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课件-中班科学活动:小燕子回来了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18
小班科学教案燕子回来了小班科学教案:燕子回来了【导引】在幼儿园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篇教案以燕子回来了为主题,通过观察和学习燕子的特点,引导幼儿了解春天到来的迹象,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燕子的特点,了解春天到来的迹象。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准备材料】1. 一段有关燕子的视频或图片。
2. 绘本《飞翔的小燕子》。
3. 绘本《春天来了》。
4. 相关的绘画和手工材料。
5. 活动环境布置:贴纸、海报等。
【活动一】标题:观察燕子1. 导入: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上次关于鸟类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我们上次学习的是哪种鸟吗?”幼儿可以回答“燕子”。
2. 观察视频或图片:教师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燕子的外观特点,如燕子的体形、羽毛、翅膀等。
【活动二】标题:学习燕子的飞行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燕子的飞行特点,并带领幼儿模仿燕子的飞行动作。
2. 阅读绘本《飞翔的小燕子》:教师向幼儿讲述燕子的飞行故事,让幼儿了解燕子的飞行能力和习性。
3. 讨论:教师发问:“燕子为什么会选择飞到中国生活?”引导幼儿思考并提供他们自己的想法。
【活动三】标题:春天来了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回想一下,他们在冬天里见过哪些动物,提问“冬天的时候,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动物?”幼儿可以回答“松鼠”、“雪雀”等。
2. 阅读绘本《春天来了》:教师向幼儿讲述春天的特点,让幼儿了解春天的气温变化和自然界的变化。
3. 观察春天的迹象: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或窗边,观察春天的迹象,如花朵盛开、树叶发芽、小鸟回来等。
鼓励幼儿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变化。
【活动四】标题:创意活动:绘制燕子1. 创意绘画:教师提供纸张、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引导幼儿自由绘制燕子的形象。
2. 分享绘画: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绘制细节,然后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幼儿中班科学教案小燕子飞回来了幼儿中班科学教案:小燕子飞回来了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学课题是关于小燕子的,小燕子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们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
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小燕子呢?小燕子的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探索:1. 观察小燕子的外观和特征让孩子们打开书本或图片,观察小燕子的外观特征。
引导孩子们描述小燕子的外形,如身体大小、羽毛颜色、翅膀形状等。
让孩子们了解小燕子的形态特征。
2. 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通过讲解和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让孩子们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
例如,小燕子会选择在悬崖峭壁或者高处建造巢穴,它们喜欢飞来飞去,寻找昆虫等食物。
让孩子们了解小燕子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
3. 探索小燕子的飞行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小燕子的飞行来进行探索。
可以使用纸板切割成小燕子的形状,给孩子们发放,让他们自己动手折叠,然后用线或者橡皮筋绑住,模拟小燕子的飞行动作。
在飞行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观察飞行的姿势和翅膀的运动。
让孩子们想一想,小燕子是如何在空中飞翔的呢?4. 学习小燕子的鸣叫声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燕子,我们还需要了解它们的鸣叫声。
播放小燕子的鸣叫声录音,让孩子们仔细聆听,并试图模仿小燕子的鸣叫声。
让孩子们通过声音的模仿来感受小燕子的存在。
归纳:1. 小燕子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们有着特殊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小燕子选择在悬崖峭壁或高处筑巢,喜欢在空中飞翔,寻找食物。
3. 小燕子的飞行姿势和翅膀的动作使其能够在空中飞翔。
4. 小燕子有特定的鸣叫声,通过声音模仿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展示:可以展示一些小燕子的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小燕子的形态和行为。
延伸:1. 扩展课堂:组织一次小燕子观察活动,去周围的公园或者校园寻找小燕子的巢穴或飞行姿势。
通过实地观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
2. 制作巢穴模型:带领孩子们用纸板、绒线等材料制作小燕子的巢穴模型,让他们亲手体验小燕子的巢穴建造过程。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燕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我们的好朋友——小鸟》章节中的《小燕子》。
详细内容包括小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迁徙行为以及与人类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
2. 知道小燕子的迁徙行为,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关爱小鸟、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燕子的迁徙行为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小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互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燕子图片、视频、挂图、模型。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学生观察窗外的小燕子,引导学生关注小燕子的特点。
2. 讲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10分钟)教师展示小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
3. 讲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10分钟)教师通过视频、挂图等形式,讲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
