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一、滑板爬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二、滑梯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头、颈肌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三、趴地推球主要的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1.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2. 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四、平衡台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五、独脚椅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帮助儿童建立前庭感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同时对儿童的腰腹力量也有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独脚椅上,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脚交叉前踢。
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六、羊角球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2. 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七、袋鼠跳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
2. 发展儿童下肢跳跃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常导致儿童在社交交往、语言沟通、行为举止等方面出现困难。
感统训练是一种针对儿童进行的治疗方式,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系统,帮助其改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感统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触觉训练:通过按摩、游戏等方式,刺激儿童的触觉系统,帮助其改善身体协调能力、缓解焦虑情绪等。
2. 视觉训练:通过让宝宝观察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提高其视觉注意力和视觉空间感知能力。
3. 听觉训练:通过让宝宝听不同的声音、音乐等,提高其听觉注意力和听觉辨别能力。
4. 前庭觉训练:通过让宝宝进行旋转、摇晃等游戏,刺激其前庭觉,帮助其改善身体平衡能力、缓解眩晕感等。
5. 本体觉训练:通过让宝宝进行肌肉收缩、放松等训练,提高其本体觉能力,帮助其改善身体控制能力、提高自信心等。
感统训练需要在专业的康复医生或特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在家进行。
同时,感统训练不是治疗自闭症的唯一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5篇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针对感觉统合障碍者的专门训练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感觉刺激,帮助障碍者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改善他们的感知、认知和行为表现。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特点和需求,以及训练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份关于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训练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等。
训练目的:1. 提高感觉统合能力:通过多种感觉刺激,帮助训练对象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加强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改善感觉统合障碍:针对训练对象存在的感觉统合障碍问题,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治疗,逐步改善其感觉统合功能。
3. 提升生活质量: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使训练对象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提升其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
训练内容:1. 触觉训练:包括触摸、揉捏、按摩等方式的触觉刺激,以增强训练对象的触觉感知能力。
2. 压力训练:通过给予不同压力的压力物品,帮助训练对象感知和适应外界压力。
5. 运动训练:包括平衡、协调、灵敏等运动训练,以促进训练对象的运动感知和动作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1. 渐进式训练:根据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采用逐步增加难度的训练方法,使其逐步适应各种感觉刺激。
2. 辅助器械训练:通过使用一些辅助器械,如感觉板、手指操、振动器等,帮助训练对象更好地接受和适应感觉刺激。
3. 游戏化训练: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挑战性的训练游戏,增加训练对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生活化训练:将感觉统合训练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训练对象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感觉刺激和锻炼。
实施步骤:1. 评估和目标设定:首先对训练对象进行全面的感觉统合能力评估,确定其具体的训练目标和重点。
2. 训练方案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和目标需求,设计一份详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包括训练内容、方法、时长和频次等。
3. 训练师培训:对负责实施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解和技能。
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作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对孩子进行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所结合儿童DDST筛查及气质评估系统对门诊就诊儿童中生活规律、行为能力、情绪等方面有偏差的儿童,由家长配合开展感觉统合训练。
