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1:500航测技术设计书

河北泊头市1:500航空摄影测量

设计书

一、任务来源与地理概况

“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建设将紧密结合泊头市特点,以满足泊头市委、市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工作为基础,以城市管理和领导科学决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数字泊头基础建设。

“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航空正射影像图、三维建模、地名地址等基础数据采集,以“三维建模”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支撑,建立泊头市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空间数据基础体系,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平台,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为市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

随着“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启动,2016年5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河北省第二测绘院为中标单位。基础数据的准备是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根据“数字泊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工作内容及泊头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的工作安排和技术要求,编制了本项目控制测量、1:500地形图测绘及地名地址调查技术设计书,作为本项目实施的作业依据。

二、现有控制资料

测区内有高等级平面控制点共有5个,分别为国家B级控制点1个:1149、国家C级控制点4个:C144、C152、C161、C164。经检核,已有控制点精度良好,可以作为本次二等、四等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

测区内有国家二等水准点13个:II沧沉121、II沧沉122、II沧沉123、II沧沉47、II沧沉46-1、II沧沉16、II沧沉15、II沧沉14、II沧沉9、II沧沉13、II沧沉48、II沧沉49、II高铁26,经检核,已有水准点精度良好,可以作为本次四等水准网的起算点。

照测区范围可不测绘满幅。

(3)图幅编号:地形图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在前Y在后,小数点后保留2位,中间加短线连接, 例:××××.××-×××.××,图名取本图幅中较大地名或单位名称,不易确定图名的可不注记。

4.4 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控制点布设要求

⑴测区内图根点可选择标志性地物周边易保存的地方,如固定的水泥台上等,采用刻石、喷涂、钉桩的方法制作图根点。

⑵对于硬化路面采用打钢钉作为标志。

⑶所有图根控制点都至少有一个通视点。

⑷图根点布设的密度根据测区内地形变化程度而定,以满足全野外碎部测图要求为准。

⑸图根点点号均以“T”为标识,后缀用自然流水号进行编号命名。例如:T1、T102等。T表示图根控制,1、102表示图根点序号。

2、图根控制点测量

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其标称精度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水平标称精度:±10 mm + 2 ppm;

垂直标称精度:±20 mm + 2 ppm。

⑴采用VRS时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图根控制测量前,先利用均匀覆盖整个测区范围的四等平面控制点及四等水准点,求取出针对本测区的严密转换参数。求取转换参数要求如下:

选用的四等平面控制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成果导入到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中,选择利用VRS测量的成果和对应输入的已知四等平面控制点成果进行匹配校正,执行平面及高程校正,求取测区转换参数。

执行完点校正计算后的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不大于±2cm,高程拟合模型内符合中误差应不大于±3cm。

计算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内及测区周边。

⑵VRS测量技术规定

图根点测量采用VRS进行网络RTK测量,不需要架设基准站,但应保证接收机接收的VRS基站信号良好。

1)观测时流动站的卫星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

2)每次开始测量前还应选取至少一个高等级己知点(未参与点校正的

已知点)进行检核。在测量中的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多检测已知点。

3)检测已知点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5cm,高程较差不大于10cm,

选取两个以上已知点进行检核时,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cm。

4)图根控制点观测两测回,测回间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测回间的时

间间隔应超过60秒,每测回观测值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

记录,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

于3cm。两测回结果取平均值作为图根控制点测量最终成果。

图根测量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至0.001m。

4.5、像控测量

本项目像控测量包括航空摄影像控测量和卫星影像像控测量两个部分。

4.5.1 航空摄影布点

本项目1:500航空区域采用IMU/DGPS数码航空摄影方式,像控点布设只需在摄区拐点布设控制点、中间区域适当布点即可。

4.5.3 像片刺点

航空影像像控点布设可不考虑像片重叠度条件,但所有像控点要刺在地面明显清晰、易于判读的地方,如斑马线角、道路交叉线、坪角等,刺点要能满足平高点位置的要求。

4.5.4像控测量

本项目像控点测量可采用CORS进行施测,亦可采用GPS静态测量模式。

像控测量平面高程精度均不能超过±0.1米。

4.6影像数据预处理与空三加密

4.6. 1影像数据预处理

(1) 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对影像数据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旋偏角、重叠度是否满足要求,云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航摄漏洞,等等。

(2) 格式转换。将原始航片影像数据转换为空三软件支持的TIF格式。

(3) 影像旋转。为了方便像片连接,以北方向或西方向为正方向,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旋转。

4.6.2空三加密

(1) 影像经预处理后进行空三加密,空三加密利用VirtuoZoAAT3.4+PATB软件,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2) 空三测量内定向误差不得大于0.05mm,相对定向残余上下视差△q:平地、丘陵地标准点不应大于0.02mm,检查点不应大于0.03mm;山地、高山地标准点不应大于0.03mm,检查点不应大于0.04mm。

(3) 绝对定向后,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及公共点的较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

