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633.00 KB
- 文档页数:61
第三章科技文献的老化规律文献老化我们采用前苏联情报学家米哈依诺夫的提法作为定义:科技文献的老化是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利用的过程。
“老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即给定的文献集合在不同的时期将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不能将文献老化等同于废弃不用,废弃不用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文献的老化必定会导致其使用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文献使用量随时间推移的减少却并不一定仅是由文献老化一种因素造成的。
不同认识观念:-过程观-状态观-过程状态辩证观文献老化的原因:(1)文献中的情报被后来研究证明是错误的;(2)文献中的情报是正确的,但被载有新的,更全面的内容的文献所代替,原有文献的内容已进入了更广泛的交流领域;(3)文献中的情报是正确的,但研究者的兴趣已发生了转移;(4)文献情报是正确的,且被后人普遍接受,一般人们就不会再去查询那些原始文献。
引文分析法是将所研究学科领域在一定时间内的全部文献收集起来,通过统计每篇文章所附的引文的发表时间及其别引用时间等数据来研究该领域内文献老化的情况。
引用文献分析法(同时法,符合状态观)被引文献分析法(历时法,符合过程观)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半衰期普赖斯指数期刊有益性系数(1)半衰期半衰期(Half-life)是首先由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Bernal)在情报科学中采用的。
1958年在华盛顿召开了国际情报科学会议,贝尔纳发表一篇《科技情报传递:用户分析》的论文。
他在描述科技文献使用情况时,借用了化学中放射性衰变的一个术语—半衰期。
(2)普赖斯指数“普赖斯指数”和半衰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衡量文献老化的指标。
他们都是从文献被利用的角度出发,但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映文献老化的情况。
普赖斯认为“有现时作用”的引文数量与“档案性”引文数量的比例,是比引文的“一半寿命”更为重要的特征。
文献的“半衰期”只能笼统的衡量某一学科领域全部文献的老化情况,而“普赖斯指数”既可用于某一领域的全部文献,也可用于评价某种期刊、某一机构、甚至某一作者和某篇文献的老化特点。
皮肤老化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解释:(1)为内在基因遗传(2)外在环境影响(包括自然老化和光老化)自然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质慢慢堆积,皮肤弹性组织逐渐松弛,从而导致老化。
光老化:皮肤背阳光过度暴晒,加速了角质的堆积,对皮肤带来弹性的伤害,提早造成皱纹的形成。
2.老化的因素:(1)皮肤老化的特征:皮肤干燥,表皮变薄,弹性松弛,出现细纹,形成皱纹,皮脂分泌减少,角质代谢迟缓。
(2)老化的成因内因:年龄老化,生理老化,皮肤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能力下降;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的流动性降低。
具体表现:皮肤干燥,皮肤萎缩,弹性组织退化,皮肤变薄,皮脂腺分泌减少。
人类从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到了8个月就有类似皮肤的形态生成了。
1)足月的胎儿,皮肤很薄,色素颗粒很少,有很好的透明度,可以透视到较内部的皮肤。
2)幼儿期:色素就开始渐渐增多,真皮中的纤维成长迅速,显现强韧的弹性。
3)青春期,幼儿期皮肤优良的弹性持续到青春期前,性荷尔蒙旺盛才停止,所以青春期的高峰在20岁左右。
4)20-27岁将保持最佳的皮肤外观,,过了30岁之后,就开始有皮肤缓慢弹性缺乏的现象,此乃荷尔蒙分泌减少,表皮细胞分裂能力降低,棘状层细胞因而减少,使得皮肤看来粗糙没有光泽,这种现象到了更年期就会更加明显。
5)功能性的明显改变包括:细胞增殖能力和修复能力均变得缓慢,易受癌细胞侵蚀真皮层对化学物质的清除能力减退。
外因(光老化):紫外线;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变性;皮脂分泌失调;氧化自由基增多,伤害正常的细胞。
具体表现:干燥缺水,色素沉淀,出现皱纹,个别会形成皮肤病。
3.老化的因素除了荷尔蒙的分泌减少,年龄的自然老化之外,尚有众多的因素造成,分讲述如下:(1)作息时间以及饮食的不正常:睡眠时间不定,身心过渡劳累,压力,喜欢食辛辣食物,嗜烟酒等习惯,对皮肤的老化有着负面的影响。
(2)化妆品使用及保养不当:化妆品以及保养的使用,很多时候忽略了个人肤质的要求,使用了不适宜的保养品增加了皮肤的负荷,造成皮肤的新陈代谢不佳,或者引起皮肤的疾病,这种情况如果长期下去不加以改善,将使皮肤提早老化;另外,未能适时并且适当的清洁皮肤,如卸妆不彻底,情节不彻底造成皮肤污垢堆积,阻碍皮肤的新陈代谢管道,造成皮肤提早老化。
文献计量学:文献分布定律,布拉德福定律,词频分布定律,齐普夫定律,科学论文作者分布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献增长,科学文献老化,引文分析,情报冗余等。
文献信息源的定量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
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形成了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献增长规律、文献老化规律、文献引用规律等六大规律,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布拉德福定律:也称文献分散定律。
是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1934 年首先提出。
它是定量描述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集中——分散状况的一个规律。
经过后来的许多研究者的修正和研究,发展成为著名的文献分布理论。
布氏定律的文字描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量最多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 2 …… 的关系(a>1)。
”布氏定律主要反映的是同一学科专业的期刊论文在相关的期刊信息源中的不平衡分布规律。
布氏定律的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成果,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选择和评价核心期刊,改善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确立入藏重点,了解读者阅读倾向,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以节约经费、节约时间,切实提高文献信息服务和信息利用的效率和科学评价的科学性。
