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三)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 格式:docx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文言文】柳宗元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一、原文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
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二、翻译柳宗元,字子厚,是河东人。
他年少时就聪明机敏,没有什么不明白通晓的。
到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长大成人,能够考取进士,崭露头角。
众人都说柳家有个好儿子。
后来他考中博学宏词科,被授予集贤殿正字的官职。
他才智杰出,刚正勇敢,议论时引经据典,贯通古今,涉及经史百家,言辞犀利,意气风发,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
他的名声大振,当时的人都仰慕他,愿意和他交往。
各位权贵要人,都争着要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纷纷推荐赞誉他。
贞元十九年,柳宗元担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柳宗元。
柳宗元和监察御史吕温秘密被召进宫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转任尚书礼部员外郎。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柳宗元,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于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他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着。
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六百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着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家世: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着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三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秩一直很低。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是,家道早已没落。
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
两个女儿分别配与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柳宗元《晋问》全文解析整理柳宗元《晋问》全文解析《晋问》是柳宗元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散体大赋之一,是其仿拟汉初辞赋家枚乘《七发》所作。
下面是我收集的柳宗元《晋问》全文解析,盼望大家喜爱!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活动,被贬永州;其贬居永州的十年,也恰是其创作的高峰期。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写道:“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
而自肆于山水间。
”贬居永州期间,其不仅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还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寄寓鲜亮的政论文。
《晋问》就是柳宗元写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寄予其政治抱负的一篇佳作。
一、丰腴笃实的乡土情怀《晋问》通篇为“吴子”与“柳子”的对话,吴子即吴武陵,唐信州人,元和二年进士,是柳宗元的好友。
元和三年至元和七年(808年~812年),吴武陵因得罪权贵李吉甫,被流放永州,其与柳宗元一见如故,遂结为莫逆之交。
柳宗元赞扬其“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
”《晋问》以吴武陵打听晋地的掌故为线索,用铺张的手法介绍了晋之山河、金铁、名马、北山、河鱼、盐宝、文公霸业及尧之遗风,并用汉赋这种一问一答的常见手法,具体介绍了晋地的地理历史以及文化内涵。
柳宗元祖籍山西,然其并未去过山西;据史料记载,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其生长于长安西郊,以后曾去过夏口、江西、蓝田、邰州等地。
但其对家乡的山川形势、历史因革、人文掌故的全面了解,无不使人赞美。
《晋问》全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相关的历史地理史实为依据绽开铺叙。
第一部分写晋之山河,表里险固;其写山高壮“腾突撑拒,聱岈郁怒”,形容晋山雄伟险峻“熊罴之咆,虎豹之嗥”。
其写平原“则平盈旋缘,纡徐夷延,若飞之翔舞,洄水之容与”,舒缓宽敞之美现于目前。
柳宗元笔下的黄河雄奇壮美,蔚为大观,“其河则源昆仑,入于天渊,出乎无门,行乎无垠……”。
其次部分写晋之冶金,兵甲刃利。
这部分相对写的比较简略,分别从产地、工艺、产品等方面进行描写,“太卤之金,棠之工,火化水淬,器备以充……”。
柳宗元传的原文及注释【原文】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后魏侍中济阴公之远世孙也。
曾伯祖父柳奭,高宗朝宰相。
父柳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县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
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刘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1.河东:今山西运城一带。
2.后魏侍中济阴公:后魏时的高官柳庆远。
3.柳奭:唐高宗时的宰相。
4.柳镇:曾任太常博士、侍御史。
5.登进士第:通过进士考试。
6.宏辞:一种选拔高级官员的考试。
7.王叔文、韦执谊:唐顺宗时的权臣。
8.窜逐:被贬谪流放。
9.蛮瘴:指南方蛮荒之地和瘴气之地。
10.堙厄:艰难困苦。
11.蕴骚人之郁悼:积聚了诗人的郁闷伤感之情。
12.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
