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
- 格式:ppt
- 大小:515.00 KB
- 文档页数:46
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一、词义的选择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剧中关键词的词义。
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给出下列练习1.It is not right for children to sit up late.2.The plane was right above our heads.3.In the negative, right and left, and black and white are reversed.4.She tried her best to right her husband from the charge of robbery.(二) 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汇在句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给出下列练习Account for1.He is ill; that accounts for his absence.2.In this battle he accounted for the five of the enemy3.I want you to account for every cent you spent.Make up1.If the stove is not made up, it will go out.2.There is not any girl called Clementine. He is just made her up.3.Half the roads in the region are still to be made up.4.Society is made up of people with widely differing abilities.5.It took Laurence Oliver more than an hour to make up for the part of “Othello”6.They made up a bed on the sofa for the unexpected visitor.7.We have to drive fast to make up the hour we lost in Boston.Figure1.The foreign trade ha risen to unprecedented figures2.Dr. Eliot was one of the most revered figures in the world of learning.3.On the desk, there was a bronze figure of Plato.4.He saw dim figures moving towards him.5.June was good at figure skating.二、词义的引申英译汉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英语词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任意硬套或逐个死译,会是译文生硬晦涩,不能确切表达意愿,甚至造成误解。
实用翻译策略与常用技巧第一讲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义的选择和词义引申是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技巧。
也是英语翻译中最基础的工作,准确把握词义,并在必要时加以适度的引申,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英语和汉语各自都有丰富的词汇,各自的词义又极其繁复;另一方面,这两种语言差异巨大,其词义关系错综复杂,往往难以找到词义完全对应的词。
因此,在翻译中绝不能拘泥于自己所记忆的词典提供的基本释义,机械地用固定的汉语词替换对应的英语词。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掌握每一个单词基本释义的基础上,根据这个单词所处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各种线索,判定其确切含义;同时,还需要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汉语的搭配方式,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这一意义。
一、词义的选择(the choice of word meanings)英语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一样,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
所谓一词多义,即是指同一个词在同一种词类中,具有几个不同的词义。
在英语与汉语中,很难找到一词一义的对应情况。
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理解英语原文中单词的意思,然后努力地寻找在汉语中与这个英语单词具有相同意义的常用表达方法。
就home这个词而言,大多数人都知道有“家”的意思。
但是,上下文不一样,home的翻译就完全不一样,如:I’ll see her home tonightIndia is the home of elephants.He’s at home with the classics.New homes are for sale.She’s at home where she is.Maternity home costs in America have gone up sharply.Much is produced here for home market.He looks on London as his home.由此可见,一词多义的现象在英语中十分普遍。
词义的选择、引申及褒贬一、词义的选择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
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
一词多义就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
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选择某个词的词义,首先要判明这个词在原句中应属哪一种词类,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
例如,在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一句中,like用作形容词,它的汉语对应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全句可以译为:“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但在下面各句中,like又分属其他几个不同词类:1)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
(动词)2)In the sun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 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像金子一般在闪闪发亮。
(前置词)3)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
(名词)(二)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除了根据词性来判断词义之外,词义选择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文来判断词义了。
因为很多英语单词即使弄清楚了词性,但仍须从几个或几十个义项中选定确切的词义。
这就需要借助于上下文提供的各种线索做出合理的分析、推理、判断。
有时候,我们还可能会在考试中碰到生词。
可是,我们绝对不会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出现这种情况:某一个单词不认识,而这个单词上下文中的所有单词都不认识。
正因为上下文的存在,这也给我们翻译中解决生词提供了突破口。
因此,在翻译中,我们一定要随时注意上下文,上下文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词意义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准确性和译文是否通顺。
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词义引申与褒贬一论词义的性质定义与特点?答:词义者人类最小语言单位—词,与文字之语义内涵。
词义有本义和引申义,而文字富有假借义之别。
⑴词义的概括性。
列宁说过:“任何词都是概括了的。
”“人”的词义是会说话、能制造劳动工具、过社会生活的脊椎动物,它不是专指一个人,而是指具有以上特征的一切人,⑵词义的客观性。
词义的形成是生产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发展所确定的客观过程。
“评法批儒”中把同一个“民”字在《论语》中解释为“奴隶”,证明孔子是奴隶制的辩护士,在《孟子》中反过来解释为“奴隶主”,证明孔子是奴隶制复辟狂。
在《商君书》中则解释为“新兴地主阶级”,证明商君是地主阶级政治家。
这只是从政治需要出发随心所欲的解释而已。
二,词义的历史范畴:词义有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运用而逐渐演变,它一方面继承、充实、深化,一方面扩大、缩小、转移。
三论述字本义与字馀义的关系?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⑵守其本义,而弃其馀义者,其失也固;⑶习其馀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
⑷蔽与固皆不可以治经。
”⑸段玉裁这个见解是在对语言现象作大量的分析之后才提出的。
固其为可信。
他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了一千一百多字的引申义。
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字九千多,而其中常用字不到半数。
段玉裁分析的千余字基本上是常用字,因此段玉裁的分析具有实用性与普遍性。
例如:“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
注:此宰之本义也,引申为宰制。
如“宰”本来是屋内奴隶(所谓“罪人”),因贴近奴隶主,有可能得到奴隶主信用,逐渐具有职权,乃至扩大职权。
到了后代,直到成为官僚,执掌国政。
这样,“宰”就由贬义演为褒义了。
四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的说法,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1846---1921 )在《语言史原理》中提出的。
五、词义引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1.理性引申2.形比的引申3.礼俗的引申六理性的引申答:它是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了引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