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黄河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43
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40分钟)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回答1~2题。
1.长江流域多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2.长江流域的水系水文特征是()①水量大,居我国首位②流量稳定③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B 2.B[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且呈南北辐射状分布。
]读某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3~4题。
3.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灌溉C.航运D.梯级开发4.下列对该流域土地利用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工业的发展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C.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D.大量开挖,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3.D 4.C[第3题,由图中箭头可知,该河流开发的中心环节是梯级开发。
第4题,该区的土地要做好规划,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同时要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 近几十年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人口和耕地面积不断增长,塔里木河出现了断流现象。
下图示意塔里木河流域及2003~2012年塔里木河断流情况。
读图,回答5~7题。
5.注入塔里木河水量最多的支流是()A.叶尔羌河B.阿克苏河C.和田河D.车尔臣河6.2010年后塔里木河断流现象出现变化,这说明该区域()A.年降水量持续增多B.河水调配成效显著C.缩减农业生产规模D.气温降低蒸发减弱7.为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①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②以水定地,确定各绿洲适宜发展规模③扩大和田河流域绿洲规模,发展经济④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⑤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保护其生态环境⑥在上游修建水库,增加下游区来水量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5.B 6.B7.A[第5题,叶尔羌河、和田河、车尔臣河均位于塔里木河南部,三条河流均流经塔里木盆地,蒸发和下渗损失多,且沿岸人口较多,用水多,导致注入塔里木河的流量小。
2024年高中地理黄河的知识点总结一、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过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七个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注入渤海湾。
二、黄河的特点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
2. 黄河的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约88亿立方米,但年内分配不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3. 黄河流经的地区地势平坦,河谷宽阔,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
4. 黄河水质较差,常年携带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泥沙负荷最大的河流之一。
三、黄河的发展历程1. 古代黄河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流域的人类开始农业生产,形成了许多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长shan文化等。
2. 黄河内外移道:由于河水泛滥和决堤频繁,黄河自古以来的河道多次迁移,历史上共有六道主流,被称为“母亲河的泪水”。
3. 黄河治理:为了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中国历代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黄河治理工程,如太清河、黄河直道等,但治理效果有限。
4. 黄河改道:20世纪以来,为了解决黄河泛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黄河南北水转移工程,将一部分黄河水引入南方干旱地区,实现了黄河的改道。
四、黄河的地理环境与地貌1. 黄河的地理环境:黄河流经的地区属于中国的内陆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势逐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且盆地和山脉交错。
2. 黄河的地貌特征:黄河上游地区主要是高原峡谷地貌,中游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貌,下游地区则是平原地貌。
黄河的河道有时具有“宽阔蓄水段、侵蚀深谷段、堆积平原段”三段变化。
五、黄河的水资源与水系规划1. 黄河的水资源: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之一,黄河年径流量丰富,但由于水文调控不当,水量利用效率较低。
2. 黄河的水系规划:为了保护黄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黄河的水系规划,包括黄河河道的整治和灾害预防、水量调控等措施。
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知识点总结1、河流的水文特征b.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c.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d.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e.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f.凌汛2、河流的水系特征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____支流和支流形状;7.有无湖泊沟通。
3、河流水量大的原因①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
③支流众多,水系庞大。
4、河流的补给雨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5、河流与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6、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7、河流有凌汛的条件①由低纬向高纬流。
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8、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9、水电站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
10、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a、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b、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c.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11、核能优点:能源巨大,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自然原因:1、常规能源缺乏(储量、种类);____分布不均人为原因:1、消耗量大(人口、工业、农业);2.利用率低(浪费);3.能源消耗快速增加;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石油储备体系健全。