4. 讲解小燕子的迁徙行为(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互动问答,让学生了解小燕子的迁徙行为及其意义。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燕子为什么要在秋天飞往南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小燕子,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小燕子的外形特征2. 小燕子的生活习性3. 小燕子的迁徙行为4. 保护小燕子,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小燕子的画,标注出它的外形特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燕子的兴趣较高,参与度较好。
在讲解小燕子迁徙行为时,部分学生理解有难度,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小鸟的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燕子的迁徙行为及其意义。
中班科学燕子回来了教案反思
《燕子回来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
这些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
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景,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情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中班社会教案】中班社会《燕子回来了》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但同时又对他们有着浓厚兴趣,喜欢亲自去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从而去适应社会,因而,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由本站小编带来的“中班社会《燕子回来了》”,欢迎阅读。
中班社会《燕子回来了》活动目标:1、知道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能够讲出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晓得必须维护燕子。
3、感知燕子迁徙与季节的关系,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重点:感知燕子迁徙与季节的关系,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难点:能说出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要保护燕子。
活动准备工作:《小燕子》歌曲磁带;有关人们爱护动物的图片、燕子标本和燕巢;秋天的图片(有燕子南飞的形象)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播放歌曲《小燕子》,营造开心的气氛。
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美,随乐曲跟唱、律动。
二、基本部分1、与幼儿谈话,引导幼儿了解燕子。
1)歌曲演唱的就是什么动物?小燕子什么必须南飞?燕子住在什么地方?燕子紫带什么样子?2)出示燕子标本和燕巢,结合幼儿平时的观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出示小燕南飞的形象。
3)师小结:燕子妈妈和小燕子住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可以生蛋,然后长成小燕子。
它们木鱼石树枝、泥和草在屋檐下筑城窝。
燕子妈妈每天捉住害虫喂食的宝宝。
秋天,天气渐渐转热,燕子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要到年春天,再飞回来。
2、引导幼儿讨论,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
1)燕子为什么必须南飘呢?2)讲故事《燕子和老爷爷》,引导幼儿知道人与动物要和睦相处。
3)协助幼儿认知人和小动物和睦相处才欢乐。
“小燕子每年至我们的屋檐下筑巢你热烈欢迎吗?你可以和它沦为好朋友吗?”3、启发幼儿要和小动物和睦相处。
1)我们该为调皮的小燕子搞些什么呢?2)让幼儿欣赏有关保护动物的图片,说说怎样保护动物。
(三)完结部分谈话:“我和我的小动物”,让幼儿讲述与自家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小燕子中班科学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主题一:科学探索•主题二:动物世界•主题三:自然现象•主题四:环保与保护•主题五:科学家的故事目录01主题一:科学探索总结词: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可以切身体验到水的浮力,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详细描述1. 准备实验器材:一个水盆、一些可浮和不可浮的物品,如纸船、金属球等。
2. 进行实验:将可浮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其状态;将不可浮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其状态。
3.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有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却沉入水底?4. 总结浮力原理:向孩子们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总结词: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们可以直观地了解颜色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详细描述•准备实验器材:一些水彩颜料、白色卡纸、毛笔、清水。
•进行实验:在白色卡纸上画出不同颜色的线条或图案,然后用毛笔沾上清水,沿着线条或图案边缘涂抹。
•观察颜色混合后的变化:颜色会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颜色。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颜色混合后会发生变化?•总结颜色混合原理:向孩子们解释颜色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及其原因。
科学实验:磁铁的吸引力3. 让孩子们亲手操作:让他们尝试拿磁铁吸引或排斥小物品,感受磁铁的吸引力。
2. 进行实验:将磁铁靠近小物品,观察小物品是否被吸引;将两块磁铁靠近,观察它们之间是否有排斥或吸引现象。
1. 准备实验器材:两块磁铁、一些小物品(如铁钉、曲别针等)。
总结词: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可以切身体验到磁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详细描述02主题二:动物世界1动物生活:昆虫的世界23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类,具有六条腿、两对翅膀等特征,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昆虫的特征昆虫通过卵生或卵胎生等方式繁殖,如蝴蝶是卵生,而蚂蚁则是直接产下小蚂蚁。
昆虫的繁殖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如蝴蝶喜欢吸花蜜,蚂蚁喜欢找食物。
