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机与生产线(第二版)
- 格式:ppt
- 大小:482.00 KB
- 文档页数:15
《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考试复习资料《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涵盖知识点大体如下一、填空题20×1=20分1.一台机器经调整好以后,无需工人参与就能自动地、连续地完成产品的加工循环,这样的机器称为自动机。
2.利用输送装置将自动机、辅助设备按产品的生产顺序组合,并以一定的节拍完成生产,物品由一端不断送入,生产材料在相应工位加入,经过各个工序的加工后,产品从末端输出。
这种生产设备的组合系统称为自动线。
3.自动机与自动线的卷料供料装置中,所谓卷料按其形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长的金属丝,另一类是带状的金属皮、纸张及塑料薄膜等。
4. 裁切装置用于将输送中的卷料按要求进行切断,通常采用机械式裁切和热熔断裁切两种方法。
其中后者多与热封装置组合一起使用。
5. 管式料仓是一种简单而方便的形式,它占的空间小且靠物品的自重送料,所以安装时可不受地点的限制而设置在任何地方。
在设计或选用管子时,应使料管内径大于工件外径1/10到1/50,弯曲管道的最小曲率半径要保证不卡住工件。
6. 实际上,在电磁振动供料装置中工件在料槽上的运动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它受到工件的质量、料槽的升角、弹簧片的斜角、振动频率和振幅等多方面影响。
7. 转鼓式容积定量装置的结构设计,应确保定量物料在随转鼓转动中,能顺利地充满定量容腔并完全排除干净。
因此,不宜用深而窄的槽形,槽底不要有尖角,尽量采用扇形容腔。
另外,转鼓外缘与转鼓外壳之间的间隙要根据物料的粒度、易碎性等因素选定。
8. 在带式传送装置中,传送带既是牵引构件,又是承载构件,常用的传送带有橡胶帆布带、编织带、塑料带、尼龙绳、钢带和钢丝网带等。
驱动辊由驱动装置驱动,驱动传送带的能力与传送带在驱动辊上的包角大小、传送带与驱动辊之间的摩擦因数有关。
转向辊用于增大传动包角。
承托辊用于承托物品的重量,防止传送带下垂。
张紧辊用于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力,以保持传送带的驱动能力。
9. PLC是专为工业控制而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果取了多层次抗干扰的精选元件措施,可在恶劣工业环境下与强电设备一起工作,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自动机与自动线5.9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直线送料机?答:工件离开振盘出口后,还需要通过加设的外部输料槽才能达到装配部位,而且输料槽上的工件是连续排列的,前方的工件靠后方的工件来推动,推理来源于振盘的驱动力。
因为工件有一定的质量,工件在外部输送槽上前进时与输料槽支承面见会产生附加的摩擦阻力,输料槽越长则同时运动的工件数量越多,总摩擦阻力也越大,这样就增大了振盘的负载。
如果工件的质量较轻,则上诉附加的摩擦阻力可能不大,但当工件的质量较大、振盘外部的输料槽较长时,上诉附加的摩擦力就可能很大仅靠振盘的推动力可能出现因为阻力过大而振盘无法推动工件的情况,此时需要对外部输送槽中的工件提供附加的驱动力,弥补振盘驱动力的不足。
在此情况下,在外部槽的下方附加一个驱动装置,这就是直线送料机。
5.10 如何调节振盘的出料速度?答:振盘的除了速度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可以调节,振盘都带有一个控制器,控制器或者安装在振盘本体上,或者安装在机器的其他位置。
振盘控制器上,除设有普通的启及停止开关以外,还设一个振盘速度调节旋钮。
改变振盘速度的方法通常为改变振幅,因振幅与激振力成正比,而激振力与外加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改变外加电压及线圈匝数就能调节振幅。
其中改变线圈匝数来调节激振力比较简单,但不能实现无级调节,因此实际上振盘一般都是通过可控硅调节电压来改变振幅值从而达到调节振盘速度的目的。
5.11 振盘是始终连续工作的吗?5电磁铁5与衔铁4分别安装、固定在运输槽2和底座6上。
220v交流电压经半波整流后输入到电池线圈,在交流电流作用下,铁芯和衔铁之间产生高频率的吸、断动作。
两根相互平行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倾角B、有弹簧钢制作的弹簧板分别与输料槽、底座与螺钉连接,由于板弹簧的弹性,线圈与衔铁之间产生的高频率吸、断动作将导致板弹簧产生一个高频率的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恢复的循环动作,变形恢复的弹力直接作用在输送槽上,实际上给输送槽一个高频率的惯性作用力。
《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的基本原理,自动机械的常用机构,常用检测与控制装置和元件,自动机械的总体设计,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实例等。
《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面向大专院校机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既深入阐述了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中带有普遍性的理论问题,又重点分析了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中应用广泛的机构和装置。
《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不追求面面俱到,在保证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下,内容尽量不与其他课程重叠。
《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共七章,首先介绍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其次介绍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自动机械的常用机构及自动机械的供料机构;接着介绍了自动机械的控制系统;最后介绍了自动机的总体设计并给出了自动机械设计实例。
