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
- 格式:docx
- 大小:99.73 KB
- 文档页数:7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探讨作者:王晓辉刘永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9期引言《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中明确规定:接触网支柱距正线的侧面限界在无砟轨道地段不应小于3.0m,有砟轨道地段不应小于3.1m;车站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应小于2.5m。
根据规定,侧面限界不应小于设计限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由于接触网支柱基础为站前土建施工单位在梁厂进行预留,施工中经常存在误差,造成了大量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小于设计要求限界,无法满足规范的要求。
同时,对侧面限界的整改需要将原基础凿掉,并重新植筋做基础,程序复杂,不利于工程的现场实施,且强度不能与梁厂预留的基础相比,既费时费工,质量效果也不甚理想,且存在安全隐患,本文从满足运营安全和接触网安装要求的角度对最小侧面限界进行了分析阐述。
1、制定支柱侧面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原则(1)主要技术参数①速度目标值:200km/h以上②最大坡度:20‰③最小曲线半径:7000m④曲线轨道最大超高值:175mm⑤牵引种类:电力⑥机车类型:动车组(2)设计原则各种限界均按平直线路的条件进行设计,为了使车辆在曲线上与建筑限界之间的距离与在直线上相等,曲线线路两侧的建筑限界应有一个加宽值,即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基础上按不同的曲线半径和超高进行加宽,将曲线内侧建筑限界加大一个计算动车中部的内偏差值,曲线外侧建筑限界加大一个计算动车车端的外偏差值。
同时,由于曲线线路存在一定的外轨超高,造成车辆向曲线内侧倾斜,使车辆上的控制点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侧偏移一定距离,建筑限界的内侧加宽值同时也应考虑车辆向内侧偏移造成的偏移量。
曲线上内外侧偏移的计算公式:W内=+hW外=W—内外侧偏移量R—通过的曲线半径H—控制点垂直于轨平面的距离h—曲线外轨超高值2、确保运营安全所需要的建筑限界上图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规定的基本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
题目:接触网施工中测量工具的应用及几何参数的测量计算专业:铁道电气化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陈艳学习中心:学习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年月日摘要院系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铁道电气化年级201 学号1 姓名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指导教师题目接触网施工中测量工具的应用及几何参数的测量计算指导教师评语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20)指导教师(签章)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章)成绩答辩组组长(签章)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开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题目接触网施工中测量工具的应用及几何参数的测量计算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技术专题研究理论研究软硬件产品开发一、设计任务及要求二、应完成的硬件或软件实验三、应交出的设计文件及实物(包括设计论文、程序清单或磁盘、实验装置或产品等)摘要四、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资料五、要求学生搜集的技术资料(指出搜集资料的技术领域)六、设计进度安排第一部分(周)第二部分(周)第三部分(周)评阅或答辩(周)指导教师:年月日学院审查意见:审批人:年月日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诚信承诺一、本设计是本人独立完成;二、本设计没有任何抄袭行为;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答辩委员会取消本人答辩(评阅)资格.承诺人(钢笔填写):年月日接触网施工中测量工具的应用及几何参数的测量计算摘要了解接触网施工中测量工具的种类、名称及使用方法.能够对某段接触网施工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并进行相关论述.接触网施工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有:经纬仪、全站仪、钢卷尺、皮尺、丁字尺、线坠等。
基本的几何参数包含:侧面限界、跨距、拉出值、支柱斜率、导高、超高等等.测量支柱侧面限界,为了确定支柱的横向位置,实际上是在跨距已确定的情况下,确定支柱的绝对坐标以及有关腕臂的计算。
测量跨距,确定支柱的纵向位置。
接触网施工中的计算包含:腕臂计算、软横跨计算、拉出值计算、负载计算等等。
