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PPD
- 格式:ppt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2
儿内科常见疾病之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肺炎)1.支气管异物:本病亦有咳嗽,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一侧呼吸音减低〔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有异物吸入史,行胸部CT有助于鉴别2.支气管哮喘:本病亦有咳嗽伴气喘,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具有反复喘息史,肺部哮鸣音,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一般有过敏史及家族史,可作出明确诊断。
3肺结核:患儿有预防接种史,无长期低热、盗汗,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不大,故可除外。
鉴别诊断:〔小儿腹泻〕1.细菌性痢疾:亦属于婴儿肠病的一种,表现为除解粘液样外,亦有感染性中毒病症,大便检查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或脓细胞,大便培养可明确。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表现为感染性中毒病症之外的腹胀、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行腹部平片示肠壁积气,肠管僵直,行腹部平片可明确诊断。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病症,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 鉴别诊断:〔手足口病〕1.疱疹性口腔炎:有发热、拒食、流涎、口腔疱疹史,但该病不伴手足、臀部疱疹,考虑该病的可能性不大。
2.水痘:有低热、烦躁、全身皮肤同一时期出现不同形态皮疹,伴瘙痒,但该病口腔内不出现疱疹,可与之鉴别。
3.脓疱疮:本病以夏季多见,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全身皮肤可见疱疹,疱疹中央破溃后有浓液流出,局部皮肤瘙痒,抗生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脑干脑炎〕1.颅内占位病变.: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病症,如头痛、呕吐等,经头颅CT或MRI 检查可鉴别;2.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无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病症,可通过脑脊液、PPD实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查可鉴别;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1.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朴啉升高,血红蛋白电泳正常,铁剂治疗有效,可鉴别;2.传染性肝炎:地中海贫血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传染性肝炎。
OO1.患儿男,3岁。
反复呼吸道感染3个月,体检时血常规白细胞6.0χ1.θ'∕1.,中性粒细胞0.5淋巴细胞0.5血红蛋白101g/1.;IgA0.2g/1.,IgG4.5g∕1.,IgM0.3g∕1.β可诊断为A中性粒细胞减少症B选择性IgA缺陷病C腺首脱氨醐缺陷病D继发性免疫缺陷病EX1.A答案:D【解析】:无002患儿男,4个月,冬季发病,因低热、咳嗽、喘憋2天入院,精神、食欲可,既往无喘息史。
查体:T37.80C,鼻翼扇动,口周轻度发组,三凹征明显,两肺满布哮鸣音,水泡音不明显,心率144次/分,WBC5.0×109∕1.,N37%f1.64%β最可能诊断为A腺病毒肺炎B支原体肺炎C肺炎双球菌肺炎D毛细支气管炎E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答案:D【解析】: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日出现持续性干咳、呼气性喘鸣和呼吸窘迫。
体温以中、低度发热多见,呼吸增快、短促,有胸骨上凹陷、员翼扇动,严重者可有发组.胸部听诊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呼气性喘鸣,甚至有呼吸音减^寻。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大都在正常范围.该例表现为低热、咳嗽、喘憋、鼻翼扇动,口周轻度发组,三凹征明显,两肺满布哮鸣音,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大都在正常范围,符合该病,故选择D e0036个月婴儿,发热伴咳嗽2天,就诊当日出现呼吸困难,两肺有少量哮鸣音。
胸片示月市气肿,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
病原体主要是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C流感杆菌D肺炎支原体E腺病毒答案:B【解析】: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主要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故正确答案为瓦004患儿男,1岁.发热、咳嗽、咳痰5天.杳体:呼吸38次/分,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胸部X线示两下肺模糊片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A大叶•阳市炎B腺病毒肺炎C支原体肺炎D毛细支气管炎E支气管肺炎答案:E【解析】:支气管肺炎高发年龄为2岁内婴幼儿,其特点为发热、咳嗽、气促,肺内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作者:刘小琴来源:《家庭医学》2023年第24期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季节性(通常在冬季)暴发。
是1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最常见原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因LRTI而就诊的最常见原因。
几乎所有儿童都会在2岁前感染RSV,再感染也较常见。
RSV可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引起重度LRTI,包括伴慢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唐氏综合征的早产小婴儿,持续哮喘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感染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而异。
原发性感染的婴幼儿通常表现为LRTI。
呼吸暂停可能是住院婴儿的主诉症状。
RSV感染通常呈自限性,但在部分患者中与复发性喘息有关。
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的继发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但也可能发生LRTI。
临床疑诊若婴儿有相符合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如<12月龄、下呼吸道疾病、冬季发病和已知有RSV流行,则应考虑RSV毛细支气管炎。
对既往体健的典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没有必要进行实验室确诊。
对急性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以及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住院患者,若免疫功能低下或≥50岁,也应考虑RSV感染。
实验室确诊若识别出RSV会影响临床处理,即影响关于抗微生物治疗、进一步评估和感染控制等决策,则应通过实验室确诊RSV感染。
以下患者中常存在这种情况:因急性下呼吸道疾病住院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的复发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及因急性呼吸道疾病住院但免疫功能正常的年龄较大成人。
