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与永磁同步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无刷直流电机通常情况下转子磁极采用瓦型磁钢,经过磁路设计,可以获得梯形波的气隙磁密,定子绕组多采用集中整距绕组,因此感应反电动势也是梯形波的。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需要位置信息反馈,必须有位置传感器或是采用无位置传感器估计技术,构成自控式的调速系统。
控制时各相电流也尽量控制成方波,逆变器输出电压按照有刷直流电机PWM的方法进行控制即可。
本质上,无刷直流电机也是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实际也属于变压变频调速范畴。
通常说的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具有定子三相分布绕组和永磁转子,在磁路结构和绕组分布上保证感应电动势波形为正弦,外加的定子电压和电流也应为正弦波,一般靠交流变压变频器提供。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常采用自控式,也需要位置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矢量控制(磁场定向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的先进控制方式。
两者区别可以认为是方波和正弦波控制导致的设计理念不同。
最后明确一个概念,无刷直流电机的所谓“直流变频”实质上是通过逆变器进行的交流变频,从电机理论上讲,无刷直流电机与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相似,应该归类为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但习惯上被归类为直流电机,因为从其控制和驱动电源以及控制对象的角度看,称之为“无刷直流电机”也算是合适的。
无刷直流电机通常情况下转子磁极采用瓦型磁钢,经过磁路设计,可以获得梯形波的气隙磁密,定子绕组多采用集中整距绕组,因此感应反电动势也是梯形波的。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需要位置信息反馈,必须有位置传感器或是采用无位置传感器估计技术,构成自控式的调速系统。
控制时各相电流也尽量控制成方波,逆变器输出电压按照有刷直流电机PWM的方法进行控制即可。
本质上,无刷直流电动机也是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实际也属于变压变频调速范畴。
通常说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定子三相分布绕组和永磁转子,在磁路结构和绕组分布上保证感应电动势波形为正弦,外加的定子电压和电流也应为正弦波,一般靠交流变压变频器提供。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常采用自控式,也需要位置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矢量控制(磁场定向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的先进控制策略。
无刷直流电动机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性能比较1.在电动机结构与设计方面这两种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相同,有永磁转子和与交流电动机类似的定子结构。
但永磁同步电动机要求有一个正弦的反电动势波形,所以在设计上有不同的考虑。
它的转子设计努力获得正弦的气隙磁通密度分布波形。
而无刷直流电机需要有梯形反电动势波,所以转子通常按等气隙磁通密度设计。
绕组设计方面进行同样目的的配合。
此外,BLDC控制希望有一个低电感的绕组,减低负载时引起的转速下降,所以通常采用磁片表贴式转子结构。
内置式永磁(IPM)转子电动机不太适合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因为它的电感偏高。
IPM结构常常用于永磁同步电动机,和表面安装转子结构相比,可使电动机增加约15%的转矩。
2.转矩波动两种电动机性能最引人关注的是在转矩平稳性上的差异。
运行时的转矩波动由许多不同因素造成,首先是齿槽转矩的存在。
已研究出多种卓有成效的齿槽转矩最小化设计措施。
例如定子斜槽或转子磁极斜极可使齿槽转矩降低到额定转矩的1%~2%以下。
原则上,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齿槽转矩没有太大区别。
其他原因的转矩波动本质上是独立于齿槽转矩的,没有齿槽转矩时也可能存在。
如前所述,由于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无刷直流电动机相电流波形的不同,为了产生恒定转矩,永磁同步电动机需要正弦波电流,而无刷直流电动机需要矩形波电流。
但是,永磁同步电动机需要的正弦波电流是可能实现的,而无刷直流电动机需要的矩形波电流是难以做到的。
因为无刷直流电动机绕组存在一定的电感,它妨碍了电流的快速变化。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实际电流上升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电流从其最大值回到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在绕组换相过程中,输入到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相电流是接近梯形的而不是矩形的。
每相反电动势梯形波平顶部分的宽度很难达到120°。
正是这种偏离导致无刷直流电机存在换相转矩波动。
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中驱动器换相转矩波动几乎是没有的,它的转矩纹波主要是电流纹波造成的。