关键词:接触网;测量工具;几何参数;腕臂计算;软横跨计算目录摘要 (VI)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铁接触网应知应会京沪高铁接触网工应知应会1、高铁侧面限界要求支柱侧面限界:路基上有碴轨道地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为3100mm,无碴轨道地段一般为3000mm;高架桥上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为3000mm。
高中速联络线、枢纽内既有线、动车段等区段支柱侧面限界一般按不小于3000mm 设计,施工误差:+50mm,-0m。
2、钢柱倾斜率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允许倾斜率为±3mm/m。
3、拉线要求一般情况下,拉线(双拉线时指上部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困难情况下不得大于60°。
4、软索式硬横跨上下部定位索布臵要求软索式硬横跨下部定位索距接触线400mm,上部定位索距接触线1770mm。
5、吊柱倾斜度吊柱倾斜度不得大于1°6、一般支柱、腕臂布臵要求跨距一般为50m,平腕臂底座距轨面6780mm,斜腕臂底座距平腕臂底座1800mm。
7、隧道内吊柱、腕臂布臵要求平腕臂底座距轨面6780mm,斜腕臂底座距掉阿朱下端面110mm(双腕臂时为h ——定位器的限位抬升量(mm )L ——定位器长度(mm )9、高铁定位坡度定位坡度:按照京沪高铁240mm 、200mm 定位线夹侧抬升量得出每种定位器 h ——定位器的限位抬升量(mm )L ——定位器长度(mm )10、开口销角度要求开口销:两支掰开使两肢夹角在120°~130°。
(正确)(错误:未折弯到位)11、定位线夹安装要求定位线夹:线夹型号与接触线规格一致,有环夹板在远离定位钩侧,即环口面向定位支座,U 型销钉的方向,从内侧向外侧安装,末端向上弯曲60°,线夹的牙型应卡在接触线的线槽之内。
止动垫片的长肢弯折固定在线夹本体,短肢弯折固定在螺母侧,固定密贴。
(正确)(错误)12、电气连接线型号电气连接线:采用35mm2软铜绞线,不得有断股、散股。
13、承力索座安装要求承力索座:支撑线夹本体中心面处于铅垂面上。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在实际的应用中时,需要结合行车速度、行车界限等多方面的注意一些参数,这些的注意参数有导高、侧面限界、拉出值、结构高度、跨距等。
导高导高是指接触线悬挂点高度的简称,是接触线无弛度时定位点出(或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一般用H 表示。
接触线的最高高度,是根据受电弓的最大工作高度确定的。
我国电力机车TGS型受电弓的工作高度为5183〜6683mm考虑到接触线可能出现负弛度及保证受电弓接触线工作压力的需要,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接触线的最低高度的确定,是考虑了带电体对接地体之间的空气绝缘距离及通过超限货物的要求。
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土30mm对于行车速度在160km/h〜200km/h 时,对施工误差要求更加严格;定位点两侧低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的高度的施工偏差为土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两相邻悬挂点等高相对差不得大于20mm同一跨距内相邻吊弦处的导高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施工偏差不得大于5mm。
最低点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含隧道)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下不小于6200mm 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既有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5330mm。
开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线路,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应根据双层集装箱的高度和绝缘距离确定。
一般采用6450mn导高。
对于客运专线,应为不存在超限货物列车通过问题,为了提高接触悬挂稳定性,导高较低,一般采用5000〜5500mm。
侧面限界支柱侧面限界是指轨平面处,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的距离。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架设的,接触网支柱的安装必须符合《技规》的要求。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要求接触网支柱及其电气装置的建筑不得侵入《技规》规定的铁路建筑限界。
接触网的注意参数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在实际的应用中时,需要结合行车速度、行车界限等多方面的注意一些参数,这些的注意参数有导高、侧面限界、拉出值、结构高度、跨距等。
导高导高是指接触线悬挂点高度的简称,是接触线无弛度时定位点出(或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一般用H表示。
接触线的最高高度,是根据受电弓的最大工作高度确定的。
我国电力机车TGS型受电弓的工作高度为5183~6683mm,考虑到接触线可能出现负弛度及保证受电弓接触线工作压力的需要,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接触线的最低高度的确定,是考虑了带电体对接地体之间的空气绝缘距离及通过超限货物的要求。