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的统计学家、情报学家洛特卡(A.J.lotka)研究出来的描述科学论文作者动态的最早的量化规律。
在科研活动中,不同人的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著述数量肯定是不同的。
那么,在同样的一段抽样时间内,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的论著数量分布有没有什么规律呢?1926 年,洛特卡发表了论文“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
他在文中统计分析了化学和物理学两大学科中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的著述情况,提出了定量描述科学生产率的平方反比分布规律,又被称为“倒平方定律”。
其经典公式为:f(x) =(C为常数)上式的意义为:设撰写X 篇论文的作者出现频率为f(X) ,则撰写X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与他们所写的论文数量呈平方反比关系。
文献老化规律《文献老化规律》文献老化规律,简单来说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献的使用价值或被引用的频率逐渐降低的一种规律。
想象一下文献就像一个个明星。
新出道的明星总是备受瞩目,大家都抢着去看他的表演、听他的歌,各种媒体都在报道他,这就好比新发表的文献,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急于引用,关注度非常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像明星逐渐过气一样,文献也会慢慢变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我们可以把文献看成是水果。
刚摘下来的新鲜水果,色泽鲜艳、口感鲜美,大家都争着购买品尝,这就如同新的文献有着新鲜的观点、数据和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就像“香饽饽”一样被人们追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果会慢慢腐烂变质,失去它原本的吸引力,文献也会因为学科的发展、新研究的不断涌现而失去它在前沿领域的“新鲜度”,被引用的次数越来越少。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以计算机科学领域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计算机基础编程的文献,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因为那时候计算机编程刚刚兴起,很多学者和程序员都需要参考这些文献来进行学习和开发。
但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到了现在,那些文献已经很少被引用了。
现在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新的文献不断涌现,旧的文献就像被时间遗忘在角落里的古董,虽然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在日常的科研引用中已经逐渐边缘化了。
从数据上来看,根据对某些学科核心期刊文献引用情况的统计,在发表后的前5年,大部分文献会达到引用高峰,之后引用数量就开始逐年递减。
比如在医学领域的一些研究论文,有关新型疾病诊断方法的文献在刚发表后的几年内,被世界各地的医学研究者频繁引用,用来验证、改进或者进一步研究。
可是10年之后,除非是具有非常经典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否则很少会被再次引用。
文献老化规律在学术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个规律有助于他们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动态,知道哪些研究是新的热点,哪些已经是过时的研究方向。
老化的概念名词解释孟子曰:“人之老也荣矣。
”老化,作为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伴随着身体功能的衰退和机体结构的变化。
本文将就老化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老化对人类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一、老化的定义老化,指的是人体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学变化。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表现为身体组织和器官功能的退化,同时伴随着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减退。
老化是和死亡紧密相连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老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内部环境的改变,如细胞和DNA的受损、代谢率的下降等;二是外部表现的变化,如皮肤皱纹的产生、运动能力和记忆力的减退等。
这些变化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
二、老化的原因虽然老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其具体原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
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老化的原因,包括基因理论、自由基理论、蓝区理论等。
基因理论认为老化是由基因编程所致。
根据这一理论,每个个体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决定着每个人的寿命和老化速度。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导致影响免疫系统的退化,加速老化过程。
自由基理论则认为,老化是由于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数量过多而引起的。
自由基是一种不稳定的分子,会不断攻击细胞和组织,导致它们的功能衰退,从而引发老化的过程。
蓝区理论则强调了环境因素对老化的影响。
人们发现,某些地区的居民老龄化率较低,并且寿命更长。
这些地区被称为“蓝区”,其中的居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可能与老化有关。
除了以上理论,还有一些其他的假说,如压力理论、姜饼人理论等,都试图解释老化的原因。
然而,就目前而言,老化的具体原因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答。
三、老化的影响老化对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个体方面,老化不仅引发身体上的衰老,还会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变化。