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1. 引言说到电机,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个硬邦邦的技术话题,其实啊,电机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助手,默默为我们的日常服务。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两种电机:永磁直流无刷电机(BLDC)和永磁同步电机(PMSM)。
它们都是以“永磁”命名,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实际上,这两位“电机明星”各有千秋,各有自己的粉丝群体,来,咱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它们的故事。
2. 永磁直流无刷电机(BLDC)2.1 什么是BLDC?首先,永磁直流无刷电机就像是一位现代的“高科技小伙”,它的无刷设计让它比传统的有刷电机更加出色。
大家知道,电机里有刷子,像是老古董,容易磨损,还得频繁换,真是让人烦。
可是BLDC就不同了,它彻底告别了刷子,效率高得惊人,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
听说,有的人用了好几年都没出毛病,简直就像是电机界的“长青树”!2.2 BLDC的应用场景说到应用,BLDC可不是个闲人,简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无论是电动车、空调,还是咱们常见的吸尘器,甚至是智能手机里的马达,BLDC都有一席之地。
试想一下,当你在炎热的夏天打开空调,清凉的风吹来,那可都是BLDC在默默工作呢!而且,它运行的时候安静得就像小猫咪,让你在家里享受宁静时光。
3. 永磁同步电机(PMSM)3.1 PMSM的特性再来说说永磁同步电机,PMSM也不甘示弱。
它像是一位稳重的绅士,拥有极高的扭矩密度和出色的控制性能。
这位绅士可是电机界的“技术流”,使用的是同步原理,能在各类负载下稳定工作,简直是个全能选手。
很多时候,PMSM被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比如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等。
它的表现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踏实稳重,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
3.2 PMSM的优缺点当然,PMSM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相比BLDC,它的制造成本稍高,毕竟技术含量在那里。
不过,物有所值,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可都是杠杠的,能让你省不少电费呢!这就好比买了个高档手机,虽然贵,但它的性能和体验真心让人满意。
永磁同步电机以及直流无刷电机的电磁设计首先,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永磁体作为励磁源,与传统的感应电机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主要包括磁极形状、磁路设计和绕组设计。
磁极形状是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磁极形状有平面磁极、凸起磁极和凹陷磁极等。
磁极形状的选择与电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有关。
例如,对于高转速应用,凸起磁极可以减小磁场漏磁,提高电机的效率。
磁路设计是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优化磁路设计,可以改善电机的磁路磁阻和磁导率等参数,提高电机的磁路利用率和效率。
同时,磁路设计也需要考虑减小磁铁磁感应强度损失,采用合适的磁路材料和结构设计,降低磁铁的温升,提高电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绕组设计是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绕组设计涉及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绕组的布置和计算。
合理设计绕组可以降低电动机的电阻损耗和铜损耗,提高电机的效率。
此外,绕组设计还需要考虑绕组的散热和绝缘问题,确保电机的安全运行。
直流无刷电机是一种采用永磁转子的直流电机。
与传统的有刷直流电机相比,直流无刷电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电刷磨损,可以实现长时间的高速运转。
直流无刷电机的电磁设计主要包括转子和定子的磁路设计和绕组设计。
转子磁路设计是直流无刷电机电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设计转子磁路可以提高磁路磁阻和磁导率,提高电机的效率和转矩输出。
通常情况下,直流无刷电机采用内置式磁铁转子,磁铁的选择和磁铁的磁场分布对电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定子绕组设计是直流无刷电机电磁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定子绕组设计涉及到绕组的尺寸、材料选择以及绕组的布局和计算等。
合理设计绕组可以降低电阻和损耗,提高电机的效率和输出性能。
此外,定子绕组设计还需要考虑电机的散热和绝缘等问题,确保电机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和直流无刷电机的电磁设计是电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优化磁极形状、磁路设计和绕组设计,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功率密度和输出性能。
电机在家用的电器内都是比较普通的设备,没有特殊的规格和作用;而工业电机则不同,比如永磁电机,用于矿业筛选,极大提高作业效率;那么永磁电机跟普通电机有什么区别呢?