其中项目有:1、滑板爬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2、跳跳床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3、S形平衡木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4、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
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孩子双手紧抓球上的两个“羊角”,坐在球上借助弹力向前跳动。
可以强化身体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及视觉运动协调;对空间知觉、重力感觉和运动企划的养成帮助很大。
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自闭等症。
5、平衡台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站立在平衡台上左右摇动、做动作或者拍小皮球等,有助于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统合,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帮助很大。
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儿童。
6、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7、独脚椅坐在独脚椅上,手平伸,双脚交叉踢高或单脚连续踢,身体保持平衡。
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社交互动和沟通的困难,以及经常出现强迫性和重复性行为。
在孤独症的幼儿中,感觉统合问题也经常出现,即对感官输入的处理和整合困难。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目标为提升孤独症儿童感觉系统功能及其整合认知能力的干预方法。
一、感觉统合训练的概念和原理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来自身体各感官系统的信息进行组织和整合的过程。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通过刺激孤独症儿童的感官系统,促进感觉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提高感觉功能和认知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可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运动等多个感官系统。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1. 视觉训练通过使用视觉刺激,如图片、颜色和形状等,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视觉辨别和认知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益智游戏或拼图,让孩子观察和辨认不同的图形和颜色。
2. 听觉训练通过使用声音刺激,如音乐、声音和语言等,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听觉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音乐疗法或听力训练游戏,让孩子辨认不同的音调和节奏。
3. 触觉训练通过使用触觉刺激,如触摸、按摩和触觉游戏等,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触觉感知和处理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触觉刺激物品,如细软毛刷和触摸球,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触觉输入。
4. 嗅觉训练通过使用嗅觉刺激物资,如香水和食物等,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嗅觉感知和辨别能力。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气味物品,让孩子辨认出不同的味道和气味。
5. 运动训练通过使用运动训练和平衡练习,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身体协调和运动技巧。
例如,可以进行体能活动和平衡训练,如跳绳和站立平衡训练,以促进孩子的身体感知和动作控制。
三、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和效果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效果。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孩子可以更好地处理和整合感觉信息,提高感官功能和认知能力,增强社交互动和学习成果。
1. 提高感觉感知和辨别能力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孩子可以提高感觉系统的灵敏度和感知能力,更好地感知和辨别外界的感觉信息。
自闭症感统训练方法
自闭症感统训练方法,也就是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旨在帮助自闭症患者更好的处理各种感觉刺激,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眼手协调性和身体感知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闭症感统训练方法:
1. 压力和抱紧:让患者经常体验不同压力和抱紧力度的感觉。
2. 爬行:让患者爬行在不同的表面上,如短草、长草、沙子、木板等。
3. 反应度:利用音乐和闪光灯等视听刺激训练患者反应度,如听到音乐时跳跃。
4. 减压球:让患者握住和用手指挤压减压球,以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5. 平衡板:让患者在平衡板上练习平衡和控制身体。
6. 砖块搭建:让患者搭建不同形状的砖块和积木,帮助他们增强空间感知能力。
7. 游泳:让患者在水里游泳,通过水的浮力和平稳的运动方式帮助他们放松身体。
以上是常见的自闭症感统训练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感觉统合训练计划是一种通过综合利用感官系统进行训练的方法,旨在提高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能力,从而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专注力和运动技能。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主要针对儿童和成人的感觉统合障碍、学习障碍、运动障碍等问题,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活动,促进感觉系统的发展和整合,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感觉刺激和活动,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发育和连接,提高感觉系统的整合能力,从而改善个体的感知、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内容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运动和平衡等方面的训练,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个体的感觉系统,促进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加工,提高个体的感知和运动技能。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方法主要包括感觉刺激训练、感觉整合活动、感觉运动协调训练等。
