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272.61 KB
- 文档页数:2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参考)理论力学一、基本部分(一) 静力学(1) 掌握力、力矩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2) 掌握力偶、力偶矩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能熟练地计算力偶矩及其投影。
(3)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
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
(4) 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各种常见理想约束力的性质。
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5) 掌握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能熟练地求解单个刚体和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6) 掌握滑动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
会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单个刚体和简单平面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1) 掌握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能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掌握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4)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掌握平面运动刚体速度瞬心的概念。
能熟练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动力学(1) 掌握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
了解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
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
(3) 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力的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
(4) 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并会综合应用。
(5) 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
了解其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江南大学力学竞赛模拟试题一、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如果没有打开瓶盖的起子,当然可用牙齿咬开,也可以把瓶盖挨着桌子,猛击瓶盖而打开它.但这两种方法都不太好:前者不太卫生,易损坏牙齿;后者易损坏桌子,有时甚至会击碎瓶口,使手受伤.下面的方法则较文雅也方便.如图左手拇指紧压住瓶盖,其余四指紧握住瓶颈且靠近瓶盖.右手抓住筷子的一头,另一头夹在瓶盖与手指之间,然后右手向下用力,一般很容易就打开了瓶盖。
(20分)(1)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2)若筷子弯曲太大如何处理?(3)右手上用的力与瓶盖上所受力的关系? 若右手向下用力过猛,筷子何处最易折断?图1 图2解:(1)实际上,这个方法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筷子在这里充当了杠杆。
(2)若筷子弯曲太大,可把两支叠在一起用。
这样可提高抗弯截面系数。
(3)左手手指充当了支点.(这个方法中,大拇指压住艇羹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其余四指(支点)向下打滑,图1可简化成图2所示的力学模型,设杠杆两端一边是右手施加的力F ,一边是瓶盖施加的力Q ,1l AO =,2l BO =。
即F l l Q 12=,由于12l l >>,所以F Q >>。
即右手只要稍加力,就可能打开瓶盖。
把筷子作为一受力杆件,最大弯矩在O 处(图3示),即左手手指与筷子接触处最容易折断。
图3二、某工地为使工人高处作业方便,在木桩上搁置一些木板。
图示为一手握推车的工人站在板上。
若设板长5m ,厚58mm ,抗弯刚度EI =200 kN·m 2,假设板的宽度远小于长度,工人沿板的宽度中线行走,不计板重;木桩截面为80⨯80mm 的正方形;木材的弹性模量E =10Gpa ,许用应力[σ]=12Mpa 。
工人的体重为800N ;手推车的连同车内物料的重量共1200N ,其质心距工人1m ,距小车的轮轴0.5m 。
(35分)(1)画出板的结构分析模型的简图。
(2)并问工人站在何处,板的最大弯曲正应力最大?(3)该结构是否安全可靠?解:(1)可将板视作梁分析,并设人离板的左端A 得距离为x ,其结构分析模型如图(b )所示。
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模拟题(徐州工程学院)一 某杂技团作飞车走壁表演,设车由A 点开始沿路径AEDBCE 运动,路径的DBC 段为一圆的缺口,而α==<<BOD BOC ,不计摩擦。
(25分)(1)小车在DBC 段运动时与力学中的哪些知识相关? (2)问高度h 应为多少才能使小车越过缺口循上述路径运动? (3)又如欲使h 值为最小,则α角应为若干?题一图二 长为l 的钢尺,用两手食指在两端水平托起,当两手食指慢慢平行靠近时,钢尺首先只在一只手上滑动,当滑动一定长度后,又换为只在另一只手上滑动。
(35分)(1)用力学知识简要解释这一现象。
(2)钢尺沿长度方向自重的荷载集度为q ,钢尺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s f ,动摩擦因数为f ,求钢尺在首先滑动的手上能滑动的最大距离d 。
(3)钢尺的材料弹性模量为E ,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为z I ,求当钢尺在首先滑动的手上滑动最大距离d 时,钢尺两端的转角。
