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老化规律研究(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70 KB
- 文档页数:2
信息生命周期研究述评(Ⅰ)——价值视角马费成/望俊成2012-9-29 17:55:43 来源:《情报学报》(京)2010年5期【英文标题】The Review of Studies on Information Lifecycle(Ⅰ):The Perspective of Value【作者简介】马费成,男,1947年生,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
E-mail:fchma@,武汉430072;望俊成,男,1984年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内容提要】如同有机生物体一样,信息也表现出一定的生命现象,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减。
加之许多学者认为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利用应该遵循信息资源的自身规律,因此信息价值的老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梳理大量信息生命周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展开——“价值视角”与“管理视角”。
本文专门针对价值视角下的信息生命周期研究,依据信息载体的不同,从文献信息生命周期、网络信息生命周期和文件信息生命周期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最后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价值视角下的信息生命周期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As similar as organisms, information also shows a certain life phenomena that its value will decay gradually over time. In addition,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ould follow its own rules, so the aging ofinformation value caus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ased on reviewing serie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information lifecycle, this paper found the current relevant studies were primarily conducted from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e "value-based" and "management-based". This article was specially aimed to value-based information lifecycle researches, and achieved this goal from three respects——document information lifecycle, web information lifecycle, and files information lifecycle based on different information carriers. Finally, the paper further pointed to the primary foc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studies on information lifecycle.【关键词】生命周期/信息生命周期/信息老化/信息效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Information lifecycle/Informationobsolescence/Information utility/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生命周期”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领域,指代了一个生物体从出生到成长、衰老直至死亡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
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整理相关理论1、文献集中分散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布拉德福定律:也称文献分散定律。
是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1934 年首先提出。
它是定量描述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集中—分散状况的一个规律。
经过后来的许多研究者的修正和研究,发展成为著名的文献分布理论。
布氏定律的文字描述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量最多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 ……的关系(a>1)。
”布氏定律主要反映的是同一学科专业的期刊论文在相关的期刊信息源中的不平衡分布规律。
布氏定律的应用研究也获得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成果,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选择和评价核心期刊,改善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确立入藏重点,了解读者阅读倾向,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以节约经费、节约时间,切实提高文献信息服务和信息利用的效率和科学评价的科学性。
2、文献增长定律(普赖斯)文献增长规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文献的增长也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人们在 20 世纪初就已注意到。
但一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后,由于当时图书管理的需要,特别是科学史研究以及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需要,文献增长规律才被研究者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赖斯( D.Price )提出的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
普赖斯在其著作《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中考察统计了科学期刊的增长情况,发现科学期刊的数量大约每 50 年增长 10 倍。
他以科技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不同年代的科技文献量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一根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十分近似地表示了科技文献量指数增长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普赖斯曲线,其表达式为:F(t) = ae bt其中 F (t)表示时刻 t 的文献量, a 是统计初始时刻(t=0)的起始文献量,e=2.718 ,b 是常数,表示持续增长率。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信息安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信息安全,面向数据的安全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获性;面向使用者的安全则是鉴别、授权、访问控制、抗否认性和可服务性以及基于内容的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的保护。
