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明代诗文词曲
- 格式:ppt
- 大小:220.51 KB
- 文档页数:33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2021年4月总第194期第2期Serial No. 194,No. 2Apr. 2021•巴蜀文史・中国文学史杨慎书写评议刘咏涛(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摘要:杨慎对诗、文、词、散曲、杂剧及赋、弾词等文学创作都有涉猎,创作十分丰富。
历代对其创作尤其是对其诗、散曲、词的评价较高。
截至2018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一般都对杨慎及其创作有介绍书写,评价或高或 低,但也有个别《文学史》对杨慎只字不提。
杨慎的文学史书写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学史中呈起伏不平状态,这样的起伏不平主要有其身份、大礼议事件、作晶书写内容及对其研究不够等原因。
杨慎文学史书写篇幅偏少、 评价偏低,这与其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不相称。
关键词:杨慎;文学史;书写;地位中图分类号:K248;I206 - 2 文献标志码:A 此处拟论“文学史”,指中国古代文学史,在本 文里主要指供高校本专科学生使用的以《中国文学 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为名的各种较有代表性的文学史教材。
一、文学史杨慎书写梳理情况本文首先拟对从民国至当今的以《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为名的,以 供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本专科学生使 用的各种较有代表性的文学史教材进行逐一梳理比 较,从中找出所有关于杨慎及其文学创作的书写,即介绍、论述、评价的文字,如果没有相应文字,也要注 明。
将这些文学史按时间进行梳理比较,分析推断其如此书写的原因和理由。
限于条件,目前无法找 到所有“有代表性”的文学史来进行考察研究。
另外,在写作时,深感从资料文献浩如烟海的图书馆、 资料室找出那几十本代表性的大作,再从数十本大 作里一一找出杨慎的所有信息,或者判断出某书没文章编号:1004 - 342(2021)02 - 46 - 09有提及杨慎及其作品并非易事。
第八章“三言二拍”和明代后期的诗文一、明代中后期的文言小说在明中期,随着思想控制有所放松,文言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逐渐变得活跃。
东南一带文士似乎对此尤感兴趣,如祝允明、沈周、徐祯卿、陆粲、田汝成等,都有作品传世。
与城市工商业的逐渐繁荣相呼应,小说中反映市井人物包括商贾的生活的作品也开始增多。
如蔡羽的《辽阳海神传》(后被凌濛初改编为《叠居奇程客得助》),人神相恋的志怪题材。
写一商人为一美貌女神所爱,并在她的帮助下经营获利。
美丽的女神爱上商人而成为他的保护神,这是过去的文学中所没有的。
这里表现了商人的人生梦想。
在文体特点上,这篇小说通篇没有诗、词、骈文之类,叙述的文笔也很通俗,许多对话接近口语,对比《剪灯新话》的好炫耀文采是一种进步。
在明后期的文言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宋懋澄(1570—1622)《九籥集》中所收的《负情侬传》和《九籥别集》中所收的《珠衫》是典型的代表。
《负情侬传》写浙东李生恋京师名妓杜十娘,后资财穷匮,为鸨母所逐。
十娘以为李生真情可托,共同筹资令其代为赎身,两人乘舟南归。
途中遇一新安盐商,因慕十娘姿色,欲以千金易之。
李生恐穷乏携妓而归,不能见容于父,意有所动。
十娘探知其意,伪允之,明日过舟,当众取妆台中所暗藏无数珍异宝物抛入江中,怒斥盐商与李生,投江而死。
后来冯梦龙将此改编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收入《警世通言》,在情节和人物性格方面几乎未作任何改动。
虽说妓女对爱情的渴望最终破灭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负情侬传》仍有动人的力量。
故事中的十娘是个颇有心机的人,她为了自己一生的归宿,早已做好金钱方面的准备,但在嘱托李生为自己赎身时,却让他到处奔波,筹措一部分款项,以证明他对自己的感情。
然而她终究未能摆脱被人视为玩物、可以随意买卖的悲惨命运;她的一生的梦想,在刹那之间被自己所爱之人打得粉碎。
她的死,是对命运的反抗,也是对自我人格的维护。
《珠衫》描写了一个商人家庭的婚姻波折。
明代诗文概述:明代诗文作家多,仅《明诗综》收录诗人3400多家,著录于《千顷堂书目》的明人别集有4900多种。
衰微的原因:1、诗文自宋以后已逐步转化为文学中最保守的领域;2、明王朝大力推行文化专制。
