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与方剂
- 格式:ppt
- 大小:384.50 KB
- 文档页数:38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干地黄酒洒蒸(熟地黄已有成品;干地黄,即生地黄晒,用12克)各等分二、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
或血脏虚冷,崩漏,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三、歌括1.四物汤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2.圣愈汤东垣方中有圣愈,四物汤内加参芪;气虚血弱均能补,经期量多总能医。
3.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内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四、功用补血调血。
五、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六、方解本方是补血调经的主方,它是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的芎归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对诸种血虚证,均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化裁。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若冲脉虚损,则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
再加下焦寒滞,则小腹作痛。
若脾虚而不摄血,肾虚而冲任不固,则崩中漏下等证亦可相继发生。
又或肝寒血滞,血行不畅而瘀停,可兼现块硬结,少腹、脐周作痛。
本方以当归补血、活血;熟地补血为主;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芍药敛阴养血。
故全方尽属血分药。
但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构成治血要剂。
若血寒,经期腰腹疼痛,可酌加炮姜、桂枝、吴萸、枳壳、香附、桑寄生、续断温寒,理气,行血,止痛。
若妊娠胎漏,可加阿胶、酒炒艾叶、炙甘草变为“芎归胶艾汤。
若血瘀不行,可加丹参、桃仁、红花而逐瘀行血。
若血虚而有郁热,可加黄芩、丹皮;若气虚而不摄血,可加潞党参、黄芪、白术。
总之,本方随证加减,可统治诸种血证。
七、附方及方论1.圣愈汤(《医宗金鉴》):熟地七钱五分(20克)、白芍酒拌,七钱五分(15克)、川芎七钱五分(8克)、人参七钱五分(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酒洗,五钱(15克)、黄芪五钱,炙(18克)、水煎服。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二至丸(《医方集解》)一、组成冬青子(即女贞子)冬至月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
或先熬莲草膏,旋配用。
早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
一方加桑干为丸或桑椹熬膏和入。
二、用法临卧酒服(现代用法:女贞子不定量,蒸熟阴干,碾细筛净,将早莲草不拘量水煮三次,取汁煎熬,浓缩成流浸膏,适量加蜂蜜搅匀;或加干桑椹与早莲草混合煎熬,如上法浓缩成膏,仍适量加蜂蜜搅匀,女贞子粉末拌入和为丸,每丸约重15克,置玻璃缸中听用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
三、歌括1.二至丸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2.桑麻丸桑叶芝麻蜜和丸,疏风祛湿益肾肝;头晕眼花皆可治,湿痹肢麻亦能蠲。
四、功用补肾养肝。
五、主治肝肾阴虚。
口苦咽干,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痠软,下肢痿软,遗精,早年发白等。
六、方解本方用治肝肾阴虚证。
肾主骨生髓,肾阴虚,阴精不能濡润于下,故下肢痿软;阴精不荣于上,则头昏。
足少阴之脉贯舌循喉,阴精不升,故舌燥咽干。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滋于上故眼花。
肝藏魂,肝阴虚,魂不守舍,故多梦。
肝肾阴虚,相火不藏,精关不固,故梦遗或滑。
本方取女贞子甘苦凉,滋肾养肝,配早莲草甘酸寒,养阴益精,凉血止血。
全方药味少而性平和,补肝肾养阴血而不滋腻,为平补肝肾之剂。
至于又方加甘寒之桑椹滋阴补血,与原方女贞、早莲协作,更加强了滋肾益肝之效。
尤以配作丸剂常服,缓缓收功,对本方证更宜。
七、附方及方论桑麻丸(又名扶桑丸,《医方集解》):桑叶去蒂,洗净暴干,一斤(300克),为末,巨胜子(即黑脂麻)淘洗,四两(120克)、白蜜一斤(300克),将脂麻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
每次服10克,早盐汤、晚酒下。
功用:滋肝肾,清头目,除风湿。
主治:阴虚血燥,头晕眼花,久咳不愈,津枯便秘,风湿麻痹,肌肤干燥等。
补益剂(代表方:四君子汤)关键词:凡是用补益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属于中医八法中的“补法”。
四君子汤: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四物汤: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参附汤:人参附子(炮)各15克。
