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仪器设备维护周保养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设备定期保养单(季度保养)
维保人(签字):使用科室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备注:认真填写设备定期保养项目单的内容,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情况简述、更换配什情况等。
每次保养后记录单放回相应的档案内,通过查看记录可以了解使用科室对维修服务情况的满意度。
根据维修保养情况记录表的内容,分析设备是由于主机故障还是辅助设备故障,追踪设备的故障和维修情况,动态学握握和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了解配件的更换情况。
通过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把一些故障排除住萌芽状态,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设备科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登记表
检查人员签字:医学装备临床使用监督检查表(仪器设备)
被督导检查科室:检查日期:检查者:
()医疗设备目录清单。
急诊科急救设备维护规程1. 介绍在急诊科,急救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它们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
为确保急救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制定一套科学的维护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急救设备的维护规程,旨在为科室人员提供操作指南,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 设备维护基本原则在进行急救设备维护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定期维护:按照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需要,制定维护计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护和保养。
2.2 预防性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设备出现故障。
2.3 故障维修: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修或进行维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使用。
2.4 文件记录:对设备的维护和故障修复进行记录,包括时间、人员和操作过程等,以备查阅和追溯。
3. 急救设备维护步骤3.1 超声设备维护3.1.1 定期清洁: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清洁,包括机身外壳、探头和线缆等部分。
清洁时应关机,并使用软布蘸取清洁液进行擦拭。
3.1.2 校准调试: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超声设备的校准和调试,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3.1.3 探头保养:定期检查超声探头的连接和线缆的磨损程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更换。
3.1.4 随身携带:超声设备应放置在专用包装箱内,防止灰尘和湿气侵入。
3.2 除颤仪维护3.2.1 确认电量:定期检查除颤仪电量,确保电量在符合要求的范围内。
3.2.2 定期演练:定期进行除颤仪的操作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使用熟练度。
3.2.3 电极保养:检查除颤仪电极的粘度和使用寿命,定期更换电极,避免因电极老化导致除颤失败。
3.2.4 清洁消毒:定期清洁除颤仪,使用消毒溶液进行消毒,确保设备符合卫生要求。
3.3 呼吸机维护3.3.1 管路清洗:定期对呼吸机的气管导管和湿化器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气体通道畅通且无污染。
3.3.2 气囊检查:检查呼吸机气囊的弹性,如发现气囊漏气或变形等问题,及时更换。
规范急诊科抢救仪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对急诊科护士在使用急救仪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有:急救仪器清洁消毒不及时;急救仪器检修不及时;急救仪器未得到有效的培训;护士责任心不够强等。
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建立完善的仪器管理制度;及时、定时进行培训,提升操作仪器能力;加强护士思想教育和风险意识;总结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
以确保抢救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而保证了护士在抢救患者时能够合理的使用仪器,提升护士抢救病人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及时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抢救仪器;管理;抢救【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346-02急救仪器的管理是急诊科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急救仪器的管理以及使用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生命的重要环节[1]。
急救仪器安全管理有相当的责任,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难度[2]。
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制定制度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等。
现将急救仪器管理中存在的现有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 急救仪器清洁消毒不及时急救仪器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等使用后不能及时清洁消毒放于备用状态,抢救病人时发现有血迹、仪器电量不足、导联线打结等情况导致错过抢救最佳时间[3]。
1.2 急救仪器检修不及时交接班时不检查仪器或不认真检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厂家维修仪器。
1.3 急救仪器未得到有效的培训护士在使用抢救仪器过程中未遵照规定使用流程,遇到急救仪器报警也不能快速找到原因,并及时的解决这些原因。
不能够有效的对抢救仪器进行维护,临床护士不能充分学习最新的仪器使用规范。
1.4 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护士没有完全认识到急救仪器的正常使用对抢救病人的重要性。
2.对策2.1 建立完善的仪器管理制度2.1.1做好外借登记设立《急救仪器外借本》急救仪器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必须要借时一定要征得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同意后方可外借,归还时认真检查仪器的完整性能否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