感觉刺激训练通过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触摸、视觉、听觉等,促进个体感觉系统的发展和敏感度的提高。
感觉整合活动通过结合不同感官系统的活动,促进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加工,提高个体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感觉运动协调训练通过各种运动和平衡训练,提高个体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实施需要有专业的训练师和合适的训练环境。
训练师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训练环境需要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和活动场所,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个体的感知、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改善。
经过一定周期的训练,个体的感知能力和专注力得到提高,学习成绩和运动技能也会有所提升。
对于存在感觉统合障碍、学习障碍、运动障碍等问题的个体,感觉统合训练计划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计划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个体提高感知和运动技能,改善感觉统合障碍、学习障碍、运动障碍等问题。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活动,促进感觉系统的发展和整合,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儿童自闭症的理疗方法神经发育的辅助训练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
为了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更好地发展,理疗方法成为了重要的辅助训练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自闭症理疗方法,以及神经发育的辅助训练。
一、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促进神经发育的方法。
自闭症患者常常对感觉刺激有过度或不足的反应,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他们调节感觉系统,提高感知能力。
常见的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按摩、挤压、滚动等,这些刺激可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感受到身体的存在,增强身体意识。
二、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是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改善社交互动能力的重要方法。
自闭症患者常常缺乏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的能力,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进行,让儿童自闭症患者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社交技能,并逐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促进神经发育的方法。
自闭症患者常常存在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们改变这些行为,提高适应能力。
这种疗法可以通过认知重构、行为替代等方式进行,让儿童自闭症患者学会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情境和需求。
四、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是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改善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方法。
自闭症患者常常存在语言发育滞后或语言障碍,语言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语音模仿、语言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儿童自闭症患者逐渐掌握语言规则和交流技巧。
综上所述,儿童自闭症的理疗方法包括感觉统合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认知行为疗法和语言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改善神经发育,提高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在实施这些理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指导和监督。
孤独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案
孤独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案主要是通过刺激孩子的感觉系统,帮助他们建立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感统训练方案:
1. 触觉训练:提供不同的触觉刺激,例如触摸不同材料的物品、感受温度的变化等。
可以使用海绵、羽毛、冷热水等不同的物品进行触觉刺激。
2. 听觉训练:提供各种不同音频刺激,例如使用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模仿动物的叫声等。
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专注于听觉刺激,并尝试识别声音的来源。
3. 视觉训练:通过不同的视觉刺激,例如追踪移动的物体、寻找特定颜色的物品等来训练孩子的视觉系统。
可以使用闪光灯、颜色卡片、立体图等。
4. 嗅觉训练:引导孩子通过嗅觉感受不同的气味,例如花香、食物味道等。
可以使用香水、食物等各种具有明显气味的物品。
5. 运动训练:通过各种运动活动来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例如跳绳、踢足球、爬爬架等。
适当增加游戏性,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6. 深压力训练:给予孩子适量的深压力刺激,例如紧紧抱住、按摩等。