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对于行车速度在160km/h~200km/h 时,对施工误差要求更加严格;定位点两侧低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的高度的施工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两相邻悬挂点等高相对差不得大于20mm;同一跨距内相邻吊弦处的导高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施工偏差不得大于5mm。
最低点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含隧道)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下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既有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5330mm。
开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线路,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应根据双层集装箱的高度和绝缘距离确定。
一般采用6450mm导高。
对于客运专线,应为不存在超限货物列车通过问题,为了提高接触悬挂稳定性,导高较低,一般采用5000~5500mm。
侧面限界支柱侧面限界是指轨平面处,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的距离。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架设的,接触网支柱的安装必须符合《技规》的要求。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探讨引言《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中明确规定:接触网支柱距正线的侧面限界在无砟轨道地段不应小于3.0m,有砟轨道地段不应小于3.1m;车站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应小于2.5m。
根据规定,侧面限界不应小于设计限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由于接触网支柱基础为站前土建施工单位在梁厂进行预留,施工中经常存在误差,造成了大量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小于设计要求限界,无法满足规范的要求。
同时,对侧面限界的整改需要将原基础凿掉,并重新植筋做基础,程序复杂,不利于工程的现场实施,且强度不能与梁厂预留的基础相比,既费时费工,质量效果也不甚理想,且存在安全隐患,本文从满足运营安全和接触网安装要求的角度对最小侧面限界进行了分析阐述。
1、制定支柱侧面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设计原则(1)主要技术参数①速度目标值:200km/h以上②最大坡度:20‰③最小曲线半径:7000m④曲线轨道最大超高值:175mm⑤牵引种类:电力⑥机车类型:动车组(2)设计原则各种限界均按平直线路的条件进行设计,为了使车辆在曲线上与建筑限界之间的距离与在直线上相等,曲线线路两侧的建筑限界应有一个加宽值,即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基础上按不同的曲线半径和超高进行加宽,将曲线内侧建筑限界加大一个计算动车中部的内偏差值,曲线外侧建筑限界加大一个计算动车车端的外偏差值。
同时,由于曲线线路存在一定的外轨超高,造成车辆向曲线内侧倾斜,使车辆上的控制点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侧偏移一定距离,建筑限界的内侧加宽值同时也应考虑车辆向内侧偏移造成的偏移量。
曲线上内外侧偏移的计算公式:w内=+hw外=w—内外侧偏移量r—通过的曲线半径h—控制点垂直于轨平面的距离h—曲线外轨超高值2、确保运营安全所需要的建筑限界上图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规定的基本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
图中: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为2440mm,曲线内侧建筑限界加宽计算点高度为4000mm。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一、拉出值(跨中偏移值)1、技术标准160km/h及以下区段:标准值: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安全值:之字值≤400mm;拉出值≤450mm。
限界值:之字值450mm;拉出值450mm。
160km/h以上区段: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设计值±3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2、测量方法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拉出值测量:受电弓滑板平面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检测仪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测量时无需考虑外轨超高,直接校准定位点在检测仪上的投影位置,此位置与检测仪中心点的距离就是拉出值。
二、导线高度1、技术标准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
