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Logo标志含义及历史变革背后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338.50 KB
- 文档页数:6
美国苹果公司LOgO设计理念说法一:苹果在希腊神话中,是智慧的象征,当初亚当和夏娃就是吃了苹果才变得有思想,现在引申为科技的未知领域。
苹果公司的标志是咬了一口的苹果,表明了他们勇于向科学进军,探索未知领域的理想。
在决定采用"苹果"这一名字时,创始人注意到他们品牌不遵守习俗的自然特性。
这是一种水果的名称--它的视觉符号是被吃掉了一部分的苹果--没什么重要含义,然而这一选择证明了它的价值观--拒绝将计算机神化。
苹果是人机关系中离经判道的先行者,人们将不再崇拜或恐惧计算机,而是将之视为一种娱乐。
因此该品牌名称符合后来越变越明显的初始想法--一种新的标准已被确立。
说法二:苹果为什么要用残缺不全的苹果作为自己的logo呢?难道被咬的苹果真是为了纪念计算机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例如图灵曾写过一篇名为《机器会思考吗?》(Can Machine Think?)的论文,其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
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
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因为图灵的同性恋倾向而遭到的迫害使得他的职业生涯尽毁。
1952年,他的同性伴侣协同一名同谋一起闯进了图灵的房子实施盗窃。
图灵为此而报警。
但是警方的调查结果使得他被控以“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
他没有申辩,并被定罪。
在著名的公审后,他被给予了两个选择:坐牢或荷尔蒙疗法。
他选择了荷尔蒙注射,并持续了一年。
在这段时间里,药物产生了包括乳房不断发育的副作用。
1954年,图灵因食用浸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死亡。
(说是咬了一口就死了~)很多人相信他的死是有意的,并判决他的死是自杀。
但是他的母亲极力争论他的死是意外,因为他在实验室里不小心堆放了很多化学物品.图灵图灵享年42岁,科学家为了纪念他,196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了“图灵奖”成为计算机科学家的最高奖项。
苹果logo的发展史苹果的logo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品牌之一,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77年。
起初,苹果公司使用的logo是一个复杂的图案,它包含了牛顿坐在树下的形象,用以象征苹果公司对于知识和创新的追求。
然而,这个复杂的logo很快就被简化为一个只有一个苹果的图案。
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Macintosh电脑,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logo设计。
这个新的logo是由一条彩虹色的弧线组成,弧线上方有一个黑色的苹果。
这个彩虹色的弧线象征着苹果公司的创新和多样性,而黑色的苹果则代表着技术和现代感。
这个logo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罗伯特·伯恩斯顿的作品,它给人一种友善和友好的感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公司的形象和产品发生了变化,这也导致了他们的logo的变化。
在1998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iMac的电脑,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logo设计。
这个新的logo 是一个简单的银色苹果,没有任何彩虹色的弧线。
这个新的设计更加简洁和现代化,与苹果公司的产品风格相匹配。
这个新的logo 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苹果公司重塑形象的一部分,它标志着苹果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Pod音乐播放器,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logo设计。
这个新的logo是一个银色的苹果,上面有一个黑色的音符。
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苹果公司的产品,它代表着苹果公司在音乐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个新的logo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苹果公司巩固了他们在音乐播放器市场的地位,并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品牌形象。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款iPhone智能手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logo设计。