昆虫的生活习性03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海洋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关系,如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等。
小燕子回来了小班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燕子的生活和习性;2. 培养幼儿观察和记录的能力;3. 培养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播放器;2. 小燕子的图片;3. 幼儿园附近的操场或花园。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小燕子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2. 引导幼儿思考小燕子是什么样的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会做什么。
步骤二:呈现知识(讲授新课)1. 教师呈现小燕子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小燕子的外貌特征。
2. 讲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小燕子属于鸟类,常生活在草地、树上或高楼上,它们会在春天飞到北方筑巢繁殖,夏天又会飞到南方过冬。
3. 通过图片和故事的方式,向幼儿展示小燕子的巢穴和生活场所。
步骤三:观察记录(让幼儿参与)1. 带领幼儿一同到校园附近的操场或花园,让他们观察和记录小燕子的飞行和活动。
2. 引导幼儿观察小燕子的飞行动作、歌唱声音等方面的特点,并鼓励他们用画笔和纸记录下来。
步骤四:分享观察成果(集体讨论)1. 让幼儿逐一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小燕子的特点和行为。
2.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结果的比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
步骤五:保护小燕子(引导幼儿行动)1. 教师向幼儿讲述小燕子的现状和威胁,如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了小燕子栖息地的减少等。
2. 引导幼儿思考保护小燕子的方法,例如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小燕子的巢穴等。
3. 鼓励幼儿尝试制作小燕子的巢穴,让他们亲身体验小燕子筑巢的过程。
步骤六:总结反思(概括课堂内容)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课堂内容,让他们总结并概括所学到的关于小燕子的知识。
2. 引导幼儿思考小燕子的生活对人类有什么帮助,以及为什么要保护小燕子。
教学延伸:1. 带领幼儿到自然公园或动物园参观小燕子,并进行有关观察和记录的活动;2. 鼓励幼儿进行小燕子的相关手工制作,如折纸小燕子等;3. 配置小燕子的文化角,让幼儿有机会在角色扮演中更好地了解小燕子。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燕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2.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理解;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4.提升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小燕子图片、视频等资料;
3.小燕子的鸟鸣音频;
4.有关小燕子的儿歌歌词;
5.能够演奏《小燕子》儿歌曲目的乐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引导幼儿观察小燕子图片或视频,了解小燕子的生活特征和外貌特点,让幼儿感受小燕子的灵活身姿和飞行速度;
2. 主体环节
(1)听音乐
播放《小燕子》的音乐,指导幼儿捕捉里面燕子欢快的叫声。
(2)歌曲欣赏
指导幼儿学唱《小燕子》儿歌,加强幼儿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理解,让幼儿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
(3)活动体验
通过模仿小燕子的动作、音乐节奏和鸟鸣声,增强幼儿的肢体协调和音乐感知能力。
(4)绘画创作
引导幼儿用颜色和纸张描绘小燕子,通过绘画的方式加深幼儿对小燕子形态特征的认知和观察力。
3. 总结环节
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创造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幼儿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同时,通过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和体验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自然环境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表现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总之,教学效果满意,值得借鉴和推广。
中班教案小燕子回来了篇一: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小燕子学飞翔(我能行)一、设计意图: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确信,是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一种情感倾向。
自信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增强进取心,激励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坚持不懈地完成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这时的幼儿常常对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可能达到的目标估计不准,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信心不足,再加上独生子女对成人的过度依赖,致使幼儿的独立意识较差,缺乏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认识和探索事物。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到该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积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勇敢地去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当孩子成功时,我们送上祝贺;当孩子失败时,我们送去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送去指导和帮助。
帮孩子树立起坚强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理由,特设计以下活动。
二、活动名称:《小燕子学飞翔》三、活动目标:1、在现实生活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让其远离“我不行”,帮助幼儿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2、鼓励幼儿增强自信心。
3、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四、重难点分析重点:创设大胆尝试,遇到困难不灰心,不丧气,不气馁,要有自信心的心理氛围,通过故事、游戏引导幼儿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摆脱“我不行”的信念,使幼儿增强自信,坚持到底。