无刷直流电机通常情况下转子磁极采用瓦型磁钢,经过磁路设计,可以获得梯形波的气隙磁密,定子绕组多采用集中整距绕组,因此感应反电动势也是梯形波的。
嘉轩(JXS智能驱动,分体式)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需要位置信息反馈,必须有位置传感器或是采用无位置传感器估计技术,构成自控式的调速系统。
控制时各相电流也尽量控制成方波,逆变器输出电压按照有刷直流电机PWM的方法进行控制即可。
本质上,无刷直流电动机也是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实际也属于变压变频调速范畴。
通常说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定子三相分布绕组和永磁转子,在磁路结构和绕组分布上保证感应电动势波形为正弦,外加的定子电压和电流也应为正弦波,一般靠交流变压变频器提供。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常采用自控式,也需要位置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矢量控制(磁场定向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的先进控制策略。
那么永磁电机跟普通电机的区别就可以很明显的区分了
普通电机:主要家用,比如风扇/洗衣机等内部电机,电源则是220V家用电,相应功率和应用范围比较小;
永磁电机:主要用于工业,比如煤矿磁选等等,使用环境和场地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怎么辨别电动车的控制器是方波的还是正弦波的?
无刷直流电机是电机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品,电调控制电机的运行,从电流驱动的角度看,无刷直流电机可以分为方波驱动和正弦波驱动。
通常我们将方波驱动的电机称之为无刷直流电机(BLDC),正弦波驱动的电机称之为永磁同步电机(PMSM)。
无刷直流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控制器电流驱动方式不同。
无刷直流电机是方波电流驱动,永磁同步电机是正弦波电流驱动。
我们要将电机的气隙磁密波形与驱动电流波形相匹配,才能发挥出电机更好的性能。
因此,无刷直流电机的气隙磁密波形也要设计成方波,而永磁同步电机气隙磁密波形则要设计成正弦波。
无刷直流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在性能上,在转矩平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电机运行时的转矩波形有许多因素造成,齿槽效应是无刷直流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波动的共同因素。
目前减小齿槽效应的措施也有多种,常见的如定子斜槽、转子斜极、分数槽等。
在理想情况下,无论是无刷直流电机还是永磁同步电机,电流与转矩的特性曲线是呈线性变化的,不管电机运转在任何位置都不会有转矩波动。
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无刷直流电机的绕组存在电感,它妨碍了电流的快速变化。
在换相过程中,电流从最大值到最小值、最小值到最大值切换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因此,输入到无刷电机中的电流波形是梯形而不是矩形的。
正是这种偏离导致无刷直流电机存在换相转矩波动。
在永磁同步电机中驱动器换相转矩波动几乎是没有的,它的转矩波动主要是由电流纹波造成的,而且在高速运转时,这些纹波转矩将会随着转子的惯性过滤掉。
永磁同步电机以及直流无刷电机的电磁设计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和直流无刷电机(Brushless DC Motor, BLDC)都是目前电机领域中应用广泛的电机类型。
它们在功能、特性以及电磁设计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电机的电磁设计进行介绍。
首先,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利用永磁体产生磁场的同步电机。
其主要由永磁体、转子和定子组成。
永磁体的磁场与定子磁场同步旋转,从而产生电动势并转化为电力输出。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较高的控制精度等优点,在电动车、工业机械和家用电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主要包括定子槽形状设计、磁场调整和绕组设计等方面。
定子槽形状设计是为了提高定子磁场分布的均匀性和磁场利用率,常见的槽形包括梳齿形槽和圆弧形槽等。