基本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及公共点的较差单位:米

注:(1) 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

(2) 多余控制点不符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

(3) 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

(4) 加密点中误差以全区或者单个区域为单位按下面的公式进行估算:

m q = n ][??±

m g = n dd 2]

式中: m q ----控制点中误差,m;

m g ----公共点中误差,m;

△----多余野外控制点不符值,m;

d----相邻航线或者相邻区域网之间公共点较差,m;

n----评定精度的点数。

(5) 平面坐标和高程取至0.001米。

(6) 加密点一般要选刺在3个标准点点位附近,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连

接强度时,可增选连接点的数量。所选点位构成的图形以大致成矩形为宜,点位高差相差不宜过大,同时要照顾DEM 和DOM 成图范围。

(7) 对于连接点自动转点的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在作业中首先需要手动添

加连接点,保证在标准点位处有一至三个连接点。

(8) 航拍时大面积落水区域的处理,在影像落水区域的边上按间隔1-1.5cm

量测连接点,使落水区域附近的像点网有一个稳固的边界,从而减少落水区域的影像。

4.7 主要精度指标

1、二、四等GPS 控制网主要精度指标如下:

2、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四等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80㎞,环线周长不超过100㎞;同级网中结点间距离不超过30㎞。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注:K为测段、区段、路线长度,单位为㎞;当测段长度小于0.1㎞时,按0.1㎞计算;L为附合路线长度;R为检测已测测段长度。

3、图根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实地5㎝)。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10(实地5㎝);

4、地形图(平面)主要技术指标

地形图碎部测量时,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 (实地15c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大于1/10基本等高距(5c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实地25㎝);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实地20㎝)。

5、地形图高程主要技术指标

高程采用全野外实测,城市建筑区地形图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其他地区的高程注记点或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应小于等于1/3基本等高距(16cm)

4. 8 DEM制作

DEM制作技术路线

DEM的制作过程为:创建立体模型-生成核线影像-影像自动匹配-匹配点编辑-DEM自动生成-DEM编辑-裁切和分幅。

DEM制作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4.9立体模型创建

立体模型创建主要是利用空三加密的结果,采用全自动空三数据导入方式,在VirtuoZoNT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采用批处理的方法完成各个立体模型的建立。

4.9.1 模型定向与核线影像生成

模型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三步。由VirtuoZo AAT做的空三加密工作,导入空三成果时,内定向参数已由软件导入,所以在VirtuoZo工作站中不再需要重新做内定向。

在VirtuoZo标准版主界面上,单击处理->模型定向->相对定向菜单项,进入相

对定向界面后定义核线范围,点击自动相对定向。相对定向中误差必须满足精度要求。

空三工程导入后,要检查内外方位元素是否正确。外方位元素不正确的像对,需运行绝对定向。绝对定向中误差必须满足精度要求。

模型定向完成后运行程序自动生成核线影像。在立体环境下对核线影像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核线影像立体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模型差等。

4.9.2影像匹配和DEM生成

生成核线影像后,在VirtuoZo主界面上单击处理->影像匹配,软件将对打开模型自动进行影像匹配。自动匹配完成后,单击处理->匹配结果编辑进入匹配编辑模块,对当前立体模型的自动匹配结果进行编辑。

显示视差曲线和匹配点,主要针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编辑和处理:

?影像中大片纹理不清晰的区域或没有明显特征的区域。如:湖泊等区域可能会出现大片匹配不好的点,需要对其进行手工编辑。

?由于影像被遮盖和阴影等原因,使得匹配点不在正确的位置上,需要对其进行手工编辑。

?城市中的人工建筑物,山区中的树林等影像,它们的匹配点不是地面上的点,而是地物表面上的点,需要对其进行手工编辑。

?大面积平地、沟渠和比较破碎的地貌等区域的影像,需要对其进行手工编辑。

完成影像匹配编辑后,自动生成DEM。

4.9.3 DEM编辑

DEM自动生成后,进行DEM编辑模块,同时显示格网点和视差曲线,对DEM 进行精细编辑。

(1) 在立体环境下,采用高程抬高、降低、匹配点内插、量测点内插等功能,对DEM进行全面编辑。

(2) DEM所有格网点必须紧贴地面,不能出现飘浮、下沉的现象,要能真实反映地面地形起伏情况。

(3) 自动匹配的点,在树冠、房顶上的,必须下压至地面。

(4) 编辑时,平地需同时显示格网点和视差曲线,视差曲线间距设为0.5米;丘陵同时显示格网点和视差曲线,视差曲线间距设为1.0米;山地和高山地,可只显示视差曲线,山地间距设为1.0米,特别陡峻的高山地视差曲线可设为2.0米。

(5) 自动匹配效果较差的区域,需采集特征点和特征线构造三角网内插DEM。特征点、线需采集在地形有起伏、发生变化的地方。

对已有地形图资料进行整理,提取带有高程属性的点和线,如等高线、高程点等,然后再在立体环境下增加采集特征点和线。特征点、线的采集可在DEM编辑模块中采集,也可在矢量采集模块中采集后导入DEM编辑模块。先构造三角网,在立体环境下检查三角网的每条边是否都已切准地面,如果没有切准,需继续采集点和线。三角网的每条边均切准地面后,自动内插生成DEM。