若需要确诊RSV感染,条件允许时首选基于PCR的检测。
若没有条件进行基于PCR的检测,则可采取快速抗原检测试验,但在成人患者中假阴性结果较常见。
腺病毒肺炎多发于6月~2岁儿童,为幼儿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腺病毒在全球都有分布,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大多数人到10岁时,都有既往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腺病毒感染在日托中心及有幼儿的家庭中很常见。
1.8 岁男孩,因父亲患结核病住院而要求检查,无任何不适主诉,PPD 试验结果为 红晕 8mm,72h 后反应消失。
根据试验结果应考虑: A.反应结果与接种卡介苗有关 B.有活动性肺结核 C.应口服异烟肼预防治疗 D.应复种卡介苗 E.自然免疫答案: E,72h 后反应消失, PPD 阴性。
一般小儿受结核菌感染后 4~8 周可以经 PPD 测出来, 一次 PPD 实验需 48~72h 看结果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最突出的特点为: A.喘憋症状显著 B.肺部功能残气量减少 C.鼻翼扇动伴严重紫绀 D.肺部广泛细湿啰音答案:AE 肺部啰音不明显15.10 月大患儿,低热、睡眠不安 7 天,时有呕吐、咳嗽,家中无结核病人。
体检:烦躁不安、前囟稍隆起,颈有抵抗,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轻度肿大。
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白细胞 250×106/L,中性粒细胞 0.30,淋巴细胞 0.70, 潘氏试验(+),氯化物 95.8mmol/L,糖 1.63mmol/L。
PPD 试验(-)。
最可 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隐球菌脑膜炎 E.中毒性脑病答案:B21.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失水量为体重的 5%~10% B 皮肤弹性较差 C 眼窝、前囟明显凹陷 D 四肢厥冷答案:D,E尿量明显减少24.关于小儿的免疫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特异性免疫功能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成人差 B.母体 IgM 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C.婴儿期 sIgA 缺乏,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D.自行合成 IgG 的能力约 3~4 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E.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自母体得到 IgG,故生后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答案:D,D 应该是 8~10 岁23. 患儿 7 岁, 眼睑伴双下肢浮肿 1 周, 咳嗽、 气促 1 天。
体检: 血压 130/90mmHg, 呼吸急促,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 130 次/分,肝右肋下 3cm,眼睑及双下 肢非凹陷性浮肿。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 ~001. 9-94).1.2西医诊断:参照第八版《儿科学》发病年龄小(〈2 岁) , 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喘憋,体检两肺闻及哮鸣音及细湿罗音;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或肺气肿或肺不张或小片状阴影。
1.2.1病史:多见于 2 岁以内,尤其以 6 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
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1.2。
2症状:初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2-3 天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作,重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及紫绀.1.2.3体征:大多数婴儿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
喘憋发作时呼吸加速,呻吟并伴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憋.胸部检查可见胸廓饱满, 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 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当喘憋缓解时,可有细湿罗音、中湿罗音。
部分患儿可有明显呼吸困难,出现烦燥不安、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唇发绀。
1.2。
4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1。
2。
5胸部 X 线:表现不均一,大部分病例变现为全肺程度不等的阻塞性肺气肿,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1.2.6肺功能:患儿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在恢复期,小气道阻塞缓解。
1.2.7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1。
2。
8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 PaO2 不同程度下降,PaCO2 常或增高,pH 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I 型或II 型呼吸衰竭。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儿童保健学》总论一、目的要求1. 熟悉儿童保健学的研究范围与任务2. 了解儿童保健评价指标3. 了解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4. 掌握儿童年龄分期二、主要内容1.儿童保健学的研究范围与任务2.儿童保健评价指标3.我国儿童保健状况与工作目标4.儿童年龄分期三、教学重点儿童年龄分期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2.体格发育评价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掌握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熟悉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掌握其临床意义4.掌握体格生长的总规律5.掌握体格测量方法6.掌握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及内容7.了解体格生长评价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二、主要内容1.与体格生长相关的其它系统发育2.体格生长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三、教学重点体格评价方法和内容四、教学难点体格评价内容骨龄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3.生长发育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2.掌握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3.了解儿童神经系统与发育行为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4.熟悉儿童感知觉发育进程5.掌握婴幼儿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及异常判断6.了解0—6岁儿童认知发育的特点7.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儿童教养方法8.