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的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7
视是主流媒介,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主流媒介,很可惜没有出这样一个题目,比如让学生分析网络对于文化的正反面影响,或者比较阅读和上网的不同。
”学生通过答题,进行心路探索,同时调动人生经验,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体会、人生理念,以更充沛的精力、更成熟的思想和更理智的行动去面对生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拓新的人生,就会在满满的“获得感”中,实现我们语文“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了。
在周国平看来,这就是阅读考查的目的,譬如第191页的广州市海珠区2010年初三一模考试的试题,选的是《永恒的书》,第2题分两小题,第(1)题问为什么说“《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是永恒的书?第(2)题是:“除本文提到的作品外,你还读过哪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请写出一本书名,并简说理由。
”周国平虽不满意答案示例太老套,但表示“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
欣赏这类题型”。
再如第95页的广东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中考模拟三的试题,选的是《轻松读经典》,第6题为:“‘名著’也是经典。
如何读名著,读本文后,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
”该题也有让学生寻找阅读“获得感”的导引作用,周国平评注时,把这道题和其他类似题并提,说:“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对经典或者如何读经典的理解。
一篇谈读书的范文,测试理应有这个内容,两位出题人所见略同,很好。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曾对高考政策进行解读,认为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其中“四层”中的第三层指的是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通过阅读测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进行精神探索,调动人生体验寻找“获得感”,这一中学语文阅读题考查目的同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目的是高度一致的。
□◢(责任编辑:方龙云)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的解答路径——以《马兰花》一文为例高培圣(浙江省镇海中学,浙江宁波315200)摘要:人物形象分析类题型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见题型。
咼考小说阅读专题—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目标了解小说人物形象题型及设问方式。
掌握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熟练掌握方法,高效、规范答题。
•(新课标I)《古渡头》(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新课标II)《鞋》(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江西卷《铁良》47、概括文中铁良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湖北卷《六指猴》48、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新课标4)《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新课标2)《塾师老汪》(3)东家老范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题型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二、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途径和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情节的推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
《背影》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 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下来了。
”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 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 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
细节描写《林黛玉进贾府》中写道:“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 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 ,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 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 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小说精读】2017年高考山东卷:《七岔犄角的公鹿》编者寄语公鹿,无论是在西方宗教文化中,还是在东方少数民族的图腾里,都是美好的寓意。
而文中公鹿的自我牺牲、智慧的战术、勇武的抗争,以及对生存和自由的强烈渴望征服了“我”,同时也成为“我”成长的引路人。
尤其是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七岔犄角,是那么倔强、刚硬;它那褐色的、光闪闪的眼睛里,既有善良,也有憎恶,既有勇敢,也有智慧;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随时准备战斗;处处都在印证特吉的那句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七岔犄角的公鹿作者乌热尔图>>>以核心意象成题,意蕴丰富,具有象征意味。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简洁的对话和动作描写点出了人物,暗示了人物之间的某种矛盾冲突,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枪。
”>>>言语中饱含反抗和暗示。
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
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进一步明确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回应上文的冲突,为下文的打猎做铺垫。
“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先别吹。
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从情急之下的索要猎枪,到针锋相对后的上山打猎,运用对话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逻辑清晰,顺承自然。
考点14 小说阅读1.[2017·全国卷乙卷·T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讲析-分析人物形象一、题型分析1.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2.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试题有两类:一类是只要求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题干一般是“简要概括……的形象特点”“小说中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等形式,如第1题。
另一类是要求指出人物形象(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题干一般是“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赏析小说中……的形象”等形式,如第2题。
二、解题技法1.欣赏人物形象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是直接表白了。
人物的行动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2)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人物性格往往是在各种矛盾冲突中逐渐展现出来的,情节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物命运史。
欣赏人物形象应该结合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抓住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心理、细节等各方面的具体反映,来认识其性格内涵与发展变化。
据事论人。
(3)环境描写是折射人物性格的镜子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描写)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等,又要善于从人物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还要准确把握其在文中的身份特征(即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进而准确判断出该人物的行为依据。
(4)人物衬托是揭示出人物性格的参考系小说中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2017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九)第四章小说阅读以“人”为本综合思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4分)包裹与行囊艾苓他私下跟我说:“将来找不到工作,我就开个幼儿园,我一定带着孩子们好好玩。
”我说:“太好了。
”我是男孩母亲,特别希望男生投身教师行列,让男孩躲开点儿脂粉气。
我正畅想未来的幼儿园园长如何改变男童面貌,他接着说,上学以后,该洗的衣物他一直打包寄回家,母亲洗完再寄回来。
我摇摇头,不好说什么。
见我摇头,他龇牙笑,有些不好意思。
他大一是班长,大二是中文系学生会副主席,大三有望成为学生会主席。
大二学期末有了新情况。
绥化学院尝试实习支教,2007年秋季开学,第一批实习生进驻各县区乡村中小学。
我在校园遇到他,他说已经报名,正在接受岗前培训,是去是留还有些犹豫。
我说:“换了我,我会下去锻炼,得到的东西肯定更多。
”他下去了,去的地方是乡中学。
鼎盛时期,那所中学学生超千,现在不足五百。
这些年教师队伍老化,有些孩子到城里读书,有的孩子辍学了。
校方分派他当初一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
走马上任第一天,他还在睡梦中,听见窗外叽叽喳喳,抬眼望去,窗户上挤了一群小脑瓜,他睡意全无。
听说从城里来了新老师,天还没大亮,学生就到齐了,近的几里路,远的几十里。
从那以后,他每天五点起床,六点半准时进教室。
两个班七十三个学生,一半以上的学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他最先准备的授课计划全被打乱。
课余时间,他教这些学生汉语拼音,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帮基础差的。
一个月后,在五校联合模拟测试中,他的两个班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他还因此获得了校长颁发的三十元奖金。
有一次,他正激情满怀讲流沙河的诗作《理想》,一个男生举手说:“老师,我要出外头去。
”他问“为什么?”学生低下头,不做声。
他接着讲课学生再次举手:“老师,我要出外头去!”他问:“为什么?你怎么了?”学生还是不肯说。
课堂被频频打断,他有些不快。
正要批评学生几句,下课铃响了,那个男生冲出教室。
人说精练分析概括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船歌蒙福森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
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
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
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
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
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
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
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
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嚎,此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
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
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趟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3岁的女儿。
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
过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
专题20 鉴赏小说的形象小说一般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产生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小说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
而小说中的人物又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包括物象)。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热点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抻面注]阿城铁良是满族人。
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
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
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
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
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
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
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
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
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