这个新的logo是一个银色的苹果,上面有一个黑色的iPhone字样。
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苹果公司的产品,它代表着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
这个新的logo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苹果公司巩固了他们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并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品牌形象。
苹果商标的由来讲述了二战中的一个故事。
开头是很伟大的:盟军发起了一个代号ULTRA的绝密行动,费尽心机搞到了德国最机密的通讯密码机,为此由英国剑桥大学一位年轻毕业生图灵为首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从而破获了德国自以为无法被破解的密码,完全掌握了德国潜艇部队的秘密,最终灭了德国海军,为提前打败德国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但是,故事的结尾却很悲惨:参与行动的4位关键人物的下场都很不幸。
研究出密码破译基础算法的波兰人雷耶夫斯基战后不被党信任,被发配当了个企业经理,一生再没机会做密码研究;破解了日本绝密密码的弗里德曼战后神经崩溃,终生为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美国政府不利用他破解的日本密码预测到珍珠港事件;向盟军要了一万美元就出卖了德国密码机的施密特42年就被德军发现毙了;但比较而言:“艾伦.图灵的命运最为悲惨。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剑桥大学,过着同性恋的隐秘生活,当时的同性恋在英国被视为重罪。
1952年,他因与一名19岁男子有性交而被捕。
英国政府给他两个选择----要么坐牢,要么接受医学实验性质的激素治疗,以根除‘同性恋情结’。
他选择了接受激素治疗,但疗让他痛苦不堪,且双乳不断胀大。
1954年一天清晨,再也无法忍受疼痛和羞辱的图灵在自己家中的实验室配置了一种****物药剂,将其注射到一只苹果里,自己咬了一口苹果。
他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死去了。
只有四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他的母亲也在其中。
他去世大约四年之后,英国取消了将同性恋定罪的法令。
历史完全有理由永远记住图灵这个名字,不是因为他在ULTRA行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是因为他为开辟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技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去世大约20年后,美国两名19岁的大学生在父母的车库里潜心工作,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完整的家用电脑,这台机器和他们随后成立的公司都被命名为‘苹果’。
公司的标志是一只咬了一口的苹果,真正理解其中含义的人寥寥可数。
”iPad入华遭遇商标门2010年1月27日,iPad在美国正式亮相苹果公司发布会。
苹果logo的发展史
苹果公司的标志“苹果LOGO”的设计在多年间有过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
1976年,苹果公司的第一代标志是由罗恩·韦恩特(Ron Wayne)设计的,它采用了牛顿在树下坐着的形象,标志上还印有“Apple Computer Co.”的字样。
1977年,这个标志被取代了,尽管没有官方的解释,但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标志太过复杂,不适合作为公司的商标。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苹果公司没有采用特定的标志。
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款Macintosh电脑,并同时发布了一个新的标志。
这个标志是由罗伯·贝恩腾设计的,它由一个咬了一口的彩虹色苹果构成,上面印有“Macintosh”的字样。
这个标志成为了苹果公司在80年代的代表性标志之一。
然而,随着苹果公司的发展,标志也随之变化。
在1998年,苹果公司进行了重新品牌,推出了“Think Different(追求与众不同)”的宣传口号。
作为品牌重塑的一部分,他们将标志简化为一个单色的苹果形状,不再有彩虹色的斑驳。
这个简化的标志一直沿用至今,它在设计上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简洁的风格。
与此同时,标志的颜色也从一个淡绿色变为了一个更加饱满的银色。