功用:回阳,益气,救脱。
主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生脉散:人参6g、麦冬9g、五味子6g。
功用:补气敛汗,养阴生津。
主治:热病气阴两伤。
症见汗多体倦,气短,口渴。
久咳肺虚,见于咳嗽少痰,心悸,脉细无力,或气虚欲脱者。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
症见腰腿酸软,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潮热,消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肾气丸:干地黄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肉桂3g、炮附子3g。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
症见腰腿酸软,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尿多或遗尿、阳痿、浮肿、痰饮咳喘等。
补益剂的分类: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病证,代表方四君子汤。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病证,代表方四物汤。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双亏的病证,代表方八珍汤。
补阴剂:适用于阴虚病证,代表方六味地黄丸。
补阳剂:适用于阳虚病证,代表方金匮肾气丸。
补益剂的常用方剂:四君子汤:组成:党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用: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食少便溏,语言底微,倦怠无力,舌淡苔白等。
什么都不想吃,面色微白方解:方中党参补脾益气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术苓合用以助运化;炙甘草补中为使药,诸药合用,有补气健脾之功。
缓解气加陈皮四物汤:组成: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参芪白术当,升柴陈八味,脾虚气陷康。
参苓白术散:参苓用四君,莲山扁薏仁,缩砂兼大枣,健渗有奇勋。
归脾汤:归脾汤四君,芪香远枣仁,元肉归枣姜,健脾养心神。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茯母芎草紧相连养心汤:养心柏枣仁远味茯苓神归芎芪人参草半肉桂跟完带汤:青主健燥完带汤,参朮山药陈皮苍,车前芍柴湿出里,芥穗甘草佐使良。
圣愈汤: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归芍二地黄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荣八珍名陈远姜枣五无芎黄芪虚溃脱毒用宁心安神效不同一贯煎:一贯煎用归地冬沙参枸杞川楝行滋水清肝饮:滋水清肝肝郁气舌红苔少脉弦细山枝归芍北柴胡六味地黄将阴济补肝汤:补肝汤用番木瓜麻木拘挛头昏花麦冬枣仁甘草炙四物补血根基扎调肝汤:调肝归芍山芋戟痛经阿胶药草齐归肾丸:归肾茯苓山药熟菟杞芋肉归杜仲大补元煎:大补元煎归芋杞参草山熟杜仲齐二仙汤:二仙茅灵脾知柏归巴戟二冬膏:天冬麦冬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二至丸:二至女贞与旱莲桑葚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来培补眩晕失眠白发添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右归丸:景岳右归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左归丸:左归丸用山药地芋肉菟丝与牛膝枸杞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咳血骨蒸热培本清源治火旺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陈皮虎骨并锁阳干姜白芍大补阴风湿脑病亦能康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药芪参杞龟填精地滋阴鹿角河车助阳气归芍术茯远枣仁内补丸:温肾壮阳内补丸鹿肉苁蓉菟紫菀白潼蒺藜附螵蛸益精固涩黄芪添斑龙丸:斑龙丸用鹿角霜云苓柏子熟地黄菟丝骨脂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青娥丸:青娥丸将肾虚疗杜仲故纸好胡桃多用大蒜捣为膏腰痛膝软不能老滋肾通关丸:通关丸治尿不通热在下焦血水中知柏清火桂化气滋肾利尿癃闭松妇科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芍药大枣甘细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寒入经络疼痛好胶艾汤:胶艾汤中芎归干(地黄)暖宫止痛芍草缓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四物汤吴芋续断肉桂黄温阳驱寒又调经虚寒经迟用之良温经汤《金匮》:温经吴桂归芍芎姜半参草胶丹冬冲任虚寒有血瘀温经散寒此方中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温经人参归芎芍桂心莪丹牛膝草瓜石汤:瓜石生元麦瞿车益牛连顺经汤:顺经归地加牛膝沙芍茯苓荆丹皮清经汤:清经丹皮地骨皮蒿苓柏芍与生地清热凉血固冲任月经先期用之宜清肝引经汤:清肝引经归芍膝生丹栀芩茜草比茅根凉血楝行气调和诸药甘草齐