安全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小于6500mm;任何情况下不低于该区段允许的最低值。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2、测量方法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导高测量:将测量仪置于两钢轨之上与两轨面平行,利用测量仪上的观察窗校准定位点位置,测出定位点至两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导高。
三、导线坡度及坡变率1、技术标准标准值: 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200-250km/h区段≤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
其他同标准值。
限界值:120km/h及以下区段≤8‰;120-200km/h区段≤5‰;200km/h及以上区段同安全值。
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2、测量与计算方法定位点A与定位点B之间的坡度测量:1、测出A点的导高h a;2、测出B点的导高h b;3、测出或计算出A、B之间的距离H;4、计算出A、B两点之间的导线坡度P ab=(h b -h a)/H×1000‰;5、将P ab记入定位点B的导线坡度P b,即P ab=P b。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在实际的应用中时,需要结合行车速度、行车界限等多方面的注意一些参数,这些的注意参数有导高、侧面限界、拉出值、结构高度、跨距等。
导高导高是指接触线悬挂点高度的简称,是接触线无弛度时定位点出(或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垂直高度,一般用H表示。
接触线的最高高度,是根据受电弓的最大工作高度确定的。
我国电力机车TGS型受电弓的工作高度为5183~6683mm,考虑到接触线可能出现负弛度及保证受电弓接触线工作压力的需要,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接触线的最低高度的确定,是考虑了带电体对接地体之间的空气绝缘距离及通过超限货物的要求。
接触线高度的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
对于行车速度在160km/h~200km/h时,对施工误差要求更加严格;定位点两侧低一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等高,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的高度的施工偏差为±10mm,但不得出现“V”字形;两相邻悬挂点等高相对差不得大于20mm;同一跨距内相邻吊弦处的导高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施工偏差不得大于5mm。
最低点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含隧道)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下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既有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5330mm。
开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线路,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应根据双层集装箱的高度和绝缘距离确定。
一般采用6450mm导高。
对于客运专线,应为不存在超限货物列车通过问题,为了提高接触悬挂稳定性,导高较低,一般采用5000~5500mm。
侧面限界支柱侧面限界是指轨平面处,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的距离。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架设的,接触网支柱的安装必须符合《技规》的要求。
接触网常用数据及图表附件二、接触网常用数据及图表1、全补偿链形悬挂跨距表注:风口地带的山口、谷口、高路堤和桥梁等处的最大跨距一般不大于50米。
2、侧面限界(1)碗臂支柱侧面限界表R(m)300~599 600~1000 1001~3000 ∞曲外Cx(m) 2.7 2.6 2.62.5曲内Cx(m) 3.1 2.8 2.7(2)桥支柱侧面限界表支柱位置曲线外侧曲线内侧曲线半径R250~1500 ﹥1500250~350 400~1500 2000~4000 (m)侧面限界Cx2.9 2.73.0 2.9 2.8(m)(3)道岔柱侧面限界(如图)Cx=2.5(m )(4)R=200m 线路无超高时,曲内外侧面限界Cx 均采用2.8m 。
(5)软横跨支柱侧面限界:一般采用3m ,基本站台应加大到5m 。
3、砼标号经验批配比表每m 3砼应用材料混凝土标号水泥(kg )砂(m 3)石(m 3) 110级 280 0.45 0.9 170级 3300.480.854、全补偿砼柱横卧板选用表:位置及型号支柱型号区段土壤安息角Φ 上下17°-22° 2-II 1-I 30°-32°2-I 33°-37° 1-I 路堤(+)38°以上17°-22° 2-I 30°-32°1-I33°-37° 38/8.2+2.6路堑(—)38°以上17°-22°2-I30°-32°路堤(+)33°-37°38°以上60/8.7+3.017°-22°1-I30°-32°1-I路堑(—)33°-37°38°以上17°-22°3-II1-I30°-32°2-II路堤(+)33°-37°1-II38°以上78/8.2+3.017°-22°2-II1-I30°-32°1-I路堑(—)33°-37°38°以上注:1.符号“1-I”前面的数字为横卧板安装数量,后一个数字为横卧板的型号。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支柱侧面限界系指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处支柱内缘至邻近线路中心的距离。