13.质钱:典当人口或财物换取钱财的行为。
14.没入钱主:被典当的人口或财物因无法赎回而归钱主所有。
15.师法:学习和仿效的方法或方式。
16.动必以文:写作必定使用文章形式表达情感和叙事内容。
17.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去世。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
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
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
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
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
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
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
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
柳宗元《三戒(并序)》原文及翻译柳宗元《三戒(并序)》原文及翻译《三戒》含《临江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临江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三戒(并序) 〔唐〕柳宗元【题解】这一组三篇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
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
文前的小序,已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在。
作者借、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倚仗人势、色厉内荏、擅威作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在当时很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普遍意义。
三篇寓言主题统一而又各自独立,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语言简炼而又刻划细致、传神,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1〕,而乘物以逞〔2〕,或依势以干非其类〔3〕,出技以怒强〔4〕,窃时以肆暴〔5〕,然卒于祸〔6〕。
有客谈、驴、鼠三物〔7〕,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临江之人〔8〕,得〔9〕,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之〔10〕。
自是日抱就犬〔11〕,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稍大,忘己之也,以为犬良我友〔12〕,抵触偃仆〔13〕,益。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14〕,然时啖其舌〔15〕。
三年,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至死不悟。
黔之驴黔无驴〔17〕,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18〕。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荡倚冲冒〔19〕,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6�2〔20〕,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21〕,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22〕,畏日〔23〕,拘忌异甚。
《柳宗元传》阅读附答案及译文《柳宗元传》阅读附答案及译文柳宗元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附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参考!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僻荒凉的处所。
③质:典质。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题目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1)禹锡终易连州:(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6.以下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D.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译文: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色?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为友:(2)为官:(3)为师:参考答案5.(1)交流,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意。
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解析】此题考核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
A把;B由于;C如果;D依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原文及译文赏析柳宗元传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
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及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
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
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
”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
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
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
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