第1章绪论1.1自动机械1.1.1自动机械的特点1.1.2自动机械的结构1.1.3自动机械的分类1.2自动生产线1.2.1自动生产线的特点1.2.2自动生产线的结构组成1.2.3自动生产线的形式1.3自动机和自动生产线的发展方向第2章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的基本原理2.1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的生产率分析2.1.1自动机械的生产率分析2.1.2自动生产线的生产率分析2.1.3提高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生产率的途径2.2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的性能指标2.2.1精度2.2.2刚度2.2.3振动与噪声2.3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的可靠性2.3.1设备精度指数2.3.2设备机械能力指数与工程能力指数2.3.3失效率与有效寿命2.3.4可靠性理论及其计算与分配复习思考题第3章自动机械的常用机构3.1常用机构选用概述3.2棘轮机构3.2.1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3.2.2棘轮机构的种类及结构形式3.2.3棘轮机构运动的可靠性条件3.3槽轮机构3.3.1槽轮机构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及特点3.3.2槽轮机构的主要参数及运动特性分析3.3.3槽轮机构的结构设计3.4分度凸轮机构3.4.1平行分度凸轮机构3.4.2圆柱分度凸轮机构3.4.3弧面凸轮分度机构3.5定位机构3.5.1定位机构的设计要求3.5.2定位机构的原理及形式复习思考题第4章自动机械的供料机构4.1概述4.2卷料供料机构4.2.1卷料供送过程4.2.2条带料供料机构4.2.3线棒料供料机构4.3件料供料机构4.3.1件料形态分析及定向方法4.3.2料仓式供料机构4.3.3料斗式供料机构4.3.4定量计数机构4.4板片料供料机构4.5粉粒料供料机构4.5.1定容定量的粉粒料供料机构4.5.2按重量定量的粉粒料供料机构4.6液体物料供料机构4.6.1常压灌装机构4.6.2等压灌装机构4.6.3真空灌装机构4.6.4压力灌装机构4.7电磁振动供料机构4.7.1振动供料机构的分类和组成4.7.2电磁振动供料装置的工作原理4.7.3电磁振动供料装置的主要参数与设计计算4.8送料机械手及机器人4.8.1概述4.8.2供送料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4.8.3供送料机械手4.8.4供送料及装配机器人复习思考题第5章自动机械的控制系统5.1控制系统的构成5.2控制系统的分类5.3机械控制系统5.3.1机械控制机构的形式及作用5.3.2机械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5.4自动机械的调位5.4.1卷料输送纵向位置调整机构5.4.2卷料横向位置调整机构5.5光电检测在自动机械与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5.5.1光电继电器工作原理5.5.2光电检测的应用5.6执行机构5.6.1执行机构的种类及特点5.6.2常见执行元件5.7自动机械的机电一体化5.7.1机电一体化基础5.7.2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及开发的工程路线复习思考题第6章自动机的设计6.1自动机的设计步骤6.2自动机的总体设计6.3自动机的循环图设计6.3.1自动机执行机构的协调设计6.3.2自动机的工作循环6.3.3循环图的表示方法6.3.4执行机构运动循环图的设计与计算6.3.5自动机工作循环图的设计与计算6.4自动生产线设计6.4.1自动生产线的设计程序6.4.2自动生产线的总体设计6.4.3自动生产线中工件传送装置的设计复习思考题第7章自动机械设计实例7.1粒状巧克力糖包装机7.1.1原始资料7.1.2粒状巧克力糖包装工艺的确定7.1.3包装机的总体布局7.1.4粒状巧克力糖包装机传动系统7.1.5粒状巧克力糖包装机的工作循环图7.2笔套弹簧夹装配机设计7.2.1装配工艺分析7.2.2总体布局7.2.3传动系统7.2.4工作循环图设计7.3陶瓷墙地砖抛光生产线7.3.1刮平定厚机7.3.2抛光机7.3.3磨边倒角机参考文献购买过本书的顾客还买过《自动机与自动线》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自动机与自动线学时: 64学时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适用一、课程性质、教育目标和任务《自动机与生产线》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以阐述自动机与生产线组成原理和运行规律为主的一门技术学科。
机电设备概论教学设计图2-4-1自动化生产线一、自动化生产线概念自动化生产线是在流水线和自动化专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自动工作的机电一体化的装置系统。
通过自动化输送及其他辅助装置,按照特定的生产流程,将各种自动化专机连接成一体,并通过气动、液压、电机、传感器和电气控制系统使各部分的动作联系起来,使整个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的工作,连续、稳定的生产出符合技术要求的特定产品。
如图2-4-1所示。
二、自动化生产所需要的前提条件(1)很高的产品需求量。
要求有很高的生产量;(2)稳定的产品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很难应对设计的频繁变更;(3)较长的产品寿命。
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寿命至少是几年;(4)多种加工工艺。
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加工工艺。
三、自动化生产线的特点(1)产品或零件在各工位的工艺操作和辅助工作以及工位间的输送等均能自动进行,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2)具有固定节拍的自动线,生产节奏性更为严格,产品或零件在各加工位置的停留时间相等或成倍数, 而且产品对象通常是固定不变的,或在较小范围内变化,改变品种时要花费许多时间进行设备的人工调整;(3)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越来越大,可适应多品种、中大批量生产的需求;(4)全线具有统一的控制系统,普遍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5)自动化生产线初始投资较多。
四、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组成自动化生产线由基本工艺设备及各种辅助装置、控制系统和工件的传输系统组成,如图2-4-2所示。
