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414.00 KB
- 文档页数:32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准确识别病虫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农作物病害1、真菌性病害真菌是引起农作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
例如,小麦锈病,在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或褐色的锈斑;稻瘟病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会使整个植株枯萎。
这些真菌性病害通常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和传播。
2、细菌性病害像白菜软腐病,会使白菜的根茎部变软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番茄青枯病则会造成植株突然枯萎,但叶片仍保持绿色。
细菌性病害往往通过雨水、灌溉水和昆虫等途径传播。
3、病毒性病害常见的有烟草花叶病毒病,叶片会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缓慢、矮化。
病毒性病害一般由昆虫传播,一旦感染,很难根治。
二、常见的农作物虫害1、咀嚼式口器害虫这类害虫直接咬食农作物的叶片、茎秆等部位。
比如蝗虫,会大量啃食庄稼;玉米螟幼虫则会钻进玉米茎秆内部,导致植株折断。
2、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们通过细长的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汁液。
像蚜虫,会使叶片卷曲、发黄;白粉虱不仅会危害叶片,还会传播病毒。
3、地下害虫常见的有蝼蛄、蛴螬等,它们在土壤中活动,咬食农作物的根系,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三、病虫害的识别方法1、观察症状仔细查看农作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注意有无斑点、腐烂、变色、畸形等异常现象。
2、检查害虫形态对于虫害,可以通过捕捉害虫或观察其留下的痕迹,如粪便、蜕皮等来判断害虫的种类。
3、了解发生规律不同的病虫害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所不同。
掌握其发生规律,有助于提前预防和及时发现。
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虫品种:这是预防病虫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虫害的积累。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物理防治(1)人工捕捉:对于一些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可以进行人工捕捉。
病虫害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它们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我们带来经济损失。
那么,什么是病虫害?它们又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病虫害的基本知识。
一、病虫害的定义病虫害是指病害和虫害的统称。
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生理机能和组织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异常变化,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
而虫害则是指昆虫、螨类等有害生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
二、病害的分类1、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这些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它们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例如,小麦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2、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如营养失调、水分过多或过少、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土壤酸碱度不适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植物出现各种病害症状,但不会在植物体内传播。
例如,番茄脐腐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水稻生理性烂秧是由于低温引起的。
三、虫害的分类1、咀嚼式口器害虫这类害虫通过咀嚼植物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来获取食物,造成植物组织的机械损伤。
常见的咀嚼式口器害虫有蝗虫、螟虫、菜青虫等。
2、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通过细长的口针插入植物组织内,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营养不良、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卷曲等。
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蚜虫、飞虱、叶蝉等。
3、虹吸式口器害虫虹吸式口器害虫的口器呈虹吸状,主要吸食花蜜等液体食物。
常见的虹吸式口器害虫有蛾类、蝶类等。
4、锉吸式口器害虫锉吸式口器害虫通过锉破植物组织来吸食汁液,常见的有蓟马等。
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的发生通常需要三个条件:病原物、寄主植物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病害发生特点
病害发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和季节性:病害的发生往往具有时间和季节性的特点。
例如,春季是植物繁殖繁荣的季节,也是许多春季病害的高发期。
寒冷的冬季则会使一些病害的发生率降低。
2. 地域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态环境,会影响病害的种类和发生概率。
3. 传播方式:一些病害可以通过空气、水流、昆虫等方式传播,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侵染性。