(5) DEM编辑完成后,需对DEM成果质量进行评估。首先在立体环境下采集地面高程点,每平方公里约10-20个点,要求均匀分布。再利用这些点对DEM质量进行评估,中误差、最大误差必须满足精度要求。

4.9.4DEM的接边与分幅

DEM分块编辑完成后,需对数据进行接边处理。接边采取“接西北、抄东南”的原则,要求分块数据之间无缝接边。接边误差必须满足精度要求。

接边完成后,将数据拼接成整块,采用软件对DEM进行裁切和分幅,分幅方式按50cm×50cm标准分幅外扩1cm进行裁切。

4.9.5 DOM制作

DOM制作采用VirtuoZo进行正射纠正,Geodging自动匀色,镶嵌成图、色彩精编,分幅与裁切。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5.0影像纠正及影像匀色

(1) 采用VirtuoZo软件,在导入空三成果(在制作DEM时已导入空三成果)的基础上,加入已编辑过的DEM数据,对原始影像进行正射纠正,自动生成单片正射影像图。

(2) 编辑过的DEM分幅数据需拼成整块,数据之间不能有缝隙,图边数据过渡要平滑、真实。

(3) DOM成图范围内有一部分区域不提交DEM成果,这部分范围的DEM制作流程和提交成果的DEM制作流程一致,精度标准降低,按《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 9008.2-2010)中规定的三级精度执行。

(4) 对原始影像逐片正射纠正,纠正时格网间距要符合规定要求。自动生成影像TIF文件和影像定位TFW文件。

(5) 正射纠正时影像边缘切除100-200个像素。

(6) 影像匀色采用Geodging软件,影像背景颜色不参与计算,参照标准模板进行匀色。影像匀色标准模板的制作要区分不同区域、不同颜色比重制作不同的标准片。如植被覆盖度大的区域、城区等颜色有明显区别的地方需采用不同的标准片。

(7) 匀色后的单片正射影像应纹理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自然真彩色,光谱信息丰富。

5.1镶嵌与精编

(1) 单片正射影像匀色后,进行拼接和镶嵌,自动生成镶嵌线,对镶嵌线编辑和调整、色彩精细编辑,生成整块正射影像。

(2) 拼接线应从地物边界通过,不能穿越房屋、道路等地物,使正射影像颜色过渡均匀,无明显拼缝。

(3) 色彩精编采用PhotoShop,调整色阶、亮度、对比度、色彩均衡度等,对影像模糊、失真、色调不均衡的地方逐块进行精细编辑,从而达到设计和标准的要求。

5.2图幅裁切

DOM分块编辑完成后,需对数据进行接边处理。要求分块数据之间无缝接边,色彩过渡自然、真实,接边误差必须满足精度要求。

接边完成后,将数据拼接成整块,采用软件对DOM进行裁切和分幅,分幅方式按50cm×50cm标准分幅外扩1cm进行裁切。

5.3:5000遥感影像DOM制作

5.3.1 遥感影像DOM制作的主要技术要求

(1) DOM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 DOM 地面分辨率按原始遥感影像的分辨率0.5m制作。

(3) DOM平面位置精度

DOM地物点相对于实地同名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检查点的平面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特殊地区可放宽0.5倍,取中误差的两倍为其最大误差。

1:5000 DOM平面位置中误差

(4) DOM纹理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彩色影像应模拟自然真彩色,光谱信息丰富。

(5) DOM的地面分辨率采用0.5米。

(6) 正射纠正采用有理函数模型。

(7) 产品成果为DOM(影像)文件,采用GEOTIFF格式伴生坐标信息TFW 文件存储。

5.3.2 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

目前市面上地面分辨率优于0.5m的卫星影像有两种:WorldView-2和GeoEye-1。本项目采用这两种遥感影像中的一种,全色波段地面分辨率0.5m,多光谱波段地面分辨率2m。

原始影像检查以下内容:

?检查相邻条带影像之间的重叠是否在4%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少于2%。

?检查原始影像光谱信息是否丰富。

?检查原始影像是否存在噪声和掉线。

?检查以条带为单位云、雪量是否超过15%,或是否覆盖城乡结合部及公路两侧等重点地区。

?检查侧视角平原地区是否小于25°,山区是否小于20°。

?对原始影像的覆盖完整性和质量进行分析,对云雪雾的分布和覆盖比例、侧视角等进行检查。是否存在影像地物错位、云雪雾较大范围覆

盖、数据范围小于监测区范围,及侧视角远大于要求范围等问题。

5.3.3遥感影像DOM制作技术流程

根据已有的资料及其技术要求,在VirtuoZo软件平台下制作1:5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具体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