明代诗文分期:前期:明太祖洪武元年到宪宗成化年间(1368-1487)中期:孝宗弘治到穆宗隆庆年间(1488-1572)后期:神宗万历年间到明亡(1573-1644)第九章明代前期诗文第一节明初诗歌与散文一、诗歌明初诗歌以“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和刘基、袁凯为代表。
明初众诗人中,高启成就最高。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苏州)人。
其《宫女图》: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待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高启是明代诗人第一人。
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五集,二千余首。
后自编为《缶鸣集》,存九百三十七首。
清人赵翼称他“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并说“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
《四库提要》:“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青丘子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志趣,而且描写了自己从事诗歌创作时的精神状态:“青丘子,瞿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屩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
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寓感》其一:人生处宇内,行止无定依。
唯当乘大化,逍遥随所归。
其二:怀古复慨今,百念纷相投。
胶扰得丧间,若与方寸仇。
安知广成子,冥卧昆仑丘。
无营亦无想,八表神独游。
又如《池上雁》P54:野性不受畜,逍遥恋江渚。
冥飞惜未高,偶为弋者取。
幸来君园中,华沼得游处,虽蒙惠养恩,饱饲贷庖煮。
终焉怀惭惊,不复少容与。
耿耿宵光迟,摵摵寒响聚。
风露秋丛阴,孤宿敛残羽。
岂无凫与骛,相顾非旧侣。
朔漠饶燕云,梦泽多楚雨。
目录明代文学/1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1第一节城市文化的形成/1第二节明代文学的哲学基础/2 第三节俗文学的发展/4第四节流派发展/6第二章明代诗文/8第一节明初诗文/8第二节中期诗文/9第三节晚期诗文/10第三章三国演义/11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11第二节情节和主旨/13第三节人物形象/16第四节艺术成就/18第四章水浒传/21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思想意蕴/21第三节人物形象/25第四节艺术特征/26第五节影响/30第五章明代杂剧流变/30第一节明初杂剧/31第二节中后期杂剧/34第三节徐渭/34第六章明代传奇/33第一节明初传奇/34第二节三大传奇/34第三节沈汤之争/35第七章汤显祖/37第一节生平思想/37第二节临川四梦/38第三节牡丹亭/40第八章西游记/45第一节故事源流/45第二节故事构架/46第三节形象分析/48第四节艺术元素/48第九章金瓶梅/58第一节思想内容/48第二节人物分析/51第三节文学地位/53明代文学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个高潮。
如果说,元代戏曲是这个高潮的开始,那么,明代文学则是一个突变。
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和审美趣味都发生突变的时代。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重点:明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俗文学主流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
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
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
社会由乱而治。
(虽然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无奈文人向古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
明代古诗词大全600首秋日即事诗三章送元辅张罗山(恭录一章)原文明代:朱厚熜拂暑金风动衮裳,满天商吹动新凉。
农家万宝收成后,十里遥闻禾黍香。
飨原文明代:朱厚熜太庙礼成,赐张元辅。
戊子新正吉,春享祖庙亲。
祀事欣已成,肃驾回宫宸。
登辇偶一顾,舆南一辅臣。
貌奇真才杰,形端气志伸。