这些刺激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身体的存在感,并提供安全感。
7. 空间意识训练:通过各种空间感知活动,例如走迷宫,进行模型组装等来帮助孩子提高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在进行感统训练时,需要根据孩子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同时,与专业的儿童康复师或儿科医生合作,并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和进展。
幼儿自闭症的感觉统合疗法改善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
幼儿自闭症患者常常对感觉刺激过敏或者不敏感,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感觉统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感觉系统,促进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从而改善自闭症患儿的感觉问题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幼儿自闭症的感觉统合疗法及其改善效果。
一、感觉统合疗法的原理感觉统合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刺激感觉系统,促进大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从而改善自闭症患儿的感觉问题。
该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觉刺激:通过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运动等,来刺激患儿的感觉系统。
2. 感觉整合: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儿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感觉体验。
3. 感觉调节: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患儿学会调节自己的感觉反应,提高对感觉刺激的适应能力。
二、感觉统合疗法的具体方法感觉统合疗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具体方法根据患儿的情况和需求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觉统合疗法方法:1. 触觉刺激:通过按摩、刷皮、挤压等方式,刺激患儿的触觉系统,提高触觉敏感性。
2. 听觉刺激:通过音乐疗法、声音游戏等方式,刺激患儿的听觉系统,提高听觉敏感性。
3. 视觉刺激:通过观看图书、拼图、画画等方式,刺激患儿的视觉系统,提高视觉敏感性。
4. 嗅觉刺激:通过闻香疗法、嗅觉游戏等方式,刺激患儿的嗅觉系统,提高嗅觉敏感性。
5. 运动刺激:通过体育运动、游泳、跳舞等方式,刺激患儿的运动系统,提高运动敏感性。
三、感觉统合疗法的改善效果感觉统合疗法在改善幼儿自闭症患者的感觉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刺激感觉系统,促进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患儿的感觉敏感性得到了提高,感觉问题得到了改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交往能力的提高:感觉统合疗法可以帮助患儿提高对他人的触觉、听觉和视觉的感知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幼儿自闭症的感觉统合治疗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等。
在自闭症的治疗中,感觉统合治疗被广泛应用,以帮助幼儿改善感觉统合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介绍幼儿自闭症的感觉统合治疗的原理、方法和效果。
一、感觉统合治疗的原理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来自身体各个感觉系统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过程。
在自闭症患儿中,感觉统合功能常常受损,导致对感觉刺激的过度或不足反应,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行为和社交能力。
感觉统合治疗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感觉刺激,帮助幼儿建立正常的感觉统合模式,促进大脑的神经发育和功能重建。
二、感觉统合治疗的方法1. 感觉刺激环境设计: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感觉统合的环境,包括调节光线、音量和温度等,减少刺激过度或不足的情况。
同时,提供各种感觉刺激物,如触觉、听觉、视觉和嗅觉等,以帮助幼儿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
2. 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帮助幼儿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例如,利用触觉刺激物进行触觉训练,如按摩、刷皮肤等;利用音乐和声音进行听觉训练,如听音乐、模仿声音等;利用视觉刺激物进行视觉训练,如观察图像、追踪运动等。
3. 运动疗法:通过运动活动,促进幼儿的感觉统合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例如,进行平衡训练、跳跃、爬行等活动,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感知和运动控制能力。
4. 游戏疗法: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感觉统合治疗,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利用积木、拼图等玩具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触摸、拼装等活动,促进幼儿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感觉统合治疗的效果感觉统合治疗在幼儿自闭症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感觉统合治疗,幼儿的感觉统合功能得到改善,表现为对感觉刺激的适当反应和调节能力的提高。
同时,幼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好地适应了学习和生活环境。
感觉统合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多数幼儿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都能够取得明显的进步。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而自闭症儿童也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以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为特征,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运动等能力受严重影响。