已没者,出己钱助赎。
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
世号“柳柳州”。
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乙】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唐·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
②内禁:皇宫。
③窜斥:贬逐。
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
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
⑥大人:指母亲大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及得政()(2)读者咸悲恻()(3)柳人以男女质钱()(4)走数千里从宗元游()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宗元少/精敏绝伦B.播/非人所居C.无/辞以白其大人D.出己/钱助赎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10.【甲】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11.【乙】诗首句的“”字最能体现出柳宗元当时的心情。
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3篇)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3篇)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1原文: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传文言文翻译《柳宗元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从曾祖奭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
父镇,天宝末遇乱,奉母引王屋山,常间行求养,后徙于吴。
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兵曹参军。
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
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
还,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
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
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
”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
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
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
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
已没者,出己钱助赎。
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
世号“柳柳州”。
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翻译: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
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
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与家的才情与悲剧柳宗元,一个赫赫有名的唐代文学家,他的才情与家庭悲剧成为了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柳宗元虽然是一位文学巨擘,但他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历了一系列的悲剧,这些悲剧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与人生观。
首先,柳宗元的父亲早逝,这给他的一家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在父亲去世后,柳宗元成了家中的长子,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然而,柳宗元并没有因此失去对学问的追求,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并获得了一些成就。
然而,事态并没有像柳宗元希望的那样顺利发展。
在一次意外中,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这对于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失去了母亲的柳宗元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他的家庭生活因此变得一片凄凉。
柳宗元的悲剧并没有在这里结束。
他的妻子在生下第三个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这让他再次深陷悲伤之中。
失去了母亲、妻子,柳宗元的家庭被悲剧所笼罩,他也变得愈发孤独。
尽管柳宗元经历了家庭的悲剧,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
相反,他在悲痛中寻找着写作的灵感和慰藉。
他的诗歌和散文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悲剧的述说,展现出了他深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柳宗元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以悲凉寂寥的词语描绘了离散之别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通过文字将自己内心的悲痛与对生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令人动容的作品。
除了诗歌之外,柳宗元的散文也透露出他对悲剧的思考。
在《牡丹亭序》中,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写下了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感悟。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可预料的变数,我们无法抵挡命运的安排,只能勇敢面对和把握当下。
