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批评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24
明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与政治态度分析1. 引言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雅士通过他们精湛的诗词创作,表达了对社会和政治环境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明代文人的诗词作品,探讨他们的政治态度。
2. 文人诗词创作背景在明代,文人雅士往往从事官员或士子身份,并有机会参与朝廷政治和社会事务。
他们对于国家大事、社会风气以及个体命运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因此,他们在创作诗词时不仅追求艺术表现力,还常常融入了自己对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3. 文人诗词与政治议题3.1 对当时政府和统治者的评价明代文人通过他们的诗词经常对当时政府和统治者发表意见和评论。
有些作品表达了对皇帝和官员的称赞,赞美他们英明领导国家;而另一些作品则批评了官员的贪污腐败、冷漠无能或者暴虐行为。
3.2 对社会现象和改革呼声的反映明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文人通过诗词抒发对社会不平等、民生困境以及禁苑之中等问题的关注,并传达了对这些问题需要改革和解决的要求。
3.3 对个人命运与政治因素的交织许多明代文人在创作诗词时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与政治环境相结合。
他们大部分都有朝廷官职,面对仕途坎坷、荣耀消失等种种变故时,表达了自己的苦悲和无奈;而有些则将个人恩怨纠葛化为对于政治风云变幻的思考。
4. 典型明代文人与其作品分析4.1 杨基杨基是明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人之一。
他在其诗歌中常常探索国家命运以及吏治问题,并通过以上述方式表达自己对当时政治现象的态度。
4.2 杨慎杨慎是明代后期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对于君主和官员行为的评价,以及对社会风气和民生状况的思考。
5. 总结明代文人通过他们的诗词作品,表达了对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他们既有赞美统治者、推崇正直官员之作,也有批评贪污腐败、诟病弊端之诗。
同时,他们还以个体命运为切入点,将个人经历与政治因素交织在一起。
明代诗词与明代文人的政治表达1. 引言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政治现实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明代诗词与明代文人的政治表达。
2. 明代诗词概述2.1 明代诗歌特点在明代,作为一种流行的文艺形式,诗歌流派繁多。
其中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不同形式。
这些不同形式的诗歌通过表达情感和思想,成为文人们进行政治表达的媒介。
2.2 明代重要诗人明代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如苏轼、杨万里、辛弃疾等。
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了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并对当时政治局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3. 明代文人政治表达3.1 对朝廷批评与反思明代文人通过创作诗词,在其中表达对朝廷的批评和反思。
他们对朝廷腐败、官员贪污等现象感到担忧,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3.2 颂扬君主与国家除了批评与反思外,明代文人也通过诗词赞美君主和国家。
他们在作品中描述君主的智慧、仁德以及明代国力的繁荣,以此来表达对政治局势的支持与推崇。
3.3 表达个人政治理念另外,明代文人也通过自己的诗词表达个人对政治理念的探索和倡导。
他们关注社会公平、民众福祉,提出了一些政治改革的观点,并将其体现在作品中。
4. 明代文人政治表达意义明代文人的政治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播了政治思想,唤起了民众对社会问题和政权腐败的关注。
其次,他们借助诗歌这一艺术形式,使复杂的政治理论更加生动、易于理解,促使更多人参与到政治问题的讨论中。
5. 结论明代诗词与明代文人的政治表达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通过作品对政治现实进行评论和反思,传递出自己的政治理念,引导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独立而勇敢的声音,共同构成了明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六.明清(一)明代文学批评1.明代正统文学批评①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这是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
他们认为文章应学秦汉,古诗崇汉魏,近体宗盛唐,在他们看来这是直截根源,取法乎上我们说,秦汉文章,汉魏盛唐诗的优点,在于能反映现实揭发政治黑暗,并在艺术上有独创性,而七子忽略诗人的现实内容,只是片面地从形式上模仿古人,以为这样就能改变虚华萎弱的文风,实际并不能找到创作的真正道路。