图2-4-2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组成五、自动化生产线的类型(1)按所用加工装备类型分类1)通用机床自动线;2)专用机床自动线;3)组合机床自动线;4)柔性制造自动线。
(2)按自动线生产节拍特性分类1)固定节拍自动线;2)非固定节拍自动线;六、自动化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形式(1)直接传送方式的自动化生产线1)直线通过式自动化生产线;图2-4-3 直线通过式自动化生产线2)折线通过式自动化生产线;图2-4-4 折线通过式自动化生产线3)非通过式自动化生产线;图2-4-5 非通过式自动化生产线(2)带随行夹具方式的自动化生产线图2-4-6带随行夹具方式自动化生产线(3)悬挂传送方式的自动化生产线图2-4-7悬挂传送方式的自动化生产线【想一想】什么是自动化生产线?你所见过的自动化生产线按照生产节拍来分属于哪种类型?机电设备概论教学设计项目名称典型产业类机电设备任务名称自动化生产线课题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选型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2.熟悉设备选型应考虑的主要问题重难点重点: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难点:设备选型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主要教学内容图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一、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所谓设备选型既是从多种可以满足相同需要的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中,经过技术经济的分析、评价和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作出购买决策。
自动化制造系统(第2版)张根保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制造自动化是各类制造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它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及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系统化规划、设计、分析及其优化运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介绍的重点是面向中、小批量生产的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并将“具有人机一体化特征的适度自动化”的思想融合进本书中。
本书的结构体系完整、编写手法新颖、理论联系实际,追求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完美结合。
考虑到自学的方便性,每章后都附有一定数量的复习思考题。
考虑到目前国内各高校的现状,与本书配套的还包括一盘教学录像带和一张仿真实验用计算机软件,可供读者选购。
"前言缩写术语表第一章自动化制造系统概论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学科特点第三节自动化制造的意义及发展历程第四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实现原则第五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评价指标第六节系统工程技术与自动化制造系统方法论复习思考题第二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人机一体化分析与设计第一节自动化制造系统人机一体化基本概念第二节自动化制造系统人机一体化总体设计第三节自动化制造系统人机一体化运行与维护第四节自动化制造系统设计的人机工程评价复习思考题第三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组成第一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常见类型第二节自动化加工设备第三节工件储运系统第四节刀具准备及储运系统第五节检测与监控系统第六节辅助设备第七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控制系统复习思考题第四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总体设计第一节系统可行性论证第二节类型选择的意义与原则第三节总体设计的内容及步骤第四节零件族的确定及工艺分析第五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功能模型及信息模型第六节设备配置及布局设计第七节控制结构体系及通信网络方案设计第八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复习思考题第五章自动化制造系统各分系统的设计第一节加工设备选择第二节工件储运及管理系统方案设计第三节刀具储运及管理系统方案设计第四节作业计划与调度系统设计第五节检测与监控系统设计复习思考题第六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及优化第一节仿真的基本概念及意义第二节计算机仿真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第三节自动化制造系统仿真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仿真语言介绍第五节仿真实例复习思考题第七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第一节自动化制造系统项目评价的内容、特点与指标体系第二节技术性能评价第三节经济评价第四节战略效益与社会效益第五节风险分析第六节综合评价复习思考题第八章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施及实例分析第一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实施第二节自动化制造系统实例分析复习思考题第九章先进生产模式与自动化制造第一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第二节精益生产LP第三节敏捷制造AM第四节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五节新型制造企业轮图第六节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