总之,现代信息安全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
安全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技术手段,如密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防黑客入侵等安全机制,更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做保障。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在一定时期内为处理信息自由传播与有限利用的矛盾而制定的一系列行政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它以国家意志为后盾,以政策为指导、法律为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管理具有宏观导向和监督制约作用。
自由词与受控词标引区别所谓标引即在文献的处理过程中,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用检索标识符加以标识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使文献管理者能够有效地组织文献并使文献的利用者能够迅速地查找文献。
受控词是一种事先规范化的语言,取自于主题词表、叙词表、分类表等。
所谓自由词,顾名思义,是不受词表控制的词,取自于文献篇名、文摘和非受控索引字段,如作者字段、机构字段等。
自由词标引,它是直接使用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 作为描述和表达文献内容主题的一种标引。
受控词标引,它是经过优选和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作为描述和表达文献内容主题的一种标引。
进行自然语言与受控语言的比较:自然语言在这里是指索引词汇直接来自系统所处理的文献或提问本身,使用前未经优选和规范化处理的一类检索语言。
受控语言指索引词汇在使用前经过优选和规范化处理,并且整个语言经常处于某种权威机构或检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之下的各种检索语言的总称,又称规范化语言。
受控语言按索引词汇的组配特征来划分,又可分为先组式语言和后组式语言两大类型。
控制索引词汇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它们的歧义性,保证信息表示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词间语义关系由隐含的转变为显性的,并把全部索引词汇组织成某种知识体系,以便使其具有良好的表达和组织功能。
信息管理学基础真题真题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一、名词解释(共20分)1.信息管理学2.网络信息资源3.SCI4.超媒体系统5.CA二、辨析题(共30分)1.信息具有普遍性,而知识具有社会性。
2.信息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信息有序化。
3.经济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关于国内3500多种中英文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的大型题录数据库。
5.IPC是英国德温特(Derwent)公司编制的世界专利索引工具。
6.将下列网络检索工具和网络资源连线。
WAIS WEB资源Veronica Usenet资源Archie Gopher资源Yahoo FTP资源三、简答题(共60分)1.简述管理决策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
2.简述正式信息交流与非正式信息交流的差异。
3.简述CIO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主要职能。
4.简述Ei Village的服务内容。
5.简述First Search应用环境与特点。
6.简述Dialog数据库类型和基本索引字段。
四、论述题(第一题必做,2,3选择一道。
共40分)1.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中的作用。
2.论参考工具书的排列法。
3.论述网络信息检索策略。
一、名词解释(共20分)1.CIO2.倒排文档3.模糊检索4.多元搜索引擎5.Ei Village二、辨析题(共30分)1.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
2.科学研究人员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比管理决策人员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广。
3.减少传递层级是保证组织中垂直信息交流精确度唯一有效的方法。
4.实物信息源具有直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5.用快速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要求开发者在早期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的需求。
三、简答题(共60分)1.简述用户信息查询行为的规律。
2.简述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
3.简述网络指南针(http//)的分类体系。
4.简述机读文献数据库的类型及层次关系。
5.简述超媒体检索技术。
6.举例说明布尔逻辑检索、字段限定检索、截词检索、相邻度检索的含义及检索结果。
论档案学视域中网页归档与保存探究网页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字信息,是对以往社会活动的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具有鲜明的原始记录性,这与档案的本质特性是相同的,决定了网页的档案属性,归档的网络信息资源是档案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档案实体资源共同构成了国家档案整体资源。
标签:网页档案资源一、网页档案将网页归档纳入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范畴,可以有效防止社会记忆的缺失正如冯惠玲所言,当今时代档案资源建设最大的机遇和挑战是数字档案资源的崛起,它在档案资源观中增添了重要的新视角和新元素在茫茫数字海洋中,如何识别认知具有档案特质的文件信息,如何判断电子文件档案的效力和价值,如何搭建数字资源与实体资源的关系都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明晰除原始记录性外,网页还具有凭证价值。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中心老师陈寿福推出珊瑚虫版腾讯公司起诉陈寿福侵权并最终胜诉此事件被当时各门户网站的科技类频道和各主流类网站持续追踪报道并引发网民热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腾讯官方网站是否此前曾对该软件提供了下载服务从而客观上认可了陈的行为,这是网民同情陈的主要原因本文无意评价审判结果,但要说明的一个现象是,网民利用美国的,国内文献译作互联网档案馆,下文详述)网站的查询功能,还原了相关页面中的证据,支持了陈的律师提出的腾讯官方网站的科技频道曾经提供了珊瑚虫相关的产品下载说法杨丽娟在广州市中院以名誉受损为由,状告大嘴宋祖德在其博客中辱骂和诽谤杨氏母女最终因涉案博文被删,杨无法举证宋发表的侮辱杨的3篇文章出处,终审杨丽娟败诉通过以上案例,笔者认为,归档后的网页不仅承载着社会记忆,还保存着无数历史证据,这些网页的凭证价值体现出明显的档案属性。