柳宗元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他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但他依然能够从中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并将这种意义融入他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也成为他自己在悲痛中寻找力量和希望的依靠。
总结起来,柳宗元作为一位唐代文学家,他的才情与家庭悲剧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他的创作与人生观。
尽管他经历了父亲早逝、母亲去世和妻子丧生等多次悲剧,但柳宗元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并通过写作来寻找内心的慰藉与力量。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欧阳歌谷(2021.02.01)捕蛇者说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词句注释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
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三、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前导言:柳宗元因为一场难分对错的政治纷争被贬湖南永州,相对于仕途的黯淡,永州的生活更充满了烦恼。
根据史书记载,一向以世家子弟自豪的柳宗元,心中却藏有难言之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北京师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解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三集――《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画外音:在柳宗元步入仕途时,他才二十岁出头,意气风发,有整顿国家的激情与壮志,于是参与了由当时的名臣王叔文、王丕所领导的永贞革新。
由于在太子即位的问题上革新派与后来的唐宪宗立场不同,所以革新失败,革新人士随即被贬,三十三岁的柳宗元也被贬永州,永州即今天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宗元来到永州,即将开始长达十年的谪居生涯,那么,在这里等待柳宗元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呢?百家讲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为您解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三集《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
康震:那么,柳宗元当时在永州,他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呢?这个职务有一个全称,叫做“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什么意思啊?这个“员外置”就是编外的意思。
我们知道他来这之前,他担任的是礼部员外郎,正六品。
这个地方这个官,永州司马也是正六品,等于是同级调动,没有升,也没有降,但是这个员外置,这个编外,就界定了这个官职在永州的地位。
再加上柳宗元本身是戴罪之人,所以,他到这来。
第一,他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的。
第二,也没有公家给他配的住房。
这个地方既没有权,又没有房子,所以呢,远看仿佛是司马一个,近看就是死马一匹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儿没有什么任何用处。
那么他住哪儿呢,一开始住在一个庙里头,这个庙还是比较有特点的,为什么呢,柳宗元有两句诗来描写这个庙,说:凫鹳戏于中庭,蒹葭生于堂筵。
——柳宗元《闵生赋》在这个庙的大堂里边,有鹳鸟、鹤鸟在这儿翩翩起舞,在这院子里头有很多蒹葭,一种植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看上去挺有诗意的,但你想想,住的地方,中庭里边全都是鸟,院子里边全是野草,就这么一个环境。
而且永州这个地方,在当时它的建筑主要是竹子和木头,不像我们现在都是水泥,所以永州这个地方的住房特别容易发生火灾,这柳宗元在这儿住到第五年头上的时候,他那屋子里已经起了四次火灾了,每次火灾爆发的时候,他都要把那个墙上掘个洞,或者把窗户给扒开了,光着脚丫子逃出去,特别狼狈。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居住的环境,这个条件特别地艰苦,特别地简陋。
他这儿还是司马,尚且如此,那要是比他低的人,还不定住的是什么样子呢。
永州的整体状况不好,居住条件也不太好,那周围环境怎么样呢?出去走走吧,在屋子里待着又难受,出去走走啊,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边说,这个周围看上去都是田野,里边全都是蝮蛇,蝮蛇我们知道,是最毒的一种蛇类,水里边全是蛇。
还有什么呢?还有大蚂蜂。
说那别在田野里头转了,有什么池塘湖泊啊,你去看一看,写写诗也行,去不了,快到水跟前的时候,水里边有一种毒虫,这种毒虫,只要一看见人靠近水边,它在水里边发起攻击。
所以你看我们原来讲苏轼的时候说苏轼到了黄州,没多少钱,住的地方也比较艰苦,后来自己还得种地,我跟你说,(柳宗元)他这个地方连种地都种不成,你先没种呢,先让蛇咬你一口,你还没播种呢,先让毒蚊子先叮你一口。
很简陋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那身体就不能太好,柳宗元在给他朋友的信里边就说,我自从来到永州,我身上这个病,还稍稍好一点了,原来啊都是一两天就犯一次病。
他自从被贬之后,他身上得了很重的病,现在就是一个月大概能犯那么两三次。
虽然说病大体上缓解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吃了很多的药,药吃得太多了,就伤了我的元气了,我现在只要一走路啊,我的膝盖,就特别地在颤抖,一边走膝盖在颤抖,只要一坐下来,我的肌肉和关节都非常地疼痛。
而且本来他是个读书人,他说现在不成了,为什么呢,记忆力减退,我现在一读古人的传记,读得好好的看了几页之后,就得再翻回来看,为什么呢?读着读着不知道读谁的传记,把名忘了。
记忆力减退了,这个我们大家都能理解,上一次我们在讲到柳宗元被贬的时候那种状况,他写的《江雪》当时的那个心情,就是这一方面是心理上的,一方面是生理上的,还有周围的环境。
可是你知道他写这些信的时候,在给他朋友汇报他的身体状况和他周围的环境的时候,他才多大呢?他也就只不过才三十六七岁,可是我们听上去感觉这个人好像已经到了五六十岁的样子。
画外音:永州地处湖南省西部,在唐朝时属于远离首都的贫困地区,柳宗元在此写下了传世名篇《捕蛇者说》。