1:5000 DOM制作技术流程图

5.3.4 正射纠正

应用实测像片控制点和遥感影像自带的RPC文件,结合预处理后的1:1万DEM,基于有理多项式函数模型(RFM),应用VirtuoZo软件对融合后的卫星影像进行批量数字微分纠正。

5.3.5影像匀光、镶嵌与修补

为减少相邻图幅、像对之间的接边误差和色彩差,在影像镶嵌之前选取标准片,利用GeoDodging匀光软件,依据标准片的参数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匀光。

影像镶嵌遵循以下原则:

?镶嵌时应尽可能保留分辨率高、时相新、云雾量少、质量好的影像。

?选取镶嵌线对DOM进行镶嵌,镶嵌处无地物错位、模糊、重影和晕边现象。

?镶嵌线应尽量选取线状地物或地块边界等明显分界线,如道路边线、田埂、阴影等纹理差异小的区域,以便使镶嵌影像中的拼缝尽可能地消

除,使不同时相影像镶嵌时保证同一地块完整,有利于判读。且镶嵌后影

像应避开云、雾、雪及其他质量相对较差的区域,使镶嵌处无裂缝、模

糊、重影现象。

使用PhotoShop对DOM进行局部色差调整,以弱化色差。

5.3.6影像裁切

按照1:5000标准分幅,按内图廓外切矩形外扩50米裁切出图。

5.4 1:500全要素数字线划图制作

5.4.1技术流程

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下,导入空三加密成果,恢复航摄数字影像的立体模型,按照1:500地形图要求和本项目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在立体环境下采集各地形要素,生成图形文件,并将采集的线划图与数字正射影像图叠加形成调绘底图,野外现场开展调绘,基于调绘的成果进行内业编辑,形成最终的全要素数字线划图。

现场相对影像图发生变化的(即新增地物),采用全野外数字采集方法获取数据,修改编辑内业采集数据。新增地物补测的截止时间,以调绘日期为准。

技术流程图如下:

1:500DLG生产技术流程

5.4.2 DLG数据采集

首先恢复立模型。将前期已完成航摄区域的像控测量和空三加密,在此基础上可直接恢复立体模型,用于数字线划图采集。立体模型恢复后,应利用加密点成果检查立体模型的正确性。再划分作业区域,在EPS中导入作业范围线,加载由MapMatrix建立的立体像对,依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立体采集。

数字线划数据采集输出后进行格式转换,统一分层与编码,然后采集数据套合正射影像激光出片,外业进行全要素调绘,再返回内业上图编辑。软件采用清华山维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模板采用GB1T标准07长沙.mdT。最后统一转换为ESRI的MDB格式GeoDatabase文件,拼接成块状图。

DLG各要素的采集要求:

居民地和垣栅

(1) 房屋依据影像,在立体模型上切准房屋外轮廓逐个表示。不同层次,不同性

质结构、主要房屋和次要房屋之间的关系要用实线区分开。大于6mm2的天井或院子须表示。

(2) 围墙一般以单线表示,按照符号内加方向采集中心线。图上宽度大于0.5mm 时依比例尺表示。

(3) 各种类型的栅栏、栏杆按照符号内加方向采集中心线。

(4) 室外楼梯宽度在图上小于1mm的不表示。螺旋式楼梯根据投影图形描绘,支柱不表示。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1)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测出其外部轮廓;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2) 大型桥梁、广场及主要道路上排列整齐的路灯表示,其余不表示。

(3) 喷水池的轮廓线需表示,符号绘在主要喷头处。

(4) 坟群采集范围线,散坟和独立坟要逐个表示。

交通及附属设施

(1)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按地形图图要求依比例尺表示。宽度在中途有变化时,应参照模型在变化处逐渐收敛表示。

如测图时路边线确有偏差,应予以纠正。

(2) 公路、大车路及依比例尺乡村路通过规则的、宽度与道路相仿的大堤时,道路在堤上的部分不表示(以堤代路),道路断在上堤处,符号交接处间隔0.3mm。

(3) 不依比例尺单线道路通过堤顶时,当堤顶宽度大于2mm时,堤与道路同时绘出;小于1mm时,堤上道路不表示。

(4) 道路通过居民地时不中断表示,按真实位置及相应等级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与绿化带需依实表示。

(5) 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按照桥位、匝道与绿地分别表示;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

(6) 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7) 桥梁或高架道路的桥墩或立柱不表示。

管线及附属设施

(1) 所有电杆应判绘准确,测图时所有电线连线表示。应注意一大部分电杆应位于一条直线上的特性,注意进行检核。电气化铁路不区分电杆形状应逐个测绘。

(2) 自由图边外最近的电线杆架必须测绘,以保证图内电线的连接方向。

(3) 多条平行的管道不能逐条表示时,要绘出最外边的,中间择要表示。管线的支架按实际位置表示,但较短的简易支架(如钢管支架)不表示。

(4) 道路、街道两侧及单位内部居民地内外等处的消火栓要逐个表示。

(5) 检修井只表示位于街巷上的,单位内部不表示。检修井只区分上水、下水、电力、电信。

水系及附属设施

(1) 河流、湖泊的水涯线以摄影时水涯线表示(水库枯水期摄影除外)。

(2) 当河流、水库等有明显坎沿线时,要根据实地情况分别绘出有滩陡岸、无滩陡岸或者加固堤坎。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的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与水系同层)。