4. 症状表现:每种病害都有其独特的症状表现,例如叶片出现斑点、变色、坏死、腐烂等,或者植株矮化、畸形等。
5. 发生规律:病害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在特定的季节或气候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或者在特定的植物种类或部位上更容易侵染。
6. 防治难度:由于病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防治病害往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而且需要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因此,了解和掌握病害发生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理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果树的病虫害将提前进入活跃期
农林专家对今年的暖冬现象甚感忧虑。
他们认为,平安度过这个冬天的病虫害目前正在蠢蠢欲动,3月初,它们将进入活跃期,危害果树和农作物。
农林专家说,暖冬使病虫害发育的有效积温提前达到,使成虫期提前。
专家说,病虫害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
暖冬使这个成长周期缩短了,也使越冬的病虫害成活率提高。
天气冷的话,越冬的虫害幼虫大多会被冻死,成活率低。
而暖冬使那些处于冬眠状态的虫害幼虫们逃过一劫。
正常年份,病虫害大概在3月6日前后结束冬眠,进入活跃期。
今年这个时间估计会提前,要尽早做好应对准备,针对不同的作物和病虫害,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专家说,危害果树的主要病虫害是舞毒蛾和桔小实蝇。
在正常年份,舞毒蛾危害果树最严重的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于暖冬的缘故,舞毒蛾的危害时间极有可能会提前。
果农们要提前做好防治准备,防治的重点是杀幼虫。
舞毒蛾幼虫白天会下树潜伏,这时是剿灭它们的好时机。
桔小实蝇主要危害果实,要提早给果实套护果袋。
防治的重点是杀桔小实蝇的成虫。
专家说,危害蔬菜的主要病虫害则是夜蛾和斜纹夜蛾。
这两种病虫害也会提前进入危害盛期,菜农们也要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危害我市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纹枯病,危害期
预计也会提前。
目前水稻很快就要播种了,播种前,种子要进行必要的处理,要做好稻瘟病老病区菌源的监测工作。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二、填空题1. 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寄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__根寄生_和__茎寄生__。
2. 植物侵染性病害由__生物病原物__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_由不良的环境因素__引起。
3.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_变色__、_斑点__ 、腐烂_ 、_萎蔫_ 和_畸形_。
4. 接合菌门的无性孢子是_孢囊孢子__,着生在_孢子囊_内。
5. 根据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将寄生性植物分为_半寄生种子植物__和_全寄生种子_两类。
6.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植物病毒的传播可分为_介体传播_和_非介体_两类。
7.病原真菌的无性孢子有_游动孢子_、_孢囊孢子_ 和_分生孢子_。
8. 根据影响寄主的范围,将毒素分为_寄主专化性毒素_和_非寄主专化性毒素_两类。
9.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_病状__和_病症_。
10. 菌丝体的变态有_菌核、_菌索_和_子座__。
11.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腐烂可分为__干腐__、_湿腐_和_软腐___。
13.真菌菌丝体有两种类型,它们是有隔__和__无隔__。
14.雌雄异形的线虫,雌成虫为_梨形或肾形_形,雄成虫为__线形__形。
15.线虫的生活史分为___卵、__幼虫__ 和_成虫__3个阶段。
16.根据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将寄生性植物分为_半寄生_ 和_全寄生两类。
17.白粉菌科的分属依据是_闭囊壳附属丝的形状_和_壳内子囊数目_。
18.侵入前期,病原物受环境条件的较大,其中以_温度_和_湿度__影响最大。
19.TMV主要通过_汁液摩擦__传染,CMV主要通过_蚜虫__传染。
20.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是_子囊孢子_,无性孢子是_分生孢子___ 。
21. 假菌核是指由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颗粒状物。
22. 半知菌的分类是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导学案
一、导入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植物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了解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预防和控制病害,保障农作物的发展。
二、目标
1. 了解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3. 进修预防和控制植物侵染性病害的方法。
三、导入
1. 请简述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定义和分类。
2. 你认为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何种因素有关?
四、讲授
1.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规律:
a. 病原体侵入植物体内;
b. 病原体在植物体内繁殖;
c. 植物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落;
d. 病害症状逐渐显现。
2.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展规律:
a. 病害初期症状不明显;
b. 病害中期症状加剧;
c. 病害后期症状严重,影响植物发展。
五、讨论
1. 你认为预防和控制植物侵染性病害的方法有哪些?