此外,他们把秦汉盛唐诗文奉为最高楷模,而鄙薄后世的一切作品,对明中叶文学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②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格调"说:他把才与思作为格调的基础虽然仍没有涉及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没有说明“才‘的来源,但是李梦阳、李攀龙等专在外表上追求格调来,他比较注意到创作主体的思想与艺术修养对作品境界的决定作用。
受严羽的“妙悟”说、“兴趣’说影响很深。
③唐宋派:唐顺之的"本色"论:他强调作者要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这反映了他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视,以及对文学个性化和通俗化的要求。
④公安派:“性灵”说:袁枚的诗学理论。
这一理论具有反道学,主张个性解放的特征。
“性灵”说首先要求抒写真实的性情,这是对李贽的“童心”说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强调诗歌要有自己的个性,说“作诗,不可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
再次,强调诗歌的独创性,反对雷同因袭。
最后,在艺术境界上要求有自然化工之美,反对有任何的人工痕迹。
2.明代文艺新思潮①李贽童心说: 李贽提出的著名学说。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童心,是指人的绝假纯真的自然本性。
以“童心”为“天下之至文”之源,强调作家必须写出摆脱理学桎梏的人性之美。
童心说是针对道学家所崇奉的封建伦理道德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观念,提倡真情反对假理,肯定人欲反对“天理”,要求恢复被封建礼教扭曲了的人的自然本性。
杨慎《升庵诗话》对明诗的批评摘要:是古非今、贵古贱今一直和中国古代文论相伴随,明代尤其如此。
杨慎能跳出窠臼,把批评的目光集中到明代诗坛。
他既不满心学家性气诗的浅俗流易,又批判李、何诸人复古派的沿袭模拟,并关注滇地区域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他对明代主流诗坛进行全面梳理,显示了自觉的诗学批评意识,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关键词:杨慎;《升庵诗话》;明诗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
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
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为第一。
杨慎不仅学术成就卓越,且更富有文学才能:“其诗含吐六朝,以高明伉爽之才,鸿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而于李、何诸子之外,异军特起”①,代表着明代中期诗歌的最高成就。
杨慎在诗歌创作取得卓绝成就的同时,也认真地对诗歌理论进行探讨和总结,曾撰写《升庵诗话》十四卷,被顾起纶誉为明代中期文学批评五大著作之一,对当时及后来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到明代中期,学人的目光大都关注于前代文论遗产的整理和继承,热衷于宗唐还是尊宋、学李还是习杜、尚用还是主情、崇古雅还是爱近俗等问题的讨论。
杨慎《升庵诗话》能跳出窠臼,更为关注当代文坛,对明代的主流诗坛进行全面梳理,显示了可贵的理论勇气。
一、批判以陈白沙、庄昶为代表的性气诗杨慎批判以陈白沙、庄昶为代表的性气诗,把传统的儒教誉为“实”,把陈白沙之“心学”贬为“虚”:儒教实,以其实实天下之虚;禅教虚,以其虚虚天下之实。
陈白沙诗曰:“六经皆在虚无里”,是欲率古今天下而入禅教也,岂儒者之学哉?②杨慎对性气诗的批判是以抨击宋明理学及心学导致的空疏不学作为发端的,他认为:“近日之学谓不必读书考古,不必格物致知,正荀子所谓矞宇嵬琐者也。
”③杨慎用《荀子》所谓“矞宇嵬琐”来指责以陈白沙、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虽然“新人耳目,如时鱼鲜笋,肥美爽口”④,但实质是离经叛道、荒诞不经、庸鄙不堪的异端邪说,是“使人领会于渺茫恍惚之间而不可琢磨”的“欺人之行”、“乱民之俦”⑤,批评程度可谓激烈而尖锐。
明代古诗选本与评点批评摘要:南宋以来所形成的古诗评点批评形式,发展到了明代蔚为大观。
评点批评不仅在诗歌领域,而且在小说、戏曲、散文等方面也形成风气。
明代古诗选本中,选评者借助于评点批评的各种形式元素,表达自己流派的批评观念,成为明代诗歌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
总的来看,明代古诗选本评点批评一般局限于对于一首诗歌的批评,缺乏理论上的概括力。
但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评点有着独特的批评优势。
评点的各形式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全景式的批评,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特色的、独特的古典诗歌批评模式。
关键词:评点;古诗选本;诗歌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批评这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与传统的诗话、词话、曲话相比,同样非常发达,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批评形式,但是在已经出版的几部文学理论批评史著作中,对评点批评的介绍很少,或者干脆不做介绍。
研究明代古诗选本中的评点批评的文章或论著,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探讨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以期更多的专家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清代文学批评家章学诚在《校雠通义·宗刘》中说:评点之书,其源亦始钟氏《诗品》、刘氏《文心》。