清热调血汤:清热调血丹皮连桃红四物莪附延两地汤:青主女科两地汤养阴清热调经方生玄麦冬胶芍皮水足火平经自康定经汤:傅氏定经月经定柴荆归芍山药苓菟丝熟地益精血肝舒肾充经水能固阴煎:景岳固阴煎肾虚经早见参草山药熟菟芋远味添安冲汤:安冲并治气血阴生地白芍术芪参龙牡海螵茜断根固本止崩汤:固本治崩真良方归地参术芪黑姜开郁种玉汤:开郁种玉温肝脾苓术归芍香粉皮启宫丸:启宫二陈无甘草苍香神曲川芎要养精种玉汤:养精种玉山芋肉四物滋阴去川芎毓麟温肾丸:毓麟温肾治不孕杜菟鹿川共八珍泰山磐石散:妊娠气血虚泰山磐石出十全去肉苓续芩砂糯成寿胎丸:衷中固肾寿胎丸专治胎漏胎不安菟丝寄生胶续断健脾再将参术添催生饮:催生芎归大腹皮白芷通窍枳下气自拟方益肾乌发丸一号:全当归熟地女贞子旱连草柏子仁黑芝麻黑豆桑葚丹皮地骨皮生山药生黄芪麦芽白藓皮益肾乌发丸二号:全当归熟地女贞子旱连草炙黄芪黑芝麻黑豆桑葚砂仁炒山药麦芽土茯苓益肾止遗丸:桑螵蛸乌药益智仁覆盆子五味子麻仁麻黄杏仁石菖蒲炒三仙益肾生精十三味: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覆盆子车前子菟丝子太子参锁阳丹皮柴胡蛇床子蜈蚣莲子益肾养荣丸(促孕一号):丹皮麦冬黄芪山药元参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阿胶女贞子黄精巴戟天覆盆子毓麟温肾丸(促孕二号):吴茱萸肉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山药云苓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砂仁黄连补骨脂鹿角霜。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左归丸(《景岳全书》)一、组成大怀熟(地)八两(240克)、山药炒四两(120克)、枸杞四两(120克)、山茱萸四两(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90克)、菟丝子制,四两(120克)、鹿胶敲碎,炒珠,四两(120克)、龟胶切碎,炒珠,四两(20克)、无火者,不必用。
二、用法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现代用法:制为蜜丸,每丸约重15克。
早、晚空腹时各服一丸,淡盐汤送下)。
三、歌括1.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2.左归饮左归饮用地药萸,杞苓炙草一并齐;煎汤养阴滋肾水,既主腰酸又止遗。
四、功用滋阴补肾。
五、主治真阴不足。
头目眩晕,腰痠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渴欲饮水,舌光少苔,脉细或数。
六、方解本方证是由真阴不足,精髓内亏,故见头目眩晕,腰痠腿软,口燥舌干,舌光少苔。
阴虚而阳易动,以致肾失封藏而有遗泄;阴虚则气不外卫而自汗盗汗。
方中重用熟地滋肾以填真阴;枸杞益精明目;山茱萸涩精敛汗。
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胶偏于补阳,龟胶偏于滋阴,两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有补阴中包涵“阳中求阴”之义。
菟丝子配牛膝,强腰膝,健筋骨。
山药滋益脾肾。
共收滋肾填阴,育阴潜阳之效。
本方组成,是以阴柔滋润为主所组成,久服常服,每易滞脾碍胃,致有脘闷、食少等症状出现,故在运用本方时,宜加入陈皮、砂仁等以理气而醒脾胃,防止进补妨运之弊。
七、附方及方论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9克)、山药二钱 (6克)、枸杞二钱 (6克)、炙甘草一钱(3克)、茯苓一钱半(4克)、山茱萸一、二钱(5克)、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
腰痠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
本方与左归丸同属治肾阴虚之剂,两方组合亦大体相同,惟本方药味较少,效力亦较薄适应于肾水不足之轻证。
《方剂学》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简介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
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
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
”《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
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
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泰山馨石散(《景岳全书》)一、组成人参一钱(3~克)、黄芪一线(15克)、当归一钱(8克)、川续断一钱(5克)、黄芩一钱(克)、白术二钱(10克)、川芎八分(4克)、芍药八分(6克)、熟地黄八分(10克)、砂仁五分(4克)、炙甘草五分(4克)、糯米一摄(5克)。
二、用法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
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现代用法: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三、歌括十全大补减桂苓,更加续断砂糯芩;气血双补安胎好,泰山磐石是方名。
四、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五、主治妇女妊娠,气血两虚。