(3) 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小于1.0mm时,以单线表示。

(4) 大的河流应每隔15~20cm测注一个水位点。

(5) 水库水域面积大于100cm2时,需测注水位高程。

(6) 拦水坝上应测注坝顶高程。

(7) 堤上测注堤顶高程10-15cm。

(8) 水塘、鱼塘的水涯线均以塘坎上边沿线绘出。

(9) 干沟宽度在图上大于5mm时,加绘等高线。

地貌和土质

(1) 铁路轨顶(曲线段取内轨顶)、公路路中每隔10~15cm标注铺装路面高程点,桥面应测注高程点。

(2) 等高线、高程注记点之间不能存在点线矛盾。

(3) 自然形态的地貌应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

航测技术设计书

项目概述 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服务 张家界市慈利县大峡谷管委会 工程规划道路线,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项目(阳和至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镇 处,东临G5503高速,南联, 29°15'" -29°23'" 之间。境内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植被繁茂,空 气清 新。终点就位于世界最高、 最长的玻璃桥 -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 测区整体规划长度公里,测区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阳和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人均耕地较少。地貌类型有山地、 丘 陵、高山。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项目内容 1、制作 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 8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CH/Z 3001-2010 西岭,北接。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10 40'" - 110°43'" 之间,北纬 1、 项目名称 2、 项目实施地点 3、 项目测量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大峡谷段线路规划长度,宽约 400m ) 的航摄测量,地形数据采集与 编缉,地形矢量数据缩编资料——成图 1:1000

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18316-2001); 10、《1 :500 1 :1000 1 :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5967-2008); 11、《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 机长850mm 续航时间 75分钟,正常续航速度76km/h ,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 SonyA7R 。 3700 万像素,焦距 35mm 。 六、技术设计 坐标及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系 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采用高斯投影,统一 3°带的平面直 高程系统 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CH/Z 3002-2010 3、 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CH/Z 3003-2010 4、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CH/Z 3005-2010 5、 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 CH/Z 8021-2010 6、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 8、 9、 角坐标系统, 中央子午线 111°。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虎石台地区控制测量设计书 班级09181 组别第一小组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测量虎石台地区三等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镇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镇内的个小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虎石台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并按主轴线分成两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五个控制点。测区附近要埋设六个GPS水准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虎石台镇整部,三条主干道,一条铁路,南至詹屯,北至新城子,东至国道,西至道义开发区。占地约25平方公里。此次控制,地形测量执行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定﹕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等》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沈阳市沈 北新区虎石台镇,面积约 25km2,测区地势较为平 坦,但高楼、小区及树木 等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 一定困难。该地区大气能 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 生,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 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干旱,早晨

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600-920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最高气温可达+38度,最低气温可至-19.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中间有国道(南北走向),南侧有城镇道路(东西走向),西侧有铁路,陆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虎石台基础控制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 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 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4.高程控制部分:二等水准点有虎石台公园北门(dt31),建设南一路(dt10),矿中(dt30),国道北侧(dt29)四点。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公司承接了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五福堂水库的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佛山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测区北临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南至衡南县,西有107国道,东与春陵河相依,面积约5.0k ㎡;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 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1:2000地形图的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1:20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的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大皂山、D级GPS点东阳派出所、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衡韶5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 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任务来源 二、地理概况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形图(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续航时间 75分钟,正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 。3700万像素,焦距35mm 。 六、技术设计 6.1作业流程 技术设计 测区踏勘 基础控制测量 航空摄影+GPS 摄站坐标获取 检查验收 外业检查、验收 内业空三加密 全数字摄影测量数据采集、DEM 获取 选点、埋石、布标 内业检查验收 数字产品制作 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精度分析 成果验收、提交

民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民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拟建于xx白驹大道南侧的xx项目,为民用建筑,供白马天鹅湾项目1#、2#、9#、11#。总建筑面积约10万㎡,地下建筑还没出图纸,建筑高度为25层、25层、22层、23层。 二、现场情况 经现场实地踏勘,现场四周通视良好,为施工方便,将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布置在现场附近位置,并对控制点位每月定期进行观测,以防止位移影响测量精度。 三、编制依据 1.1执行技术标准 1、《xx 1#、2#、9#、11#》施工图纸; 2、业主提供的测量原始点位报告; 3、《技术条件书》; 4、《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5、《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9)。