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与半衰期与归档方式网页的易逝性是网页归档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有关报告显示,网络信息的平均寿命为38天,博客只有44天,而新闻网页的寿命少至30小时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高速增长及其快速老化涉及数字遗产的保存和社会记忆的延续等诸多问题学界一般借用半衰期的概念来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规律情报学和图书馆学方向的学者较早采用网络信息计量学对网络信息老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段宇锋指出,衡量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状况应该从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生命周期和被利用情况两个方面考虑以静态半衰期’动态半衰期和生存期作为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生命周期的指标,以宏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和微观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作为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被利用情况的指标在实证研究方面,马费成等将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定义为网络信息从产生到失去效用价值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以不同类型网站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的网络信息的周期态势进行误差记录和分析,揭示了网络信息成长成熟衰退鞠菲通过对新浪新闻的抽样调查,统计网络新闻信息在发布后每小时评论量的增长并分析网络信息价值的衰减,得出了单一网站内部网络信息的老化符合负指数变化的规律的结论。
单选第一章1、信息可以被组织、综合、扩充与浓缩,是指( ) (单选)A、多样性B、可识别性C、转换性D、可加工性2、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是。
(单选)A、普遍性B、社会性C、动态性D、非消耗性3、“化无序为有序”是()的任务。
(单选)A、信息搜集B、信息组织C、信息研究D、信息提供利用4、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单选)A、社会信息现象B、社会信息管理系统C、信息资源管理活动D、信息管理5、理论信息管理学包括( )两大分支。
(单选)A、信息管理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方法B、信息管理方法与信息管理技术C、信息管理基础理论与信息管理应用理论D、专科信息管理学和部门信息管理学第二章1、信息与广义的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是( ). (单选)A、信息包含广义的信息资源B、交叉关系C、广义的信息资源包含信息D、无关系2、信息内容更新和传递速度最快的是( )。
(单选)A 天然型信息资源B 网络型信息资源C 智力型信息资源D 文献型信息资源3、下列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中,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单选)A 物理信息资源B 生物信息资源C 社会信息资源D 天然型信息资源4、以下( )不是信息资源的科学功能。
(单选)A、加快科研进程B、避免科研重复C、促进科技发展D、开发智力资源5、描述一个学科领域论文按作者分布规律是( ). (单选)A、洛特卡定律B、齐夫定律C、布拉德福定律D、普赖斯指数曲线第三章1、由用户的工作性质、知识结构等客观需要所决定的信息需求叫( )。
(单选)A、隐性信息需求B、显性信息需求C、实际信息需求D、认识到的信息需求2、导致用户信息需求共性最重要的因素是( )。
(单选)A、社会环境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组织的性质D、个人的工作性质3、()所需信息的表现形式以文献型信息和实物型信息为主。
(单选)A、科研人员B、管理人员C、技术人员D、教师4、()是影响用户将信息需求转化为信息获取行为最关键的因素. (单选)A、用户所需信息的价值大小B、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C、获取途径和方式的易用性D、获取途径和方式的新颖性5、( )不是导致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交叉的主要原因。
信息计量学概念: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活动中的信息过程、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进行描述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计量学主要内容:三个应用范围(核心期刊的测定、信息资源的管理、科学评价),四个方法(引文分析法、信息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五个定律(增长规律、老化规律、集中与分散规律、著者分布规律、词频分布规律)“信息计量学历史”(原称“情报计量学”)名称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布莱克特和西格尔以及昂托·纳克教授在1979年最先提出来的。
1923年,英国学者休姆首次使用了“统计书目学”术语,标志着信息计量这一学科的最早开始。
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之间的关系:相同之处表现在:研究对象方面,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方法方面差异:研究目的方面,研究对象方面,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方法方面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2)规律研究(3)研究方法和手段(4)分支学科网络信息计量学(5)拓宽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科学信息的增长规律人物:普赖斯科学知识增长与科学文献增长的关系:(1)科学文献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是科学知识内容的客观记录;(2)科学知识的增长是科学信息增长的直接原因;(3)科学文献的数量增长情况直接反应科学知识增长的变化,所以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尺度之一;(4)科学文献作为科学知识主要的载体形式,它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直接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5)科学知识增长和科学文献增长具有同步性,其增长规律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科学信息增长模型:线性增长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逻辑增长模型指数增长的数学模型:F (t )=ae bt (a>0,b>0) ,a 为时间常数,统计的初始时刻(t=0)文献量;b 为时间常数,即持续增长率。
指数增长模型中文献量的计算:文献量翻番时间(k =2)设t 1,t 2的信息总量为F(t 1)、F(t 2),且F(t 2)=2 F(t 1),则有ae bt2 =ae bt1 △T = t2- t1=ln2/b =0.6931 文献年增加量 △F (t )=F (t )(eb -1) =(eb -1)aebt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①科学文献并不总是按指数函数关系增长 还与统计开始时间有关 有平缓趋势 ②指数规律不能预测文献的未来增长趋势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的规律,一方面正确地反映了过去历史年代科学文献的增长情况,另一方面又暴露出不能据以预测未来科学增长趋势的局限。