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患,面色淡白,倦息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或沉弱。
六、方解本方证是由气血虚弱,胞宫不固,胎元失养,以致胎动不安,甚或流产。
故用人参、黄芪、白术、炙草以补脾益气;当归、熟地、芍药、续断补益肝肾,养血和血。
其中白术与黄芩相配,具有健脾清热以安胎之功。
少用砂仁,取其辛温而涩,既可理气和中,亦可安胎。
川芎配在补血、养血药中,是调和血中之气。
糯米甘平养脾胃而固胎元。
诸药配伍,共收益气健脾,补养肝肾而安胎元之功。
本方系十全大补汤减肉桂、茯苓,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
减去肉桂,是防其辛热动阳能助阳动火而致因热动胎。
减去茯苓,因其淡渗易使津液下行外泄,对养胎不利。
本方在原书加减有:“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黄芩。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孕妇习惯性流产,从妊娠两月起,每周服用一剂,连服2~3个月,有一定效验。
七、文献摘录(方论)徐东皋:“妇人凡怀胎二、三个月,惯要堕胎,名曰小产。
此由体弱,气血两虚,藏府火多,血分受热,以致然也。
医家又谓安胎多用艾、附、砂仁,热补尤增祸患,而速其堕矣。
殊不知,血气清和,无火煎烁则胎自安而固,气虚则提不住,血热则溢妄行。
欲其不得乎?香附虽云快气开郁,多用则损正气;砂仁快脾气,多用亦耗真气。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归脾汤(《济生方》)一、组成白术一两(30克)、茯神去木,一两(30克)、黄芪去芦,一两(30克)、龙眼肉一两(30克)、酸枣仁炒,去壳一两(30克)、人参半两(15克)、木香不见火,半两(15克)、甘草,二钱半(8克)、当归一钱(3克)、远志蜜炙,一钱(3克)(当归、远志两味,是从校注妇人良方补入)。
二、用法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6克、红枣3~5枚,水煎服。
或按上述调整剂量比例放大,作蜜丸,每丸约重15克,空腹时,每次服一丸,开水送下,日服三次)。
三、歌括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四、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五、主治1.心脾两虚。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
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2.脾不统血。
症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六、方解本方主治心脾两虚证。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气亏虚,因而体倦、食少、虚热;心血暗耗,心失所养,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治当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中以参、芪、术、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功能。
故本方为养心与益脾并进之方,亦即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
脾司统血摄血,若脾气虚,统摄无权,则便血;在妇女则血海不固,而崩中漏下,或经期超前,量多色淡;脾虚而不运湿,则湿浊下注而为白带。
本方能益脾气,扶脾阳,养肝血,故有上述病机所见之便血、崩漏、带下诸证可治。
现代将本方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证属心脾两虚,随证加减,均有显效。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一、组成何首乌大者,赤白各一斤,去皮、切片,黑豆拌,九蒸九晒(300克)、白茯苓乳拌,半斤(牛奶拌匀,阴干,150克)、怀牛膝酒浸,同首乌第七次蒸至第九次,半斤(150克),若何首乌已有制品,单独取牛膝150克酒拌蒸一小时,当归酒洗半斤(150克)、枸杞浸酒、莬丝子酒浸蒸,半斤(150克)、破故纸(即补骨脂,用黑芝麻拌炒)四两(120克)。
二、用法蜜丸,盐汤或酒下,并忌铁器(现代用法:碾细,炼蜜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一丸,淡盐开水送服)。
三、歌括七宝美髯归杞乌,苓膝故纸芝麻菟;筋痿骨软齿动摇,重在滋水与涵木。
四、功用滋肾水,益肝血。
五、主治肝肾不足。
须发早白,齿牙动摇,梦遗滑精,腰膝痠软等证。
六、方解发者,血之余,肝藏血,故发为肝血所主。
若肝血亏虚,上荣于头面之血液不足,则须发易早白,易脱落。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若肾阴肾阳亏虚,则齿牙动摇。
至于梦遗滑精,多由肾虚而精关不固所致。
腰膝痠软也是肝肾亏虚之象。
方中何首乌用量较大,味涩能固精,味苦能坚筋骨,为本方之主药。
枸杞、菟丝、芝麻均入肝肾,首乌与杞、菟相配有填精补肾,固精止遗之功。
牛膝苦平,苦者能坚,有补肝肾,坚筋骨以强腰膝之效。
须发早白,为肝血不足之征,故取当归补血养肝,与首鸟、杞子、菟丝并进,则可补肝肾,益精血而乌须发。
上述诸药,均系滋肾填精、养血之品,其性属阴,有阴无阳,则阴无以化故配补骨脂温补肾阳,此亦阴中求阳之义,于是可以阴平阳秘。
有补无泻,恐有碍于膀胱之泄浊,故掺以茯苓之淡渗以泄浊。
本方原由明代方士邵应节所传,用之多验,故汪昂将其收载于(《医方集解》)中。