1.2施工测量流程

1.3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把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置放到施工场地上去,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有效手段。 四、测量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⑴BTS-802CLAA型全站仪1台,标准精度(2″); (2)DZS3-1型精密水准仪1台; 五、工程坐标及高程应用 本工程执行《城市测量规》(CJJ8-99),采用独立坐标系,秀英高程系。 六、平面控制测量 1.1 根据业主提供S1、S2、施工控制点作为本次平面控制的起算数据,对提供坐标按规要求进行方向值,边长等各项要素检测,对检测成果数据进行精度分析,成果符合规要求后,再按施工现场的条件情况布设一条一级闭合导线。 1.2导线布设的原则: 我公司在布设导线时严格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1.3导线点选取和布设: 导线点应选在稳定,安全,通视条件良好,易于保护,长期保存,便于使用的地方,根据以上原则和施工现场情况,我公司选取了办公大楼基坑四方,因场地关系,结合业主提供之S1、S2、,2个点,加设11、12、13、14、15、16、17、18、19,9个点共布设11点的一级闭合导线。

航测技术设计书(1)

任务来源 二、地理概况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 地形图(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 8、《1: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GBT ;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 :1000 1 :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续航时间 75分钟,正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 3700万像素,焦距35mm 六、技术设计 作业流程 技术设计 '测区踏勘 — 3 F 选点、埋石、布标 航空摄影+GPSg 站坐标获取 T 图4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基础控制测量 检杳验收 _______________ J 外业检杳、验收 — 内业空二加密 ----- r 乂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J F -----------------

测量技术设计书模板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 安联 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 年09 月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 编写:马鑫成 审核:肖鹏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 11 年09 月

目录 1、概况 (1) 2、作业技术依据 (1)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 (1) 3.1 图件资料 (1) 3.2 平面控制资料 (2) 3.3 高程控制资料 (2) 4、控制测量 (2) 4.1 GPS 控制测量 (2) 4.1.1 选点 (2) 4.1.2 埋石 (3) 4.1.3 GPS 观测 (3) 4.1.4 内业计算及精度 (4) 4.2 高程控制测量 (5) 4.2.1 四等水准测量 (5) 4.2.3 内业计算 (6) 5、地形图测量 (7) 5.1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7) 5.2 最大误差 (7) 6、数据处理 (7) 6.1 系统选择 (7) 6.1.1 平面坐标系统选择 (7) 6.1.2 高程系统选择 (7) 6.2 控制测量精度与要求 (8) 7、中桩放样、电力线悬高测量精度与要求 (8) 8、人力物力资源 (8) 9、检查验收 (10) 10、上交资料 (10)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我公司承担了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GPS空制网 和高程控制网复测、1:2000 带状地形图修补测、中桩放样、横断面测量、桥梁测量、工点测量、隧道口1:500 地形图测量、悬高测量等测绘任务。现根据《技术要求》及测区的具体情况,为使测区工作顺利开展,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测区位于东经:117° 30'?117° 45';北纬:24° 42'?25 ° 12'。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南起厦成高速公路玉兰枢纽互通,沿线经丰山、潭口、汰口、沙建、下樟、南坑山、天宫、新圩、红旗山、华安县城、草坂、石门岭、坪山村、北至漳平界小集站。路线长 65.733 公里。沿线邻近各乡镇均有等级公路(县道)或水泥路(村道)相通,部分县道、乡村公路断续贯穿,交通一般。测区沿线大部分为山地或丘陵地;部分为山地和村庄。线路沿途多为丘陵地、山地,植被覆盖密集,有松树、香樟树及竹林等。 2、作业技术依据 2.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以下称《规范》; 2.2《公路勘测规范细则》(JTG/T C10-2007),以下称《细则》; 2.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 2.4 《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规定》(CH/T1002-95); 2.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2.6 本技术设计书。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 3.1 图件资料 (1)福建省测绘局近年来出版的1 : 1万地形图,可做为工作底图; ( 2)福建省地质测绘 院航测的1:2000 带状地形图; (3)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1:2000路线平纵面图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 设计书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参与编写人: 审核人: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一、前言 (2) 1、工程概况: (2) 2、线路测量目的: (2) 二、技术依据 (2) 三、线路观测的总任务及内容 (3) (1)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3) (2)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4) (3)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 (4) 四、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 (4) 1、准备工作 (4) 2、导线测量 (4) 3、中线测量 (4) 4、纵断面测量 (5) (1)基平测量 (5) (2)中平测量 (6) 5、纵断面图的绘制 (6) 6、横断面的测量 (6) 7、横断面图的绘制 (7) 8、土(石)方量的计算 (7) 9、参照以下要求设计道路的路面和竖向 (7) 五、人员设备配置 (8) 1 、仪器设备如下表 (8) 2 、人员组织 (9) 六、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9) 七、测量成果报告 (9)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XX位于桂林市雁山镇西南,距离市中心54公平公里,桂南公里西侧约500米,学校目前占地面积3005亩,现雁山校区第二期工程1040亩已获政府批复,其中XX占800亩,本工程属于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二期工程。该路线位于XX食堂附近,是通向XX后门的主要通道。该路段长达1.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路线中心一侧有学生宿舍楼和食堂,是同学们活动比较繁华的场所;另一侧则是荒地农田。现由XX测绘工程专业第七组实习小组负责该路段线路工程测量与方案设计。 2、线路测量目的: 线路测量之目的和意义在于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在勘测设计阶段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各种线形工程的测量工作大体相似,根据此次实习的具体要求其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进行四等和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 (3)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二、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实习工作安排表》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008年修订版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001-97》1997版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服务 2、项目实施地点 张家界市慈利县大峡谷管委会 3、项目测量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工程规划道路线,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项目(阳和至大峡谷段线路规划长度,宽约400m)的航摄测量,地形数据采集与编缉,地形矢量数据缩编资料——成图1:1000 二、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镇处,东临G5503高速,南联,西岭,北接。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40'30.13"-110°43'12.48"之间,北纬29°15'15.05"-29°23'33.49"之间。境内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终点就位于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测区整体规划长度16.5公里,测区面积约为8.1平方公里。 阳和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较少。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山。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8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方案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 测量技术方案 编制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目录工程概况

