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0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令人神往的日内瓦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内瓦的地理位置、人口和特点;2.能够听懂故事并掌握重要的人物和事件;3.掌握部分文言词汇及其意思;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饱含故事情节、表达想法。
二、教学内容1.地理:介绍日内瓦的地理位置、人口和特点;2.故事:讲述《安娜与芳芳》中关于日内瓦的一些情节;3.文言词汇:介绍故事中的几个文言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日内瓦的地理位置、人口和特点;2.掌握故事情节及重要人物;3.掌握文言词汇及其意思,能够简单运用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介绍日内瓦的地理位置、人口和特点,并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解读1.整体阅读:教师全文朗读,学生跟读、回答问题、表达看法;2.分段阅读:教师、学生分别扮演不同人物,读出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掌握故事;3.重要人物:通过PPT、海报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 学习文言词汇1.引入文言词汇:教师用适当方式介绍文言词汇的定义、用法等;2.理解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汇含义,分析文言词汇在故事中的作用;3.运用文言词汇:通过情境对话、举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文言词汇,表达与故事相关的想法。
4. 教学评价通过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日内瓦地理知识掌握、故事理解能力、文言词汇运用等方面。
五、教师建议1.学生可以在课堂或课外阅读相关小说、故事,增加对故事的理解;2.教师可以在授课中加入音乐、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增加教学吸引力;3.在教学评价环节,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尽量避免“讲解式”教学,应多采用“儿童式”教学,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习;2.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3.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促进。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令人神往的日内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日内瓦的概况和历史地位;2.理解并朗读课文;3.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情感,并进行表达。
二、教学重点1.了解日内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生词;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令人神往的日内瓦》;2.图片:相关图片(居多为风景)。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先出示一些日内瓦的风景图片,向学生介绍日内瓦的地理特点。
然后,给学生放一段介绍日内瓦的地理位置的视频,引导他们全方位了解日内瓦。
Step 2 学习新课1.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机会去游览日内瓦,你最想去哪里?为什么呢?2.欣赏播放语音,让学生跟读,学生可以多次跟读,尝试在情感上融入声音:日内瓦,是瑞士联邦的一部分,是瑞士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银行中心之一,有着“欧洲之窗”的美誉。
3.解读教师板书生词,简单解释。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
在学生对课文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课文大声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4.感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日内瓦的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日内瓦的情景是什么?(和平)•我们如何才能过上和平的生活呢?(珍爱和平)Step 3 拓展与巩固1.给学生分发日内瓦的简介、地图等资料,让他们自己阅读和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日内瓦的认识。
2.请学生用课本上学过的知识,制作一个关于日内瓦的海报,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课后作业1.阅读同类书,进行阅读素养训练;2.写一篇关于日内瓦的文章,文章中应对日内瓦进行略微深入的讲解和介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较为流畅,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课堂互动。
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有的学生对地理的理解尚不深入,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
最后,布置的作业要在课后体现出实际效果。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课文_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教学设计课文《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
沿着罗讷河走到日内瓦东北郊,令人向往的日内瓦湖就展现在你的眼前。
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
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
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
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
这些水上“居民”受到日内瓦人的精心保护,也充分享受着和平的幸福。
每当鸟儿的产卵季节,湖畔居民给它们送来了干草、棉花、塑料等,供它们营建产房。
如果“小宝宝”在早春降临,市民们给它们送来面包、蛋糕、牛奶等营养品。
如果它们得了病,人们就会把它们抱进怀里,送到医院。
日内瓦还是一座国际城市。
全市30多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
许多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不少国际会议约在这里签订,很多国际组织的总部也设在这里。
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前言】《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是上教版第五册第26课,本文介绍了世界旅游胜地——瑞士的日内瓦。
课文的第一节为全文的总起句,介绍了日内瓦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课文的最后一句进行总结,日内瓦既是世界旅游胜地,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
课文第2节叙述了日内瓦的景色优美,人们注重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
【学习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10个“湛绮略鸽畔福卵供签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令人神往、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绮丽”等词语。
3.能摘录文中喜爱的句子,并向同学推荐。
4.知道瑞士的日内瓦是旅游胜地,也是重要的国际舞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建议】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谈话引入,欣赏风光。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令人神往的日内瓦》【篇一】教学目标:1、独立学习本课“绮、讷、略、鸽、畔、福、卵、供、签、订”10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情朗读第2小节。
了解日内瓦的绮丽的风光,积累文中描写日内瓦风光的一二句句子。
3、感受日内瓦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那种和谐之美。
重点难点: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这些词语。
2、在充分感受日内瓦绮丽风光和它和谐之美的基础上,积累文中描写日内瓦风光的一二句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师语:今天,我们将在书页间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我们将随着作者的视线,去感受世界的旅游胜地——日内瓦那绮丽的风光!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换字理解“令人神往”:令人向往指导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思考问题:请用一句话来说说日内瓦是一座怎样的城市?2、交流反馈(1)指名读词语:令人神往、风光绮丽、白雪皑皑、旅游胜地、湖畔、湛蓝、产卵、罗讷河。