1. 直线区段,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正线或站线必须大于2440mm;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必须大2150mm。
2.曲线区段由于外轨超高引起的机车车辆的倾斜对支柱的影响,曲线半径越小,超出越多,侧面限界越大。
3.用大型机械养护地段,可根据大型养护机械种类酌情加大。
4.基本站台上支柱的内缘距站台边缘应有不小于1500mm的轻型车通道。
根据支柱所在位置及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计算出支柱的侧面限界如下正线(因考虑大养机械)按不小于3米以外,其余均按下表选用:注:位于曲线头尾不大于22m的直线上时,支柱的侧面限界应为:有缓和曲线时为2.6m,无缓和曲线时按曲线情况取值。
5.信号机前方支柱侧面限界应按铁道部基字199号文及(82)电铁施230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如下图(适用于非大型机械养护区段):(1).直线地段支柱立在同侧时进站信号机CX=2.5 2.6 2.8 2.8 3.0 3.1 3.1 3.1H=2.1 1.7 1.7 1.7 1.7 1.5 1.5 2.1注: ①. H—拉杆底座与腕臂底座的距离;②.在S范围内若支柱多余6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CX=2.5m , H=2.1m;③.信号机处接触线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宜离开信号机(即前进方向线路中心线的右侧.通过信号机S>250m ОCX=2.8 2.8 2.8 3.0 3.0 3.0注: 在S范围内若支柱多于4根, 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CX=2.8m。
(2).曲线区段①. 信号机前方支柱位于圆曲线外侧时如下图:S≥5m〇② .信号机与前方支柱的距离S 若为:R ≤900米,5≤S ≤10米;900<R ≤4000米,5≤S ≤15米关系时,则侧面限界CX 及拉杆底座至腕臂底座距离H 应按下表选用:③.信号机与前方支柱的距离S 符合下列要求时,则支柱的安装及CX 与原设计相同. S 〇R ≤1000m S>10m 1000m<R ≤4000m S>15m④.信号机前方支柱位于曲线内侧时(指信号机前方5个支柱均在曲线内侧), 距离S 宜大于等于5米.否则信号机前方支柱要按直线段加大.。
关于客运专线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探究孙立谦;李建;沈泊【摘要】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客运专线的接触网支柱限界设计要求也越发严格,在客运专线工程实施中,由于站前单位的施工误差,导致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不符合设计要求,而接触网支柱限界的严格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铁路的运输安全,对此对客运专线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做出分析。
【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248-249)【关键词】接触网支柱;建筑限界;安全运营【作者】孙立谦;李建;沈泊【作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北京市 100036;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北京市 100036;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北京市 100036【正文语种】中文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规定:接触网支柱距正线的侧面限界在无砟轨道地段不应小于3.0m;有砟轨道地段不应小于3.1m;车站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应小于2.5m。
在客运专线工程实施中,由于站前单位的施工误差,存在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小于3.0m。
一、确保运营安全的限界分析客专出现限界小于设计规范的情况在梁场预制所造成,现从满足运营安全和接触网安装要求的角度分析如下:确保运营安全所需的建筑限界。
上图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规定的基本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
图中: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为2440mm,曲线内侧建筑限界加宽计算点高度为4000mm。
按上述基本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可计算确保运营安全所需建筑限界(如表1)。
表1 确保运营安全所需的建筑限界?满足安全运营所需的接触网支柱最小限界为了确保表1安全运营所需的建筑限界,在确定接触网支柱最小侧面限界时,应考虑支柱附加设备超出支柱内缘的宽度。
主要附加设备有:1)下锚补偿用坠砣。
按照京沪高速棘轮补偿装置的安装型式,坠砣超出支柱内缘的宽度:直线约为110mm,曲线约为100mm。
