法中较常用的是 【经典例题】 1?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图: 生石灰 ------ 1 ----- 电岸 瞬田tv 。眈卜阿2豔卜无 水汕说?苛 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般情况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可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Na 2CQ T NaOH B. KNO KCl C. MgCl 2^ Mg ( NQ ) 2 1 .海底蕴藏着大量的 _________ 等常规化石燃料,还有一些新型的矿产资源, 石灰乳 ④MgCb 电解产物之一的 Cl 2,在点燃的条件下跟 CH 及Q —起反应, 可生成氯化氢和一氧化碳,试写 D. C U O T Cu (NO ) 2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数学广角_优化导学案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容: 1、优化思想 2、排队论 3、对策论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建议: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3、创设情景,充分利用生活实例。 4、加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六、课时安排:4课时

新授课导学案(第1课时) 主备人:执教人:学习时间:年月日 课题优化(1)(P104 例1) 学习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合作意识、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学习准备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在家里你都做过些什么家务?如果你的妈妈安排你烧水和扫地,你会怎样安排这两件事呢?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仔细阅读课本P104 1、沏茶前要考虑什么,准备什么呢? 2、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3、要让客人最快的喝上茶,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合理呢? 4、我知道: (1)、要烧水先要,。 (2)、洗水壶→()→()→()→()→() (3)、我设计的过程主要大步. 第一大步 第二大步 第三大步 第四大步 所以我花的时间(算式)(分钟) (4)、用图式来表示: 5、通过前面沏茶这一件事,我们觉得要合理安排一件事,应该考虑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