磁场调整是为了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的磁场波形和减小磁场谐波,通过调整永磁体的磁场分布和形状来达到目的。
绕组设计考虑到定子槽内的线圈布局和参数选取等因素,以提高定子线圈的利用率和电磁性能。
其次,直流无刷电机是一种利用电子换向器控制电流流向的电机。
它的结构包括转子、永磁体和绕组等。
直流无刷电机由于无刷换向,减少了机械磨损和摩擦力,具有高效率、可靠性高以及无噪音等特点,在电动汽车、航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直流无刷电机的电磁设计主要包括磁场布置、定子槽形状以及转子磁场等方面。
磁场布置是为了控制磁通分布和磁感应强度,常见的磁场布置包括轴向磁场、径向磁场和斜磁场等。
定子槽形状决定定子绕组布局和绕组参数选取,常见的槽形有整槽形、分槽形和圆弧形等。
转子磁场的设计考虑到磁极数量和极对槽比等因素,以实现期望的转矩输出和运行性能。
综上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和直流无刷电机在电磁设计方面有一些共同点,如磁场布置和绕组设计等,同时也有一些差异,如定子槽形状和转子磁场等。
这些设计因素直接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和效率,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优化和控制参数选取至关重要。
无刷直流电机还是永磁同步电动机在家用电器节能技术概念中,“变频”是一个热度极高的名词。
从效果来看,它已是一个营销概念,离开了正常的技术轨道。
人们津津乐道于“变频”,其中耳详能熟的是所谓“直流变频”,这就变成一个低级的笑话了。
所谓“直流”,就是频率为零,哪里还有变频之说。
如此低级错误的概念还在那么多堪称大牌的专家口里念念有词,如数家珍,那就更可笑了。
不谈专家了。
总之一个概念无论是否准确,大家谈惯了,约定俗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也无可厚非。
“变频”终归比“变速”好听,也似乎更专业一些,好忽悠,好炒作,对销售有利,本人虽不接受也只能理解。
但另一个概念好像就不是这么回事,一般老百姓不清楚它是理所当然,但企业自己的研发技术人员也经常弄不清楚,甚至很多专家也迷迷糊糊,这就有必要好好讨论一下了。
在与相关大型企业的变频技术交流中,经常提到“无刷直流”和“永磁同步”的概念。
我有点纳闷,企业同时在研发这两种电机产品吗?细究之后才明白,他们所说的其实就是一种东西。
到底是“无刷直流”,还是“永磁同步”,他们也把握不准,或者干脆就认为两者本来就是一种东西,或是一种产品的两个名称。
这当然是错误的认识。
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混淆了电机与控制的关系。
几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按照控制方式的不同,电动机的类型已经不完全由产品的本体机械结构所决定,同时也由控制和驱动方式所决定,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
如果仅就本体结构来说,“无刷直流”和“永磁同步”的确非常类似甚至相同,但其控制模式却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无刷直流和永磁同步都是转子为永磁而定子为分相绕组结构,但无刷直流通常还在定子上设置有感应转子位置的传感元件(多半为霍尔元件)。
近年来通过定子绕组中旋转电动势来判断转动位置的所谓无霍尔无刷直流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无刷直流与永磁同步在本体机械结构上有时真的看不出太大的区别。
对直流电动机而言,其碳刷和换向器组合同时完成两个功能,位置检测和换向。
直流无刷电机BLDCM与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比较直流无刷电机BLDCM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无刷电机) PMSM(BLAC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rushless Alternating Current Motor)1 PMSM和BLDCM相同点和不同点1.1 PMSM和BLDCM的相似之处两者其实都是交流电机,起源不同但从结构上看,两者非常相似。
PMSM起源于饶线式同步电机,它用永磁体代替了绕线式同步电机的激磁绕组,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反电势波形是正弦波,与感应电机非常相似。
在转子上有永磁体,定子上有三相绕组。
BLDCM起源于永磁直流电机,它将永磁直流电机结构进行“里外翻”,取消了换相器和电刷,依靠电子换相电路进行换相。
转子上有永磁体,定子上有三相绕组。
1.2 PMSM和BLDCM的不同之处反电势不同,PMSM具有正弦波反电势,而BLDCM具有梯形波反电势。