总的来说,苹果LOGO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不过从一开始的苹果形象到现在的简化标志形象,苹果LOGO一直是苹果公司品牌和产品的重要象征之一。
苹果公司1976的logo非常复杂,它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的一个图案,上下有飘带缠绕,写着AppleComputer Co,字样,外框上则引用了短诗“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灵魂.”整体logo的创意点还是很符合苹果公司的行业特点,但是整体LOGO的造型实在是太复杂了。
1976同年便将公司的LOGO设计成了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七彩的苹果也寓意了多姿多彩的产品线,而且在1976-1998那个时代背景下,多色彩组合的LOGO是非常具有神觉冲击力的。
1976—1998在1998年左右,简约的设计风格进一步的升化,LOGO变成了单色的苹果图型,但是在多年的市场积累和苹果公司自身极具个性的情况下(苹果咬了一口),此只的LOGO随然是单色但是还是极具识别度的。
19981998年,苹果又更换了logo,将原有的彩色苹果换成了一个半透明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银灰色logo..设计感很强,体现公司精湛的科技水平。
现在1971NIKE图案是个小钩子,造型简洁有力,急如闪电.但1971年的标志在品牌名的辨识度太差。
1978在1978年的新LOGO上面,字体的位置摆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在字体的设计方面也是很好的体现了NIKE的动感与力量感,将体育品牌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1985这时的NIKE开始用上了红色为底色,个人觉得甚至没有之前醒目大方。
现在现在的NIKE品牌LOGO刚是讲产品名NIKE去掉了,这一举动是建立在NIKE图型的识别力与辨识度的基础之上的。
更简单干净利落。
完。
Apple用“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作商标的真正原因Via/译:薄荷Apple第一代商标是牛顿坐在树下看书的标志,但后来变成了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围绕这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商标,流传着许多说法。
有人说这表示原罪;还有人说,计算机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死的时候,身边就放着一只被咬过的苹果。
不过苹果商标的设计者罗勃·詹诺夫(RobJanoff)披露了不为人知的Apple以此为商标的真正原因。
已故的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是在1976年的时候,委托詹诺夫重新设计商标。
詹诺夫将最终设计交给了乔布斯后,很顺利的被采用了。
在之后的1976年到1998年的22年间,“彩虹色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一直被用作苹果产品的商标。
之后,虽然颜色改变了,但从乔布斯过世直到今天,苹果商品商标一直延续使用了“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标志。
詹诺夫在访谈中回答了“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真正意义。
记者:苹果的商标是您所有设计中最成功的吗?詹诺夫:是的。
没有其他设计能比得上苹果商标的。
记者:您问过乔布斯“为什么商标名要叫苹果吗?”詹诺夫:其实我没有问过。
不过曾有一段时间,他是个果食主义者,还在北加利福尼亚的农村还是牧场住过一段。
我知道他是从这段经历中得到的灵感。
他拿到签合同所必需的公司名称候补名单时,看中了“苹果”这个名字。
虽然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乔帮主的合伙人)担心会被苹果唱片告侵权,但是也没有比苹果更好的主意了,所以就决定了苹果为公司的名字。
记者:请您说一下为什么用咬了一口的苹果吧。
詹诺夫:故事都是以讹传讹,传到半途就变样了。
我为了让苹果和其他圆形的水果区分开,一看就知道是“苹果”的影子,才将其设计成了被咬过一口的样子。
然而十年后,我在读一本关于“为什么我把苹果商标设计为被咬了一口”的书的时候,发现上面写的完全是另一回事。
那个故事比我实际的理由更有趣,故事传来传去,大家就信以为真了。
我觉得,人们之所以会相信那些故事,不是单纯喜爱设计或商标的装饰,而是对故事特别有同感。
苹果的品牌发展史
1976年,苹果标识从原来复杂的图案简化为彩虹颜色的苹果,并在1998年进一步简化色彩,就成了沿用至今的苹果标识。
不断简化的标识,遵循了苹果一贯的极简文化,是为苹果的标识美学。
1981年,为了和IBM PC竞争,苹果推出广告《1984》,奠定了反传统的革新者形象,广告被誉为反抗权威的经典。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为了振奋精神,也许是针对IBM 的“Think”,推出“Think different ”广告,传递苹果的价值观。