自1943年美国人堪纳(Kanner)首先对该类儿童有关特点加以描述以来,医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相关学者对此开展广泛研究,但针对儿童自闭症的诊断评估主要是基于此类儿童行为特点进行心理学方面的诊断。
在自闭症儿童的评量上须重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绘画、音乐、机械记忆等特殊才能的评估。
同时,注意与ADHD儿童、智障儿童、癫痫儿童做鉴别诊断。
自闭症干预技术中感觉统合训练是重要的技术之一。
临床实践中,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训练强度不足。
因自闭症儿童的障碍及训练人员极少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儿童与训练人员配合度不高,导致有控制的训练较少,且单位训练时间短、训练方式单一,导致此类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常出现儿童在训练室内自由活动或缩于一角落等,训练强度不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自闭症的发生与种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都无关,自闭症儿童几乎在各种人群中都可以看到。
自闭症儿童间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同的自闭症儿童身上,其症状都有所不同。
但是,综合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自闭症儿童大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儿童在眼对眼凝视、识别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方面有显著障碍;独来独往、无视他人存在,不愿也不会与他人交流,不能建立同伴关系。
极少自发与他人分享情绪情感体验,缺乏情感互动,难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在陌生场合,他们易出现焦虑、哭闹等情绪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训练人员应注重与该类儿童目光对视,增加互动游戏、情感交流等项目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语言发育障碍。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一般较正常儿童延缓,表现出音量过高或过低、语调异常、自言自语、答非所问及刻板和重复语言等情况。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效果我们需要了解低功能孤独症是什么。
低功能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在社交交往、言语沟通、行为重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而感觉统合训练正是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干预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刺激不同的感觉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系统等,以促进大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
训练内容包括使用各种感官材料进行感官刺激、运动训练、平衡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
通过长期的系统训练,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连接的建立和改善,从而提升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对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疗效是显著的。
在感觉统合能力方面,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感觉过滤和整合能力,减轻他们对感官刺激的过度敏感或不足反应。
在运动功能方面,训练可以促进患儿的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认知功能方面,训练可以促进患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全面提升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从而有效改善他们的自闭症症状和功能障碍。
感觉统合训练还可以改善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在社交方面,训练可以减少患儿的孤立行为和攻击行为,增加他们的亲和力和与人交往的愿望。
在言语方面,训练可以促进患儿的言语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他们的沟通障碍和语言障碍。
这些改善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患儿的康复和融入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感觉统合训练对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疗效是显著的。
通过改善患儿的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自闭症症状和功能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感觉统合训练并非一劳永逸的疗法,它需要长期持续的训练和家长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及动作发展能力中的应用效果一、感觉统合训练概述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针对感觉统合障碍者的康复训练方式,旨在通过刺激和训练感觉系统,以提高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运动感觉等方面,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刺激感觉系统,达到促进感觉系统发育和提高感觉适应能力的目的。
二、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障碍自闭症儿童通常会伴随着感觉统合障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
感觉统合障碍表现在自闭症儿童对外界刺激的过度或低度敏感,以及对多种感觉刺激的混淆和困惑。
有的自闭症儿童对光线、声音等感觉刺激过度敏感,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而有的自闭症儿童则对感觉刺激不敏感,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产生感知。