2. 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发现植物侵染性病害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
六、练习
1.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侵染性病害及其症状。
2. 你认为应该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植物病害?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了预防和控制病害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珍爱植物健康发展。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莫星娣学号:7 班级:园艺1092第一章绪论1、园艺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何联系?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中最基本的营养来源,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生态环境中动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环境基础。
绿色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
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所以,植物保护是环境保护最重要最必须的环节。
2、园艺植物病害有何重要性?其与其他作物病害有何不同特点?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体现在:1、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2、降低园艺作物的质量3、有时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换汇4、防治不当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生态环境污染与其他作物病害的差异:1、园艺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病害的发生规律难以把握,治理难度大。
2、园艺作物大多需要精耕细作,加大了人与作物的接触机会,也就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避免不自觉地认为传播病害。
3、园艺作物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复杂指数的提高,为病害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
4、果菜类作物的产品大多是新鲜食品,防治病虫害时,不仅不能使用粮棉作物上常用的毒性农药,而且农药残留也有严格的限制。
5、花卉全球化销售使其成为病害的帮凶,由于是认为传播、途径广泛3、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容?其与哪些学科有何联系?研究容: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与植物病理学有联系的学科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等;植物病理学应该属于医学的分支,可以称为植物医学,研究对象涉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间的互作,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林木病害是指病原体侵染导致树木生理功能异常,表现为树木器官的病变和损伤。
病害的发生不仅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了解林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护林木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木病害的发生规律:1.季节性发生:大部分林木病害都有发生的季节性规律。
一些真菌病害多发生在潮湿的春季和夏季;而叶斑病多发生在雨季;根腐病多发生在湿度较高的秋季和冬季等。
在这些季节,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工作。
2.环境适宜性:林木病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真菌病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病原体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有些适宜于湿度较高的环境,而有些适宜于湿度较低的环境。
根据不同病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3.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病原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有些病原体能抑制其他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而有些病原体则会增加其他病原体的感染能力,促进病害的发生。
控制病害不仅要考虑单个病原体,还要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林木病害的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对病害具有一定抵抗力的品种,是防治林木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速度。
2.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良好的生长环境是预防和控制林木病害的基础。
通过加强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养分供应,可以提高林木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检查和监测林木病害的发生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发现一些病害初期症状时,可以立即剪去受感染的枝条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控制。
4.合理施用农药:使用农药是防治林木病害的一种常用措施。
使用农药要注意选择适合的药剂和剂量,并且要遵守使用农药的标准和要求,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5.加强病害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对农民和林业从业人员的病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识别和防治病害的能力,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流行爆发规律及防治大方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莫继荣摘要任何一种病虫害的零散发生到发展必须具备病虫来源、寄主植物、传播途径三大要素;它成为流行爆发性病虫害也必须包括寄主植物、病虫来源、环境条件三大要素。
从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爆发是一个随时间推进的危害度递进过程,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的。
所以不要等到一种病虫害爆发了才采取措施。
任何一种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大方针是预防为主,采取生物与物理方法综合防治,实现生物与环境、生物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
具体是指: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尤其是在其越冬越夏的藏身之处,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基数;掌握主要流行性病虫害的寄主范围,采取抗病虫害的不同寄主植物轮作;营造一个利于植物健康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如合理密植,开沟排水等;建立病虫害定期调查、预测预报体系,在一个病虫害发生之初就要采取控制措施(如杀虫灯、矿物农药和有机农药使用)。
一、基本原理有机农业中的有机种植主要是解决不用化学投入物、不用转基因品种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不用转基因品种,在转基因品种没有普及,绝大部分是常规品种的今天,不存在任何问题。
关键在于农药使用泛滥的今天,抗药性害虫成了优势群体以后,如何解决不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它与不用化肥生产有机农产品,并列成为有机种植需要解决的两个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一)、生物与环境、生物相互控制的生态平衡原理有机种植认证需要经过2-3年的转换期,其寓意有三点:1、其一,土壤退毒、优良土壤结构培育、良好土壤理化性状形成,需要这个时间;其二,轮作制度培肥土壤,有机肥的矿化速度,土壤肥效的物质循环补偿能力需要这个时间建立;其三,害虫天敌数量的恢复,植物多样性和昆虫多样性交互作用的生态平衡建立需要这个时间。
美国有人作过这样的试验:一块独立农耕地抛荒两年,任其杂草横生,第三年种上作物,发现地力更肥了,病虫害也不要用药防治了;又如,北方冬季严寒,处于休耕,北方土地比南方土地肥沃。
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是一项旨在提升农业生产者及相关技术人员对病虫害识别、预防、控制及治理能力的教育活动。
这种培训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吓是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内容的详细阐述:一、培训目标1.增强病虫害识别能力:使学员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症状。
特征及发生规律。
2.学握防治技术:教授学员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3.提高安全意识:强调在防治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及环境保护,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促进知识更新:为学员提供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研究成果,促进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
二、培训内容1.病虫害基础知识●病害分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寄生虫性病害等。
●虫害分类:昆虫、螨类、线虫等害虫及其对植物的危害。
●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初侵染、扩展高峰和衰退等阶段。
2.病害识别与监测●症状观察:通过叶片花果、茎部等部位的异常变化识别病虫害。
●病原体鉴定:利用显微镜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工具进行精确诊断。
●监测技术:性诱剂、食诱剂、灯光诱捕等,以及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测。
3.防治方法与技术●物理防治:修剪、隔离、人工捕捉等物理手段减少病虫害。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等生物手段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农药,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轮换使用和交替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
4.绿色防控技术●强调绿色、环保的防治理念,推广使用有机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5.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选取典型病虫害防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组织实践操作环节,让学员亲手操作防治I具和设备,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培训方式1.理论讲授:通过讲座形式向学员传授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2.实地考察: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学习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