2001年,苹果设计开始离开原来色彩鲜艳的、多色彩混合的产品设计路线,开始了另外两条新的设计路线,一是高度专业化的铝质产品,二是不透明的白色机体,从原来鲜艳的半透明水果糖设计上一下子就拉开了距离。
不但色彩改变了,设计造型也改变了,原来那种柔软、滑润的造型被直角的(orthogonal)、流线型的、极限简单的风格取代,是为产品美学。
2004年,IPOD广告中,明亮的背景、动感的剪影、全世界流行的摇滚,或鲜绿或魅紫的时尚色彩,还有永远成为画面视觉中心无所不在的白色。
更获得美国杂志出版协会价值10万美元的凯利大奖的剪影广告。
还有苹果的终端,坐落在日本东京的银座大街上的苹果旗舰店,其外观设计就如同把苹果的外壳竖立起来了一般。
店内的装潢也让人感到如漫步于苹果电脑的银色质感中。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图标及页眉设计也与苹果网站上的相联动一致。
著名设计故事
1. 苹果公司的Logo设计
苹果公司的Logo是一个被咬过的苹果,这个设计是由罗布·詹恩(Rob Janoff)在1977年设计的。
这个设计非常简洁明了,易于识别,成为了苹果公司的标志性形象。
据说,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被咬过的苹果象征着知识和创新。
2. 可口可乐瓶设计
可口可乐瓶的设计是由设计师埃尔莫·托马斯(Earl R. Dean)在1915年设计的。
这个瓶子的形状独特,瓶颈细长,底部宽大,非常适合手握。
这个设计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可口可乐的标志性形象。
3. 大众甲壳虫汽车设计
大众甲壳虫汽车是由德国设计师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在1938年设计的。
这款车的设计理念是“人民之车”,旨在为普通大众提供一款实用、经济、美观的汽车。
甲壳虫汽车的设计独特,线条流畅,成为了汽车设计的经典之作。
4. 宜家家具设计
宜家家具是由瑞典设计师英格瓦·卡姆普拉德(Ingvar Kamprad)创立的。
宜家的设计理念是“为众多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宜家家具的设计简约、实用,价格亲民,深受消费者喜爱。
5. 路易威登Monogram图案设计
路易威登的Monogram图案是由创始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儿子乔治·威登(George Vuitton)在1896年设计的。
这个图案由LV字母交错组成,象征着路易威登品牌的独特性和高贵品质。
如今,Monogram图案已经成为了时尚界的一个经典符号。
苹果标志各阶段释义苹果公司的标志是一只咬过的苹果,而这个简单而富有张力的标志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释义。
首先是苹果标志的创立阶段。
在1977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斯蒂夫·乔布斯与里夫·里金共同设计了这个标志。
为了让人们能够轻易识别,并且容易辨认,他们决定以苹果为标志。
而“咬过的苹果”则暗示了科技与人类文明的交汇。
苹果这个水果代表着人类的智慧与知识,而“咬过的”则表示乔布斯他们对科技的创新和突破。
这个标志体现了创始人们使命感的同时,也寓意了苹果公司希望能够为全世界带来革新和变革的决心。
其次是苹果标志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苹果标志是七彩的,代表着多样性和创新。
而在乔布斯被解雇后的时期,苹果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便是对标志的调整。
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现代化的、单色的苹果标志。
这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简化,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
这个标志也延续了苹果创始人们的原始愿景,即让科技变得简单易用,融入人们的生活,并将世界带向一个更美好的方向。
再次是苹果标志的巩固阶段。
进入21世纪后,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手机、电脑和其他产品都深入人心,成为了潮流的象征。
苹果标志也开始出现在众多广告和宣传活动中,逐渐成为了品牌的代表。
人们看到苹果标志就会联想到创新、高质量和独特的设计。
同时,在这个阶段,苹果开始将标志的配色纳入考虑。
标志由单色演变为渐变色,展现了苹果公司积极向上、激情四溢的形象。
最后是苹果标志的新时代。
在201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全新的标志设计。
这次设计中,标志的颜色更加简洁,使用了铝色和细线条来增强立体感。
这标志融合了苹果公司的科技与艺术元素,寓意着苹果公司在技术创新和艺术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
同时,苹果标志的变化也体现了公司认识到不断追求进步和变革的重要性,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引领科技和设计的发展。