这种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障碍会影响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发展能力,制约其日常生活和学习。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感觉统合障碍,提高其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对其认知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后,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有所改善,表现出更好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恢复或加强感觉系统的功能,有助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多种认知功能,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动作发展能力的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动作发展能力往往也受到一定制约,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发展较为滞后。
感觉统合训练能够通过刺激和训练运动感觉系统,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感知能力和运动控制能力,从而促进其动作发展。
研究发现,经过一定周期的感觉统合训练后,自闭症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明显提高,动作技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感统具体训练内容及训练宗旨感统具体训练内容:●通过玩沙;玩土;涂色;塑粒、木屑、纸片、米等的触摸、翻滚、抓推来强化孩子的辨识力。
以抓痒、刷身、冰袋、梳头、吹风、球池、大龙球滚压等来完成对敏感或不足、自闭症的治疗。
●身体翘翘板、坐卧大龙球、倾斜垫上滚和隧道来完成对孩子触觉敏感和迟钝、多动、身体协调不良的治疗。
●跳跳床的多种玩法,如跳床接物完成对孩子平衡反应、运动策划、大肌肉运动、视觉运动、眼球运动的不足。
●平衡台的多种玩法及吊缆的多种玩法,来完成对前庭固有感觉不足及矫正重力平衡感。
●走平衡板、走直线、走脚步踏石及投、拍、爬的万象组合综合活动来纠正手脚及身体协调不足。
●滑板、球类的多种玩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个性化培养,通过三阶段训练逐步完成孩子感觉统合的矫正训练和心理辅导。
感统的训练宗旨:●我们针对在学习与生活中感统失调的儿童对症训练,训练前先由辅导员测试孩子的感统失调种类和程度,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材,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
●为幼儿创建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场所,在游戏中进行快乐教学。
●给孩子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根据他们的自然活动,调动他们的活动训练的积极性,从自选动作过渡到规定动作,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
●通过多样翻滚的活动,使孩子在平衡感、触觉感、手脚及身体协调方面,前庭固有感觉,投、拍、爬等方面,有着乐此不疲的兴趣,已完成其训练目标。
●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我们在活动中,本着适应幼儿平等游戏特点的原则,用带领引导的方法与幼儿沟通互动,以此帮助他们体验各种活动而达到训练目的。
●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加强孩子的意识品质培养,表扬他们的勇敢、自信、相互学习、欣赏、互相友好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调动他们的各种优良品质并加以赞扬,使他们感到自信、快乐,使身心健康发展。
自闭症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功能简介一、滑板爬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二、滑梯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头、颈肌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三、趴地推球主要的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1. 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2. 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四、平衡台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五、独脚椅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帮助儿童建立前庭感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同时对儿童的腰腹力量也有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独脚椅上,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脚交叉前踢。
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六、羊角球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2. 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七、袋鼠跳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
2. 发展儿童下肢跳跃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站在布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往前跳动。
八、蹦蹦床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
2. 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
3. 发展下肢力量,促进上下肢的协调。
训练要求:儿童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九、晃动平衡木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1. 以狭长的路径让儿童通过,协助发展儿童本体感觉,建立儿童协调身体平衡的能力。
2. 锻炼儿童下肢力量,培养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站在独木桥上,一手扶护栏,另一手侧平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双脚交替向前走。
十、圆筒吊缆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