五、活动准备:故事《小燕子学飞翔》,实物投影仪,故事图片,玩具若干。
六、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小燕子》,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二)活动展开: 1、教师边放图片边讲故事《小燕子学飞翔》。
2024年幼儿园中班《小燕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材《幼儿园整合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春天来了”,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可爱的动物”,第三节“小燕子”。
教材通过描绘小燕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燕子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春天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小燕子与春天的关系,学会观察和描述小燕子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燕子的图片、视频,小燕子叫声的音频,绘画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小燕子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小燕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幼儿说出小燕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小燕子的特征,如:“小燕子是什么颜色的?它的翅膀是什么形状的?”(2)讲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如:“小燕子喜欢在什么时候飞来飞去?它们吃什么食物?”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小燕子,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互相观察、学习和交流。
(2)让幼儿谈谈对小燕子的喜爱,激发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小燕子》2. 内容:小燕子的特征:黑色、翅膀尖、尾巴长等。
小燕子的生活习性:春天飞来、捉虫子、住屋檐下等。
保护小燕子:不捉小燕子、为小燕子提供食物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小燕子,并描述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小燕子是黑色的,翅膀尖尖的,尾巴长长的。
它在春天飞来,捉虫子吃,还喜欢住在屋檐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燕子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
燕子南归中班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燕子目标:了解燕子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对燕子的兴趣。
一、活动导入教师拿出一张燕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燕子的认识和想法。
二、知识讲解1. 介绍燕子的外形和特征:燕子长得很小巧玲珑,翅膀长而尖,羽毛黑白相间,尾巴呈叉形。
2. 介绍燕子的习性:燕子是候鸟,冬天会收到北方温暖的地方越冬。
它们喜欢生活在广阔的空地上,喜欢在空中展翅飞翔,并喜欢筑巢。
3. 介绍燕子的筑巢方式:燕子主要在屋檐、高空树枝上筑巢。
它们用唾液和泥巴粘合在一起构筑出一个只有小燕子能进出的巢穴。
三、实践活动1. 外出观察: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周围的建筑物上是否有燕子筑巢,或野外是否有燕子在飞翔。
2. 制作假燕子巢:让学生按照燕子巢的样子,用纸张、粘土等材料制作假燕子巢。
第二课:了解候鸟迁徙目标:了解候鸟的迁徙现象,培养学生对候鸟的保护意识。
一、活动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候鸟迁徙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回答一些问题。
二、知识讲解1. 什么是候鸟迁徙:候鸟是指栖息在一个地方繁殖,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的鸟类。
因为不同地方的气候和资源条件不同,所以候鸟需要随季节变化进行迁徙。
2. 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主要是为了寻找适合繁殖和越冬的环境和食物资源。
南迁是为了避开北方严寒的冬季,北迁是为了追求更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更适宜的繁殖环境。
3. 候鸟迁徙的方式:候鸟迁徙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飞行迁徙,一种是步行迁徙。
燕子属于飞行迁徙的候鸟。
三、实践活动1. 观察候鸟迁徙地图:让学生观察候鸟迁徙的地图,了解候鸟的迁徙路线。
2. 制作候鸟迁徙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制作一张候鸟迁徙的图示。
第三课:燕子的食物和食性目标:了解燕子的食物和食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一、活动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的候鸟迁徙知识,并与燕子的迁徙进行联系。
二、知识讲解1. 介绍燕子的食物:燕子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苍蝇、蚊子、蜘蛛等。
它们能够在空中迅速地捕捉昆虫,并迅速将其吞食。
燕子回来了中班科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中班科学学科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燕子,并让学生体验燕子回巢的奇妙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燕子的外貌特征,并简单描述。
2. 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及其对人类的帮助。
3. 视频观赏:观看燕子回巢的过程,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立体模型:燕子的外貌特征。
2. 视频:展示燕子回巢的过程。
3. 填色画纸:供学生进行自由绘画。
4. 牛奶盒子、筷子、毛线等材料:制作简易燕子巢穴的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呈现“燕子”1. 通过图片或立体模型展示燕子的外貌特征,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问答交流:燕子有什么颜色的羽毛?它的喙是什么颜色的?燕子的翅膀有多大?等。
步骤二:了解“燕子”1. 分组讨论,共同探索燕子的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观察燕子飞翔的方式,询问学生对燕子的初步认识。
步骤三:观看燕子回巢的过程1. 向学生展示视频,让学生观看燕子回巢的过程。
2. 学生们可以借助教师的指导,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燕子如何飞回巢里?它们如何跳上巢穴?等。