信息资源管理实验报告(共1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信息资源管理实验报告目录1、实验目的 (1)2、实验准备 (1)3、布拉德福定律的验证 (1)3.1布拉德福定律简介 (1)3.2云计算期刊列表 (1)3.3 分区 (4)3.4 结果验证 (4)3.5 结果解释 (5)4、洛特卡定律的验证 (5)4.1 洛特卡定律简介 (5)4.2洛特卡分布曲线的绘制 (5)5、普赖斯定律的验证 (8)5.1 普赖斯定律简介 (8)5.2 验证过程 (8)6、文献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 (9)6.1.指数增长律 (9)6.1.1 普莱斯曲线 (7)6.1.2 生长曲线 (8)6.2.逐渐过时规律 (11)7、齐夫定律的验证 (12)7.1齐夫定律简介 (12)7.2.齐夫定律内容 (12)7.3验证手段 (12)1、实验目的1、检验布拉德福定律,分别采用区域、图形表示法表示,并结合主题进行解释;2、统计作者、作者单位,获取核心或高产作者以及核心机构,检验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3、绘制年度发文量曲线,获取文献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4、选择论文,通过分词软件进行分词,再画出词频分布曲线,验证zipf定律或zipf修正定律,检验论文关键词是否为高频词,并进行解释。
2、实验准备选择主题:云计算选择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3、布拉德福定律的验证3.1布拉德福定律简介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文献信息学家布拉德福提出了有名的“布拉德福分散定律”(B radford’s law of scattering),简称布拉德福定律或布氏定律。
该定律描述了文献分散和集中的经验定律,其主要内容是: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 :a2的关系(a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自然及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高凤云【摘要】结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析,认为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促进了学科研究水平,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并对提高承担重大基金项目能力、强化过程及结题后跟踪管理提出建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4(034)005【总页数】4页(P241-244)【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作者】高凤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1;C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代表了我国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界最高研究水平,竞争激烈,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院所都将基金立项作为检阅自身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后,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促进本单位科研水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是广大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2001—2012年期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及论文产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中信所在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方面的优势,以期获得更多启示。
1 资助情况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为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及措施,使我所近几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依靠政策导向,对获得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按资助经费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未获资助项目的申报人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另外,设立预研基金项目,拨专款鼓励年轻科研人员为申报国家科学基金开展预研究。
同时强化科研管理,注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集中申报,并组织所内专家对项目申请书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提高了申请项目的命中率。
由表一所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9项。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文献计量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文献计量学?其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信息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并进而探索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目前主要是各种事务信息的数量方面。
其内容包括信息、数据、事件、事务、文本和文献等。
其中,文献信息指特征信息如作者、主题、分类号。
文献体系指一次、二次、三次文献。
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1)理论部分:a.文献信息体系的结构研究b.文献信息流的规律研究:“六大规律三大定律”c.文献信息流的数量关系研究d.文献信息工作系统的研究(2)方法部分:三个特征:a.定量分析;b.移植性;c.综合性(3)应用部分:a.应用原理:为什么?b.应用途径:理论、方法c.应用领域:相关领域:科学学、管理、预测;本体领域:图书情报研究和工作2、什么叫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的关系怎么样?科学计量学:采用定量方法研究科学本身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的新型分支学科。
信息计量学: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研究信息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关系:(1)从研究目的来看:两者相同(2)从研究途径来看:文献计量学是从文献入手(3)从研究方法来看:相似——都用定量法文献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的关系:相同:交叉的内容;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不同:(1)范围不同;(2)信息计量学任务更加艰巨3、什么叫网络计量学?其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网络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网络计量学的产生背景:(1)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网络化,及网上数据信息数量的激增,既是网络计量学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也是要求其产生迫切的需求;(2)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为网络计量学产生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3)是学科发展的需要;(4)是网络管理的需要。