外焉秉贞一,内则抱忠纯。
诚正辅吾躬,清白饬乃身。
予喜荷天眷,赍贤作邦仁。
庶几皋夔辈,望以康斯民。
鹤冲天题莼魰小像和葆馚原韵原文明代:钱澄之云沙月渚,梦里曾游处。
春草夜来生,催佳句。
为金门待诏,总交付,渔家住。
赖诗朋酒侣,唱和新声,谱入舞巾歌苧。
扁舟晓暮,难趁秋风去。
觅取故乡鲈,和烟煮。
又飞觞刻烛,且同听、燕山雨。
吾衰心未许,扶醉追欢,不减旧年情绪。
朝中措平山堂和欧公韵原文明代:归庄山连霄汉草连空,楼阁碧虚中。
第五泉边试酌,飒然两腋生风。
千秋胜概,残阳绿树,暮霭疏钟。
非复当年栏槛,风流犹想仙翁。
题福源寺罗汉松原文明代:归庄福源建自梁大同,创寺之年植此松。
历千余载寺再废,此树不改青葱茏。
大二十围高难度,攫拿天际如虬龙。
石根铁干苔斑驳,狂风摇动声铮鏦。
夜然长明镫,晨撞万石钟。
声光震耀生灵怪,柯叶常有白云封。
水车之役大木尽,斧斤欲加鬼不容。
天王柏,上方松,昔年来游有题咏,何况此树六朝之遗踪。
松之名者,今有报国古岱宗。
彼以神京名岳显,此独晦匿于震泽之滨缥缈峰。
大材僻处自矜贵,赏玩不辱于凡庸。
大抵植物有如此,人生何必皆遭逢。
嗟哉人生何必皆遭逢。
三月望日游虞山原文明代:归庄虞仲山头眺夕晖,严公祠畔揽芳菲。
香车粉黛山如笑,画舫笙歌水欲飞。
病客彷徨扶竹杖,故人邂逅启荆扉。
乱余少见繁华景,潦倒尊前未拟归。
留别平南四景其四畅岩怀古原文明代:林淳程祠寂寂碧云欹,迁客长歌归去词。
欲觅遗踪何处是,空馀清梦绕岩碑。
留别平南四景其三将滩古渡原文明代:林淳千古英雄识汉才,天书西下百蛮开。
江湖满地波声恶,薏苢归途莫浪猜。
留别平南四景其二燕石巢云原文明代:林淳石燕何年俯水涯,绿萝深琐暮烟遮。
在将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上,诗歌总的来说是相当繁荣的,无论诗人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前代。
但是明代诗歌发展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
明代诗文并没有什么杰出的大家,但是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持不同的文学思想,立不同的文学主张,标榜门户,互相争论,使文坛十分热闹。
他们多数是经元入明的,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动乱,对社会民生及治乱兴亡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所以往往能写出一些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其中宋濂以文名,高启以诗称,刘基则诗文并著。
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从时间上看,明代享国的时间分别大致与唐代和宋代相等,都是约三百年左右;从数量上看,明代诗文作家及作品的数量也远在唐宋之上。
仅《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明人别集就大约有近五千种,《明诗综》收录的诗人也有三千四百多人;然而从质量上看,明代的诗文作家很难找到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在诗文方面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巨匠,缺乏唐宋诗文作家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
在中国词学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明代词学的地位比明词创作在词史上的地位要重要得多。
一方面程朱理学的盛行,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繁盛,这些不仅对词的创作构成严重的束缚,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词学的发展。
词兴于唐,盛于两宋,至明代已经衰微。
其原因,主要是由明代特定的社会环境所造成,同时也与明词作家不专工、不当行相关。
明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推行封建专制政策,以八股取士,严格箝制人们的思想。
所谓“以经术程士”、“悉屏诗赋”,正是八股取士后的一种社会风尚。
明代文士中,尽管有的并不为时俗所囿,也曾填词,但在他们当中,“求其专工称丽,千万之一耳”(钱允治《国朝诗馀序》),有成就的作家不多。
明人填词,或者“才为句掩,趣因理埋,体段虽存,鲜能当行”(同前);或者连句读也分辨不清。
朱瞻基诗词《猗兰操》明代 · 朱瞻基兰生幽谷兮晔晔其芳,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
嗟兰之茂兮众草为伍,於乎贤人兮汝其予辅。
《乐静诗》明代 · 朱瞻基暮色动前轩,重城欲闭门。
残霞收赤气,新月破黄昏。
已觉乾坤静,都无市井喧。