训练目的:1. 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强化触觉体系。
2. 通过大量前庭信息的获取,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帮助。
3. 对儿童四肢力量的发展也有帮助。
训练要求:儿童屈曲身体,用双手抱紧圆筒,双脚以圆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保持身体平衡,在指导者的协助下做旋转或360度大回转。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疗法 ============ 大运动内容:领域目标训练内容1.被动的触觉训练 a. 触觉系统的正常化b. 帮助情绪安定c. 初期人际关系的建立触摸、呵痒痒、轻敲身体、摩擦触摸擦子、羽毛、毛巾、天鹅绒等抱着孩子说话2.身体接触韵律游戏 a. 促进触觉系前庭系正常化发展b. 抑制紧张性颈反射及迷路反射c. 促进站立反应抱在膝上坐着配合节奏轻打、转身、扭动、举高、配合节奏摇晃身体3.身体感觉的确认a. 姿势结构的形成b. 完成步行扭拧、向后弯曲、翻身、以肘支撑身体腹部移动、单膝跪立、协助步行、一人一步、站立平行4.基本运动a. 身体的形成b. 空间认知旋转、站立、步行、跳跃、登高、投掷捕抓、打拉、变换方向a. 身体的形成b. 形态认知c. 空间认知滑梯、平衡台、秋千、躲迷藏、登山、下坡、玩球、双/单脚跳跃、相扑、跳箱、三轮车、自行车协调性各种步行方式、跳跃、青蛙跳、移动接球、保龄球、投圈圈等a. 身体意识的确认敏捷性追逐游戏、模仿游戏、前方回转、变更姿势、步行、快速步行、止步、跑步等筋力爬起、后仰、屈膝起立、跳跃柔软性腕肩颈的旋转、脚伸至头部、伸张下肢拳脚抖脚、前后旋转、摇晃平衡性指尖站立、前方平衡、单脚站立、V 字平衡、平衡板、单脚跳5.加强运动 b. 形态、空间、认知创造性运动自己做出多种姿势、改变移动速度、方向、运动的开始及终止、闭目移动、投圈、多人追逐游戏2精细运动内容:领域目标训练内容1.手的旋转机能游戏a. 正确度b. 提高筋运动感觉c. 手眼协调转陀螺、转袋子、螺丝帽、棒棍体操、短棒、把手等2.抓拿动作游戏a. 提高筋运动感觉b. 知觉运动协调c. 手眼协调积木游戏、拼图、穿珠孔、筷子夹小球3.手指动作运动a. 提高筋运动感觉b. 空间知觉c. 筋运动感觉及视觉手指模仿运动、猜拳、抽取毛线4.手及手指机能运动a. 筋运动感觉b. 知觉的速度和正确度c. 手眼协调投圈圈、圆圈游戏、投球纸飞机游戏5.握机能游戏 a. 正确度b. 筋运动感觉及视觉c. 手眼协调取手绢、剪纸游戏、抢棒游戏、钉钉子、敲击游6.培育感觉游戏 a. 感觉(视、听触)觉b. 筋运动感觉及视听觉c. 手眼协调d. 空间、形态认知e. 日常课题各种步行方式、跳跃、青蛙跳、移动接球、保龄球、投圈圈等追逐游戏、模仿游戏、前方回转、变更姿势、步行、快速步行、止步、跑步等7.培育智能游戏、训练a. 感觉(视听觉)b. 筋运动感觉及视觉c. 形状、空间认知积木、拼图、构造游戏、图卡配对8.丰富表现力游戏a. 筋运动感觉及听觉b. 身体象之形成自由画、课题画、韵律身体表现、动作声音模仿、猜声音游戏等9.培养情操游戏、训练 a. 感觉(视听触)觉b. 筋运动感觉c. 空间认知玩水泥巴游戏、指画等10.吹咬训练a. 筋运动b. 调整呼吸吹泡泡(肥皂水)、吹蜡烛、吹气球、嚼口香糖、泡泡糖11.应用动作训练 a. 感觉(视听触)觉b. 筋运动感觉视觉c. 正确度、速度d. 知觉-运动协调穿绳、结绳、拼(纸)图、贴画语言训练呼吸不充分导致语速过快,说话的过程不会换气,唇舌不到位导致语音含糊不清楚,肺活量小导致说话声音小。
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是说的不清楚、快、不完整所以让听的人感到费劲,下面是系统的训练方法。
1.气息的练习:吹羽毛、纸条、乒乓球,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强调孩子用力吹,而要匀速的有控制的吹气,手拿羽毛匀速吹动让孩子感受气流的动向,每天坚持一次时间不要过长可分多次进行,这样做的结果是为了让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有控制的用气。
练习吹气的同时也要练习吸气,吸气不充分也会影响说话的效果。
可采用闻香水练习吸气,也可和孩子做下面的游戏会更好,就是用纸巾的纸撕成窄条,放在鼻子上让孩子吸气吸住纸条,充分吸入空气后用嘴发“p”的音把纸条吹出去。
再就是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安静一会儿,让孩子的呼吸由胸式呼吸转为腹式呼吸,可在孩子的肚子上放个小枕头,让孩子看见枕头的起伏体会腹部的呼吸。
2.舌部练习:运用葡萄干(把一个葡萄干用手拨开撕成小块)粘在嘴巴的四周让孩子用舌尖舔下来,练习舌头的灵活性,用海苔(劈开撕成小块)粘在口腔内的上颚让孩子用舌尖将其舔下来,练习孩子的舌头在口腔做上翘下滑的动作,这个动作很关键,它有利于孩子说话时舌头的灵活。
弹舌出声音,用舌前部弹响。
3.唇部练习:噘嘴唇嘬出声音由慢至快,平唇嘬出声音,用嘴唇发“嘟嘟~”、在胳膊上发“噗噗”、打哇哇等等唇部的练习,每次十分钟。
4.鼻音练习:闭住嘴巴用鼻子发音(在韵母的an/en/ang/eng/ing都要用到鼻音)长、短、快、慢、轻、重,每次三分钟。
5.发音练习:大声张大口发a——、u——长音,游戏:孩子和家长同时伸出大拇指,边伸边发a——缓慢伸出然后和孩子的拇指对上,用力对碰的时候加重发音,可以练习用腹部用力发音。
6.肺活量练习,边跑边发a——i——u——,儿歌:大河马,打喷嚏,张大嘴,a a a、a——ti.《下雨了》哗啦啦,下雨啦,打雨伞,跑回家。
在练习发音时“p,t,h,”都是气音,需要气流的通过,可以在发音时用羽毛或纸条放在嘴前,边发音边感受气流的变化。
7.口腔外按摩五分钟,揉捏脸颊、唇部上下、下颚。
这些都是常规练习是每天都要做的,时间的长短视孩子的情绪,可一天多次的练习。
声母发出再发韵母,然后把两个声音连贯起来,这个练习是有难度的,多做练习就能掌握其中的要领。
8.语言认知:对话交往,握手互问“你好”,语言的启动表达:例如:我想…,我要…,在孩子每次有要求的时候比如他想吃东西,玩玩具,就一定要让他说:我想吃饼干,我要玩小熊。
9.语言的组织:模仿语言,刻意教授,模仿多了就能形成最近的语言。
语言完整性,首先就是也有主+谓+宾,例如:我吃饭。
设置情景教孩子模仿说。
随时随地随事物来教授语言,例如在乘坐公交车时用到的语言,在超市购物时用到的语言。
10.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练习:快速说“爸爸爸爸爸爸,妈妈妈妈妈妈,”以及孩子会说的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再就是快速看图指认小动物,孩子可以跟着家长说,也可以家长跟着孩子说,家长要清晰正确的发音,以此练习舌头的灵活性,反复的练习逐渐引导孩子清晰准确的发音。
11.正音训练:正音的一些方法,孩子大多数都是胸式呼吸所以会影响他的语言的发展,下面是的练习方法,训练时让孩子平躺头部垫个枕头,膝盖部垫个枕头。
建立正确的腹式呼吸方式:(1). 平静状态下的腹式呼吸(也就是让孩子平躺着)(2). 一手放在腹部(还是平躺的状态)(3). 一手放在腹部,另一手放在胸部。
(4). 检查呼出的气流(要求孩子用嘴慢慢的呼出气流,家长可以用手背放在孩子的口边感觉孩子是否用嘴呼出的)(5). 侧卧姿势(要求孩子一手放在腹部)(6). 坐在小椅子上(一手放在腹部)(7). 站立姿势(一手放在腹部)注意:以上的七个步骤要求是孩子能完成前一个要求了才能进行下一个,如果进行不下去了,再次开始时一定要从头再来,直到孩子都能完成。
最终的目标是孩子能够站立的姿势时用腹式呼吸。
在孩子练习语言的发音练习时有一个嗓音功能的放松训练——那就是发“嘟嘟嘟”的音,一定要发出声音来,每次进行语言的训练时都可以先进行这个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