(2)正音:讷、卵、畔。
(3)字形:卵(笔顺指导)(4)指名交流问题,随机出示句子: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向往的地方。
师生合作读。
日内瓦在(),(),(),是()。
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用上“是……也是……”的句式再来说一说。
相机板书:风光绮丽旅游胜地外交舞台三、学习课文过渡:群山环绕的日内瓦公园星罗棋布,鲜花遍地,美不胜收。
它是钟爱艺术、自然人们的探究天堂,也是世界各主要机构云集的国际城市。
1、师引语介绍“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
”媒体相应出示画面。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日内瓦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说一说。
3、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读读课文第2小节,用“o”圈出景物,用“——”划出有关句子。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引言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中的《令人神往的日内瓦》这篇课文,以讲述学生小明参观日内瓦的经历为主线,生动地展示了这个国际城市的魅力和特色。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教案将从课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课文分析1.1 课文内容《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是一篇以日内瓦为背景的故事性课文。
通过小明参观日内瓦的经历,描绘了日内瓦的美景、建筑和人文特色。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城市的知识,又能引起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1.2 课文结构《令人神往的日内瓦》由小明参观日内瓦的过程组成,包括小明坐船、欣赏湖光山色、参观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等。
课文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日内瓦的地理位置、美景和人文特色。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际城市的向往和兴趣。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特别是与日内瓦相关的知识。
•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和写作。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于长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情景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日内瓦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日内瓦的好奇心和兴趣。
4.2 预习导入•让学生翻阅课文,并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推测和思考。
4.3 正文教学1.第一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读第一段,理解小明坐船的经历,引导学生描述船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2.第二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湖光山色的描写,并让学生描述自己眼前的美景。
–教师介绍日内瓦的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引发学生对日内瓦的进一步探索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日内瓦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1.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2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如何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日内瓦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对日内瓦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并查找字典了解其意思。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3.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对日内瓦如此神往,感受作者的情感。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2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6.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步: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日内瓦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如:日内瓦位于瑞士,是联合国欧洲总部所在地,拥有美丽的湖光山色。
1.2学生分享自己对日内瓦的了解,如:曾在电视或书本上看到过日内瓦的风景图片,了解日内瓦的气候特点等。
第二步: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对日内瓦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生字词,如:“日内瓦”、“湖光山色”、“喷泉”等,并查找字典了解其意思。
第三步: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是三年级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课,这是我们尝试单元整合教学中的一堂泛读课的教学。
要让学生读懂文本,教师自己得先钻研教材。
唯有正确解读课文,方能对课文有恰当的预设。
在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认为要想上好《令人神往的日内瓦》,关键之一就是得理解什么是“神往”,到底什么才是日内瓦令人神往之处。
对“神往”一词的理解,咋一看很简单,神往就是向往,细细品味,神往又不同于向往,其程度远远高于向往,它有一种精神上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日内瓦仅仅是风光绮丽,那么一个向往大概也就可以了,可偏偏不是,人们对日内瓦的神往,还具有某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那份对和平与幸福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建构起了这个“和平之都”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就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我想前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后者也不可弃置不顾,需有一些渗透。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最终把目标定为能积累描写日内瓦风光的句子,借助资料的补充,收集了解日内瓦是一座国际城市,是个充满和平与幸福的地方,令人神往。
从情感这个角度而言,最好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憧憬。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一文结构相当清晰,文章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瑞士的日内瓦:一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二是重要的国际舞台。
在文中作者重墨渲染的是前者,对于日内瓦湖的描写可谓笔法细腻,语言清新,寥寥数笔,就将日内瓦湖的全景展示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一路走来,一路将地理位置介绍得清清楚楚,当来到日内瓦的东北郊时,即采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从东北郊远望日内瓦湖,整座湖犹如一幅巨大的油画展现人们的眼前,于是伴随着作者的目光,一一望去:新月状的日内瓦湖,水色湛蓝如同翡翠。
南岸的白雪皑皑,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于众多的环湖公园之中;湖中高达130米的喷泉直入云霄……如诗如画的景致,在蓝白为主色调的衬托下愈发显现出一种宁静之美,而那些小生灵的出现更给这宁静中平添了几分祥和与温馨。
如果上一课《威尼斯小艇》借用一个初游者的身份来了解威尼斯,那么这一次,咱们则借助媒体,让学生伴随着作者的目光去领略一下日内瓦这个全世界游人都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