阴阳有恒理,斯与达人论。
《草书歌》明代 · 朱瞻基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法为章奏。
当时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张伯英。
三人真迹已罕见,后来继之有羲献。
笔端变化妙入神,逸态雄姿看劲健。
风惊电掣浮云飞,蛟龙奋跃猛虎驰。
汉晋草法千载师,张颠藏真亦绝奇。
一代精艺才数辈,遗墨千人万人爱。
固知顿挫出腕力,亦用飞动生神采。
古来篆籀今已讹,何况隶草讹愈多。
吾书岂必论工緻,诚悬有言当默识。
《喜雪歌赐兵部尚书张本》明代 · 朱瞻基天气肃肃当严冬,大地凛冽号朔风。
扶桑曜雪韬瞳鋋,屏翳一色浮鸿蒙。
斯须素景摇太空,霏花糁叶何茸丰。
六出巧自造化工,覆纩敷缟远近同。
缀琼贴瑶缘墙墉,轻盈宛转穿帘栊。
千门万户光玲珑,积平坎窞增丘封。
冻合沟渎流靡通,林沼幻出银芙蓉。
遂令松篁失青葱,翰飞蠕动寂敛踪。
万枿之暇坐九重,岂不自足鲜与醲。
一念所重存瘝恫,荷戈披甲防虏戎。
况复怀此为冲冲,维时预兆年岁丰。
滋润麰麦消螟螽,腾欢溢喜畎亩农。
《捕蝗诗示尚书郭敦》明代 · 朱瞻基蝗螽虽微物,为患良不细。
其生实蕃滋,殄灭端匪易。
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
所欣岁将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节,而况叶与穗。
伤哉陇亩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尽于斯,何以卒年岁。
上帝仁下民,讵非人所致。
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视?去螟古有诗,捕蝗亦有使。
除患与养患,昔人论已备。
拯民于水火,勖哉勿玩愒。
《祖德诗九章》明代 · 朱瞻基上天信崇高,临下明以赫。
元季政昏乱,帝用厌夷狄。
眷求令德宗,视乃善庆积。
沛然启其祥,疆宇俾开辟。
恭惟我仁祖,躬备大圣德。
天性禀纯粹,温恭而允塞。
笃志在仁义,兼亦贵稼穑。
宝玉之所藏,山川被光泽。
维时属遘屯,畎亩之自适。
明朝皇帝诗集太祖高皇帝二十八首【神凤操】钧天奏兮列丹墀,俄翩翩兮凤凰仪。
敛翱翔兮栖梧枝,彼观德兮直为我辞。
【思亲歌】苑中高树枝叶云,上有慈乌乳雏勤。
雏翎少乾呼教飞,腾翔哑哑朝与昏。
有时力及随飞去,有时不及枝内存。
呼来呼去翎羽硬,万里长风两翼振。
父母双飞紧相随,雏知返哺天性真。
吾思昔日微庶民,苦哉憔悴堂上亲。
歔欷歔欷梦寐心不泯,人而不如鸟乎将何伸。
【钟山】游山智盘旋,俯谷仰奇巅。
松声细入耳,云生水石边。
敲竹猿长啸,临弆视鹿眠。
白鹤来天翅,玄羽衣裳鲜。
采芝携桂子,任意恣蹁跹。
野人溪外语,黄莺啭更便。
山静鸟归疾,林深紫暮烟。
樵还渔罢钓,畅饮乐吾年。
【又】暑往钟山阿,岩幽清兴多。
薰风自南发,森松鸣弦歌。
玄猿啸白日,丹凤巢桐柯。
灵芝秀深谷,祥云盛嵯峨。
树隙观天碧,天清似绿荷。
迥闻樵采木,曲涧沿珠螺。
鸟乐山深邃,予欢颜亦和。
野人逢问处,乐道正婆娑。
【钟山赓吴沉韵】嵯峨倚空碧,环山皆拱伏。
遥岑如剑戟,迩洞非茅屋。
青松秀紫崖,白石生玄谷。
岩畔毓灵芝,峰顶森神木。
时时风雨生,日日山林沐。
和鸣尽啼莺,善举皆飞鹄。
山中道者禅,陇头童子牧。
试问几经年,答云常辟谷。
【赓僧韵】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月影弥千江,何曾有暂歇。
为斯妙用通,今古长不灭。
昔当悬挂时,诚非凡可越。
住世及应真,几度阿僧劫。
假锡作梯航,泛海涛如雪。
一旦杳无踪,暂与沙门别。
倏忽群禅中,孰能为机泄。
禅心旷无迹,如海亦何竭。
僧本具他心,宗门常合辙。
【宝光废塔】宝塔摩青苍,招提岁久荒。
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
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
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
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
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
停骖伤古意,云合草头黄。
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
【大祀】晨驾旌旄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城明。
护霜云外天颜碧,笼水烟边山色青。
新岁野郊春气霭,今朝村市晓晴生。
鞠躬稽首参天处,四海讴歌贺太平。
【钟山云】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天开万载兴王处,地辟千秋永朕京。