了解青春期心理行为发展9.了解各种心理测试方法,熟悉 DDST 的临床应用二、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的定义2.婴儿期生长发育3.幼儿期生长发育4.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生长发育5.与体格生长相关的其它系统发育6.体格生长评价及其临床应用7.婴幼儿行为发育筛查8.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感知行为发育里程碑婴幼儿体格生长与神经心理发育的临床意义四、教学难点心理发育特点心理测试方法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学时4.营养及喂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婴幼儿期能量需要量 , 主要营养素供给量及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2.熟悉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3.掌握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4.掌握6月龄内婴儿配方奶量的估计5.了解特殊配方奶的选择原则6.掌握婴儿食物转换的原则7.掌握幼儿及年长儿的进食特点8.熟悉幼儿及年长儿的膳食安排9.了解婴幼儿喂养常见的临床问题10.熟悉营养评价方法11.了解膳食调查的方法二、主要内容1.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定义2.营养素的分类: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它3.儿童消化系统特点与临床关系4.婴儿期喂养方式: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5.婴儿期其它食物的引入6.幼儿期喂养7.年长儿喂养8.营养评价原则及膳食调查方法三、教学重点主要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适宜摄入量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食物转化的原则四、教学难点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定义消化酶的成熟与三大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营养评价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4学时示教(录像操作门诊)5.生长发育偏离一、目的要求1. 掌握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2. 熟悉生长发育偏离的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3. 了解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熟悉学习困难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及分度二、主要内容1.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2.生长发育偏离的常见原因及诊断思路3.常见心理行为问题4.学习困难的临床表现5.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6.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及分度三、教学重点生长发育偏离的含义,诊断标准及分度四、教学难点生长发育偏离诊断思路五、教学方法6.VitD的营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2.熟悉 VitD、VitA 的生理、调节、代谢与功能3.掌握 VitD 缺乏的病因、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4.掌握 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的“金标准”5.熟悉 VitD 缺乏性佝倭病的鉴别诊断6.掌握 VitD 缺乏性手足搐搦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二、主要内容1.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率的调查方法2.营养不良的体格诊断指标,分型分度与处理原则3.儿童超重/肥胖的诊断与处理三、教学重点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四、教学难点Vit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五、教学方法示教:门诊和病历讨论。
维生素A及卡介苗、干扰素γ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反复哮喘的预防作用李贺晓;孙文静;李永强;侯红颖;赵婷;吴艳玲【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36)A01【摘要】目的探究卡介苗(BCG)、干扰素(IFN-)/维生素A(VitA)在预防毛细血管炎,针对患儿出现喘息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课题组收集的10000名患者中的300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50名患者接受单纯卡介苗或是联合使用IFN-/VitA进行治疗,且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3个月实施PPD皮试,随后针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1年,主要对患者的喘息发作情况进行观察.将50名未接受BCG 接种的毛支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BCG接种后,PPD的平均硬结直径普遍大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的恢复期间情况,其中联合IFN-/VitA治疗组的情况更加明显.单纯使用BCG或是联合使用IFN-/VitA的患者在1年呢你的喘息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恢复期,单用或是联合使用期间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BCG可以有效促进毛支患儿的PPD皮试从阴性转为阳性,且1年内的喘息发作频率比较低,该手段可以作为预防毛支患儿今后向哮喘方向发展,且IFN-/VitA对于BCG可以产生协同效果.【总页数】2页(P351-352)【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卡介苗;干扰素;维生素A【作者】李贺晓;孙文静;李永强;侯红颖;赵婷;吴艳玲【作者单位】河北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河北邢台0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卡介苗、干扰素γ及维生素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临床研究 [J], 刘雅丽;杨锡强;王莉佳;蒋莉萍2.卡介苗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研究 [J], 余蓉;陈伟民;何颖慧;卢远达;李彩虹3.胃溃疡病人有必要做胃镜检查吗/慢性乙肝病人该用干扰素治疗吗/使用干扰素的疗程及副反应如何/用干扰素不见效怎么办/乙肝疫苗的作用能管几年/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效果如何/怎样知道接种乙肝疫苗未成功/我为什么总得尿路感染/反复尿路感染的原因/反复尿路感染的治疗/我为什么发生了心房颤动/房颤有什么危险,如何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啰音难消 [J],4.不同疗程的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预防作用 [J], 刘兴芬5.灭活卡介苗经皮接种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临床研究 [J], 辛淑君;李志辉;黄婷;叶庆标;王影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