综上所述,苹果标志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释义。
它见证了苹果公司的成长和发展,代表着科技与创新的力量。
【微言大意】那些你不知道的苹果标志变化史·“从彩色到彩色的演变”在12年3月,苹果iPad发布会上我们看到了彩色的的苹果标志。
从彩色回归到彩色,苹果标志在设计上的一次回归,彩色的晕染渐变给人带来一种千变万化的感觉,使标志更富有质感和艺术气息。
这一新标志显然与以往苹果标志风格不同,在当今品牌标志发展趋势中苹果并没有一味的追求简约,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苹果标志的演变历史:苹果的第一个标志由Ron Wayne用钢笔画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牛顿在苹果树下进行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也想要效仿牛顿致力于科技创新。
1976年1977年Steve Jobs要发布新产品Apple II,然而原来的标识过于复杂,很难应用在新产品上。
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够具备简单应用,风格独特的品牌标志,从而帮助消费者记忆,提高辨认度。
被咬掉一口的苹果造型很特别,彩色条纹充满了人性,充满了亲和力。
就这样我们所熟知的彩色苹果标志诞生了。
1977年Apple II电脑1997年,Steve Jobs重返Apple后重整公司,将品牌定位成简单、整洁、明确。
在新产品iMac、G4 Cube上应用了全新的半透明塑胶质感的新标志,标志显得更为立体,时尚。
黑色标志也同时出现,至今苹果的单色标志仍然被使用着,可谓是最能体现Steve Jobs对苹果的品牌定位的标志。
1998年01年苹果标志变为透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首次被推出市场的Mac OS X系统而改变的。
这次苹果的品牌核心价值从电脑转变为电脑系统,苹果标志也跟随了系统的界面风格变化,采用透明质感。
2001年07年苹果推出iPhone手机时,也正式地将公司名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
苹果标志采用玻璃质感的标志,为了配合iPhone 创新地引入了Multi-touch触摸屏幕技术,带了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而设计的。
2007年苹果标志的变化每一次标志变化都是核心产品的变革,苹果并不是放弃简约主义,而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变化。
苹果Logo的来历
发布时间:2011-12-19 16:55:46 阅读次数:585
苹果标志来自于苹果老板乔布斯对“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的纪念。
阿兰· 麦席森· 图灵(1912-1954),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也是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现在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定名为“图灵奖”。
图灵是个神童,8岁时便开始尝试写一部科学著作,题目为《关于一种显微镜》。
在剑桥,这位衣着随便、不打领带的著名教授,不善言辞,有些木讷、害羞,常咬指甲,但他更多地以自己杰出的才智赢得了人们的敬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图灵入伍,开始在情报中心服役,主要任务是破译德军密码。
他破译的情报在诺曼底登陆等重要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图灵因此获得国家荣誉“不列颠帝国勋章”。
但图灵是一名同性恋者,1952年,图灵因同性恋行为被控“严重猥亵罪”,被迫接受“化学阉割”,即注射女性荷尔蒙。
1954年6月8日,年仅42岁的图灵吃了沾染氰化钾的苹果而致死,去世时床边还剩半个苹果。
经过解剖,法医断定是剧毒氰化物致死,那个苹果是在氰化物溶液中浸泡过的。
图灵的母亲则说他是在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沾上的,图灵从小就有咬指甲的习惯。
但外界的说法是,图灵不堪其辱,吃下了在有剧毒的氰化钾中泡过的毒苹果而自尽。
后来,图灵的粉丝乔布斯把公司取名为苹果,并且以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作为标志。
(文章来自《文史博览》2011 年第8 期责任编辑/齐风)。
苹果的Logo是全球最有名的Logo之一,苹果的粉丝们不仅在车上贴上苹果的Logo,甚至把它纹在身上。
这个Logo的简洁设计受到很多人的喜欢,30年来,它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你想了解这个Logo背后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对这个Logo的设计者Rob Janoff的采访。
Q:最初的苹果的Logo是由七彩条组成的,你是什么时候设计的?