---------------------------------------2 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2 测量作业依据 -----------------------------------3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3 测量人员组织 -----------------------------------11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12 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七合同段起讫桩号K29+100~K31+680(以左线计),路段全长580公里。本合同段起于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与第六合同段终点相顺接,设置隧道穿过望娘岗、黄梅山至本合同段终点宁波枫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东北侧。 2本合同段主要工程 本合同段主要有望娘岗隧道(长隧道) 、黄梅山隧道(中隧道)和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1、望娘岗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29+420~K31+050,长1630m; 右线:起讫桩号YK29+450~YK31+050,长1600m 。 2、黄梅山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31+245~K31+680,长425m; 右线:起讫桩号YK31+330~YK31+683,长353m 。 3、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左线长80m, 右线长100m 。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模本)

项目名称(二号黑体) 设计书 (二号黑体) (封面) 编写单位: xxxx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四号仿宋) ____年__月__日 (四号仿宋) 项目名称 (二号黑体) 设计书 (二号黑体) (扉页) 项目承担单位(xx): xxxx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四号xx左对齐)编写人: xx (四号xx左对齐) 项目负责人:

xx (四号xx左对齐) 设计负责人: xx驰 (四号xx左对齐) 审核人: xxxx (四号宋体左对齐)2011年12月31日 (四号xx左对齐) 批准单位(xx): (四号xx左对齐) 审批意见: 审批人: ____年__月__日 (四号xx左对齐) 一、概述 1、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等。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气候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3、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4、引用文件 说明项目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规程或其他技术文件。 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项目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5、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说明成果的和种类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成图比例尺、投影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方法,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二、设计方案 1、规定测绘生产过程中的硬件、软件配置要求。 1规定对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测绘仪器、 ○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网络等技术设备的要求; 2对外业测绘,根据作业区的具体情况,规定对生产所需的主要交通工○具、主要物资、通信联络设备及其他必需的装备等。 3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软件。 ○ 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说明项目实施的主要生产过程和这些过程之间输入、输出的接口关系。 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地规定出生产作业的主要过程和接口关系。 3、技术规定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组

控制测量生产设计实习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绘1301班5组 2016年7月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 控制测量生产实习是学生在修完《控制测量学》课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接合。 2.任务目的 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工具、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 3.测区范围 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浏阳乡村发现度假村)地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距浏阳市区 30 多公里、距省会长沙约 40 公里,位于东经 113°26′、北纬 28° 17′。 4.测区任务 二等水准测量:每二个小组完成全网观测、数据处理二级GPS-RTK 测量。 5. 实习仪器工具 水准仪:ZDL700(8+2 台)、DSZ2(8+1 台)及其配套水准尺,含测伞、测轮、尺垫、数据线、脚架、竹

杆等; 6. 使用软件 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基线解算和网平差)采用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HGO 事后GPS 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1.自然地理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呈贡县斗南镇,距斗南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805毫米,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耕地0.89亩,林地210亩。 2.引用文件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5)《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 1016-2008) 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2.坐标系统:北盛坐标系 (椭球参数:a=6378140m,f=1/298.257;L0=113°30′00″) 高程系统:北盛高程系(H DA65 =102.000m) GPS-E 级网点略图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 天津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纬六路(二期)工程(K2+593-K2+932.095段)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天津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纬六路(二期)工程(K2+593-K2+932.095段)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绘专业任务承接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次 1任务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 1.3人员安排 (1) 2测区情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1)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1) 2.2已有资料情况 (1) 3引用文件 (2) 4主要技术指标 (2) 5设计方案 (3) 5.1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3) 5.1.1平面控制测量 (3) 5.1.2高程控制测量 (3) 5.2施工测量 (4) 5.2.1道路施工测量 (4) 5.2.2管道工程 (5) 5.2.3软基处理工程 (6) 6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主要要求 (6) 7提交成果 (7)