《信息计量学》模拟试卷二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1. 所谓(),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
A统计分析法B 数学模型分析法C 引文分析法D 计算机辅助分析法2. 文献信息流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A静态特性、动态特性B 长期特性、短期特性C 目录特性、全文特性D 表层特性、深层特性3. 不属于布拉德福定律应用的基本步骤的是()A选用统计工具并获取原始数据B 将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C 等级排列统计数据D 分析统计资料,得出统计分析结果4. 在信息计量学的体系中,()是基础,()是手段,()是目的。
三者相辅相承,是信息计量学体系的三个基本构成。
A理论、应用、方法B 方法、理论、应用C 理论、应用、方法D 理论、方法、应用5. 某一期刊的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值(),说明其重要性()。
A越大、越小、越大B越大、越小、越小C 越大、越大、越大D 越小、越小、越大二.多项选择1. 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消息B 数据C 事件D实物 E 文本、文献2. 信息计量的方法体系主要包括()A统计分析法B 数学模型分析法C 引文分析法D 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法3. 文献计量的指标可以分为()A绝对值指标B 一级指标 C相对值指标D 二级指标E 多级指标4. 科学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主要有()A半衰期B 普赖斯指数C 总被引次数D 剩余有益性指标E 平均被引次数5. 布拉德福最初选择应用地球物理等领域为样本,使用了()等三种方法对期刊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A统计分析B 区域分析C 图像观察D 概率模型E 数学推导三.简答题1、论述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简述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的局限性并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的结构、功能与特点。
情报科学理论——第6章情报科学的方法论一、情报科学研究的范式1.库恩的范式概念范式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整体性框架的价值标准,是一个集研究主体的心里特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等于一体的具有相对性、层次性、结构性及多方面功能的哲学范畴。
2.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前范式阶段”即前科学阶段,是各门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该阶段范式还没有确立,对本学科的一些基本观点没有达成共识,各种理论、学派互相竞争。
“常规科学阶段”,相互竞争的各学派中,终将有一个学派取得全面胜利,从而宣布一个范式的诞生并使该科学进入常规科学的发展完善期。
科学革命是新范式战胜旧范式的过程。
科学革命是常规科学的中断,是从一个旧范式向另一个新范式的转换,是突破旧理论,创立新理论的质的飞跃过程,是科学进步中一种质的突变。
新常规科学阶段,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革命阶段之后,实现了新旧范式的更替,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常规科学阶段,它是科学在新范式指导下进行渐进积累的过程。
随着新常规科学的发展,又会出现大量的新反常,新的反常引起新的危机,导致新的科学革命,新范式被更新的范式所代替,科学的发展又转入了一个更新的常规发展阶段。
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正是沿着:“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这种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不断交替的过程螺旋上升,永无止境地发展着。
3.库恩范式的方法论功能库恩把范式作为科学的划界标准,对科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判断交叉科学、横断科学、边缘科学的科学性。
范式是确立科学认识主体的整合机制。
范式是科学理论自我完善的手段和工具。
范式是科学革命的内在动力。
总之,范式的方法论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识别、规范、纲领性三大方面。
1.机构范式机构范式是把图书情报机构视为一种社会机构的一组思想和观念,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使某一群特定的公众有可能利用其文献收藏和设施。
围绕这一目的,图书情报机构的从属性任务包括收集、组织、储存所采集到的资料,在检索点提供恰当的工具和个人帮助等。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规律研究(一)
科学文献老化的探索源于1944年美国纽约大学的戈斯内尔(C.F.Gosnell)在美国《大学与研究机构图书馆》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大学图书馆中文献老化问题》的论文,在传统文献老化规律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以半衰期(Half-Life)和普赖斯指数(PriceIndex)为主要指标,以负指数模型、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布鲁克斯老化方程等为方法的研究体系。
但是,这些指标和模型是否同样适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
以下的部分,我们在分析网络信息资源老化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传统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差异,从理论上初步探讨衡量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指标。
1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原因及特征
1.1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原因
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是指网络信息资源中情报的有效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减,利用率逐步降低。
这与传统文献的老化一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造成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因素很多,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
情报学家M.劳恩曾说过:“文献增长得越快,文献的半衰期就越短。
”信息资源的增长和老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信息资源的动态变化。
众所周知,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极其惊人。