然彼则有评无点,且自出心裁,发挥道妙,又且离诗与文,而别自为书。
信哉,其能成一家言矣。
自学者因陋就简,即古人之诗文,而漫为点识批评,庶几便于揣摩诵习。
而后人嗣起,囿于见闻,不能自具心裁,深窥古人全体、作者精微,以致相习成风,几忘其为尚有本书者,末流之弊,至此极矣。
①章学诚认为评点批评的起源始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这种说法尽管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他这里指出评点批评这种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批评形式,与以《文心雕龙》和《诗品》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批评方式之不同,至少可以给我们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讨论文学创作与风格理论的体大思精的鸿篇巨制,属于思辨式,以钟嵘《诗品》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批评形式或品评诗篇或品评诗人风格,属于典型的感悟式,二者均属于“有评无点”模式;二是传统文学批评形式游离于文本之上,以阐述一家之说为目的,“离诗与文,而别自为书”,完全属于形而上的批评。
明代文学批评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而且在文学领域也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
在明代文学的蓬勃发展过程中,文学批评不仅起到了筛选优秀作品的作用,还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明代文学批评的特点和贡献。
一、批评思想的多元性明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它与前代文学批评相比,更加突出了思想的多元性。
文学批评家在评论作品时,注重表达个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标准和规范。
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评判,更加注重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而非墨守成规。
这种思想的解放为明代文学的创新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情感的表达明代文学批评中,情感的表达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批评家们注重通过言辞和形式塑造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强调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他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明代文学批评中,情感的表达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
三、追求真实性和生动性明代文学批评家在评论作品时,更加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他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真实感,能够生动地描绘人物和情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真实与魅力。
明代文学批评表达了对作品真实性和生动性的追求,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四、思想观点的多样性明代文学批评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思想观点的多样性。
文学批评家们在对于作品的评价中,对于传统观点的批判时有所涉及,这使得思想观点更加多样化。
明代的文学批评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和风格,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总结起来,明代文学批评在当时文学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表现出多元的思想观点,注重情感的表达,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以及思想观点的多样性。
这些特点奠定了明代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 李程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6-153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 明诗综;朱彝尊;明诗总集;诗学批评
摘要:清初学者朱彝尊编撰的《明诗综》是明诗总集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种,不仅保存了大量的明代诗歌文献,同时也具有突出的诗学批评成就。
在批评态度方面,从总体来看,《明诗综》基本做到了“持平”,具备独立的批评立场、开阔的批评视野和发现的批评眼光。
面对有明一代诗人、诗作,《明诗综》所采取的批评方法主要有追源溯流、比较相衡和摘句评点。
《明诗综》诗学批评焦点饶有意味,分别为‘《击壤》派”、程嘉燧以及公安与竟陵。
态度、方法和焦点作为描述《明诗综》诗学批评的三个层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反映出朱彝尊明代诗学批评的完整统一与内在矛盾。
《明诗综》的诗学批评观念和诗学批评实践,既是朱彝尊诗学的重要组成,又与顺、康诗风演变和诗学转向相呼应,成为考察清初诗学的重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