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城市管理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32
城管理论(大全)第一篇:城管理论(大全)近年来,城管暴力执法和小贩暴力反抗的事件频频发生,引发强烈的矛盾冲突。
一方面是舆论对于城管暴力执法的谴责;另一方面是城管执法人员背负的压力,纷纷表示有苦说不出。
如何破解城管困局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难题。
日前,来自北京、长春、聊城等全国几十个城市的城管执法局长联名倡议加强城管文化建设,呼吁出台全国统一城管执法法规,要求持续开展“和谐城管日”主题活动。
一直提倡“和谐城管”的城市管理专家、宜居城市(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国际协会会长罗亚蒙近日就时下有关城管的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独家专访。
城管和小贩的矛盾根源在城市规划中国青年报:在人们的印象中,城管执法存在不少暴力行为,而小贩暴力反抗城管执法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您一直强调“和谐城管”,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罗亚蒙:城管与小贩并不是天然的矛盾对立,但目前城管与小贩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城管执法人员方法错误、简单粗暴,激化了矛盾。
有一些城管执法人员,张口就骂,伸手就抢,抬脚就踢,严重侵犯小商小贩人身权、财产权,酿成一些暴力冲突和人员伤亡事故,也为人民群众所不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倡导“亲民、文明、和谐”的城管执法理念和“一盘棋、管到底、规范化”的城管执法方法体系。
北京市政府主管市长明确宣布“城管执法人员暴力执法一律开除”,广安市城管执法局要求队员坚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保定市城管执法局设立“文明执法委屈奖”,都取得较好效果。
中国青年报:城市要整洁,小贩要生存。
怎么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矛盾?罗亚蒙:经营权不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权利,而是一种需要政府核准许可的法定权利。
没有在工商机关登记注册的商贩没有法定经营权,经营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城管对于没有法定经营权的流动商贩的管理,一般将其视为贫困群体自我救济行为,而非完全经营行为,只要不过分侵占城市公共空间、不过分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一般都持宽容态度,允许其存在,但也都在不断探索,逐步规范。
市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一、市政管理的含义:所谓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包括城市政权机构、城市政权对城市的管理、有效的管理对策和管理规律)二、市政管理的基本使命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市政管理的原则:①以人为本②系统管理③法治透明4、利益平衡(5)公众参与(6)成本效益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的概念:城市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生产和生活共同体,也是公共服务高度集聚的地理空间。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公共服务的集聚性(2)生产要素的聚集性(3)城市运行的高效性(4)城市功能的综合性(5)城市系统的开放性(6)城市文化的异质性三、城市发展的新趋势:(1)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2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3)形成大都市区和大都市连绵带(5)形成很多国际性城市(6)开始启动生态城市建设四、大都市区:所谓大都市区,是指一些大城市的发展超越了行政管辖区的界限,不断向周边扩展,导致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一体化地区。
大都市连绵带:以几个大城市为中心,连接周边中小城市,共同辐射周边地区。
五、(1)城市化的基本含义:城市化是伴随这工业化发展,非农业在城市集聚,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近代工业革命促成的历史现象。
(2)城市化的特征:1、农业人口不断地向非农业人口转变2、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聚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服务不断向郊区扩展4、新城市不断增设,城市数量持续增加(3)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区域总人口(4)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会加速发展;城市化率达到70%以后,城市化进程呈减速发展趋势六、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2.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3)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4)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七、城市化滞后的负面效应:()(1)城市化滞后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
(2)城市化滞后不利于发挥城市经济效益(3)城市化滞后使生态环境付出代价(4)城市化滞后制约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八、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滞后(2)城市发展粗放扩张(3)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4)“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5)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九、实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模式,其功能和意义在于:(1)城市群具有强大的产业集聚功能(2)城市群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3)城市群有利于提升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效(4)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利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十、新型城市化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城市发展成果(2)坚持市场主导,注重政府引导(3)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4)合理规划城市体系,集约利用国土资源(5)凸显城市文化传承,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十一、新型城市化的制度改革(内容):(1)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贯彻落实全国主体功能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3)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强化交通运输能力。
《城市管理学》试题库第一编序论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填空题1. 以三次社会大分工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
2. 从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可以看到,城市进程有两种方向: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3.离心型城市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4. 企业是城市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基础。
企业结构包括企业的技术结构和规模结构两个部分。
5. 城市群是由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群体,是大都市区的空间联合体。
在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津京唐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正在形成之中。
6. 直辖市是与省同级的行政单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
目前,中国的直辖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7. 副省级市是由计划单列市转变而来,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计划全部单列,直接纳入全国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在制定和执行计划、管理经济等方面,享有相当于省一级权限的市。
目前我国共有15个副省级市。
二、选择题(不定项)1.西方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阶段。
(ABCD)A.古代城市B.封建城市C.近代城市D.现代城市2.“城市群”的出现是的特征。
(D)A.古代城市B.封建城市C.近代城市D.现代城市3.“人口、就业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人口白天密度过高,夜晚则相对冷清。
”描述的是。
(A)A.郊区城市化B.逆城市化C.向心型城市化D.低度城市化4.城市首位度畸高是的表现。
(A)A.高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离心型城市化D.低度城市化5.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E.w.伯吉斯(Burgess)通过研究美国城市芝加哥,于1925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结构的。
(C)A.扇形模式B.带形模式C.同心圆模式D.多核心模式6.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H.霍伊特(Hoyt)于1939年提出了城市地域的。
(A)A.扇形模式B.带形模式C.同心圆模式D.多核心模式7. 美国地理学者C.D.哈里斯(Harris)和E.L.乌尔曼(Ullman)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的地域结构于1945年提出了。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历史上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
第二节城市化1.城市化---城市的各种要素不断积累和扩张的过程。
它包括城市居民数量的增加、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长过程;也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农村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指标—可以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3.城市化质量指标---一般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没一个指标又含有多个具体指标,比如城市环境中绿地面积、废水排放总量与处理量、垃圾产生量与处理量等。
4.城市进程的四个阶段:城市膨胀期-市区蔓生期-城市体系形成期-城市群形成期。
城市化进程两种方向:向心型和离心型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向达城市外围的小城镇甚至乡村分散的过程。
5.解放后的城市化进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时期1949-1957(重点建设,稳步前进)(2)城市化多度发展时期1958-1960(发展不平衡)(3)城市化的调整时期1961-1965(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时期1966-1976(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城市化回复正轨和健康发展时期1977-今第三节城市的基本范畴1.城市的规模—是人口、经济、科学、等要素在城市的聚集规模。
2.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主要指标有:城市人口数量、站用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
3.人口数量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指标。
4.适度的城市规模需要考虑:A城市的功能和性质B 人口构成及城市发展趋势C企业的专业化协作D城市的经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E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F 城市在该地居民点分布体系的地位G 卫生方面的要求主要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个主要因素。
5.城市的类型--按地理位置划分:沿海~ 沿江~ 边境~ 内地~--按城市的结构分:单中心~和多中心~--按城市的开放度:封闭式~开放式~ 国际型~全国性~地区性~--按城市的历史分:古老~ 新兴~第二章城市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城市管理1.城市管理的特点:政治性、整理性、动态性。