治理措施:1.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2.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3.控制高能耗工业;4.能源循环使用;5.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6.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黄河流域是指黄河水系从源头到入海这条河流所影响的地理生态区域。
该流域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黄河,中国古代称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河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00m 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组成。
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在黄河流域发现了许多古代人类文化遗址,如半坡文化、龙山文化等,这些文化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其次,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上游地区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占全国的很大一部分,还有丰富的铁矿和有色金属矿;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
这些资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然而,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一些地理环境问题。
由于黄河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同时,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流域管理和生态保护措施。
总之,黄河流域地理环境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认识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
2024年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二地理河流内容知识点总结:一、河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河流的定义:河流是地表水通过地势低洼地带流向海洋或湖泊的自然通道。
2. 河流的分类:根据河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依据来源:冰川河、湖泊河、地下河、降水河等。
- 依据水循环地点:外源河流、内源河流。
- 依据长度:长江、尼罗河等大河、次一级河流、小河流。
- 依据性质:冲积河、势力河、混合河等。
二、河流的成因和形态演变1. 河流的成因:河流的形成与降雨、地形、岩性、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 河流的形态演变:河流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形态的变化,主要包括:- 平原河流:河道平缓,河流宽泛,多呈弯曲状。
- 山区河流:河道陡峭,流速快,水势大,经常发生冲刷和崩塌。
- 河口河流:河流进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河道,常见的有三角洲、江口、河口湾等形态。
三、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分析1. 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水流量、径流系数、水位、频率和季节性等。
- 河水流量是指河流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点的水量,通常用立方米/秒表示。
- 径流系数是指降雨量与径流量之间的比值,用来表征降雨的补给效果。
- 水位是指某一时刻河流水面的高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 频率表示某一水文要素(如洪水)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
- 季节性是指河流水流量、水位和水质等水文要素随季节变化的特点。
2. 水系分析:水系是由一个或多个河流及其支流、汇水区、内流湖泊等组成的地表水网络,水系分析是对水系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的方法。
- 水系分类:根据水系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以将其分为河川型水系、湖泊型水系和混合型水系。
- 水系地貌:水系地貌是由河流和其他地表水形成的地形,包括河流谷地、河谷、河岸、河床等。
- 水系的演变:水系的演变受降水、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分水和合水、淤积和冲刷等过程。
四、河流的利用与管理1. 河流的利用:河流是人类的重要水资源,被广泛用于供水、灌溉、工业生产和交通等方面。
黄河的知识点地理高考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孕育之地,也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撑基础。
下面将从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对中国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黄河位于中国的北方,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唐古拉山,然后向东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最终流入渤海。
黄河总长度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4.3万平方千米。
黄河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约94亿立方米,流域年均降水量约500毫米。
黄河有着独特的特点,首先是颜色的变化。
由于黄河中悬浮着大量的黄河泥沙,所以被称为“黄河”。
黄河的泥沙含量非常高,素有“中国泥沙之王”的美誉。
其次是水位的变化。
黄河水位较高,河流一般在两岸形成堤坝,被称为河谷地带。
然而由于河床高程较高,河水在不同季节和年份会发生泛滥,带来巨大的灾害。
由于泛滥所带来的淤沙和河道改变,黄河也被称为“河流的麻雀”。
黄河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在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古代土著文化,如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黄河周围的黄土高原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其次,黄河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黄河流域,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如河南的焦化、金属冶炼等工业,山西的煤炭、陕西的石油等资源。
此外,黄河还是中国重要的水利资源,可以支持中国区域性的灌溉和发电。
然而,黄河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河床上升、河水泛滥,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和水灾。
除此之外,黄河的水量持续减少,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人类干扰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和不合理的农业灌溉。
这些问题对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河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黄河是中国的重要河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资源。
然而,黄河也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人们共同努力保护和管理。
高二地理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总结(1)地理概况
黄河中下游,文明发祥地;
陕晋豫和鲁,京津二市冀。
地形之特征,太行分东西:
平原丘陵东,西高原山地,
高原黄土厚,广布世第一;
秦岭大断崖,西岳华山立。