十五、补益剂补气1、四君子汤【别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
【药理作用】 1、调整胃肠功能《新中医》1978(5):53,《新医学》1979(7):305,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
2.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着。
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本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
《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
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
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本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
4.其它《教学动态》1979(1):23,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
《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温养脾胃。
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咣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补益天雄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补益天
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补益天雄丸。
【处方】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菟丝子(酒浸1宿,焙干别捣)1两,柏子仁1两,石斛(去根,锉)1两,巴戟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牛膝(去苗)1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利去皱皮,炙令干),熟干地黄2两,肉桂2两(去皱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劳气,身体疼痹,手足无力,气血虚损,颜色萎黄,精神昏沉,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渐加至40丸。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通过本文对于补益天雄丸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选择对适合自己的,因为不一样的养生方剂是有针对性的。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补肺阿胶汤(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小儿药证直诀》)一、组成阿胶一两五钱,炒,微捣碎,用糯米粉拌炒为胶珠(45克)、黍粘子(即牛剪子)炒香,二钱五分(7.5克)、甘草,二钱五分(7.5克)、马兜铃五钱,焙(15克)、杏仁七个,去皮尖,炒(6克)、糯米一两,炒(30克)。
二、用法上为末,每服一、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阿胶加开水炖化,分次调入药汁)。
三、歌括1.补肺阿胶汤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匀;肺虚火盛最宜服,降气生津咳嗽宁。
2.月华丸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四、功用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五、主治肺虚热盛。
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脉浮细数,舌红少苔。
六、方解本方证由肺阴虚而感受外邪,邪从热化,侵及于肺,则咳嗽气喘咽干。
咳久不愈,肺络受损,故中带血。
脉浮细数,舌质红少苔,均属邪从热化之征。
证以肺阴虚为本,故重用阿胶,滋阴补肺,养血止血。
牛蒡子以疏风热,利咽膈;马兜铃清肺热,化痰止嗽。
更加苦温润降之杏仁为佐,从而肺气顺降,热邪疏散,喘咳、咽干自平。
全方重点,固然在于补肺,但本方用治本证,不仅在于滋阴,还须与培土生金并用,因而又加糯米、甘草以滋益脾阴,与阿胶协作,则补肺之功力更大。
脾肺得䃼,母子兼顾,共奏养阴补肺,宁嗽止血之效。
本方不仅对小儿肺阴虚燥热之咳喘证适宜,即成年人而现此证者亦可使用七、附方及方论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去心,蒸、麦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以上各一两(30克)、茯苓乳蒸、獭肝、广三七各五钱(15克)、用白菊花二两(60克),去蒂、桑叶二两(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粉,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可重15克),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
功用:滋阴润肺,镇咳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