RJ:在1977年初。
当时我所在的公司拿到了苹果的设计订单,嗯。
..。
.. 好像是一月份。
当时说是这个Logo将随着Apple II一起发布。
Q:你当时是在一家设计公司上班吗?
RJ:是的,我当时在一家叫做Regis Mckenna的广告公司上班,我是当时公司的艺术总监。
Q:你们当时设计了几个版本的Logo?
RJ:两个。
一个是被咬过一口的苹果,而一个是没有咬过的。
最初,乔布斯还是觉得这个Logo太卡通,太可爱了些。
但幸运的是,他最后选择了一个比较个性化的咬过的Logo. 而根据那个形状,我又给了乔布斯很多其他图案的版本,如纯色的,金属的。
Q:那七彩的颜色是不是代表嬉皮士文化,那是当时那个年代的潮流吗?
RJ: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Apple II是第一个用于个人和家庭能在屏幕上显示彩色图案的电脑,所以Logo要设计的让每个人都容易接受,特别是年轻人。
这可以让乔布斯把电脑更容易的卖到学校去。
1977年的Rob Janoff
Q:当时大部分的Logo都是单身或者只有两个颜色,你们用七彩间纹设计苹果Logo,有人反对吗?
RJ:乔布斯喜欢这个点子。
现在看那个Logo其实并不是那么感觉很具革命行的,但当时不一样。
我确实听到了来自我们公司内部的很多反对的声音。
其中一个还是公司的上层,他说如果这个新的公司要生产这么多种颜色的产品,那估计它没开业就倒闭了。
这就
是我当时面对的一种反对意见。
但是,乔布斯很喜欢。
我后来知道,乔布斯是一个很有洞察力的人,他喜欢这个Logo的个性化。
在那个年代,电脑是让人感觉很高科技的东西,而生产电脑的人也喜欢给电脑取个类似什么TRS-80这类名字,而乔布斯要让人们觉得电脑并没有那么高深,所以其实乔布斯把电脑的名字叫做苹果并配上那个Logo.
Q:Logo上那咬的一口代表什么?是取自电脑上byte的谐音吗?还是指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那一口?而苹果本身又代表什么,是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RJ:呵呵,这些说法都很有意思。
但恐怕我当初设计它的时候根本跟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来讲,设计一个东西根本不需要去考虑一定要代表什么,可能多年以后,你自己发现原来当初设计的东西里可能还包括了什么。
但这些都是扯蛋。
而Logo却变成了一个传奇,有人开始说这个Logo包含了什么意思,而其他人也跟着说”对,就是这样的”。
2009年的Rob Janoff
Q:最后一个问题,对于一些想称为好的设计师的年轻读者,你有什么建议吗?
RJ:这是我告诉我的孩子的话:即使没有收入,我也愿意做设计因为我真的喜欢。
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做设计师,所以拿到单子变得越来越难。
在你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前,老老实实的做好一个学生,甚至帮别人免费设计,直到你能拿到单子。
Q:你见过乔布斯吗?
RJ:是的,是在他创办苹果公司之前。
见到的时候是Steve Jobs,Steve Wozniak 还有Mike Markkula. 因为Makkula是我们公司老板Regis Mckenna的朋友,我想可能就是因为他,我们才会给苹果公司设计Logo.
Q:设计Logo的时候,他们对你有说过什么吗?
RJ:恩,严格来讲,没有。
但乔布斯当时给我一句话:不要设计的太可爱。
当时跟Logo一起的,我们还帮他们设计了广告和宣传的小册子。
但后来都搞丢了。
在我们设计的Logo之前,他们原来有一个Logo,是Ron Wayne设计的。
Ron Wayne是两位Steve当时最重要的伙伴,但后来他退出了。
Ron Wayne当时有个家庭了,而其他的人还没有。
当时的Logo是Ron Wayne用钢笔画的,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边框上还写了些诗句。
后来Apple II出的时候,乔布斯可能想为未来的公司发展做些规划,于是需要重新设计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