预应力混凝土腕臂支柱说明:表中的H38/8.2+2.6型支柱H表示横腹杆式支柱,分子38表示支柱的标准设计弯矩(KN.m),分母8.2表示支柱地面以上的高度(m),分母2.6表示支柱埋入地下的深度(m)。
产品技术条件符合TB/T2286标准。
另具有埋深增加0.6m的加长型各种支柱;法兰盘式、浅埋式(埋深1.5m、2.0m)腕臂支柱。
说明:1、表中H90/12+3.5型支柱,H表示横腹杆式支柱,分子90表示支柱的标准设计弯矩(KN·m)分母12表示支柱地面以上的高度(m),分母3.5表示支柱埋入地下的深度(m)。
2、表中H350/15型支柱,H表示横腹杆式支柱,分子350表示支柱的标准设计弯矩(KN·m),分母15表示支柱地面以上的高度(m),此型支柱的基础是现浇混凝土基础,其基础采用地脚螺栓与支柱连接。
3、产品技术条件符合TB/T2286标准。
4、另具有埋入式、法兰盘式软横跨支柱。
大容量软横跨支柱说明:本厂生产的150-350kN.m系列大容量软横跨支柱是钢支柱的替代产品,已在哈大、神朔、朔黄、西康等多条电气化铁道上应用,具有“高强度、低造价、不腐蚀、无维修”的优异性能,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说明:1、本表中所有规格的分子均表示支柱地面处悬挂方向的标准检验弯矩,所有支柱均可作为打拉线下锚柱使用,但悬挂方向的弯矩与下锚所产生的悬挂方向附加弯矩之和不大于支柱悬挂方向的弯矩标准值。
2、分母为二项者,第一项为地面以上的高度(m),第二项为1.5表示插入杯形基础的深度(m),第二项为3表示直接埋入地下的埋入深度(m)。
3、分母为一项者为带法兰盘支柱,分母表示地面以上高度(m)。
4、可根据用户需要生产400系列预应力管桩。
5、可根据用户需要生产杯形基础埋深为1.5m或者直埋式,埋深为3m,柱长最长为14m,以0.5m为模数递减的其他柱长的支柱。
6、产品技术条件符合TB/T2287标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软件安装与卸载↙支柱装配计算说明↙吊弦安装计算说明↙软横跨预配计算说明↙附录第一章软件的安装与卸载1.1 该软件由一张程序光盘(或四张软盘)和一个与之配套的加密狗组成。
1.2 加密狗串接在打印机出口端子上。
1.3 软件安装: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95/98/NT桌面,将光盘安装盘或软盘第一张盘放入驱动器,直接选定该软件所在的驱动器打开,然后双击SETUP文件,按照对话框提示即可完成安装。
1。
4 卸载时,在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中找到“接触网计算软件”,将其删除即可。
第二章支柱装配计算说明2.1 开始,执行“接触网计算软件”程序,进入软件计算一级主菜单,选定“支柱装配计算”栏,依次可完成基本数据库、原始数据库数据及字符输入、计算、显示及打印输出。
2.2 字段说明1)支柱中下孔距------------支柱地线孔至腕臂底座两孔中心的距离2)支柱中上孔距------------支柱拉杆或压管底座孔至腕臂底座两孔中心的距离3)导线高度----------------导线距两面轨连线中心点的距离4)结构高度----------------悬挂点处承力索距离导线的垂直高度5)正线承力索张力----------正线承力索的补偿张力6)正线悬挂自重------------正线承力索与导线单位重量之和7)侧线承力索张力----------侧线承力索的补偿张力8)侧线悬挂自重------------侧线承力索与导线单位重量之和9)轨距--------------------两内轨间的垂直距离10)套管绞环上部长----------套管绞环在腕臂上方的有效长11)套管绞环下部长----------套管绞环在腕臂下方的有效长12)臂上定位环长------------定位环垂直腕臂方向的有效长13)钩头鞍子有效长----------钩头鞍子的实际有效长14)定位管卡子长------------从定位管中心算起到固定螺栓的有效长15)套管双耳长--------------从腕臂中心到固定螺栓的有效长16)锚支卡子长--------------从定位管中心到承力索固定点的距离17)悬吊滑轮长--------------悬吊滑轮的有效长18)反定位管抬头------------定位管端头相对水平的抬头值2.2.2 零件库2装配类型1)装配类型----------------支柱的装配形式代号详见代号说明2)上底座长----------------上底座水平有效长3)上底座通长--------------上底座长与悬式绝缘子和其相关连接件长之和4)下底座竖直长------------腕臂底座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长5)下底座水平长------------腕臂底座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6)腕臂扣料----------------腕臂与棒式绝缘子连接处至棒式绝缘子单耳处的长度7)定位器长----------------定位器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8)定位器开口--------------定位点至定位管中心的垂直高度9)软定位器开口------------导线至软定位器在腕臂上定位环的垂直距离10)承力索下降--------------承力索高度相对于正常结构时高度所下降的高度11)非支偏移----------------非工作支相对工作支的水平偏移12)非支承力索抬高----------非工作支承力索相对于工作支承力索垂直高度13)非支导线抬高------------非工作支导线相对于工作支导线垂直高度14)非支定位器长------------非工作支定位器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15)支柱斜率----------------支柱受力后产生的每米挠度16)辅定位器开口------------另一支导线到定位管的垂直距离17)辅软定位器开口----------另一支导线到腕臂上定位环的垂直距离2.2.3 装配类型说明1)ZZZ:直线直链形正定位中间柱2)ZFZ:直线直链形反定位中间柱3)ZZ :直线半斜链形正定位中间柱4)ZF :直线半斜链形反定位中间柱5)R900—4000QW:曲线半经为900—4000米曲外中间柱6)R300—900 QW:曲线半经为300-900米曲外中间柱7)R1200—4000QN:曲线半经为1200—4000米曲内中间柱8)R900—1200QN:曲线半经为900—1200米曲内中间柱9)R300—900QN:曲线半经为300—900米曲内中间柱10)R900—1200SY:曲线半经为900—1200米曲内双压管中间柱11)R300-900SY:曲线半经为300—900米曲内双压管中间柱12)ZZF1:直线非绝缘转换柱13)ZZF2:直线非绝缘转换柱14)ZR900—4000QWF1:曲线半经为900—4000米曲外非绝缘转换柱15)ZR900—4000QWF2:曲线半经为900—4000米曲外非绝缘转换柱16)ZR300—900QWF1:曲线半经为300—900米曲外非绝缘转换柱17)ZR300—900QWF2:曲线半经为300—900米曲外非绝缘转换柱18)ZR1200—4000QNF1:曲线半经为1200-4000米曲内非绝缘转换柱19)ZR1200—4000QNF2:曲线半经为1200-4000米曲内非绝缘转换柱20)ZR900—1000QNF1:曲线半经为900—1200米曲内非绝缘转换柱21)ZR900—1000QNF2:曲线半经为900—1200米曲内非绝缘转换柱22)ZR300—800QNF1:曲线半经为300—800米曲内非绝缘转换柱23)ZR300—800QNF2:曲线半经为300—800米曲内非绝缘转换柱24)ZZJ1:直线绝缘转换柱25)ZZJ2:直线绝缘转换柱26)ZZJ3:直线绝缘中心柱27)ZR900—4000QWJ1:曲线半经为900—4000米曲外绝缘转换柱28)ZR900—4000QWJ2:曲线半经为900—4000米曲外绝缘转换柱29)ZR900—4000QWJ3:曲线半经为900—4000米曲外绝缘中心柱30)ZR300—900QWJ1:曲线半经为300—900米曲外绝缘转换柱31)ZR300—900QWJ2:曲线半经为300—900米曲外绝缘转换柱32)ZR300—900QWJ3:曲线半经为300—900米曲外绝缘中心柱33)ZR1200—4000QNJ1:曲线半经为1200—4000米曲内绝缘转换柱34)ZR1200—4000QNJ2:曲线半经为1200—4000米曲内绝缘转换柱35)ZR1200—4000QNJ3:曲线半经为1200—4000米曲内绝缘中心柱36)ZR900—1000QNJ1:曲线半经为900—1200米曲内绝缘转换柱37)ZR900—1000QNJ2:曲线半经为900—1200米曲内绝缘转换柱38)ZR300—800QNJ1:曲线半经为300—800米曲内绝缘转换柱39)ZR300—800QNJ2:曲线半经为300—800米曲内绝缘转换柱40)ZR300—800QNJ3:曲线半经为300—800米曲内绝缘中心柱41)YXDCZ:压型道岔柱42)LXDCZ:拉型道岔柱43)LYXDCZ:拉压型道岔柱44)R900-1000QNY:曲线半经为900-1200米曲内中间柱。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
支柱侧面限界系指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处支柱内缘至邻近线路中心的距离。
1. 直线区段,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正线或站线必须大于244Omm不
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必须大 2150mm
2. 曲线区段由于外轨超高引起的机车车辆的倾斜对支柱的影响,曲线
半径越小,超出越多,侧面限界越大。
3. 用大型机械养护地段,可根据大型养护机械种类酌情加大。
4. 基本站台上支柱的内缘距站台边缘应有不小于1500mπ⅛勺轻型车通道。
根据支柱所在位置及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计算出支柱的侧面限界如下
正线(因考虑大养机械)按不小于 3米以外,其余均按下表选用:
软
横站台根据站台宽度取值
支柱内缘距
站台边缘不
小于1.5m
R ≤ 800m
曲
跨般 3. 0 (3.1)线内侧时选
地段括号内值
支
牵出线
3. 1
柱
注:
位于曲线头尾不大于22m的直线上时,支柱的侧面限界应为:
有缓和曲线时为2.6m,无缓和曲线时按曲线情况取值
5. 信号机前方支柱侧面限界应按铁道部基字199号文及(82)电铁施230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如下图(适用于非大型机械养护区段):
(1).直线地段支柱立在同侧时
进站信号机
S≥ 350m
CX=2.5 2.6 2.8 2.8 3.0 3.1 3.1 3.1
H=2.1 1.7 1.7 1.7 1.7 1.5 1.5 2.1
注:①.H —拉杆底座与腕臂底座的距离;
② .在S 范围内若支柱多余6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
CX=2.5m , H=2.1m;
③ .信号机处接触线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宜离开信号机 (即前进方 向线路中心线的右侧.
通过信号机
S>250m
O
CX=2.8 2.8 2.8 3.0 3.0 3.0
注:在S 范围内若支柱多于4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 CX=2.8m (2).曲线区段
①.信号机前方支柱位于圆曲线外侧时如下图:
米;900<R W 4000米,5≤ S ≤ 15米关系时,则侧面限界CX 及拉杆底座至 腕臂底座距离H 应按下表选用:
②.信号
③•信号机与前方支柱的距离S符合下列要求时,则支柱的安装及
CX与原设计相同.
1000m<R≤ 4000m S>15m
④•信号机前方支柱位于曲线内侧时(指信号机前方5个支柱均在曲线内侧),距离S宜大于等于5米•否则信号机前方支柱要按直线段
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