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设计方案4.ppt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0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项目策划组提交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将地震博物馆及综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并称为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以“永恒北川”为主题的《方案设计》,将县城和任家坪都纳入保护的核心区,其中县城整体作为遗址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
今日,继续解读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核心区的详细方案。
地震博物馆及服务区部分:50万平方米博物馆让记忆永恒选址任家坪的地震博物馆及综合服务区,位于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入口位置,设计主题为“永恒的记忆”,包含地震破坏威力、抗震救灾事迹、人类无私大爱以及各种地震知识的记忆。
规划控制区域总占地面积为50万平方米。
地震博物馆建筑主体将以对灾难、事迹、大爱和知识的记忆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地展示灾害在自然、人文和科学各方面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以地景结合遗迹保护的设计手法,对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并以此为线索对参观流线进行组织。
以实物、模型、多媒体等互动展示方式,使参观者切身体会到地震的威力和影响,并获取相关知识。
50万平方米规划区域中,包括地震博物馆建设用地范围16万平方米,老建筑保护范围6.6万平方米,曲山镇中心建设用地范围7万平方米,泥石流及断裂带等高风险地质灾害控制范围2万平方米,绿化保护范围15.4万平方米,以及道路用地3万平方米。
博物馆主体:原北川中学校址地震博物馆主体位于原北川中学校址,主体建筑由3个标高层组成,除了可以对北川中学遗址更好地利用和保护,也使博物馆更具纪念功能。
主体由室内展区、遗址展示与利用区、科研教学区和爱心纪念林区组成。
博物馆及综合服务区效果图3层地震博物馆3个标高层分别为:地面层——“地震知识普及教育”;二层——“5·12地震灾难记忆”;屋顶层—“5·12地震纪念”。
室内展区分为曾经的家园、无情的灾难、感人的事迹、大爱的力量、生存的智慧5个篇章。
Eternal Beichuan: Conceptual Planning of Beichuan National Earthquake Ruins Museum 作者: 吴长福[1] 张尚武[2] 卢永毅[3] 吴承照[4] 汤朔宁[5]
作者机构: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景观学系 [4]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5]同
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页码: 1-12页
主题词: 地震遗址保护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 概念设计
摘要: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的四大地震遗址保护建设项目之一。
通过对北川县城地震遗址特征和遗址价值的全面认识.确立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总体构思和设计策略.形成遗址博物馆的概念设计方案.为该项目的整体决策和进一步开展提供基础。
方案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在于:提出一种针对特殊集合化纪念性遗址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建立一个具有整体性和突出建设重点的保护重建框架.并形成多学科支撑的综合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