这篇文章描述了永州“苛政猛于虎”的现状,还描述了永州相对原始恶劣的自然环境。
柳宗元在此不仅健康状况下降,而且背负着一种特别的难言之隐,这是怎么回事呢?康震:柳宗元在永州时期,他最操心的事、最担忧的事情,那还真不是身体健康,你猜是什么啊?是生儿育女。
再说白点就是怎么传宗接代的问题,这对他来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头等的大事。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你这说什么呢?首先,这对于柳宗元来讲,是个问题吗?在中国古代的男性,特别是像他这样当官的,谁还没有个三妻四妾,是不是?想传宗接代,这恐怕很富裕的一个事,还用得着忧心忡忡吗?还用得着下这么大的决心说是工作中的最重要的重心吗?言过其实了吧。
第二,就是说柳宗元你不是说了吗,他是在唐代跟韩愈一样最杰出的散文家,最杰出的哲学家,又是很著名的诗人,他脑子里边应该考虑的都是很重大的政治问题,他怎么会突然把注意力就这么迅速地就转到了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上面呢?所以这个问题肯定对一般人来讲就不大好理解,觉得你这么说,柳宗元在我们心目当中有点太那个了。
其实我还告诉你,他还真不那个,因为为什么我们能够知道这个状况呢?柳宗元在给他的朋友和一些官员的信里边屡次地、反复地强调这个问题,把它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他提到什么高度呢?就是说如果朝廷能够对他进行有限度的赦免,那么这个赦免的理由就是什么呢,就是我要传宗接代,不然我就不能很好地传宗接代了,我们柳家就会绝后。
他在给翰林学士李建的信里边是这么说的,说我现在体弱多病,没有死就是很大的幸运,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说实在的我现在对建功立业这事不是特别关心了,我顾不了那么多,只要朝廷能够减轻对我的惩罚,把我能调到中原地区去,调到离首都比较近的地方去,我就跟当地的老农民的女儿一结婚,然后我们弄上几亩地,我们就天天种地,我们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这么过下来了。
如果我在劳动之余还有余力,我再写写文章歌颂歌颂咱们伟大的时代,太平盛世,我这辈子就足够了,是吧,人这一辈子,这三十年,三十年都是很快的,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
我希望如果您能跟朝廷说说,帮我减轻点罪过,就是主要是我要娶妻生子,我得尽快地生孩子,这个对我来说很重要。
柳宗元在给朋友的信里边说,清明节的时候,大家都要去扫墓,你看那些扫墓的人群里头,不一定非得是达官贵人,有一些都是些贩夫走卒,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
起码跟我比起来,我好歹还是个官嘛,可是呢,我却现在没有这样的权利去扫墓,人家地位再低的人也能到坟上去扫墓,还有就是死去的死者里头,有些社会地位也不高,甚至身份比较低贱,但是他们也能享受到后代子孙给他们的供养,更何况像我的祖先,我原来说过,多么地煊赫啊,是不是,但是由于我现在的地位,远隔千里之遥,所以不能去扫墓、拜祭祖先。
柳宗元说,我想到这儿,我觉得真是非常地罪过。
我们祖先的墓地在长安城南,我们的子弟没有人去护我的墓园,我就是交给村子的邻居去看护,可是自从我被贬之后,我被贬的消息可就传到了那村子里头,为我们看守墓园的人,就不再把这当回事了,我现在操心的是什么呢?天哪,那放羊的、那放牛的,都在一遍一遍地践踏着我们那个墓园。
那些割草的,也会把我们的墓园弄得一塌糊涂。
我的这个先人们在地底下怎么能够安眠呢?我想到这个,我心里头又是觉得特别地难受。
所以你看,他不能去扫墓,他也不能去守墓园,他也不能够去祭奠祖先,更可怕的是什么呢?他说了,他说我们家在长安城城西,还有数顷田地,还有上百棵的果树,这些田地和果树,估计要么是荒芜了,要不被人砍了,要不然被人霸占了。
在长安城里头还有我们家老房子呢,我们家老房子里头还藏了皇上赐给的三千卷书,现在这个房子已经三易其主,换了三个主人,这房子跟书啊,现在都不知道在哪儿了,这可都是我的祖先留下来的产业啊。
这真应了那句话,我一朝身败名裂,我的家族也跟着蒙受耻辱。
但是你知道,传宗接代不仅仅简单地说生一堆孩子的问题,而是什么呢,而是在传宗接代的后边,他要承续的是整个两千五百多年来柳氏家族所创造的、所拥有的、所有的文化,所有的产业,所有的地位,所有的声誉。
他为丢掉了这些产业,丢掉了这些声誉,这些东西在他手里发生了断绝,而感到痛心疾首。
所以柳宗元是一个什么呢,家族荣誉感特别强的人。
画外音:柳宗元出身于著名的河东柳氏,柳氏先祖为东周时著名的柳下惠,河东柳氏在北朝时已是著名的门阀士族,后来与李唐皇室的关系也很密切。
但到了柳宗元的祖父辈,家道已经衰落。
柳宗元少年得志,一心想要光复柳氏家族的荣耀,所以他对传宗接代之事看得很重。
被贬永州时的柳宗元刚过而立之年,那么,在此之前他的家庭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康震:他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娶了弘农杨氏之女。
弘农在哪儿呢?就是现在河南的灵宝。
弘农的杨氏家族,也是中原地区的数一数二的望族,他娶的这个杨氏之女呢,她的父亲,也就是柳宗元的岳父叫杨凭,这个人很厉害,后来也做过京兆尹,就是长安市市长。
娶了他的女儿,这不挺好吗?从史书的史料上来看,他这媳妇还挺活泼的,还挺可爱的,他们家太夫人也还比较满意。
可是有一样,这姑娘脚有点问题,有足疾,脚有点毛病,走路不大利索。
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她确实怀过孩子,可是根据资料的记载说,怎么回事呢,说她“孕而不育”——《亡妻弘农杨氏志》“尚有一男子,然无一日之命”——《与杨京兆凭书》什么意思啊?首先,这位杨氏,柳宗元的夫人,怀上了孩子,怀上了,但是没有能够把他完整地生下来。
然后柳宗元又说,是个男孩,但是他的性命不到一天。
那么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她可能是比方说难产,或者是发生了什么流产,但是孩子肯定是生产下来了,可能都有了人形了,可是是个死胎,或者是没有生命了,反正就这个意思。
所以你看他开始是结过婚的,有夫人,而且差一点就要有一个孩子了,有一个男孩了,但是因为这个缘故,没了。
那大家说接着可以娶嘛,是,可以,可以接着娶,但是呢,在之后的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头,柳宗元没有再续弦。
你注意啊,他没有续弦,但并不代表他没有孩子。
大家说你到底说什么呢?怎么没有续弦还有孩子呢?对,根据资料的记载呢,在这十多年中间,他确实没有明媒正娶一位夫人,但是他可能跟一个女人同居过,他跟她的关系不是正式的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是一种同居关系。
为什么呢,柳宗元在永州的时候,为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写过一篇很短的、就类似于像墓志铭一样的文字,当然那么小的孩子她不可能有什么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