定子绕组分布不同,PMSM采用短距分布绕组,有时也采用分数槽或正弦绕组,以进一步减小纹波转矩。
而BLDCM采用整距集中绕组。
运行电流不同,为产生恒定电磁转矩,PMSM需要正弦波定子电流;BLDCM需要矩形波电流。
PMSM和BLDCM反电势和定子电流波形如图1所示。
永磁体形状不同,PMSM永磁体形状呈抛物线形,在气隙中产生的磁密尽量呈正弦波分布;BLDCM永磁体形状呈瓦片形,在气隙中产生的磁密呈梯形波分布。
运行方式不同,PMSM采用三相同时工作,每相电流相差120°电角度,要求有位置传感器。
BLDCM采用绕组两两导通,每相导通120°电角度,每60°电角度换相,只需要换相点位置检测。
正是这些不同之处,使得在对PMSM和BLDCM的控制方法、控制策略和控制电路上有很大差别。
2 PMSM和BLDCM特性分析2.1按照空间应用中最关心的特性:功率密度、转矩惯量比、齿槽转矩和转矩波动、反馈元件、逆变器容量等特性对PMSM和BLDCM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两种同步电机之间的区别,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以
及差异
来源:网络
无刷直流电动机(简称BDCM)
其出发点是用装有唯玛特永磁体的转子取代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极,将原直流电动机的转子电枢变为定子。
有刷直流电动机是依靠机械换向器将直流电流转换为近似梯形波的交流,而BDCM是将方波电流(实际上也是梯形波)直接输入定子,其好处就是省去了机械换向器和电刷,也称为电子换向。
为产生恒定电磁转矩,要求系统向BDCM输入三相对称方波电流,同时要求BDCM的每相感应电动势为梯形波,因此也称BDCM为方波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简称PMSM)
其出发点是用永磁体取代电励磁式同步电动机转子上的励磁绕组,以省去励磁线圈、滑环和电刷。
PMSM的定子与电励磁式同步电动机基本相同,要求输入定子的电流仍然是三相正弦的。
为产生恒定电磁转矩,要求系统向PMSM输入三相对称正弦电流,同时要求PMSM 的每相感应电动势为正弦波,因此也称PMSM为正弦波电动机。
VEMT减速机小结同步电动机的最大优点是调节励磁电流可以改
变功率因数。
在一定有功功率下,改变可得到同步电动机的U形曲线。
过励时从电网吸收超前无功功率,欠励时从电网吸收滞后无功功率。
当改变同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时,能够改变同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这点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所不具备的。
当改变励磁电流时,同步电动机功率因数变化的规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正常励磁状态、欠励状态和过励状态。
同步电动机拖动负载运行时,一般要过励,至少运行在正常励磁状态,不要让它运行在欠励状态。
来源:网络。
无刷直流电机通常情况下转子磁极采用瓦型磁钢,经过磁路设计,可以获得梯形波的气隙磁密,定子绕组多采用集中整距绕组,因此感应反电动势也是梯形波的。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需要位置信息反馈,必须有位置传感器或是采用无位置传感器估计技术,构成自控式的调速系统。
控制时各相电流也尽量控制成方波,逆变器输出电压按照有刷直流电机PWM的方法进行控制即可。
本质上,无刷直流电机也是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实际也属于变压变频调速范畴。
通常说的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具有定子三相分布绕组和永磁转子,在磁路结构和绕组分布上保证感应电动势波形为正弦,外加的定子电压和电流也应为正弦波,一般靠交流变压变频器提供。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常采用自控式,也需要位置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矢量控制(磁场定向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的先进控制方式。
两者区别可以认为是方波和正弦波控制导致的设计理念不同。
最后明确一个概念,无刷直流电机的所谓“直流变频”实质上是通过逆变器进行的交流变频,从电机理论上讲,无刷直流电机与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相似,应该归类为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但习惯上被归类为直流电机,因为从其控制和驱动电源以及控制对象的角度看,称之为“无刷直流电机”也算是合适的。