步骤四:制作简易燕子巢穴1. 教师向学生讲解制作简易燕子巢穴的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2.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材料制作燕子巢穴。
步骤五:自由绘画1. 分发填色画纸,鼓励学生自由绘制燕子的形象。
2.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燕子的感受,如燕子的飞翔、燕子的巢穴等。
五、教学延伸1. 通过阅读绘本和分享燕子的故事,进一步扩展学生对燕子的了解。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寻找并观察燕子的巢穴。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
2. 收集学生绘画作品,评价学生对燕子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提供的教学材料是否足够。
通过本教案的开展,中班的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燕子这一生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燕子》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春天来了》,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燕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培养幼儿对大自然中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小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动物的热爱,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小燕子与春天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小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燕子图片、视频、PPT、歌曲《小燕子》。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观察窗外的小燕子,引导幼儿关注小燕子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对小燕子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展示小燕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小燕子的外形特征。
(2)讲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和与春天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对小燕子的认识。
(2)组织幼儿进行“小燕子找家”的游戏,巩固对小燕子生活习性的理解。
4. 歌曲学唱播放歌曲《小燕子》,让幼儿跟唱,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5. 创意手工指导幼儿用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制作小燕子的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小燕子》2. 内容:(1)外形特征:身体瘦长、翅膀尖长、尾巴叉开等。
(2)生活习性:喜欢在田野、屋檐下筑巢,捕食昆虫等。
(3)小燕子与春天的关系:春天的使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小燕子的画。
2. 答案要求:准确描绘小燕子的外形特征,色彩鲜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小燕子,实地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
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小燕子》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春天来了》中的《小燕子》一课。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迁徙行为;学习儿歌《小燕子》;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迁徙行为,增强幼儿对自然界的认识。
2.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燕子的迁徙行为。
教学重点:小燕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儿歌《小燕子》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燕子图片、儿歌《小燕子》的音频、手工制作材料。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小燕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
(2)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燕子的飞行姿势,让幼儿感受小燕子的轻盈。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了解小燕子在春天的到来。
(2)教师播放儿歌《小燕子》,让幼儿学唱并理解歌词内容。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燕子。
4. 手工制作教师发放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制作小燕子风筝,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小燕子的外形特征2. 小燕子的生活习性3. 儿歌《小燕子》歌词4. 幼儿作品展示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目中的小燕子,并写一首关于小燕子的儿歌。
答案示例:小燕子,飞呀飞,穿过草地,越过小溪。
春天里,忙不停,捉虫喂宝宝,快乐又开心。
2. 作业要求:作品需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小燕子,让幼儿亲身体验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燕子回来啦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拼出小燕子外形特征
2.体验不同颜色,不同大小拼图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图片资料,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圆形,半圆形,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歌曲播放
二.观察燕子外形特征
1.语言引出,春天来了,燕子到处飞呀飞
2.出示各种燕子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讲述特征.
3.模仿燕子飞
三,拼图
1.老师说燕子都是黑衣裳白肚皮,今天呀,我们给小燕子换身新衣服,
2.幼儿找不同颜色,拼出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燕子,给燕子换件花衣裳
分析:
在幼儿欣赏音乐时,老师在旁可适当的加以语言的描述,让幼儿产生一定的注意.游戏的方式能够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观看图片时,老师着重让幼儿看燕子的特征,黑白色对幼儿来说不能够引起特别的注意力,所以采用鲜艳的颜色,让幼儿有更直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