华北平原阔,黄海淮冲积;
半岛丘陵广,东岳泰山屹。
(2)气候与农业
位居暖温带,农业生产利。
夏季长高温,棉花豫鲁冀;
渭原和汾谷,①二地棉区亦。
粮食冬小麦,高梁谷玉米;
陕南亚热带,水稻种植宜。
春季和初夏,干旱是问题;
农业需灌溉,节用要合理。
(3)矿产和工业
本区煤矿赞,山西首先谈:
大同与阳泉,太原并西山;
平朔露天矿,神府正兴建。
开滦位河北,河南平顶山;
枣庄兖州鲁,京西亦堪赞。
油田亦重要,南阳在河南;
胜利山东省,中原豫鲁兼;
华北分两片,任丘大港焉。
靠近产棉区,棉纺工业繁:
京津和青岛,石郑洛西咸②。
(4)城市和交通
铁路通全国,北京中心站;
京包哈沪广,四大主干线;
石太德胶济,陇海同蒲连;
山西煤外走,大秦运输繁。
首都北京位,永定冲积扇③;
文化享盛名,工业高精尖。
天津直辖市,港津塘新三;
海盐化工重,引滦入津赞。
西安开封洛,古都添新颜。
①渭原,渭河平原。
汾谷,汾河谷地。
②石郑洛西咸,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和咸阳。
③永定,永定河。
高二地理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歌谣归纳高二地理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歌谣归纳
(1)地理概况
黄河中下游,文明发祥地;
陕晋豫和鲁,京津二市冀。
地形之特征,太行分东西:
平原丘陵东,西高原山地,
高原黄土厚,广布世第一;
秦岭大断崖,西岳华山立。
华北平原阔,黄海淮冲积;
半岛丘陵广,东岳泰山屹。
(2)城市和交通
铁路通全国,北京中心站;
京包哈沪广,四大主干线;
石太德胶济,陇海同蒲连;
山西煤外走,大秦运输繁。
首都北京位,永定冲积扇;
文化享盛名,工业高精尖。
天津直辖市,港津塘新三;
海盐化工重,引滦入津赞。
西安开封洛,古都添新颜。
①渭原,渭河平原。
汾谷,汾河谷地。
②石郑洛西咸,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和咸阳。
③永定,永定河。
(3)气候与农业
位居暖温带,农业生产利。
夏季长高温,棉花豫鲁冀;
渭原和汾谷,二地棉区亦。
粮食冬小麦,高梁谷玉米;
陕南亚热带,水稻种植宜。
春季和初夏,干旱是问题;
农业需灌溉,节用要合理。
(4)矿产和工业
本区煤矿赞,山西首先谈:
大同与阳泉,太原并西山;
平朔露天矿,神府正兴建。
开滦位河北,河南平顶山;
枣庄兖州鲁,京西亦堪赞。
油田亦重要,南阳在河南;
胜利山东省,中原豫鲁兼;
华北分两片,任丘大港焉。
靠近产棉区,棉纺工业繁:
京津和青岛,石郑洛西咸。
黄河的知识点山东高考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区。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黄河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山东高考中,黄河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黄河的知识点,以帮助山东高考考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
黄河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川藏山脉,流经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面积超过7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几个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首先,黄河以其特殊的地理特点而闻名。
由于黄河自上游至下游的坡度平缓,使其形成了“河床高,两岸低”的特征。
这一特点决定了黄河容易发生涝灾。
每年夏季暴雨季节,大量的降水使得黄河水位上涨,容易冲毁河堤,形成洪水。
因此,黄河也被认为是“中华母亲的泪水”。
其次,黄河还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早在5000年前,古人民就在黄河流域进行了农田灌溉和旱耕农业。
这为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中,最有名的就是河南的殷墟和山西的二里头遗址。
这些遗址中出土的文物,描绘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研究人类的起源和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黄河还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由于黄河流域地广人稀,水资源非常宝贵。
然而,由于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黄河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特别是在山东等省份,由于地理条件和人口增长的影响,黄河水资源供不应求,给当地的农业、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
最后,黄河还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黄河的风光壮美,自然景观独特。
特别是在山东地区,黄河的宽阔和清澈的水质吸引了很多游客。
沿线的风景名胜区如云台山、青石峡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黄河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黄河中下游是我国主要的鲜水鱼产区,也是稀有候鸟的栖息地。
总而言之,黄河是我国的珍贵资源之一,在山东高考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黄河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也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和黄河知识点总结黄河,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素有“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称。
它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河流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黄河的知识点。
地理概况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巴音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8个省份(区),最终流入渤海。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
黄河的上游称为“河源”,中游称为“黄土高原”,下游称为“平原”。
黄河在地质构造上的流域区可分为三部分:上游是由西向东的断裂陷落带组成的高原,中游是黄土高原,下游是由沉积平原组成的黄河三角洲。
黄河河源处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
历史沧桑黄河是中国最早的文明河流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灌溉母亲,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有人类的活动。
在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黄河的故事数不胜数,如大禹治水、《袁绍绝命书》等等。
而在滚滚的黄河中,英雄辈出,割股治河,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黄河流域的安宁。
黄河与农业黄河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基地,素有“黄河于中国犹如所髓于人身”之说。
黄河流域具有灌溉面积大、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等特点,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在古代,黄河流域被称为“粮仓”,担负着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的重要任务。
正是因为黄河的灌溉作用和肥沃的黄土,才使得黄河流域的农业产量颇为丰富。
黄河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河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而中华民族也留下了许多与黄河相关的文化遗产,如《黄河大合唱》、《黄河情》等歌曲,以及《黄河图》等绘画作品。
此外,黄河流域还有许多国家级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区,如兵马俑、龙门石窟等。
黄河与社会黄河流域是我国人口密集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