明代诗歌1. 《石灰吟》——于谦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释:•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描述了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过程,暗喻诗人自己经历诸多艰难困苦才得以成长。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在烈火中焚烧被看作是平常的事情,象征着诗人面对严峻考验时的从容态度。
•“粉骨碎身浑不怕”,石灰石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体现诗人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为正义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最后“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诗人自己无论遭遇何种磨难,都要保持高尚的节操,让清白的名声在人间流传。
2.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原文: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庙门前野草秋。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解释:•诗的前部分描绘了长江和金陵的壮丽景色。
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势与江水一同东去,而钟山像龙一样向西延伸,仿佛要冲破巨浪。
江山相互争雄,壮丽无比。
诗人提及秦始皇在此埋下黄金镇压王气,但金陵的佳气至今仍在。
•接着诗人登上雨花台,饮酒抒发情怀。
在苍茫的意境中,感受到了来自荒烟落日的万古思绪。
看到石头城下怒涛汹涌,武庙门前野草在秋风中摇曳,联想到历史上的黄旗入洛、铁锁横江等事件,以及三国和六朝的兴衰,宫阙长满荒草,英雄割据混战,鲜血染红寒潮。
•最后诗人庆幸自己生逢明主,天下初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四海一家,长江不再是南北分裂的界限,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和平的赞美。
3. 《别云间》——夏完淳原文: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明朝古诗100首明朝古诗100首如下:1.夏口夜泊别友人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
孤舟夜泊东游客,恨杀长江不向西。
2.茶陵竹枝歌溪上春流乱石多,劝郎慎勿浪经过。
莫道茶陵水清浅,年来平地亦风波。
3.送别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河岸。
4.登西天目早起登山去,芒鞋结束牢。
但令双足健,不怕万峰高。
5.酷吏行酷吏面上无慈色,手中常提法三尺。
怒肉横生髯奋张,高呼拍案气扬扬。
鞭笞在前视如戏,人血纵横流满地。
水浸生荆尚怪轻,铜包大杖犹嫌细。
贫穷百姓真可怜,每每见官多被鞭。
忍饥忍痛哭向天,公人更觅行杖钱。
6.新春日拂旦梅花发一枝,融融春气到茅茨。
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
7.首夏山中行吟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8.戏咏金银顽石污泥隐此身,无才无德信无伦。
无端举向人间用,从此人间无好人。
9.闺怨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10.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1.早梅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12.言志诗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
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
13.漓江舟行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14.题画过雨空林万壑奔,夕阳野草小桥分。
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
15.除夕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16.石湖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啼》。
17.新秋江城秋色净堪怜,翠柳鸣蜩锁断烟。
南国新凉歌白苎,西湖夜雨落红莲。
美人寂寞空愁暮,华发凋零不待年。
莫去倚栏添怅望,夕阳多在小楼前。
18.感怀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