以我国为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2002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为157,091,220个,字节总数为2,877,754,095KB1];2003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为311,864,590个,字节总数为6,059,431,526KB2];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网页总数就达到了650,682,300个,字节总数增长到20,537,214,718KB,与2003年相比,增幅分别为108.6%和238%3]。
(2)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
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载体形态、数据组织方式、网址等外在特征不变的情况下,所含知识和情报在内容上的变化。
1998和1999年,Bar-Ilan和Peritz对信息计量学领域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研究表明,在6个月内近50%的网页发生了变化4];而WallaceKoehler的观察结果更为显著,他发现97%的网站6个月内会发生变化,如观察时间为1年,则比例上升为99%。
对于网页而言,这组数据分别为98.3%和99.1%5]。
应该指出的是,网络信息资源更新并没有引起网络信息资源总量的增长。
(3)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
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是指网络信息资源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被从系统中删除,不能再被访问和利用。
文献4]表明,68%的网页1年内将被从网上移除;而文献5]发现,有12.2%的网站和20.5%的网页6个月后不能再被访问到。
1年后,分别上升到17.7%和31.8%。
并且,每周有0.5%的网页和网站消失。
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不同,网络信息资源的消失意味着网络信息资源总量的减少。
(4)替代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
随着人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运动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知识不断被完善和突破。
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信息需求的共同推动,网上信息的加工深度越来越大,原有的知识和情报被包含在新的知识和情报之中,因而,原来不完善、不全面的陈旧信息资源逐渐不再被利用。
替代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信息资源的更新和消失,而表现为网络信息资源中,蕴含新知识和情报的信息的出现和信息总量的增长。
(5)网络信息资源的吸引力。
网络信息资源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资源所揭示和反映的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
处于诞生和发展初期的事物,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往往呈指数增长,老化遵循负指数函数关系。
进入成熟期后,信息的增长速率变小,老化曲线也变得平缓,半衰期加长。
当对该事物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出现质的飞跃,相关信息的增长进入新一轮的指数增长阶段,相应的,老化曲线也恢复成负指数曲线。
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受关注程度。
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所揭示和反映的对象而言,受关注程度越高,往往意味着知识更新越快,半衰期越短,反之则越长。
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自身而言,其受关注
程度遵循“Winnertakesall”法则,受关注程度越高的网络信息资源半衰期越短,也就是说信息更新越快,质量和数量也稳步提升。
1.2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特征
网络信息资源老化与传统文献资源老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异,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1)非累积性。
传统文献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存在的永续性,即使这些载体上的知识和情报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它也不会消失。
原有信息的修正与更新、替代信息的生产以及新信息的产生必须依靠新的载体。
因此,传统文献资源从数量上来说,总是不断增长的。
而网络信息资源则不然。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是介于产生后永续存在与即刻消失两种状态之间的第三类信息,它的更新和消亡是其存在和运动的常态。
在网络环境下,新信息的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总量的增长,而且,相当一部分信息在丧失其使用价值之后会彻底消失,引起信息总量的减少,呈现负增长状态。
所以,我们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非累积性,这表明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往往只能基于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难以系统地回溯其历史状态。
(2)动态性。
动态性与非累积性是内在统一的。
任何信息都是外在形态与所含内容的统一体。
记录信息的载体和信息的组织方式是信息资源的外在形态,而内容,即其所蕴含的知识和情报才是核心。
传统文献资源的外部形态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因而必然具有累积性。
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外部形态和内容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载体的形态、信息组织方式、网址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内容可以不断更新,甚至删除,这就体现为它的非累积性。
众所周知,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的测定都是依据特定领域文献资源的被利用情况,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使其老化规律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对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生命周期的研究。
(3)不完全性。
传统文献,的生产和传播是受控的,由相关机构统一审核和管理。
因此,在传统文献资源老化研究中,研究对象的范围一般相当清晰,在数量上也是可数的。
而在网络信息资源的老化研究中,研究对象的不完全性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上信息的发布基本上处于不受控制的状态,因此,任何研究者都无法确知网络信息资源的精确构成和分布状况,在研究特定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时,也就不可能准确地划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非累积性和动态性造成了研究对象在时间维度上的缺失,因此,在研究中也就难以系统地回溯研究对象的历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