三 人们常可见到这样的杂技表演:一人躺在地上,身上压着一块石板,另一人挥铁锤击石板,石板破了而其底下的人却安然无恙。
(25分)(1)请指出这一表演中所包含的力学概念(或力学问题)。
(2)如果铁锤的质量为1m ,击石头时的速度为1v ,石头的质量为2m ,两者间的恢复因数为k ,碰撞的能量损失为多少?(3)如果铁锤与石板的恢复系数.k=0.5,铁锤1m =5kg , 2m =75kg ,被表演者吸收转变为身体的变形能的能量为多少?四 一条长为2m 的黄铜管,外径D =150mm ,壁厚δ=5mm ,两端封闭,用直径d =2.5mm 的钢丝绕在上面,如图1所示(已知钢的弹性模量s E =200GPa ,泊松比s μ=0.25,黄铜的弹性模量c E =200GPa ,泊松比c μ=0.34)。
(35分)题四 图1(1)计算该钢丝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如下:MPa 7.32785.21505.210200223maxmax max max =+⨯⨯=+=+====d D Ed d D dEEy I y EI I My z z z ρρσ如果钢丝的屈服极限为235Mpa ,上述算式是否正确,为什么?(2)如果在力F =400N 作用下用钢丝将管紧密地缠绕一层,计算该钢丝中产生的最大应力,求铜管的应力。
题(3) 一、简答题1、在有输送热气管道的工厂里,你可以看到管道不是笔直铺设的。
每隔一段距离,管道就弯成一个门框似的(见图)。
你考虑一下,这种做法有什么力学意义?2、如图所示,木栓阻止着上下两块木板相对沿移,因而在截面力AB 上直接受到剪力作用。
但当P 力逐渐加大时,木栓最后却沿着纹理方向CD 破裂。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3、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在上梁与柱子(图a)的连接处,往往采用一种独具风格的斗拱结构(示意如图b)。
试从材料力学的观点分析一下这种在世界上特有的结构方式有什么优点。
4、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上布置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这有什么好处?今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如图所示。
在使用中出现了险情:列车通过时跨中挠度超出了设计要求。
有人说:这好办,只要中间部位再加一个桥墩就行了。
试分析一下这个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并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
题(1)题(2)题(4)5、有人作过计算,钢制潜艇在安全的极限潜水深度下,它的浮力要减小3%左右。
这是什么缘故?从材料力学的角度来说,在潜艇的设计中,除了强度和稳定性问题外,还有什么重要问题需要考虑?6、如果你开始学习空手道(气功),有一件事看来是有趣的。
用赤手空拳作一次击断木板的表演,这牵涉到肌肉强度、打击速度、木材强度以及技术的水平和观众的注意、……等等许多问题。
从材料力学的观点,有一个问题似乎是基本的。
应该对单块木板还是对一叠木板(两者总厚相同,见图)作练功表演呢? 当然,所比较的这两种方案中除单块与层叠这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此外,假定观众离你只有3m ,因而不易受骗,所以你在采用某种巧妙的方案时,还要注意不致露出破绽。
二、计算题7、公元前221—205年,古埃及一个君主下令首席工程师Belisatius 设计一艘特大的战舰。
舰长128m ,宽18.3m ,一个桨就要40个人来划。
显然,在当时这只是一种幻想。
2021年周培源力学竞赛试题2021年周培源力学竞赛试题共包括三个部分:力学知识运用、问题分析与解决、创新设计实践。
本文将为各位参赛选手详细介绍并提供解析。
【第一部分:力学知识运用】1. 在平面上有一木板,长为2m,宽为0.3m,质量为5kg。
一名体重为60kg的人静止站在木板的一端,使其与地面成60°角。
若木板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2,则此人所站木板的重心距离木板底端的距离是多少?解析:首先计算木板受到的重力,即木板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然后计算该重力对应的力矩,即重力大小乘以重心距离木板底端的距离。
由于木板保持平衡,重力所产生的力矩必须等于静摩擦力对应的力矩。
通过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
2.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以速度3m/s沿斜面上滑,斜面的倾角为30°,无摩擦。
物体到达斜面上一点时,它的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该问题。
将物体的速度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量。
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计算出物体到达斜面上一点时的速度。
【第二部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一:在一台电梯中,一个人物体的质量为60kg。
在电梯上升过程中,当电梯加速度为1.5 m/s²时,人物感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这个问题中,合力即为人物所感受到的重力,而加速度等于电梯的加速度。
根据题目条件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问题二:一个1000N的力施加在一个质量为200kg的物体上,物体受到的加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这个问题中,合力即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质量为200kg。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第三部分:创新设计实践】本部分主要涉及力学实践问题,如设计一个弹射器、建造一个简易桥梁等。
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在此详细展开。
参赛选手可根据具体试题要求进行设计,并需提供详细图纸或步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