1任务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填海区域上完成的市政道路工程,起点桩号K2+593处,终点桩号K2+932.095,全长为339.095米。工程细分为:软件处理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等。 1.2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可采用表格形式,仪器的出厂编号要写清楚) (1)拓普康Hiper GA接收机2台,仪器编号为457-02214、457-02235,接收机动态定位精度为:平面:±(10+1×10-6D)mm;高程:±(20+1×10-6D)mm。 (2)索佳B20(DS3)型水准仪1台,仪器编号为531538; (3)RTK数据处理软件“TOPCON TOPSUVR7.2”; (4)内业绘图软件 Auto CAD。 以上仪器设备按要求由具有法定仪器检定资质的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1.3人员安排 根据工程情况,安排测量人员为: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员2名。测量工程师主要负责测量工作开展,测量员服从具体工作的实施。 2测区情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本工程为软土地基工程,施工区域仅有山皮土临时路为进场通道,周围无稳定结构物。 2.2已有资料情况 针对该本工程,甲方了提供控制点使用通知单,控制点如表1。 坐标系统: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 高程基准: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2008年高程。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 任务概况 (3) 2 测区概况 (4)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4) 4 作业依据 (5)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5) 6 控制测量 (6) 7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航测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来源 二、地理概况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形图(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 10、《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续航时间 75分钟,正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3700万像素,焦距35mm。 六、技术设计 作业流程 图4 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

一般规定 采用YS-200无人机野外航测数据采集,采用UAS 和软件进行数字化制图。 本测区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米 地形图分幅按50cm×50cm矩形分幅。图名应采用地理名称(自然村)、行政或企(事)业单位名称进行命名。图名简练,唯一。 、控制网设计 采用河北省CORS系统,利用已知的控制点为起算点。航测设计 依据《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要求确定基准面高程,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航摄分区的划分和航线布设。 ①摄区划分 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分区内地形高差不应大于1/4相对航高;在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型前提下,分区应尽量划大; 当地面高差突变或有特殊要求时,分区界线可以破图廓划分。分区摄影基准面的高度(h 基),以分区内具代表性的高点平均高程(h 高)与低点平均高程(h 低)之和的二分之一求得。 ②航线布设方向 航线按东西向直线飞行。特定条件下,亦可根据地形走向与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 己有资料情况 说明己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5 设计方案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GPS接收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算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等; 规定补测与重测的条件和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情况;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DOC)

E级GPS 控制测量技术设 计书 XXX 建筑工程设计院

二0 一四年二月

目录 1、作业技术流程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2.2技术设计 2.4选点埋石 2.5野外观测 2.6数据处理 2.7平差计算 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 2.9技术报告 3.0 成果整理与提交 3、范例

1、作业技术流程 E 级GPS 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E 级GPS 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 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 2、技术要点 2.1准备工作 E 级GPS 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2.2选点埋石 2.2.1选点 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 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

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市铜山新区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专业:工程测量 小组:第八组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16 日

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 2.测区围 3.地理位置 4.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 5.附图 二、测区概况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四、测区控制测量设计方案 1、作业方法 2、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 3、施测方法和使用的一起 4、有关的技术要求 五、高程控制测量 1、仪器检校 2、外业观测 3、业计算 六、检查验收

七、提交资料 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围 一、任务概述 任务来源:1 .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巩固和深化。 2 .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实习,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 .对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的基本技能。 4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理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 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5周的测量实习。 测区围:东至长安路,南至206国道,西至大学路,北至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位置:市铜山区,地处省西北部,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国土面积2089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人口127万。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农田,该区地势平坦,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测区东南部建筑密度较大,对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有一定的影响。 测区内有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等公路,交通方便,但人口密集,特别是测区东南部车水马龙,将给工作带来不便。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航测技术设计书范本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测绘服务 2、项目实施地点 张家界市慈利县大峡谷管委会 3、项目测量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工程规划道路线,张家界东线旅游观光火车工程项目(阳和至大峡谷段线路规划长度,宽约400m)的航摄测量,地形数据采集与编缉,地形矢量数据缩编资料——成图1:1000 二、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镇处,东临G5503高速,南联,西岭,北接。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0°40'30.13"-110°43'12.48"之间,北纬29°15'15.05"-29°23'33.49"之间。境内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终点就位于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测区整体规划长度16.5公里,测区面积约为8.1平方公里。 阳和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人均耕地较少。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山。地势呈北、西北高,南、东南低。 三、项目内容 1、制作1:1000地类地形图,面积约8平方公里。 四、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3003-2010

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 5、《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8021-2010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0、《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5967-2008); 11、《YS-200无人机操作规程》。 五、飞行平台和航摄仪 1、飞行平台:YS-200无人机。翼展2100mm,机长850mm。续航时间75分钟, 正常续航速度76km/h,弹射起飞,伞降回收。 2、航摄仪:SonyA7R。3700万像素,焦距35mm。 六、技术设计 6.1坐标及高程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高斯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111°。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等高距1:1000为2米,从零米算起,每隔4条首曲线加粗一根计曲线。密集居民区可不绘等高线。接边时尽量保证等高线完整,不要随意中断。 6.2成图规格 图幅规格: 6.2.2成图格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