无刷直流电机通常情况下转子磁极采用瓦型磁钢,经过磁路设计,可以获得梯形波的气隙磁密,定子绕组多采用集中整距绕组,因此感应反电动势也是梯形波的。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需要位置信息反馈,必须有位置传感器或是采用无位置传感器估计技术,构成自控式的调速系统。
控制时各相电流也尽量控制成方波,逆变器输出电压按照有刷直流电机PWM的方法进行控制即可。
本质上,无刷直流电动机也是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实际也属于变压变频调速范畴。
通常说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定子三相分布绕组和永磁转子,在磁路结构和绕组分布上保证感应电动势波形为正弦,外加的定子电压和电流也应为正弦波,一般靠交流变压变频器提供。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常采用自控式,也需要位置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矢量控制(磁场定向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的先进控制
策略。
两者区别可以认为是方波和正弦波控制导致的设计理念不同。
最后纠正一个概念,“直流变频”实际上是交流变频,只不过控制对象通常称之为“无刷直流电机”。
仅对电机结构而言,二者确实相差不大,个人认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 概念上的区别。
无刷直流电机指的是一个系统,准确地说应该叫“无刷直流电机系统”,它强调的是电机和控制器的一体化设计,是一个整体,相互的依存度非常高,电机和控制器不能独立地存在并独立工作,考核的也是他们整体的技术性能。
而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指的是一台电机,强调的是电机本身就是一台独立的设备,它可以离开控制器或变频器而独立地存在独立地工作。
2 从设计和性能角度上看,“无刷直流电机系统”设计时主要考虑将普通的机械换向变为电子换向后如何还能保持机械换向电机的优点,考核的重点也是系统的直流电机特性,如调速特性等;而交流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主要着重电机本身的性能,特别是交流电机的性能,如电压的波形、电机的功率因数、效率功角特性等。
3 从反电势波形看,无刷直流电机多为方波,而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反电势波形多为正弦波。
4 从控制角度看无刷直流电机系统基本不用什么算法,只是依据转子位置考虑给那个绕组通电流即可,而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如果需要变频调速则需要一定的算法,需要考虑电枢电流的无功和有功等。
5 关于“那么三相无刷直流电机能不能使用三相正弦交流电呢?如果可以,霍耳器件是否可以不用了?”
从原理上讲,三相无刷直流电机使用三相正弦交流电是可以运行的,只不过是运行性能可能很差,如果三相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势波形为方波,则使用三相正弦交流电时会产生很大的谐波损耗,温升很高。
是否需要霍耳器件与使用什么电源(三相正弦交流电或方波脉冲电源)无关,而与电机的控制算法、控制策略及控制方式等因素有关,如果是用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式则霍耳器件可以不用,如果采用有转子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式,则位置传感器还是必要的,当然可以不用霍耳器件而采用其他的传感器,如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
楼上说的很详细了,简单说下我的感受吧:
曾测过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并不是很完美的方波,是像削了顶的正弦波,用直流变频控制,电机转速还比较平稳,但是要看精度,在不在你的接受范围内了。
无刷直流电机的电机本体:定子绕组为集中绕组,永磁转子形成方波磁场;
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机本体:定子绕组为分布绕组,永磁转子形成正玄磁场;
2、无刷直流电机的位置传感器:低分辨率,60度分辨率,霍尔元件,电磁式、光电式;永磁同步电机的位置传感器:高分辨率,1/256,1/1024,旋转变压器,光码盘;
3、控制不同:
无刷直流电机:120度方波电流,采用PWM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正玄波电流,采用SPWM SVPWM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