老年人可能会经历身体机能的衰退,如视力下降、运动能力减退等。
同时,随着记忆和认知能力的衰退,老年人可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实验名称:老化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老化的规律,为材料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时间:2023年2月15日至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材料科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性能下降,影响使用寿命。
为了研究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老化规律,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常用材料:塑料、金属和木材,分别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进行老化实验。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塑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
(2)金属:铝、铁和铜。
(3)木材:红木、松木和桦木。
2. 实验方法:(1)老化条件:温度分别为25℃、35℃、45℃;湿度分别为50%、60%、70%;光照强度分别为1000lx、2000lx、3000lx。
(2)老化时间:30天、60天、90天。
(3)老化方法:将材料样品分别放置在老化箱中,按照上述条件进行老化。
(4)性能测试:老化前后,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能进行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塑料老化实验结果:(1)聚乙烯(PE):老化3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20%;老化6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30%;老化9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40%。
(2)聚丙烯(PP):老化3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15%;老化6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25%;老化9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35%。
(3)聚氯乙烯(PVC):老化3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10%;老化6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20%;老化9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30%。
2. 金属老化实验结果:(1)铝:老化3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5%;老化6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10%;老化9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15%。
(2)铁:老化3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10%;老化6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20%;老化90天后,拉伸强度降低约30%。
第三章 文献信息老化规律人们 围绕文献信息老化的机理、量度指标、数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文献老化理论的研究,进而探索文献信息传播的动态规律二.对研究方法与定量描述方法的研究,以便准确把握老化规律及其动力机制三.对文献信息老化的应用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书刊选购、馆藏优化、排架流通等活动,更快地提高文献利用率和服务效益3.1 文献信息老化的概念对文献信息老化的不同认识观念,可以概括为:过程观、状态观、过程状态辩证观。
3.1.2 一般来说,“老化”包括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
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情报的老化是相对于情报对象而言的,而文献的老化是相对于情报用户而言的。
3.1.3 情报老化的概念?情报的有效价值随时间流逝而衰减的现象。
3.1.4 半衰期的精确定义:定义 3 —8 对∀ X ∈ x ,Pt ()X =21Po ()X ,则称T 为X 的历时半衰期。
定义 3—9 选定某一观测时刻,对∀X ∈ x ,X ={ X ()t t=0,1,2, ,K},如果()()∑=10T t t X P =21()()∑=k t t X P 0,则称T1为X 的平均共时半衰期。
如果 P ()()2T X =21P ()()0,则称T2为X 的分布共时半衰期。
3.1.5 普莱斯指数概念的推广:定义 3-10 对)(()()∑∑∞===∈∀040Pr ,t t X Pt X Pt X x X 为X 的历时普莱斯指数。
定义 3-11 选定某一观测时刻,对 x X ∈∀ , X = .{X.()t t =0 ,1,2,,K },Pr ()X = ())(())(∑∑==k t t t X P t X P 040. 为X 的共时普莱斯指数。
3.2 文献信息老化的量度指标 ?1) 半衰期、普赖斯指数、剩余有益性指标等⑴半衰期的计算:①作图法 ②定量模型计算法.⑵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的比较:①一般来说,某一学科或领域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就越短,说明其文献的老化速度就越快。
一年的衰老规律
人类的生命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衰老。
一年的衰老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 - 3月):身体逐渐从冬季的寒冷中恢复过来,但由于气候仍然寒冷,身体的代谢率会降低,皮肤会变得干燥。
第二阶段(4月 - 6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身体的代谢率开始加快,皮肤也开始变得湿润和柔软。
然而,阳光也开始变得更加强烈,需要更多的防晒措施。
第三阶段(7月 - 9月):夏季是衰老的高峰期,阳光和高温会导致皮肤损伤和老化,需要更加注意保护。
第四阶段(10月 - 12月):随着气温的下降,身体的代谢率开始减缓,皮肤又会变得干燥。
同时,冬季的寒冷还会引起肌肉和关节的不适。
以上就是一年的衰老规律,我们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调整生活方式和保养方法,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