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 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求。
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 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狄仁杰非常惭愧地退下,叹息道:“娄公仁德宽大,他如此推崇提拔我,而我却一再地排挤他,不 知他的高深。”
娄师德与狄仁杰的交往,不为一己之私利,帮助了别人不求回报,也不需要对方知道,就像那杯白 水,日子久了狄仁杰就发现了它的真味,并从中受益匪浅。
小人间的交往,个人利益往往被放在第一位。甜言蜜语推杯换盏看起来美如醇酒,但这种交往更多的是 为了个人的诉求,这美酒因缺少真诚的底蕴经受不住风浪的打击,为利而来,利尽时往往呼喇一声鸟兽 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甜蜜开始,苦涩收场。 《史记·汲郑列传》记载:下邽翟公有言,始翟 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 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翟公在有权有势时,家里门庭若市,宾客如同走马灯。但这些人都是冲着他的官位和权势来的,都是想 着要谋一己之利;一旦翟公失去了官位,没有权力做后盾的翟公,因为没有了利用的价值,门前冷落车 马稀,可以张网补雀了。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 是心灵的相遇。多一个朋友,可以多一份快乐的分享,多一份烦恼的分担。 有朋友的陪伴,再远的路也不觉得漫长,再曲折的路也不觉得艰难。
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也会带来困扰,增添 烦恼。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深深浅浅地跋涉着,经 历着不同的体验,累积着各自的感受。梳理对友谊的 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